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龍門縣将星降世 唐天子夢擾青龍
關燈
小
中
大
詩曰:
羅通空結鳳蕭緣,有損紅妝一命懸,
雖然與弟将仇報,義得全時信少全。
貞觀天子說:“丞相,朕欲兩國相和,與羅通結為秦晉之好。
不想這畜生無知,傷了公主。
朕的不是了!故而請你到殿,将原舊地方歸還你邦,汝君臣不必怨恨。
寡人即日班師,留一萬人馬在此保護,以算朕之陪罪。
”屠封聽言,不勝之喜,說:“我王萬萬歲!”立起身來,退出午門,回轉賀蘭山,自然另有一番言語。
君臣兩下苦無戰将強兵,所以不敢報仇,隻得忍耐在心。
不表番國之事。
如今講到羅通正在逍遙殿,隻見四名校尉上前剝去衣服,綁到銀銮殿。
朝廷大喝說:“我把你這小畜生千刀萬剮才好!寡人昨日怎樣對你講?屠爐女傷了你兄弟,也算兩國相争誤傷的。
他有十大功勞向于寡人,也可将功折罪。
不遵朕旨意,不喜公主,隻消自回營帳,不該把他殺死!可憐一員有情女将,将他屈死,你怎生見朕?校尉們,與朕推出午門枭首!” 校尉一聲:“領旨!”推出午門去了。
此時衆公爺見龍顔大怒,沒有人敢出班保奏。
不要說别人不敢救,就是一個嫡親表伯父秦叔寶也不敢上前保奏。
大家呆着,獨有程咬金想起前日讨救之時羅家弟婦之言,不得不出班保奏一番。
連忙閃出班來叫聲:“刀下留人!”說道:“陛下龍駕在上,臣冒奏天顔,罪該萬死!”朝廷說:“程王兄,羅通違逆朕心,理該處斬,為甚王兄叫住了?”咬金說:“陛下在上,羅通逆聖應該處斬。
奈臣前日奉旨讨救曾受我弟婦所囑。
他說:‘羅氏一門為國捐軀,止傳一脈,倘有差遲,羅氏絕祀。
萬望伯父照管。
’臣便滿口應承,故此弟婦肯放來的。
雖這小畜生不知法度,有違聖心。
萬望陛下念他父親羅成功于社稷,看臣薄面,留他一脈。
臣好回京去見羅家弟婦之面。
”朝廷說:“既然王兄保奏,赦他死罪。
”咬金說:“謝主萬歲!”傳旨赦轉羅通。
羅通連忙跪下說:“謝父王不殺之恩。
”朝廷怒猶未息,說:“誰是你的父王!從今後永不容你上殿見朕。
削去官職,到老不許娶妻。
快快出去,不要在此觸惱寡人!”羅通領旨退出午門,回進自己營中,與衆弟兄講話。
各将埋怨不應該如此失信,太覺薄情了。
如今公主已死,說也枉然,隻有罷了。
不表小弟兄紛紛講論。
單說朝廷傳旨殡葬屠爐公主屍首,駕退回營。
群臣散班,秦、程二位退出午門,遇到羅通,叔寶說:“不孝畜生!為人不能出仕于皇家,以顯父母,替祖上争氣,一家親王都不要做,自拿來送掉了。
如今削去職份,到老隻好在家裡頭。
”羅通說:“老伯父,不要埋怨小侄了,到是在家侍奉母親的好。
”咬金說:“畜生!既是事親好,何必前日在教場奪此帥印?為伯父好意費心,用盡許多心機說合來的,何苦把這樣絕色佳人送了他性命!如今朝廷不容娶讨,隻好暗裡偷情。
當官不得的,要娶妻房除非來世再配罷!”羅通說:“伯父又來了,既然萬歲不容婚配,理當守鳏到老,怎敢逆旨。
伯父保駕班師緩緩而行,小侄先回京城。
”咬金說:“你路上須當小心。
”羅通答應道:“是!”就往各營辭别。
當日上馬,帶了四名家将,先自回往長安,不必去表。
如今過三天,這一日貞觀天子降旨班師,銀銮殿上大排功臣宴。
元帥傳令三軍擺齊隊伍,天子上了骕骦馬,衆國公保駕,炮響三聲,出得木陽城,赤壁康王同丞相與文武官,一路下來,見了朝廷,大家俯伏,口稱:“臣赤壁康王候送天子。
”貞觀天子叫聲:“狼主平身。
賜卿三年不必朝貢,保守汛地,寡人去也。
”康王稱謝道:“願陛下聖壽無疆!”留下一萬人馬,保守關頭,木陽城原改了康王旗号,狼主退歸銀銮殿,這話不表。
再說天子一路下來,不一日早到中原汛地。
那些地方文武官員迎接,打得勝鼓,班師旗号已到大國長安,卻好天色傍晚,當夜不表。
次日天子升坐,諸卿朝恭已畢,徐茂公俯伏啟奏道:“臣啟陛下,臣昨夜三更時候望觀星象,隻見正東上一派紅光沖起,少停又是一道黑光,足有半高,不上四五千裡路遠,實為不祥!臣想起來才得北番平靜,隻怕正東外國又有事發了。
”朝廷說:“先生見此異事,寡人也得一夢兆,想來越發不祥了。
”茂公說:“嗄!陛下得一夢兆,不知怎樣的緣由,講與臣聽,待臣詳解。
”天子叫聲:“先生,寡人所夢甚奇。
朕騎在馬上獨自出營遊玩,并無一人保駕,隻見外邊世界甚好,單不見自己營帳。
不想後邊來了一人,紅盔鐵甲,青面獠牙,雉尾雙挑,手中執赤銅刀,催開一騎綠馬,飛身趕來,要殺寡人。
朕心甚慌,叫救不應,隻得加鞭逃命。
那曉山路崎岖,不好行走,追到一派大海,隻見波浪滔天,沒有旱路走處。
朕心慌張,縱下海灘,四蹄陷住泥沙,口叫:“救駕’。
貞觀天子說:“丞相,朕欲兩國相和,與羅通結為秦晉之好。
不想這畜生無知,傷了公主。
朕的不是了!故而請你到殿,将原舊地方歸還你邦,汝君臣不必怨恨。
寡人即日班師,留一萬人馬在此保護,以算朕之陪罪。
”屠封聽言,不勝之喜,說:“我王萬萬歲!”立起身來,退出午門,回轉賀蘭山,自然另有一番言語。
君臣兩下苦無戰将強兵,所以不敢報仇,隻得忍耐在心。
不表番國之事。
如今講到羅通正在逍遙殿,隻見四名校尉上前剝去衣服,綁到銀銮殿。
朝廷大喝說:“我把你這小畜生千刀萬剮才好!寡人昨日怎樣對你講?屠爐女傷了你兄弟,也算兩國相争誤傷的。
他有十大功勞向于寡人,也可将功折罪。
不遵朕旨意,不喜公主,隻消自回營帳,不該把他殺死!可憐一員有情女将,将他屈死,你怎生見朕?校尉們,與朕推出午門枭首!” 校尉一聲:“領旨!”推出午門去了。
此時衆公爺見龍顔大怒,沒有人敢出班保奏。
不要說别人不敢救,就是一個嫡親表伯父秦叔寶也不敢上前保奏。
大家呆着,獨有程咬金想起前日讨救之時羅家弟婦之言,不得不出班保奏一番。
連忙閃出班來叫聲:“刀下留人!”說道:“陛下龍駕在上,臣冒奏天顔,罪該萬死!”朝廷說:“程王兄,羅通違逆朕心,理該處斬,為甚王兄叫住了?”咬金說:“陛下在上,羅通逆聖應該處斬。
奈臣前日奉旨讨救曾受我弟婦所囑。
他說:‘羅氏一門為國捐軀,止傳一脈,倘有差遲,羅氏絕祀。
萬望伯父照管。
’臣便滿口應承,故此弟婦肯放來的。
雖這小畜生不知法度,有違聖心。
萬望陛下念他父親羅成功于社稷,看臣薄面,留他一脈。
臣好回京去見羅家弟婦之面。
”朝廷說:“既然王兄保奏,赦他死罪。
”咬金說:“謝主萬歲!”傳旨赦轉羅通。
羅通連忙跪下說:“謝父王不殺之恩。
”朝廷怒猶未息,說:“誰是你的父王!從今後永不容你上殿見朕。
削去官職,到老不許娶妻。
快快出去,不要在此觸惱寡人!”羅通領旨退出午門,回進自己營中,與衆弟兄講話。
各将埋怨不應該如此失信,太覺薄情了。
如今公主已死,說也枉然,隻有罷了。
不表小弟兄紛紛講論。
單說朝廷傳旨殡葬屠爐公主屍首,駕退回營。
群臣散班,秦、程二位退出午門,遇到羅通,叔寶說:“不孝畜生!為人不能出仕于皇家,以顯父母,替祖上争氣,一家親王都不要做,自拿來送掉了。
如今削去職份,到老隻好在家裡頭。
”羅通說:“老伯父,不要埋怨小侄了,到是在家侍奉母親的好。
”咬金說:“畜生!既是事親好,何必前日在教場奪此帥印?為伯父好意費心,用盡許多心機說合來的,何苦把這樣絕色佳人送了他性命!如今朝廷不容娶讨,隻好暗裡偷情。
當官不得的,要娶妻房除非來世再配罷!”羅通說:“伯父又來了,既然萬歲不容婚配,理當守鳏到老,怎敢逆旨。
伯父保駕班師緩緩而行,小侄先回京城。
”咬金說:“你路上須當小心。
”羅通答應道:“是!”就往各營辭别。
當日上馬,帶了四名家将,先自回往長安,不必去表。
如今過三天,這一日貞觀天子降旨班師,銀銮殿上大排功臣宴。
元帥傳令三軍擺齊隊伍,天子上了骕骦馬,衆國公保駕,炮響三聲,出得木陽城,赤壁康王同丞相與文武官,一路下來,見了朝廷,大家俯伏,口稱:“臣赤壁康王候送天子。
”貞觀天子叫聲:“狼主平身。
賜卿三年不必朝貢,保守汛地,寡人去也。
”康王稱謝道:“願陛下聖壽無疆!”留下一萬人馬,保守關頭,木陽城原改了康王旗号,狼主退歸銀銮殿,這話不表。
再說天子一路下來,不一日早到中原汛地。
那些地方文武官員迎接,打得勝鼓,班師旗号已到大國長安,卻好天色傍晚,當夜不表。
次日天子升坐,諸卿朝恭已畢,徐茂公俯伏啟奏道:“臣啟陛下,臣昨夜三更時候望觀星象,隻見正東上一派紅光沖起,少停又是一道黑光,足有半高,不上四五千裡路遠,實為不祥!臣想起來才得北番平靜,隻怕正東外國又有事發了。
”朝廷說:“先生見此異事,寡人也得一夢兆,想來越發不祥了。
”茂公說:“嗄!陛下得一夢兆,不知怎樣的緣由,講與臣聽,待臣詳解。
”天子叫聲:“先生,寡人所夢甚奇。
朕騎在馬上獨自出營遊玩,并無一人保駕,隻見外邊世界甚好,單不見自己營帳。
不想後邊來了一人,紅盔鐵甲,青面獠牙,雉尾雙挑,手中執赤銅刀,催開一騎綠馬,飛身趕來,要殺寡人。
朕心甚慌,叫救不應,隻得加鞭逃命。
那曉山路崎岖,不好行走,追到一派大海,隻見波浪滔天,沒有旱路走處。
朕心慌張,縱下海灘,四蹄陷住泥沙,口叫:“救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