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 回 因吓緻恨巧賺英豪 以假作真誤投相府
關燈
小
中
大
第 二 回 因吓緻恨巧賺英豪 以假作真誤投相府
與人争論說是非,休造醜名将人虧。
惡言惡語講出口,縱有驷馬亦難追。
話說洪錦因問路徑,将途人吓的膽落魂飛,跌倒在地,盛豆腐的磁盆打的粉碎。
那人戰兢兢爬起,望着洪錦哀告,口呼:“ 溫元帥菩薩,小人未得罪你老人家,為何顯聖?”洪錦聞言又好笑,又好氣,複喝道:“你休胡言,俺非是溫元帥顯聖,俺是問你這三岔路口那條路是通賽孟嘗李善人家的?”那人聞言,這才明白,連聲說:“晦氣,晦氣!” 也不答言,抽身就走。
洪錦搶一步,把那人肩膊抓住,拖轉回來。
那人被抓,隻疼的落淚。
洪錦喝道:“俺問你路徑,你為何不告訴我,就要跑?” 那人見此光景,口呼:“ 壯士且釋手,我好說明,但不知你問的是那家?” 洪錦說:“ 俺問的是賽孟嘗李府。
” 那人暗忖:“闆橋上坐一個美人,他去找李廣,一定是以此為名去騙銀兩。
我且诓哄他,誰教他這樣行兇。
”想罷,帶笑說:“你老人家是問李府住處,由此一直走過東邊狀元橋,有一甕城,上刻着‘ 三門街’ 三個大字,西頭第一大門便是李府。
你老人家記清去罷!” 言罷,兩腳如飛跑去。
一面跑着,一面嘟囔:“今日晦氣,遇見這個惡人問路,欺人太甚。
我管教他吃些苦楚,令他投在史家。
若史公子見了這一美人,必留下給他作姬妾;他若不允,他必須吃一頓毒打之虧,稍出我胸中忿恨。
” 暗表這三門街,隻有三家大戶居住,東首第一家便是兵部尚書武狀元李府,所以那門上匾額是“ 狀元府” 三字。
李公早已去世,夫人王氏年方三十九歲,所生一位公子,便是賽孟嘗李廣,綽号“玉面虎”,字國卿,乳名凝馨,年方二九。
中間一家是吏部天官徐府,徐公已然故去多年,夫人祝氏,年方三十八歲,與李夫人自幼結為姊妹,他兩家有便門相通。
祝氏夫人所生兩子,長名文炳,表字捷之,綽号“好好先生”,年方十七;次名文亮,表字敏之,綽号“ 玉美人”,年方十五。
卻與李廣情同骨肉,兩家便如一家。
那西首第一家是當朝右相史洪基的住宅,門上豎着“文狀元”匾額。
這史洪基帶同姬妾在朝為官,家中隻留其母,并他已死的夫人所生一男一女守家。
女名錦屏,年方三五,繼與閹宦劉瑾壽春王為義女,因此阖家呼為郡主。
卻生得美貌無比,文武雙全,乃是蓬萊島何仙姑門徒。
随身有四名丫環,名喚煙柳、如霜、軟翠、輕紅,皆有武藝。
男名史逵,卻與乃妹大不相同,不但文不識丁,武無縛雞之力,又生得貌陋,竟倚仗老子的威權無惡不做。
家中廣養教師打手,兩名頭目,一名李千斤,一名張八百。
還有一個篾片,名喚萬事通,為人奸詐,詭計多端,與史逵朝夕相依,助纣為虐。
這就是史家的始末根由。
且言洪錦自問了那人路徑,便信以為真,帶着妹子緩行慢走。
不多時,果見橋邊有一甕城,上嵌着“ 三門街” 磨磚三個大字。
兄妹穿街走過,來至西首第一家。
洪錦低聲令胞妹權在照壁間暫坐片刻,洪錦雲答應。
洪錦竟奔府門來,自己暗歎:“俺洪錦今日實已慚愧,當年随父坐鎮邊關,那樣赫赫威風而今何在?真如一場春夢,弄得現面求人。
” 走至府門,見有懸着“ 文狀元” 匾額,兩旁朱紅凳上,坐着許多奴仆,一個個皆是挺腰疊肚,豪橫無比。
事到其間,無可奈何,隻得下氣低聲,走近門内,口呼:“列位給俺回一聲,就說
惡言惡語講出口,縱有驷馬亦難追。
話說洪錦因問路徑,将途人吓的膽落魂飛,跌倒在地,盛豆腐的磁盆打的粉碎。
那人戰兢兢爬起,望着洪錦哀告,口呼:“ 溫元帥菩薩,小人未得罪你老人家,為何顯聖?”洪錦聞言又好笑,又好氣,複喝道:“你休胡言,俺非是溫元帥顯聖,俺是問你這三岔路口那條路是通賽孟嘗李善人家的?”那人聞言,這才明白,連聲說:“晦氣,晦氣!” 也不答言,抽身就走。
洪錦搶一步,把那人肩膊抓住,拖轉回來。
那人被抓,隻疼的落淚。
洪錦喝道:“俺問你路徑,你為何不告訴我,就要跑?” 那人見此光景,口呼:“ 壯士且釋手,我好說明,但不知你問的是那家?” 洪錦說:“ 俺問的是賽孟嘗李府。
” 那人暗忖:“闆橋上坐一個美人,他去找李廣,一定是以此為名去騙銀兩。
我且诓哄他,誰教他這樣行兇。
”想罷,帶笑說:“你老人家是問李府住處,由此一直走過東邊狀元橋,有一甕城,上刻着‘ 三門街’ 三個大字,西頭第一大門便是李府。
你老人家記清去罷!” 言罷,兩腳如飛跑去。
一面跑着,一面嘟囔:“今日晦氣,遇見這個惡人問路,欺人太甚。
我管教他吃些苦楚,令他投在史家。
若史公子見了這一美人,必留下給他作姬妾;他若不允,他必須吃一頓毒打之虧,稍出我胸中忿恨。
” 暗表這三門街,隻有三家大戶居住,東首第一家便是兵部尚書武狀元李府,所以那門上匾額是“ 狀元府” 三字。
李公早已去世,夫人王氏年方三十九歲,所生一位公子,便是賽孟嘗李廣,綽号“玉面虎”,字國卿,乳名凝馨,年方二九。
中間一家是吏部天官徐府,徐公已然故去多年,夫人祝氏,年方三十八歲,與李夫人自幼結為姊妹,他兩家有便門相通。
祝氏夫人所生兩子,長名文炳,表字捷之,綽号“好好先生”,年方十七;次名文亮,表字敏之,綽号“ 玉美人”,年方十五。
卻與李廣情同骨肉,兩家便如一家。
那西首第一家是當朝右相史洪基的住宅,門上豎着“文狀元”匾額。
這史洪基帶同姬妾在朝為官,家中隻留其母,并他已死的夫人所生一男一女守家。
女名錦屏,年方三五,繼與閹宦劉瑾壽春王為義女,因此阖家呼為郡主。
卻生得美貌無比,文武雙全,乃是蓬萊島何仙姑門徒。
随身有四名丫環,名喚煙柳、如霜、軟翠、輕紅,皆有武藝。
男名史逵,卻與乃妹大不相同,不但文不識丁,武無縛雞之力,又生得貌陋,竟倚仗老子的威權無惡不做。
家中廣養教師打手,兩名頭目,一名李千斤,一名張八百。
還有一個篾片,名喚萬事通,為人奸詐,詭計多端,與史逵朝夕相依,助纣為虐。
這就是史家的始末根由。
且言洪錦自問了那人路徑,便信以為真,帶着妹子緩行慢走。
不多時,果見橋邊有一甕城,上嵌着“ 三門街” 磨磚三個大字。
兄妹穿街走過,來至西首第一家。
洪錦低聲令胞妹權在照壁間暫坐片刻,洪錦雲答應。
洪錦竟奔府門來,自己暗歎:“俺洪錦今日實已慚愧,當年随父坐鎮邊關,那樣赫赫威風而今何在?真如一場春夢,弄得現面求人。
” 走至府門,見有懸着“ 文狀元” 匾額,兩旁朱紅凳上,坐着許多奴仆,一個個皆是挺腰疊肚,豪橫無比。
事到其間,無可奈何,隻得下氣低聲,走近門内,口呼:“列位給俺回一聲,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