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哲人石與耶稣基督的比較
關燈
小
中
大
第一節生命的複活
上一章提供的案例表明,原初物質中有一個隐藏着的精靈,就像在奧斯坦尼斯的尼羅河石頭中存在着精靈一樣。
根據古代關于努斯的傳說,這個精靈最終被解釋為聖靈,努斯是被黑暗吞噬掉的,而又處在菲西斯的擁抱之中&mdash&mdash但是,由于這種差别,吞噬者并不是那個超級的女性原則,土,而是以墨丘利烏斯或咬尾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努斯。
換句話說,吞噬者就是作為一種原初物質的土地精靈,是具有男性精神和女性身體的一個雌雄同體。
原始的諾斯替教神話已經發生了某種奇怪的轉換:努斯和菲西斯在原初物質中是不可分辨的一,而且已經變成了一種隐藏的本性。
在心理上與這個主題相對等的事物就是非常迷人的無意識内容的投射,和所有這些内容一樣,這個主題表現出一種精神的(&ldquo神聖的&rdquo或&ldquo神秘的&rdquo)性質。
煉金術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獲得這種&ldquo難以獲得的寶藏&rdquo和以可見的形式把它生産出來,即,生産出自然的金子或萬應靈藥或者正處在轉換中的染料,為了達成這一目标,這門藝術一直在實驗室裡忙碌地工作着。
就實際情況而言,這一化學研究工作從未完全從操作者的無意識内容中被釋放出來(這些内容隻有在無意識内容裡才能找到其表達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心理活動,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比作我們所謂&ldquo積極想象&rdquo的方法。
[283]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事物有某種積極的領悟,而這種領悟也可以在夢境中找到其表達方式。
在這兩種情況下,這個過程都是通過無意識來對意識心靈進行思想灌輸的,它與煉金術的觀念世界有如此緊密的聯系,以緻我們完全可以合理地假設,煉金術所處理的這些過程與包含在積極想象中或夢中的過程相同或非常相似,即,歸根結底,它與自性化過程是相同的。
早先,我們曾把阿裡斯利烏斯及其同伴,連同貝雅及死去的塔布裡提烏斯,都留在了三重的玻璃房子裡,他們被海之王囚禁在裡面。
他們遭受着熾熱的痛苦,就像被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投入到熾熱的火爐中的那三個人一樣。
尼布甲尼撒國王此時産生了關于第四個人的幻象,&ldquo(他)就像是上帝的兒子&rdquo(《但以理書》,3:25)。
這個幻象并非對煉金術沒有影響,因為在這個文獻中有很多段落說道,這個石頭就是三位一體的。
它由四種元素組成,而火代表密封在物質中的精靈。
這是第四種元素,既存在又不存在,它總是出現在火爐那熾熱的痛苦之中,象征着神聖的存在(對這項工作的救助和完成)。
而且,在他們需要時,阿裡斯利烏斯及其同伴就會在夢中見到他們的老師畢達哥拉斯,并請求得到他的幫助。
後者把其門徒哈爾福利塔斯(Harforetus)派給他們,哈爾福利塔斯代表着&ldquo提供營養的人&rdquo。
[284]這項工作就這樣得以完成,塔布裡提烏斯又一次複活了。
[285]我們可以假設,哈爾福利塔斯給他們帶來了産生奇迹的食物,盡管這隻是通過魯斯卡的一個發現才搞清楚的,魯斯卡使我們了解了《柏林抄本》(CodexBerolinensis)的文本。
在《阿裡斯萊的幻想》的印刷版本已經遺失了的導言中[286],我們可以讀到這樣一段話:&ldquo畢達哥拉斯說:&lsquo你們為子孫後代寫下了這棵最寶貴的樹是怎樣種下的,以及他吃了其果實将怎樣再也不會感到饑餓。
&rsquo&rdquo[287]既然寫作《阿裡斯萊的幻想》是為了表達這種目的,即為煉金者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榜樣,那麼它處理的當然是種樹的問題,而設計這一傳奇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表明果實所具有的那種奇迹般的再生效果。
當阿裡斯利烏斯處在困境之中,而塔布裡提烏斯躺在死亡的睡眠之中時,這棵樹[288]顯然仍在不斷地成長并結出了果實:阿裡斯利烏斯在玻璃房子裡所起的作用是完全被動的。
起決定作用的行動來自畢達哥拉斯(一位傳奇大師),他派人送來了&ldquo生命的食物&rdquo。
我們被告知,隻有通過神聖的啟示或者大師的口頭傳授,一個人才能接收到這種神秘的知識,而且,除非憑借上帝的幫助,否則誰也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
[289]在《阿裡斯萊的幻想》之中,正是那位傳奇的大師,那位神聖的畢達哥拉斯[290],取代了上帝的地位[291],并且完成了再生這項任務。
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說,這種神聖的幹預是在夢中出現的,當時阿裡斯利烏斯看見了這位大師并且懇求得到他的幫助。
根據一位煉金術士的觀點[292],如果塔布裡提烏斯和貝雅所代表的對立物(心靈與身體)的統一,使之死去并且在火爐中火化,就等同于在彌撒中的奉獻儀式,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種情況類似于在&ldquo記憶生者&rdquo(mementovivorum)儀式中那種為生者祈福,以及在紀念烈士時的那種為死者祈禱,兩者均早于《彌撒規程》(ordomissae)中的聖餐變體。
祈福語是這樣說的,&ldquo為了使他們的靈魂獲得拯救,希望他們健康并擁有福祉&rdquo,而記住這些聖人的目的,既是為了感謝他們的功績,也是為了祈禱者,因為上帝可能會賜福給他們,&ldquo我們在您的保護之下所有的一切都得到庇佑&rdquo。
這種祈禱以祝聖禱詞(epiclesis)作為結束,并會導緻聖餐的變體:&ldquo對我們來說它可能會變成身體和血液&rdquo,即,變成創造奇迹的食物。
[293]在《阿裡斯萊的幻想》中,它是帶來拯救的那棵不朽之樹的果實。
但是,當教會談到&ldquofructussacrificiimissae&rdquo(在彌撒中作為祭品的果實)時,指的并不完全是同一碼事,因為導緻道德後果和其他後果的,并不是奉獻給神的這些物質本身,更不用說這些物質同樣是依賴于&ldquo神恩&rdquo而産生的。
我們要在這裡結束對這些方式的叙述了。
基督徒接受這種彌撒的食物既是為了他個人,也是為了在最廣泛意義上的他自己生活其中的那些環境。
另一方面,煉金術士接受了不朽之樹上的果實,這不隻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國王或國王的兒子,為了那個令人垂涎之物質的完善。
他可以在完善過程中發揮某種作用,這一過程給他帶來了健康、富有、啟示和拯救;但是,既然他是代表上帝的拯救者,而不是那個被拯救的人,那麼他更關心的是使那種物質得到完善,而不是使他自己完善。
隻有當道德性質能夠幫助或者阻礙煉金工作時,他才會認可它們的存在,并對它們進行考慮。
我們可能會說,他把強調的全部重點都放在行善者本人的德行上,其程度當然要比教會的那種高得多,因為他占據的是那位在彌撒中犧牲了自己的耶稣基督的地位。
我們根本就不應該假設,他是從自大的宗教視角來構建這個拯救者角色的。
他這樣做甚至還不如那個主持儀式的牧師,後者以隐喻的方式犧牲了耶稣基督。
煉金術士總是強調他的謙卑,并且以向上帝祈禱的方式開始寫作其論著。
他并沒有夢想以耶稣基督自居;相反,被煉金術士比作耶稣基督的,正是那個令人垂涎的物質,那塊哲人石。
這确實根本就不是一個關于&ldquo認同&rdquo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于聖經注解學意義上的&ldquo如同&rdquo(sicut)的問題,後者也具有類比的特點。
但是,對行醫的人來說,類比并不像神秘的認同那樣,是一種邏輯的推演,一種仍然非常活躍的原始思維的殘餘。
這方面的一個富有教益的例子就是,在複活節前的禮拜六點燃神聖之火的那種儀式。
[294]這種火&ldquo如同&rdquo耶稣基督。
從中擦出火花的那塊石頭就是&ldquo基石&rdquo,這是另一種意象;而從石頭中濺出的火花則是一種基督意象。
按照奧斯坦尼斯的說法,把普紐瑪從石頭中提取出來這種類比是強行施加給我們的。
我們早已熟悉了這種觀念,即把普紐瑪視為火,把耶稣基督視為火,把火視為土的内在對立元素;但是,我們也可以把擦出火花的那塊石頭比作石頭墳墓,或者擺放在墳前的石頭。
耶稣基督躺在這裡就像是一個人在睡覺,或者是在他下降到地獄的這三天裡為他暫時戴上的死亡枷鎖,在這三天裡他下降到地獄之火中,并再次作為新的火而從那裡升起來。
煉金術士在不知不覺中把&ldquo模仿&rdquo這個觀念向前推進了一步,并且得出了我們先前提到的那種結論,即,把自己完全同化為拯救者,會使他(那個被同化的人)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繼續這項拯救工作。
這個結論是無意識的,因此,煉金術士絕對不會覺得他是被迫做出這種假設的,他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耶稣基督的功勞。
正是借助于他自己獲得的,或者上帝賦予他的智慧和技藝,他才能為了人類的利益,而把迷失在世界的物質性之中的那個創造世界的努斯或邏各斯解救出來。
煉金術士本人與耶稣基督并沒有聯系;相反,他是在那塊奇妙的石頭中看到他與那位救世主的聯系的。
從這種觀點出發,煉金術似乎就像是在無意識的神秘黑暗之中進行着的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後繼者&mdash&mdash有些神秘主義者确實把耶稣基督這個人物的物質性強行聯系到&ldquo聖痕&rdquo(stigmata)之類的表面現象上。
但是,這種無意識的持續性從未達到表面,隻有達到表面,意識心靈才能應對它。
在意識中出現的一切都是無意識過程的象征症狀。
如果煉金術士成功地形成了關于其無意識内容的任何具體觀念,那麼他就會被迫承認,他已經取代了耶稣基督的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說,他,不是作為自我(ego)而是作為自性(self),接手了拯救這項工作,不是拯救人,而是拯救上帝。
[295]此時他已經不得不承認,不僅可以把他自己比作耶稣基督,而且耶稣基督就是自性的象征。
這個驚人的結論并沒有被中世紀的心靈所領悟。
對于歐洲的基督徒來說仿佛是洪水猛獸般的觀點,卻是對印度《奧義書》(Upanishads)精神的不證自明。
因此,現代人必須承認自己無比幸運,不必去面對那些來自東方的思想和經驗,除非他的精神太過于貧瘠,以緻都無法察覺他到底在面對什麼!現在他可以在相當不充分的因而也是無害的理智水平上來應對東方的智慧了,或者說,他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留給梵文專家們來處理了。
第二節關于哲人石的宗教解釋之證據 1.雷蒙德·盧利 把哲人石與耶稣基督相類比,最早是從中世紀拉丁文作者那裡開始出現的,這并不奇怪,因為煉金術的象征作用在基督教會的寓言中俯拾皆是。
雖然教會神父們的寓言确實豐富了煉金術的語言,這毋庸置疑,但在我看來格外令人懷疑的是,以各種不同形式表現出來的煉金工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被視為基督教會的儀式(洗禮、彌撒)和教義(耶稣基督的概念、出生、激情、死亡和複活)之變形。
不可否認,有很多内容一而再再而三地借自教會,但是,當我們讨論煉金術最初的基本觀念時,我們發現了派生于異教的元素,尤其是源自諾斯替教的元素。
諾斯替教的根源絲毫也不存在于基督教之中,更确切地說,基督教是通過諾斯替教而被同化的。
[296]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來自中國的文本,其時代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中葉,它表現出與西方煉金術基本相似的東西。
無論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聯系可能是怎樣的,毫無疑問的是,在基督教領域之外,在基督教的影響根本不可能涉足的地方,也存在着類似的觀念。
[297]韋特(A.E.Waite)[298]認為第一位把哲人石與耶稣基督相等同的作者是帕拉賽爾蘇斯學派的海因裡希·昆哈特,他的那本《智慧的競技場》(Amphitheatrumsapientiae)是在1598年問世的。
稍晚期的雅各布·伯麥經常使用煉金術的術語,在他的作品中,哲人石已經成為對耶稣基督的一種隐喻。
韋特的假設無疑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有更早得多的證據表明,在耶稣基督與哲人石之間存在着聯系,迄今為止我所能發現的最古老的證據就包含在13世紀的作者雷蒙德·盧利的《筆記》(Codicillus)之中。
即便許多據說與他有關的論著是他的西班牙和普羅旺斯學生寫的,但這絲毫也不會改變其主要作品的大緻日期。
不管怎麼說,據我所知,還沒有一位權威作者認為,這本論著的日期晚于14世紀。
書中說道: 就像作為大衛後裔的耶稣基督為了解放和拯救人類而擔負起人(由于亞當的違禁而使人與罪孽聯系在一起)的本性,在我們的這門藝術中,被一件事情錯誤地玷污了的東西已經被其對立物赦免了;從那個玷污中被清洗幹淨并傳遞出來了。
[299] 2.《論黃金》 若論直接提到耶稣基督之名的話,那麼一個更加古老的根源肯定就是《論黃金》(Tractatusaureus),此書據說是赫爾墨斯所寫,并被認為是起源于中世紀的阿拉伯國家。
我引用這篇文獻是因為它所描述的事情與在複活節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神秘之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過前者被包裹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之中。
這段話的大意如下: 我們的那塊被扔到大糞上的寶貴石頭,已經變得非常肮髒不堪了&hellip&hellip但是,當我們讓頭戴王冠的國王與那個紅顔色的女兒結婚時,她将在溫柔的火中懷上一個兒子,并将通過我們的火來撫養他&hellip&hellip他就是這樣被轉換的,他的顔色就像肉體一樣鮮紅。
我們的這位皇家之子在火和死亡中改變了顔色,即黑化,而水分都跑走了。
龍噴射出太陽的光芒,我們的兒子将活下來。
國王來自火中,而且在婚姻中感到歡欣鼓舞。
隐藏的寶藏被封存起來,處女的奶是白色的。
兒子變成了勇士之火,超越于這種顔色之上,因為他自己就是寶藏,他自己就是在哲學的物質中被盛裝打扮的那位。
到這裡來吧,智慧的兒子,高興吧,死亡的支配地位已經結束,兒子登上王位;他穿着紅色的衣服[300],又穿上了紫色的。
[301] 我們可以把這個文本看作上帝與人的傳奇故事以及他戰勝死亡的一種變式,因此可以作為基督教戲劇的一種類比。
由于這個煉金術文本的年代和起源尚未可知,我們還無法确定基督教的影響是否在這裡起過作用。
很可能沒有。
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在每一種古代文本中都存在着基督教的影響,例如在科馬裡奧斯的文本中(這些手稿的基督教序言都是被拜占庭修道院的抄寫員擅自添加的)。
[302]不過,正是該文本包含了&ldquo神秘複活&rdquo的所有特點,雖然在這裡從死亡中複活并不是受拯救者影響,而是受&ldquo永恒之水&rdquo影響,基督教的水的象征作用,完全可以形成一種準确無誤的類比,即&ldquo水&rdquo就象征着&ldquo真理精神&rdquo,以及基督教儀式中的洗禮和聖餐。
3.佐西莫斯與原人學說 但是,在一些據說是佐西莫斯晚期所寫的文本中,我們發現了&ldquo上帝之子&rdquo與僧侶藝術有着确實的聯系。
參見以下翻譯自希臘語文本的相關段落:[303] 4:&hellip&hellip如果你在人類社會中靜修和生活,你将會發現,上帝之子為了那些虔誠的靈魂而變成了世間萬物:為的是把靈魂從海瑪門尼[304]的支配下解救出來,使其進入非物質的精神[領域],你瞧,他是怎樣變成一切的&mdash&mdash上帝、天使和人都可能會遭受苦難。
[305]因為隻有擁有了統治一切的力量,他才能随心所欲地成為一切;他遵從的是上帝的旨意,因為他滲透在[306]所有的身體之中,并且照亮了每一個靈魂的心靈,激勵着[307]後者追随他一直到達那個賜福的領域,早在開始出現有身體的事物[308]之前他就在那裡了[309],而那些心靈渴望着被他領進光明之中。
[310] 5:請考慮一下比托斯(Bitos)[311]也寫過的那種内容,以及最最偉大的柏拉圖[312]和無限偉大的赫爾墨斯也都說過,據說第一個寫下文字的人是&ldquo透特&rdquo(Thoyth)[313],他是世間萬物的解釋者,也是給所有實體事物起名字的人。
[314]迦勒底人、帕提亞人、米堤亞人和希伯來人都把他稱作亞當,這個名字可以解釋為&ldq
根據古代關于努斯的傳說,這個精靈最終被解釋為聖靈,努斯是被黑暗吞噬掉的,而又處在菲西斯的擁抱之中&mdash&mdash但是,由于這種差别,吞噬者并不是那個超級的女性原則,土,而是以墨丘利烏斯或咬尾蛇的形式表現出來的努斯。
換句話說,吞噬者就是作為一種原初物質的土地精靈,是具有男性精神和女性身體的一個雌雄同體。
原始的諾斯替教神話已經發生了某種奇怪的轉換:努斯和菲西斯在原初物質中是不可分辨的一,而且已經變成了一種隐藏的本性。
在心理上與這個主題相對等的事物就是非常迷人的無意識内容的投射,和所有這些内容一樣,這個主題表現出一種精神的(&ldquo神聖的&rdquo或&ldquo神秘的&rdquo)性質。
煉金術給自己提出的任務是,獲得這種&ldquo難以獲得的寶藏&rdquo和以可見的形式把它生産出來,即,生産出自然的金子或萬應靈藥或者正處在轉換中的染料,為了達成這一目标,這門藝術一直在實驗室裡忙碌地工作着。
就實際情況而言,這一化學研究工作從未完全從操作者的無意識内容中被釋放出來(這些内容隻有在無意識内容裡才能找到其表達方式),同時它也是一種心理活動,我們完全可以把它比作我們所謂&ldquo積極想象&rdquo的方法。
[283]這種方法可以使我們對事物有某種積極的領悟,而這種領悟也可以在夢境中找到其表達方式。
在這兩種情況下,這個過程都是通過無意識來對意識心靈進行思想灌輸的,它與煉金術的觀念世界有如此緊密的聯系,以緻我們完全可以合理地假設,煉金術所處理的這些過程與包含在積極想象中或夢中的過程相同或非常相似,即,歸根結底,它與自性化過程是相同的。
早先,我們曾把阿裡斯利烏斯及其同伴,連同貝雅及死去的塔布裡提烏斯,都留在了三重的玻璃房子裡,他們被海之王囚禁在裡面。
他們遭受着熾熱的痛苦,就像被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投入到熾熱的火爐中的那三個人一樣。
尼布甲尼撒國王此時産生了關于第四個人的幻象,&ldquo(他)就像是上帝的兒子&rdquo(《但以理書》,3:25)。
這個幻象并非對煉金術沒有影響,因為在這個文獻中有很多段落說道,這個石頭就是三位一體的。
它由四種元素組成,而火代表密封在物質中的精靈。
這是第四種元素,既存在又不存在,它總是出現在火爐那熾熱的痛苦之中,象征着神聖的存在(對這項工作的救助和完成)。
而且,在他們需要時,阿裡斯利烏斯及其同伴就會在夢中見到他們的老師畢達哥拉斯,并請求得到他的幫助。
後者把其門徒哈爾福利塔斯(Harforetus)派給他們,哈爾福利塔斯代表着&ldquo提供營養的人&rdquo。
[284]這項工作就這樣得以完成,塔布裡提烏斯又一次複活了。
[285]我們可以假設,哈爾福利塔斯給他們帶來了産生奇迹的食物,盡管這隻是通過魯斯卡的一個發現才搞清楚的,魯斯卡使我們了解了《柏林抄本》(CodexBerolinensis)的文本。
在《阿裡斯萊的幻想》的印刷版本已經遺失了的導言中[286],我們可以讀到這樣一段話:&ldquo畢達哥拉斯說:&lsquo你們為子孫後代寫下了這棵最寶貴的樹是怎樣種下的,以及他吃了其果實将怎樣再也不會感到饑餓。
&rsquo&rdquo[287]既然寫作《阿裡斯萊的幻想》是為了表達這種目的,即為煉金者的子孫後代留下一個榜樣,那麼它處理的當然是種樹的問題,而設計這一傳奇故事的目的就是要表明果實所具有的那種奇迹般的再生效果。
當阿裡斯利烏斯處在困境之中,而塔布裡提烏斯躺在死亡的睡眠之中時,這棵樹[288]顯然仍在不斷地成長并結出了果實:阿裡斯利烏斯在玻璃房子裡所起的作用是完全被動的。
起決定作用的行動來自畢達哥拉斯(一位傳奇大師),他派人送來了&ldquo生命的食物&rdquo。
我們被告知,隻有通過神聖的啟示或者大師的口頭傳授,一個人才能接收到這種神秘的知識,而且,除非憑借上帝的幫助,否則誰也不可能完成這項工作。
[289]在《阿裡斯萊的幻想》之中,正是那位傳奇的大師,那位神聖的畢達哥拉斯[290],取代了上帝的地位[291],并且完成了再生這項任務。
或許我們可以大膽地說,這種神聖的幹預是在夢中出現的,當時阿裡斯利烏斯看見了這位大師并且懇求得到他的幫助。
根據一位煉金術士的觀點[292],如果塔布裡提烏斯和貝雅所代表的對立物(心靈與身體)的統一,使之死去并且在火爐中火化,就等同于在彌撒中的奉獻儀式,那麼我們就會發現,這種情況類似于在&ldquo記憶生者&rdquo(mementovivorum)儀式中那種為生者祈福,以及在紀念烈士時的那種為死者祈禱,兩者均早于《彌撒規程》(ordomissae)中的聖餐變體。
祈福語是這樣說的,&ldquo為了使他們的靈魂獲得拯救,希望他們健康并擁有福祉&rdquo,而記住這些聖人的目的,既是為了感謝他們的功績,也是為了祈禱者,因為上帝可能會賜福給他們,&ldquo我們在您的保護之下所有的一切都得到庇佑&rdquo。
這種祈禱以祝聖禱詞(epiclesis)作為結束,并會導緻聖餐的變體:&ldquo對我們來說它可能會變成身體和血液&rdquo,即,變成創造奇迹的食物。
[293]在《阿裡斯萊的幻想》中,它是帶來拯救的那棵不朽之樹的果實。
但是,當教會談到&ldquofructussacrificiimissae&rdquo(在彌撒中作為祭品的果實)時,指的并不完全是同一碼事,因為導緻道德後果和其他後果的,并不是奉獻給神的這些物質本身,更不用說這些物質同樣是依賴于&ldquo神恩&rdquo而産生的。
我們要在這裡結束對這些方式的叙述了。
基督徒接受這種彌撒的食物既是為了他個人,也是為了在最廣泛意義上的他自己生活其中的那些環境。
另一方面,煉金術士接受了不朽之樹上的果實,這不隻是為了他自己,也是為了國王或國王的兒子,為了那個令人垂涎之物質的完善。
他可以在完善過程中發揮某種作用,這一過程給他帶來了健康、富有、啟示和拯救;但是,既然他是代表上帝的拯救者,而不是那個被拯救的人,那麼他更關心的是使那種物質得到完善,而不是使他自己完善。
隻有當道德性質能夠幫助或者阻礙煉金工作時,他才會認可它們的存在,并對它們進行考慮。
我們可能會說,他把強調的全部重點都放在行善者本人的德行上,其程度當然要比教會的那種高得多,因為他占據的是那位在彌撒中犧牲了自己的耶稣基督的地位。
我們根本就不應該假設,他是從自大的宗教視角來構建這個拯救者角色的。
他這樣做甚至還不如那個主持儀式的牧師,後者以隐喻的方式犧牲了耶稣基督。
煉金術士總是強調他的謙卑,并且以向上帝祈禱的方式開始寫作其論著。
他并沒有夢想以耶稣基督自居;相反,被煉金術士比作耶稣基督的,正是那個令人垂涎的物質,那塊哲人石。
這确實根本就不是一個關于&ldquo認同&rdquo的問題,而是一個關于聖經注解學意義上的&ldquo如同&rdquo(sicut)的問題,後者也具有類比的特點。
但是,對行醫的人來說,類比并不像神秘的認同那樣,是一種邏輯的推演,一種仍然非常活躍的原始思維的殘餘。
這方面的一個富有教益的例子就是,在複活節前的禮拜六點燃神聖之火的那種儀式。
[294]這種火&ldquo如同&rdquo耶稣基督。
從中擦出火花的那塊石頭就是&ldquo基石&rdquo,這是另一種意象;而從石頭中濺出的火花則是一種基督意象。
按照奧斯坦尼斯的說法,把普紐瑪從石頭中提取出來這種類比是強行施加給我們的。
我們早已熟悉了這種觀念,即把普紐瑪視為火,把耶稣基督視為火,把火視為土的内在對立元素;但是,我們也可以把擦出火花的那塊石頭比作石頭墳墓,或者擺放在墳前的石頭。
耶稣基督躺在這裡就像是一個人在睡覺,或者是在他下降到地獄的這三天裡為他暫時戴上的死亡枷鎖,在這三天裡他下降到地獄之火中,并再次作為新的火而從那裡升起來。
煉金術士在不知不覺中把&ldquo模仿&rdquo這個觀念向前推進了一步,并且得出了我們先前提到的那種結論,即,把自己完全同化為拯救者,會使他(那個被同化的人)在自己的心靈深處繼續這項拯救工作。
這個結論是無意識的,因此,煉金術士絕對不會覺得他是被迫做出這種假設的,他會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是耶稣基督的功勞。
正是借助于他自己獲得的,或者上帝賦予他的智慧和技藝,他才能為了人類的利益,而把迷失在世界的物質性之中的那個創造世界的努斯或邏各斯解救出來。
煉金術士本人與耶稣基督并沒有聯系;相反,他是在那塊奇妙的石頭中看到他與那位救世主的聯系的。
從這種觀點出發,煉金術似乎就像是在無意識的神秘黑暗之中進行着的基督教神秘主義的後繼者&mdash&mdash有些神秘主義者确實把耶稣基督這個人物的物質性強行聯系到&ldquo聖痕&rdquo(stigmata)之類的表面現象上。
但是,這種無意識的持續性從未達到表面,隻有達到表面,意識心靈才能應對它。
在意識中出現的一切都是無意識過程的象征症狀。
如果煉金術士成功地形成了關于其無意識内容的任何具體觀念,那麼他就會被迫承認,他已經取代了耶稣基督的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說,他,不是作為自我(ego)而是作為自性(self),接手了拯救這項工作,不是拯救人,而是拯救上帝。
[295]此時他已經不得不承認,不僅可以把他自己比作耶稣基督,而且耶稣基督就是自性的象征。
這個驚人的結論并沒有被中世紀的心靈所領悟。
對于歐洲的基督徒來說仿佛是洪水猛獸般的觀點,卻是對印度《奧義書》(Upanishads)精神的不證自明。
因此,現代人必須承認自己無比幸運,不必去面對那些來自東方的思想和經驗,除非他的精神太過于貧瘠,以緻都無法察覺他到底在面對什麼!現在他可以在相當不充分的因而也是無害的理智水平上來應對東方的智慧了,或者說,他可以把所有的事情都留給梵文專家們來處理了。
第二節關于哲人石的宗教解釋之證據 1.雷蒙德·盧利 把哲人石與耶稣基督相類比,最早是從中世紀拉丁文作者那裡開始出現的,這并不奇怪,因為煉金術的象征作用在基督教會的寓言中俯拾皆是。
雖然教會神父們的寓言确實豐富了煉金術的語言,這毋庸置疑,但在我看來格外令人懷疑的是,以各種不同形式表現出來的煉金工作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被視為基督教會的儀式(洗禮、彌撒)和教義(耶稣基督的概念、出生、激情、死亡和複活)之變形。
不可否認,有很多内容一而再再而三地借自教會,但是,當我們讨論煉金術最初的基本觀念時,我們發現了派生于異教的元素,尤其是源自諾斯替教的元素。
諾斯替教的根源絲毫也不存在于基督教之中,更确切地說,基督教是通過諾斯替教而被同化的。
[296]除此之外,我們還有一個來自中國的文本,其時代可追溯到公元2世紀中葉,它表現出與西方煉金術基本相似的東西。
無論中國與西方之間的聯系可能是怎樣的,毫無疑問的是,在基督教領域之外,在基督教的影響根本不可能涉足的地方,也存在着類似的觀念。
[297]韋特(A.E.Waite)[298]認為第一位把哲人石與耶稣基督相等同的作者是帕拉賽爾蘇斯學派的海因裡希·昆哈特,他的那本《智慧的競技場》(Amphitheatrumsapientiae)是在1598年問世的。
稍晚期的雅各布·伯麥經常使用煉金術的術語,在他的作品中,哲人石已經成為對耶稣基督的一種隐喻。
韋特的假設無疑是錯誤的,因為我們有更早得多的證據表明,在耶稣基督與哲人石之間存在着聯系,迄今為止我所能發現的最古老的證據就包含在13世紀的作者雷蒙德·盧利的《筆記》(Codicillus)之中。
即便許多據說與他有關的論著是他的西班牙和普羅旺斯學生寫的,但這絲毫也不會改變其主要作品的大緻日期。
不管怎麼說,據我所知,還沒有一位權威作者認為,這本論著的日期晚于14世紀。
書中說道: 就像作為大衛後裔的耶稣基督為了解放和拯救人類而擔負起人(由于亞當的違禁而使人與罪孽聯系在一起)的本性,在我們的這門藝術中,被一件事情錯誤地玷污了的東西已經被其對立物赦免了;從那個玷污中被清洗幹淨并傳遞出來了。
[299] 2.《論黃金》 若論直接提到耶稣基督之名的話,那麼一個更加古老的根源肯定就是《論黃金》(Tractatusaureus),此書據說是赫爾墨斯所寫,并被認為是起源于中世紀的阿拉伯國家。
我引用這篇文獻是因為它所描述的事情與在複活節過程中發生的一些神秘之事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不過前者被包裹在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語言之中。
這段話的大意如下: 我們的那塊被扔到大糞上的寶貴石頭,已經變得非常肮髒不堪了&hellip&hellip但是,當我們讓頭戴王冠的國王與那個紅顔色的女兒結婚時,她将在溫柔的火中懷上一個兒子,并将通過我們的火來撫養他&hellip&hellip他就是這樣被轉換的,他的顔色就像肉體一樣鮮紅。
我們的這位皇家之子在火和死亡中改變了顔色,即黑化,而水分都跑走了。
龍噴射出太陽的光芒,我們的兒子将活下來。
國王來自火中,而且在婚姻中感到歡欣鼓舞。
隐藏的寶藏被封存起來,處女的奶是白色的。
兒子變成了勇士之火,超越于這種顔色之上,因為他自己就是寶藏,他自己就是在哲學的物質中被盛裝打扮的那位。
到這裡來吧,智慧的兒子,高興吧,死亡的支配地位已經結束,兒子登上王位;他穿着紅色的衣服[300],又穿上了紫色的。
[301] 我們可以把這個文本看作上帝與人的傳奇故事以及他戰勝死亡的一種變式,因此可以作為基督教戲劇的一種類比。
由于這個煉金術文本的年代和起源尚未可知,我們還無法确定基督教的影響是否在這裡起過作用。
很可能沒有。
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在每一種古代文本中都存在着基督教的影響,例如在科馬裡奧斯的文本中(這些手稿的基督教序言都是被拜占庭修道院的抄寫員擅自添加的)。
[302]不過,正是該文本包含了&ldquo神秘複活&rdquo的所有特點,雖然在這裡從死亡中複活并不是受拯救者影響,而是受&ldquo永恒之水&rdquo影響,基督教的水的象征作用,完全可以形成一種準确無誤的類比,即&ldquo水&rdquo就象征着&ldquo真理精神&rdquo,以及基督教儀式中的洗禮和聖餐。
3.佐西莫斯與原人學說 但是,在一些據說是佐西莫斯晚期所寫的文本中,我們發現了&ldquo上帝之子&rdquo與僧侶藝術有着确實的聯系。
參見以下翻譯自希臘語文本的相關段落:[303] 4:&hellip&hellip如果你在人類社會中靜修和生活,你将會發現,上帝之子為了那些虔誠的靈魂而變成了世間萬物:為的是把靈魂從海瑪門尼[304]的支配下解救出來,使其進入非物質的精神[領域],你瞧,他是怎樣變成一切的&mdash&mdash上帝、天使和人都可能會遭受苦難。
[305]因為隻有擁有了統治一切的力量,他才能随心所欲地成為一切;他遵從的是上帝的旨意,因為他滲透在[306]所有的身體之中,并且照亮了每一個靈魂的心靈,激勵着[307]後者追随他一直到達那個賜福的領域,早在開始出現有身體的事物[308]之前他就在那裡了[309],而那些心靈渴望着被他領進光明之中。
[310] 5:請考慮一下比托斯(Bitos)[311]也寫過的那種内容,以及最最偉大的柏拉圖[312]和無限偉大的赫爾墨斯也都說過,據說第一個寫下文字的人是&ldquo透特&rdquo(Thoyth)[313],他是世間萬物的解釋者,也是給所有實體事物起名字的人。
[314]迦勒底人、帕提亞人、米堤亞人和希伯來人都把他稱作亞當,這個名字可以解釋為&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