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于官員的思考

關燈
不過,很明顯,在任何可以想象的代議制下當選的人,光靠自己是擔負不了全部政府工作的。

     如果所有的選舉都在其規模足可使候選人獲得充分供應的單名制選區内進行;如果選舉的次數可以使政治工作者在曆次競選運動中有适當的間隙進行休息和思考;如果每一個選舉産生的機關有一個大得足可實行有效管理的地區、議員人數足夠進行委員會工作而不是多得妨礙讨論、任務又重要得足以證明競選的精力和金錢沒有虛擲,那麼,聯合王國現人口選出的最理想的代表人數應為大約二萬三千名,或每二千人口不到一名。

    [32] 這個百分比主要根據選民的心理因素,這些因素即使會改變,也改變得非常慢。

    目前,政府要做的工作的數量正在迅速增長,而且看來還要繼續增長。

    如果是這樣的話,每個工作單位可以得到的當選官員人數必然趨于減少。

    聯合王國目前當選的官員人數(包括例如農村教區的教區委員以及倫敦市參議會)當然比我估計的多,盡管已為1888、1894和1902年的各項法令大大減少。

    不過,由于地區和權力仍舊分配得不太經濟,它代表的實際工作力量要比我提出的計劃所提供的力量差。

     另一方面,1901年人口普查報告所公布的聯合王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雇員(陸、海軍除外)總數為十六萬一千人。

    這個數目自1901年以來無疑正以愈來愈快的速度增加,包括每星期工作時間比一般選舉産生的人平均至少多四倍的人。

     這二萬三千名選舉産生的人與二十萬非選舉産生的人之間應該有什麼樣的關系呢?首先,選舉産生的人可不可以随意任命非選舉産生的官員呢?安德魯·傑克遜時代的大多數美國政治家以及今天的許多美國政治家都認為選舉産生的地方或州的參議員和衆議員有權提名地方的聯邦官員,把它作為從民主原則推斷出的必然結果。

    他們承認這個方法可能有一定的危險,但又強調這種危險是整個民主方案的必然現象,而民主總的來說是利大于弊。

     我們英國人的政治邏輯從來沒有像美國人的那樣單一,我們對它的信念也從來沒有像美國人那樣堅定。

    因此,絕大多數英國人認為讓官員的效率取決于個别議員的聲望是不可靠的,而且并不覺得這樣想就是不忠于民主思想。

    在1906年的大選中,至少有兩個英格蘭選區(一個是自由黨選區,另一個是保守黨選區)選出的候選人是不合格的,這在多數人心目中已為法庭上提出的證據所證實。

    這兩個選區在各方面都同一般選區沒有什麼兩樣。

    事實是大家都清楚的,每個選區都有少數熱心公益的選民試圖同時投幾個黨的候選人的票,但是兩位候選人卻都以絕對多數票當選。

    克羅伊登市在社會和智力方面都高出一般之上,但是傑貝茲·巴爾福先生在因詐騙被判勞役監禁以前一直充當克羅伊登市的代表。

    在這三個例子中,沒有人曾希望由議員來任命他選區内的郵政局長或國内稅收員。

     但是,盡管反對由議員來任命官員的立場十分清楚,選舉産生的人在任命官員方面應起何種作用的問題卻困難得多,要讨論這個問題,首先必須研究在任命之後,官員和議員的相應職責是什麼。

    我們打算使當選代表在憲法理論上和事實上都成為政權的唯一基礎呢,還是希望非選舉産生的官員發揮一定的獨立影響? 英國人雖然在傳統上害怕官僚主義,但是現在多數人卻願意采取後一種辦法,這個事實乃是我們的民主體驗的最驚人結果。

    我們看到,一次選舉的裁決所必須倚重的證據正在一年比一年更難以搜集和提供,而且選民越來越難直接觀察這些證據。

    我們不願意完全依靠黨派觀念強的報紙或競選傳單來了解情況,因此我們已開始重視(即使是單單為了這個原因)一個負責的和多少獨立的行政機構的存在。

    過去靠鼓吹宣傳這類政治方法讨論的問題,現在完全依靠官方統計資料,其中時間相隔之短是難以想象的。

    現在我們知道,在喬治三世在位之初,英國的人口以空前的速度增長,但當時卻就人口究竟是增長還是減少這個問題進行了激烈的政治論戰。

    1830年春天,下院兩黨用三個晚上就國家狀況進行了亂哄哄的辯論。

    輝格黨人認為災難是全國性的,托利黨人(事實證明他們是對的)則認為是地方性的。

    在1798年或1830年,能參加這種讨論的&ldquo公衆&rdquo最多恐怕不過五萬人。

    1903年以來,至少有一千萬人參加了目前的關稅改革争論,而要不是有貿易部的統計表,兩黨至少表面上必須使論據與統計表的數字一緻,那場争論很可能會變質成為吵架。

     如果英國不存在官方統計數字,或者如果這些數字沒有權威或不配享有權威,那麼,就某個過于專門、非普通選民個人所能判斷的問題進行的懷有私心的、不老實的鼓動在短短數年内所能造成的政治危害程度就很難估計。

    舉例說,假定我們的行政機構效能低下,或者被認為是受政黨的勢力操縱,而一場有組織的和欺騙性的&ldquo通貨運動&rdquo突然發生。

    一個有勢力的報紙辛迪加發表一系列大肆渲染的文章,稱英格蘭銀行的特權以及黃金儲備法正在&ldquo扼殺英國的工業&rdquo。

    兩百家報紙的内容提要海報一哄而起,天天大罵&ldquo壟斷者&rdquo、&ldquo金蛀蟲&rdquo、銀行報告的&ldquo謊言和欺騙&rdquo以及&ldquo薩默塞特郡議會雇用的僞證者&rdquo。

    控制辛迪加的資本家集團可能會借助發行一種較&ldquo彈性&rdquo的通貨赢得巨額錢财,并向自由貨币同盟捐助大宗款項,這個同盟包括少數幾位因受專業經濟學家輕視而耿耿于懷的真誠的紙币理論家。

    一位有魄力的著名議員&mdash&mdash或許是個名聲不太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