序
關燈
小
中
大
寫去,後以遊蹤耽擱,故隻有此數,實未盡所想寫所能寫的内地農村現象之十一。
至于《站長》以下數篇并非一時所寫,題材,方法,自不連貫。
當刊布時,評者議論各歧。
我對寫作态度隻知忠肅!非心所感,非力所及,矯飾,虛妄,步趨時尚(時尚不是盡無可取,但被“有所為而為”之故造成時尚,又在此“時尚”之下,強模作品,便無真值),确非一個正直作者所能落筆。
所以評論任人,觀感自我!……至二十六年,隻寫本集末一篇,此後,烽煙遍地,血漬河山,已另入一個時代了。
除上述各篇尚有《一天天》《水夫阿三》兩篇,時期相距最遠,乃十三四年時所寫。
輯入此集之故略告于下: 《一天天》原名《酒館的掌櫃》是十三年初春我住在北平前内司法部街時所作。
确有現成的模型,是我常去吃中飯的一家古式菜館,其中不少各種人物在那裡天天聚餐。
所以我偶而寫此,意在表現大都市中一個微小角色的無可奈何的心理,他不滿足當前的呆闆生活,又具有來自古老鄉村的保守與怯懦的慣性;情願有點激動,卻又甘心苟安。
但寫法不佳,隻略略顯出輕淡的喜劇意味,實欠深刻。
當時在《東方雜志》上刊出,未留底稿,年久不易覓到印文,故數次編集未曾加入。
前歲于無意中重得此文,茲印入集中借留“鴻爪”。
《水夫阿三》在十四年秋日徐志摩所編的《晨報副镌》上發表過。
是時,這位故去的詩人方主編此刊不久,向我索稿,以此付之。
自然,這等作品在大方的讀者面前有些刺目,可是我從是時起,自己的作風也漸漸改變。
不願再寫以前隻耽于浮淺空想的文字(多以青年戀愛,與幻想地美的向往為題材),很願向深密切實的創作道路上踏步。
經過若幹年,重看此篇,真是粗糙之品。
正如那位詩人所說:“我們至多隻能說《水夫阿三》寫得還不好,卻不能說,○○,你不該寫這樣的文章。
”這樣題材,當時的作者極少運用(一個無識勞動者得不到發展正當的欲望,一變而傾向于肉欲的追求),刊布後不免引起異論。
如今想來,還算什麼呢。
曆次未加入單本内,今校閱本集印文,憶及此篇,由亂書頁中檢出,或者還有點“自珍”之思?一則該副刊今已難見,再則雖然技術粗濁,卻是我在青年期寫小說轉變題材的幾篇之一。
故将字句少加修正,删去一小段,附于集末。
一共十幾篇,時間既相隔許久,寫法亦彼此各異,真是“雜拌”一類的口味。
但自己評衡起來,隻有《刀柄》《秘密的報複》兩篇,在結構、描寫上比較完整,多少相稱。
再則是《五十元》《站長》兩篇或者尚值細看。
《銀龍》一篇應擴為中篇或長篇方易發展全文的曲折,結局。
……短篇小說最難在至當恰稱,既要避免徒說故事式的陳陳相因,又能對人物、事件,用經濟手法托出其最生動之點。
除卻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外形的文藝技巧,對作品的力量、價值,具有關系。
雖說對于寫作有若幹年歲的經曆,然覆視舊作,真正可稱為短篇小說而少缺點的能得幾篇?文字之難如是,執筆記此,能勿愧感! 一九四一年雙十節午後
至于《站長》以下數篇并非一時所寫,題材,方法,自不連貫。
當刊布時,評者議論各歧。
我對寫作态度隻知忠肅!非心所感,非力所及,矯飾,虛妄,步趨時尚(時尚不是盡無可取,但被“有所為而為”之故造成時尚,又在此“時尚”之下,強模作品,便無真值),确非一個正直作者所能落筆。
所以評論任人,觀感自我!……至二十六年,隻寫本集末一篇,此後,烽煙遍地,血漬河山,已另入一個時代了。
除上述各篇尚有《一天天》《水夫阿三》兩篇,時期相距最遠,乃十三四年時所寫。
輯入此集之故略告于下: 《一天天》原名《酒館的掌櫃》是十三年初春我住在北平前内司法部街時所作。
确有現成的模型,是我常去吃中飯的一家古式菜館,其中不少各種人物在那裡天天聚餐。
所以我偶而寫此,意在表現大都市中一個微小角色的無可奈何的心理,他不滿足當前的呆闆生活,又具有來自古老鄉村的保守與怯懦的慣性;情願有點激動,卻又甘心苟安。
但寫法不佳,隻略略顯出輕淡的喜劇意味,實欠深刻。
當時在《東方雜志》上刊出,未留底稿,年久不易覓到印文,故數次編集未曾加入。
前歲于無意中重得此文,茲印入集中借留“鴻爪”。
《水夫阿三》在十四年秋日徐志摩所編的《晨報副镌》上發表過。
是時,這位故去的詩人方主編此刊不久,向我索稿,以此付之。
自然,這等作品在大方的讀者面前有些刺目,可是我從是時起,自己的作風也漸漸改變。
不願再寫以前隻耽于浮淺空想的文字(多以青年戀愛,與幻想地美的向往為題材),很願向深密切實的創作道路上踏步。
經過若幹年,重看此篇,真是粗糙之品。
正如那位詩人所說:“我們至多隻能說《水夫阿三》寫得還不好,卻不能說,○○,你不該寫這樣的文章。
”這樣題材,當時的作者極少運用(一個無識勞動者得不到發展正當的欲望,一變而傾向于肉欲的追求),刊布後不免引起異論。
如今想來,還算什麼呢。
曆次未加入單本内,今校閱本集印文,憶及此篇,由亂書頁中檢出,或者還有點“自珍”之思?一則該副刊今已難見,再則雖然技術粗濁,卻是我在青年期寫小說轉變題材的幾篇之一。
故将字句少加修正,删去一小段,附于集末。
一共十幾篇,時間既相隔許久,寫法亦彼此各異,真是“雜拌”一類的口味。
但自己評衡起來,隻有《刀柄》《秘密的報複》兩篇,在結構、描寫上比較完整,多少相稱。
再則是《五十元》《站長》兩篇或者尚值細看。
《銀龍》一篇應擴為中篇或長篇方易發展全文的曲折,結局。
……短篇小說最難在至當恰稱,既要避免徒說故事式的陳陳相因,又能對人物、事件,用經濟手法托出其最生動之點。
除卻作者的思想、情感,而外形的文藝技巧,對作品的力量、價值,具有關系。
雖說對于寫作有若幹年歲的經曆,然覆視舊作,真正可稱為短篇小說而少缺點的能得幾篇?文字之難如是,執筆記此,能勿愧感! 一九四一年雙十節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