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政治中的沖動和本能
關燈
小
中
大
人都把他的思考限制于那些附有最大數量的自覺意圖因而首先進入他大腦的政治行為和沖動,要不這樣限制是極其困難的。
但是,政治家所思考的是大集體内的人,正是在預測大集體的行為時,唯理智謬見最容易使人誤解。
經驗和思想的結果往往限制于個别的人或小集體,這些結果如果不一緻,作為政治力量就會互相抵消。
原始的人的沖動是全人類都相同的(個人則有所不同),其重要性随着受它們影響的人的數目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也許值得把某些較明顯或較重要的政治沖動來叙述一下,始終要記住,在政治中,我們應付的不是在兒童和動物身上見到的那些明确的、不相連的沖動,而是一些常常被人類進化所削弱、更經常地被轉變成為新的用途、不是單獨地而是共同地或對抗地起作用的意向。
例如,亞裡士多德說,&ldquo感情&rdquo(或&ldquo友情&rdquo,因為&phi&iota&lambda?&alpha的意義介乎這兩個詞之間)&ldquo使政治聯盟成為可能&rdquo,&ldquo立法者把感情看得比正義還重&rdquo。
他說,感情是同類動物中間,特别是人中間的一種遺傳本能。
如果我們要尋找這種最簡單形式的政治感情,可以從我們對任何一個其品格我們知之甚詳的人表示&ldquo好感&rdquo的沖動中找到。
這種沖動可被其他沖動抑制和壓倒,但是任何人都可以親自來檢驗其存在和先理性,比方他可以上大英博物館去觀察一個死于四千年前的埃及小女孩爬在地闆上擦鞋尖的姿态對他的感情所産生的影響。
競選的策略主要在于可據以直接建立這種個人感情的出奇制勝之道。
候選人被勸告經常在大庭廣衆間&ldquo亮相&rdquo、授獎、在他人演說結束時&ldquo講幾句&rdquo&mdash&mdash一切都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在場者對候選人的長處形成合理看法的機會很少或根本沒有,而産生純粹本能感情的機會倒不少。
候選人的肖像被定期散發,如果是一張好的,也就是說,有特色的,而不是比本人漂亮的肖像,那就更靈了。
最好是一張他在花園裡抽煙鬥或看報紙,鮮明地突出他的日常生活情景的相片。
一個其感情被這樣激發起來的頭腦簡單的支持者也許會試圖對此作出理智的解釋。
他會說,此人(對于這個人,除了相片裡頭戴巴拿馬草帽,手牽一條小狐狸狗之外,他也許确實一無所知)是&ldquo我們需要的那種人&rdquo,因此他決定給予支持;就像一個小孩會說他愛他的母親,因為她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3]或者一個戀愛中的男人會煞費苦心地解釋他的完全正常的感情,把它稱之為從他心上人的出類拔萃的優點中得出的理智結論。
候選人自然也會以同樣方式進行思考。
有一次,一個我認識的極其謙遜的人對我說,他常在他未來的選民中&ldquo走動&rdquo,&ldquo讓他們看看我是一個多麼出衆的人&rdquo。
的确,除非這個過程可以理智化,許多人對此是難以理解的。
一位君主是一個終身候選人,存在着一種為他培養個人感情的精心炮制的傳統藝術。
他被人看見要比他說話或做事重要得多。
他的肖像出現在每一枚錢币或郵票上,除了本人漂亮問題外,如果是張好的肖像,效果就特靈。
例如,誰要是能清楚地回憶起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晚期自己的感情,就會記得,當1897年一張栩栩如生的肖像取代了1837&mdash1887年錢币上襲用的頭像以及女王在位六十周年紀念的尴尬妥協以後,他對她的感情大大增強了。
就君主來說,人們也能夠看到報紙、官方傳記作者、朝臣以及可能君主本人使整個過程理智化。
實際上,關于君主的散步和駕車出遊等細節的日常公報更可能制造一種對他的品格的鮮明印象,因此,為了培養這種感情,叙述的就越發都是一些平凡的事。
但是,由于平凡的事産生的感情是難以在純理智基礎上解釋的,因此這些事就得用顯示一種特别規矩和勤儉生活的筆觸來寫。
當感情産生以後,有時甚至被形容為對君主在位時期進行思考所必然得出的合理結論,在位時期有空前多的五谷豐登或偉大發明。
有時候,感情沖動被刺激到使其非理性特征變得一目了然的地步。
喬治三世深受英國人民愛戴,因為他們熟知他和他們一樣出生在英國,也因為所發表的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注使他們倍感親切。
因此,範妮·伯尼談到,當國王癫狂病發作要用馬車送往倫敦皇家植物園時,護送的醫生們十分擔心,唯恐哪一個村子的居民看到國王手足被捆住會對他們群起而攻之。
[4]類似的忠于個人和王朝的感情(其起源可能在于下述事實:我們人類以前的祖先的組織松散的隊伍在普遍的感情本能轉化成一種緊跟和保護領袖的強烈沖動之前,無法抵禦食肉敵人)不止一次地引起了破壞性的、完全無益的内戰。
恐懼往往伴随感情而來,在政治中往往和感情混為一談。
一個畢生夢寐以求想一睹國王風采并同他交談的人,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同國王迎面相遇。
他&ldquo肅立不動&rdquo,臉色蒼白,噤若寒蟬,因為在過去時候,隻要稍微一動,就可能把他的祖先暴露給一頭獅子或一頭熊,或更早些時候,暴露給一條饑餓的墨魚。
如果哪一位實驗心理學教授把他班裡的學生安排在實驗室裡,每人手腕上系一隻脈搏描記器,準備把那些伴随&ldquo震顫&rdquo感而來的脈動記錄下來,然後不預先通知,讓一位主教、一位著名将軍、一位最偉大的當代作家,還有一位次要的王室成員,不分先後次序,逐個進入實驗室,這将會是一個有趣的實驗。
立即産生的脈搏紊亂記錄将具有真正重要的科學意義;甚至可以繼續對每一位來者記錄十五秒鐘,并在學生中追蹤對政治見解、教育或幽默感的各種變化的副作用。
眼下,從政治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的幾乎唯一真正科學的觀察,是帕默斯頓勳爵對一個關于貴族的純粹理智的報告提出的異議:&ldquo嘉德勳章[5]的榮譽是無可非議的。
&rdquo不過,新的貴族制造者們仍傾向于理智化。
例如,法國政府制造了一種&ldquo農業勳章&rdquo,它照理應該非常成功,但是據說那種勳章的綠绶帶在法國壓根沒有引起任何激動。
笑的沖動在政治中是比較不重要的,但是它為老練的政治家必須承認先理性沖動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例證。
笑顯然是認出不合理現象的直接效果,正如發抖是認出危險的直接效果。
笑可能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因為動物在遇到意外時身體微微痙攣很可能是在防備敵人侵犯,笑也可能僅隻是我們神經系統中某一在其他情況下有用的因素的意外結果。
不過,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個習慣、聯想和個人差異問題,要預測哪一種行為對哪一類人顯得滑稽可笑,或者不合理的感覺能維持多久,是非常困難的。
例如,目的在于在一般腦筋遲鈍的人當中制造崇高感情效果的行為&mdash&mdash伯克的匕首、路易·拿破侖的馴鷹、德皇關于德國丘八和鐵腕的電報&mdash&mdash可能這樣做,因而最後在政治上獲得成功,然而這些行為會使那些其良好政治風度概念基于自我克制這一想法的人啞然失笑。
還有,社會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整個經濟問題的關鍵幾乎都在财産欲的性質和限度這一點上。
似乎有充分理由可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特殊的本能,而不僅僅是習慣或者理智地選擇手段來滿足權力欲的結果。
例如,兒童在極幼小的年齡就為争奪顯然毫無價值的東西鬧得不可開交,而且早在他們能有從個人占有中獲得利益的任何明确概念之前就把這些東西收藏起來。
那些在慈善學校毫無私人财産,甚至沒有私人衣服或手帕的情況下長大的兒童,顯示出種種由于完全不能滿足一種強烈的遺傳本能而對健康和個性産生惡劣影響的迹象。
财産欲的進化起源也由狗、松鼠或喜鵲的許多習慣表現出來。
因此,經濟學家應當為我們寫一篇論文,從量的方面把這種财産本能好好研究一下。
這種本能是不是和獵取的本能一樣,得不到滿足就會消亡?可以用教育把它消除或改變到什麼程度?能夠用租借權或終身财産所有權,或者用集體基金會提供的共同财産或修建一個公園來滿足嗎?要滿足它是否需要像土地或房屋那樣實質性的東西,還是隻要擁有例如殖民地鐵路股票就足夠了?缺少無限的所有權在個人動産(如家具和裝飾品)方面是否比在土地或機器方面感受更深?這種本能
但是,政治家所思考的是大集體内的人,正是在預測大集體的行為時,唯理智謬見最容易使人誤解。
經驗和思想的結果往往限制于個别的人或小集體,這些結果如果不一緻,作為政治力量就會互相抵消。
原始的人的沖動是全人類都相同的(個人則有所不同),其重要性随着受它們影響的人的數目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也許值得把某些較明顯或較重要的政治沖動來叙述一下,始終要記住,在政治中,我們應付的不是在兒童和動物身上見到的那些明确的、不相連的沖動,而是一些常常被人類進化所削弱、更經常地被轉變成為新的用途、不是單獨地而是共同地或對抗地起作用的意向。
例如,亞裡士多德說,&ldquo感情&rdquo(或&ldquo友情&rdquo,因為&phi&iota&lambda?&alpha的意義介乎這兩個詞之間)&ldquo使政治聯盟成為可能&rdquo,&ldquo立法者把感情看得比正義還重&rdquo。
他說,感情是同類動物中間,特别是人中間的一種遺傳本能。
如果我們要尋找這種最簡單形式的政治感情,可以從我們對任何一個其品格我們知之甚詳的人表示&ldquo好感&rdquo的沖動中找到。
這種沖動可被其他沖動抑制和壓倒,但是任何人都可以親自來檢驗其存在和先理性,比方他可以上大英博物館去觀察一個死于四千年前的埃及小女孩爬在地闆上擦鞋尖的姿态對他的感情所産生的影響。
競選的策略主要在于可據以直接建立這種個人感情的出奇制勝之道。
候選人被勸告經常在大庭廣衆間&ldquo亮相&rdquo、授獎、在他人演說結束時&ldquo講幾句&rdquo&mdash&mdash一切都在這樣的情況下進行:在場者對候選人的長處形成合理看法的機會很少或根本沒有,而産生純粹本能感情的機會倒不少。
候選人的肖像被定期散發,如果是一張好的,也就是說,有特色的,而不是比本人漂亮的肖像,那就更靈了。
最好是一張他在花園裡抽煙鬥或看報紙,鮮明地突出他的日常生活情景的相片。
一個其感情被這樣激發起來的頭腦簡單的支持者也許會試圖對此作出理智的解釋。
他會說,此人(對于這個人,除了相片裡頭戴巴拿馬草帽,手牽一條小狐狸狗之外,他也許确實一無所知)是&ldquo我們需要的那種人&rdquo,因此他決定給予支持;就像一個小孩會說他愛他的母親,因為她是天底下最好的母親,[3]或者一個戀愛中的男人會煞費苦心地解釋他的完全正常的感情,把它稱之為從他心上人的出類拔萃的優點中得出的理智結論。
候選人自然也會以同樣方式進行思考。
有一次,一個我認識的極其謙遜的人對我說,他常在他未來的選民中&ldquo走動&rdquo,&ldquo讓他們看看我是一個多麼出衆的人&rdquo。
的确,除非這個過程可以理智化,許多人對此是難以理解的。
一位君主是一個終身候選人,存在着一種為他培養個人感情的精心炮制的傳統藝術。
他被人看見要比他說話或做事重要得多。
他的肖像出現在每一枚錢币或郵票上,除了本人漂亮問題外,如果是張好的肖像,效果就特靈。
例如,誰要是能清楚地回憶起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晚期自己的感情,就會記得,當1897年一張栩栩如生的肖像取代了1837&mdash1887年錢币上襲用的頭像以及女王在位六十周年紀念的尴尬妥協以後,他對她的感情大大增強了。
就君主來說,人們也能夠看到報紙、官方傳記作者、朝臣以及可能君主本人使整個過程理智化。
實際上,關于君主的散步和駕車出遊等細節的日常公報更可能制造一種對他的品格的鮮明印象,因此,為了培養這種感情,叙述的就越發都是一些平凡的事。
但是,由于平凡的事産生的感情是難以在純理智基礎上解釋的,因此這些事就得用顯示一種特别規矩和勤儉生活的筆觸來寫。
當感情産生以後,有時甚至被形容為對君主在位時期進行思考所必然得出的合理結論,在位時期有空前多的五谷豐登或偉大發明。
有時候,感情沖動被刺激到使其非理性特征變得一目了然的地步。
喬治三世深受英國人民愛戴,因為他們熟知他和他們一樣出生在英國,也因為所發表的他的日常生活起居注使他們倍感親切。
因此,範妮·伯尼談到,當國王癫狂病發作要用馬車送往倫敦皇家植物園時,護送的醫生們十分擔心,唯恐哪一個村子的居民看到國王手足被捆住會對他們群起而攻之。
[4]類似的忠于個人和王朝的感情(其起源可能在于下述事實:我們人類以前的祖先的組織松散的隊伍在普遍的感情本能轉化成一種緊跟和保護領袖的強烈沖動之前,無法抵禦食肉敵人)不止一次地引起了破壞性的、完全無益的内戰。
恐懼往往伴随感情而來,在政治中往往和感情混為一談。
一個畢生夢寐以求想一睹國王風采并同他交談的人,在一個偶然的機緣下同國王迎面相遇。
他&ldquo肅立不動&rdquo,臉色蒼白,噤若寒蟬,因為在過去時候,隻要稍微一動,就可能把他的祖先暴露給一頭獅子或一頭熊,或更早些時候,暴露給一條饑餓的墨魚。
如果哪一位實驗心理學教授把他班裡的學生安排在實驗室裡,每人手腕上系一隻脈搏描記器,準備把那些伴随&ldquo震顫&rdquo感而來的脈動記錄下來,然後不預先通知,讓一位主教、一位著名将軍、一位最偉大的當代作家,還有一位次要的王室成員,不分先後次序,逐個進入實驗室,這将會是一個有趣的實驗。
立即産生的脈搏紊亂記錄将具有真正重要的科學意義;甚至可以繼續對每一位來者記錄十五秒鐘,并在學生中追蹤對政治見解、教育或幽默感的各種變化的副作用。
眼下,從政治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的幾乎唯一真正科學的觀察,是帕默斯頓勳爵對一個關于貴族的純粹理智的報告提出的異議:&ldquo嘉德勳章[5]的榮譽是無可非議的。
&rdquo不過,新的貴族制造者們仍傾向于理智化。
例如,法國政府制造了一種&ldquo農業勳章&rdquo,它照理應該非常成功,但是據說那種勳章的綠绶帶在法國壓根沒有引起任何激動。
笑的沖動在政治中是比較不重要的,但是它為老練的政治家必須承認先理性沖動提供了一個有力的例證。
笑顯然是認出不合理現象的直接效果,正如發抖是認出危險的直接效果。
笑可能是逐漸發展起來的,因為動物在遇到意外時身體微微痙攣很可能是在防備敵人侵犯,笑也可能僅隻是我們神經系統中某一在其他情況下有用的因素的意外結果。
不過,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是個習慣、聯想和個人差異問題,要預測哪一種行為對哪一類人顯得滑稽可笑,或者不合理的感覺能維持多久,是非常困難的。
例如,目的在于在一般腦筋遲鈍的人當中制造崇高感情效果的行為&mdash&mdash伯克的匕首、路易·拿破侖的馴鷹、德皇關于德國丘八和鐵腕的電報&mdash&mdash可能這樣做,因而最後在政治上獲得成功,然而這些行為會使那些其良好政治風度概念基于自我克制這一想法的人啞然失笑。
還有,社會主義和個人主義之間整個經濟問題的關鍵幾乎都在财産欲的性質和限度這一點上。
似乎有充分理由可認為這是一種真正特殊的本能,而不僅僅是習慣或者理智地選擇手段來滿足權力欲的結果。
例如,兒童在極幼小的年齡就為争奪顯然毫無價值的東西鬧得不可開交,而且早在他們能有從個人占有中獲得利益的任何明确概念之前就把這些東西收藏起來。
那些在慈善學校毫無私人财産,甚至沒有私人衣服或手帕的情況下長大的兒童,顯示出種種由于完全不能滿足一種強烈的遺傳本能而對健康和個性産生惡劣影響的迹象。
财産欲的進化起源也由狗、松鼠或喜鵲的許多習慣表現出來。
因此,經濟學家應當為我們寫一篇論文,從量的方面把這種财産本能好好研究一下。
這種本能是不是和獵取的本能一樣,得不到滿足就會消亡?可以用教育把它消除或改變到什麼程度?能夠用租借權或終身财産所有權,或者用集體基金會提供的共同财産或修建一個公園來滿足嗎?要滿足它是否需要像土地或房屋那樣實質性的東西,還是隻要擁有例如殖民地鐵路股票就足夠了?缺少無限的所有權在個人動産(如家具和裝飾品)方面是否比在土地或機器方面感受更深?這種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