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擊

關燈
保爾·安特列 保爾·安特列(PaulAndré)一八七三年生于維佛爾(Nivelles)。

    炮兵軍官,比京軍事學校的法國文學教授,保爾·安特列,是晚近比利時作家中産量最豐的一人。

    小說、故事、戲曲、新聞,他全毫不費力地承擔着。

    主要作品有《從大路上》(ParlesChemius,一八九五)、《孩子們》(DesEnfauts,一八九六)、《親愛的小猴兒們》(Cherspetitssinges,一八九九)、《戀情教育》(Educationamourense,一九〇〇)、《威信》(LePresfige,一九零三)及《花帶》(LaGuirlande,一九一〇)。

     比哀·勒尼克在服兵役時期,認識美麗的梅拉妮·班尼葉。

    那是一位溫柔的姑娘,勇敢,快活。

    她父親在幾頃仁慈的土地上,來回驅策着犁鋤與鐮刀;母親成天用小步子從廚房走到廄房,從天井走到菜園,每星期六就将柳條的大筐挂在臂上,她到市上拿雞蛋、牛油、時鮮水果去換錢。

    至于梅拉妮,她擠牛奶,攪牛奶,蒸面包,洗衣服,并且在這些幹練的工作之外,每天還要安排出時間來使自己能夠在門口或路邊的籬笆下閑立,等比哀·勒尼克,然後,到六點鐘光景,從炮台中出來,經過佛蘭特之米街的街房,到村子裡去。

     勒尼克是輕健的大佐。

    他炮兵制服上的金缏與金缍,他的微笑與金黃色的八字須,使那位小姑娘全心感動了。

     他們傾談。

    他們時常互相注視,認識了充滿隐秘的希望的戀愛的親切,實在的快慰。

    在周年節的舞社裡,梅拉妮顯示了能在一個富于誘惑性的軍士的懷抱中跳舞的驕傲。

     勒尼克不願意回到他那工廠區的故鄉去,不願去擔任曾經嘗試過的打鐵的苦工,在軍役應征尚未到來之前,他貢獻了他的那條勇健的手臂給田莊主人,一面請他收為子婿。

     三年之間,和藹的空氣充滿在白色的小屋中。

    一個小孩子生下來了,更深的愛情與平安的幸福,聯結了這些老實人的命運。

     二月的一天,在大路上,他們見有軍隊開過。

    這是一個早晨,十分早。

    老爹正在将幹草一捆捆裝到車上;比哀正在整理馬背的皮絡。

     步兵過去了,後邊接着是工兵。

    軍官們的馬蹄打在石子路上震天響。

     人們談着戰争,總動員。

    比哀不去搬幹草了,卻回到炮台裡,那邊的老兵還認識他。

     在斧頭急促的斫伐之下,樹木紛紛滾落在工程旁邊。

    斜坡上插滿人造荊棘的網。

    熱鬧的聲音從地下層傳出來,人們在那裡忙碌第一次的布置。

     回到家裡,比哀·勒尼克發現兩個婦人都在哭泣。

    地保已經傳來了召集的命令。

    幾小時之後,他就得與她們告别,這别離的期間是何等慘傷而不可捉摸&hellip&hellip 事變接連着到來。

    敵人,在三天之内,侵占了全境,猛烈的炮聲轟響着。

    比哀重新穿起紅絨沿邊的短衣,絨球的警帽,至于他的女人、孩子、那個老人,全逃跑了,跟不幸的與炮台為鄰的村子裡别的人們一樣。

    田莊是空虛了,畜欄全冷落着。

    在槽裡,發酸的牛乳結了塊。

    耗子們穿通了一袋面粉,大張慶筵起來了。

    一隻金絲雀,被匆忙出走的主人們,遺忘在籠中,一雙僵硬的小爪向着上,死在那兒,旁邊的水盂是幹涸了,食盆裡沒有一粒黍子。

     比哀·勒尼克,當他從炮台出來到田野上巡視,或者在鐵甲的射擊探視室中值班,從小孔中望到周圍,瞥見被着一棵櫻桃樹擋住的屋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