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章
關燈
小
中
大
他們幾乎是被人流沖出檢票口的。
火車奔跑了三十八個鐘頭,這裡是它的終點。
喬怡替徐教導員拎着手提包,悶悶地走着。
達娅東張西望,一會兒說車站牌樓比過去高了,一會又說他們走時沒這麼多的花。
人熙熙攘攘,喬怡任他們擠來撞去。
下了車,她感到更茫然了。
他們走向車站廣場。
廣場四周依然聚着賣竹器的鄉下人,各種竹籃被塗得花紅柳綠,有人走過時,他們便齊聲叫賣。
桉樹下停着三輪貨車,上面碼放着誘人的柑子子。
初夏是有花無實的時節,達娅上前看了看,就伸着舌頭跑回來了。
那價錢顯然吓着了她。
但她依然頻頻回顧,一面毫無指望地看看爸爸。
再往前走,街兩邊橫滿竹竿,上面飄飄灑灑盡是些應時服裝,小販們口惹懸河地推銷着商品。
隻是近年來,這些人才獲得如此磊落的神态;又自女排蜚聲全國,他們得了個頗光彩的名字,叫“二傳手”。
到了五路汽車站,徐教導員對喬怡說:“我們得分手了,我親戚家就在前面不遠。
”他執意不讓喬怡送,将兩隻手提包一前一後搭在肩上,蹒跚走去。
達姬跟在他身後,不時被街景吸引,停下腳呆看,老頭兒不得不幾番回頭呼喚…… 車還沒有來。
喬怡一直目送着他們。
她突然感到一陣心酸——徐教導員變得多厲害呀,背駝了,步子碎了,連動作表情也顯得委瑣了。
過去以幹練著稱的體态,現在竟顯出幾分龍鐘。
最可怕的是一種無形的變化,過去那種近乎蠻不講理的自信不見了。
七十年代初,喬怡和十幾個上海新兵在這個廣場上集合。
他們你推我搡,為一點點磕碰尖聲抱怨着,列好了很不象樣的隊伍。
一個瘦高身材的軍人走過來,他的步伐似乎用測距儀量過,顯得那麼平穩均勻。
他穿着洗白的人字呢軍裝,膝蓋上有兩塊精緻的補丁。
奇怪的是,他往隊前一站,這群穿着軍裝的大孩子大氣也不吭了。
“立正——”他不知從哪裡迸出一種金屬撞擊似嗓音,随後行了個漂亮的軍禮。
這過分莊重的禮節使大孩子們傻裡傻氣地鼓起掌來。
“肅靜!”他對這捧場毫不領情,膀子短促有力地一揮,有點兇,“稍息。
” 面對十幾張肅然起敬的面孔,他把雙手卡在亮锃锃的腰帶上。
“同志們!你們是幹什麼的?是戰士!從今天起,你們和他們(指指圍觀的老百姓〉是軍民關系!對不對?” 新兵們又犯傻了,一齊開心地笑起來。
“笑什麼?!從現在起,你們要逐漸縮短老百姓到軍人的距離!懂不懂?” “懂——”這次大夥接受了教訓:軍人是不能随便笑的。
他滿意地欠了欠腳跟,接着談起解放軍是個怎樣的大學校,大家庭。
不作美的天在這個最莊嚴的時刻下起雨來。
隊伍裡的桑采伸出舌頭去接雨點,身材最矮小的黃小嫚縮得更矮了,還有兩個姑娘掏出花手帕頂在頭上。
喬怡更是騷動不安,她軍帽下拖了一根長長的辮子,聽外婆說,淋了雨,長頭發非生虱子不可。
而這個穿人字呢軍裝的人眼皮也不眨,仍筆直地站在那裡,講着“大學校、大家庭”。
雨下大了,隊伍開始騷亂,新兵們都縮起脖子,表情又可笑又可憐。
十三歲的桑采終于耐不住叫道:“下雨了呀……” “徐教導員,”将要任女兵班長的田巧巧站出來替大家請願,她是有一年軍齡的老兵了,“是不是先上車?……” 徐教導員陰沉沉地看着這個不象樣的隊伍。
“立正——!向右看——齊!” 新兵們看見右邊停了一輛紅白相間的大轎車,隻等一聲“解散”,他們就準備逃到那裡面去。
二月的雨,淋在身上不怎麼帶勁兒。
可徐教導員毫不動心,把身闆挺得更直了:“你們雖是文藝兵,但首先是個兵!是野戰軍的文藝兵!所以要象個兵樣!” 隊伍裡有人鬥膽發議論,說他“比郭建光還郭建光”,“比楊子榮還楊子榮”。
他讓大家披上雨衣。
而等新兵們将周身裹嚴實後發現他那發白的軍裝顔色變深了,被雨淋濕的部分在迅速擴大版圖。
他毫不在乎,嗓門依然發出金屬之聲。
新兵們不再有想逃的了。
看着這個“兵”,他們開始玩味“兵”的含義。
剛才圍觀的老百姓一轉眼全逃到有屋檐的地
火車奔跑了三十八個鐘頭,這裡是它的終點。
喬怡替徐教導員拎着手提包,悶悶地走着。
達娅東張西望,一會兒說車站牌樓比過去高了,一會又說他們走時沒這麼多的花。
人熙熙攘攘,喬怡任他們擠來撞去。
下了車,她感到更茫然了。
他們走向車站廣場。
廣場四周依然聚着賣竹器的鄉下人,各種竹籃被塗得花紅柳綠,有人走過時,他們便齊聲叫賣。
桉樹下停着三輪貨車,上面碼放着誘人的柑子子。
初夏是有花無實的時節,達娅上前看了看,就伸着舌頭跑回來了。
那價錢顯然吓着了她。
但她依然頻頻回顧,一面毫無指望地看看爸爸。
再往前走,街兩邊橫滿竹竿,上面飄飄灑灑盡是些應時服裝,小販們口惹懸河地推銷着商品。
隻是近年來,這些人才獲得如此磊落的神态;又自女排蜚聲全國,他們得了個頗光彩的名字,叫“二傳手”。
到了五路汽車站,徐教導員對喬怡說:“我們得分手了,我親戚家就在前面不遠。
”他執意不讓喬怡送,将兩隻手提包一前一後搭在肩上,蹒跚走去。
達姬跟在他身後,不時被街景吸引,停下腳呆看,老頭兒不得不幾番回頭呼喚…… 車還沒有來。
喬怡一直目送着他們。
她突然感到一陣心酸——徐教導員變得多厲害呀,背駝了,步子碎了,連動作表情也顯得委瑣了。
過去以幹練著稱的體态,現在竟顯出幾分龍鐘。
最可怕的是一種無形的變化,過去那種近乎蠻不講理的自信不見了。
七十年代初,喬怡和十幾個上海新兵在這個廣場上集合。
他們你推我搡,為一點點磕碰尖聲抱怨着,列好了很不象樣的隊伍。
一個瘦高身材的軍人走過來,他的步伐似乎用測距儀量過,顯得那麼平穩均勻。
他穿着洗白的人字呢軍裝,膝蓋上有兩塊精緻的補丁。
奇怪的是,他往隊前一站,這群穿着軍裝的大孩子大氣也不吭了。
“立正——”他不知從哪裡迸出一種金屬撞擊似嗓音,随後行了個漂亮的軍禮。
這過分莊重的禮節使大孩子們傻裡傻氣地鼓起掌來。
“肅靜!”他對這捧場毫不領情,膀子短促有力地一揮,有點兇,“稍息。
” 面對十幾張肅然起敬的面孔,他把雙手卡在亮锃锃的腰帶上。
“同志們!你們是幹什麼的?是戰士!從今天起,你們和他們(指指圍觀的老百姓〉是軍民關系!對不對?” 新兵們又犯傻了,一齊開心地笑起來。
“笑什麼?!從現在起,你們要逐漸縮短老百姓到軍人的距離!懂不懂?” “懂——”這次大夥接受了教訓:軍人是不能随便笑的。
他滿意地欠了欠腳跟,接着談起解放軍是個怎樣的大學校,大家庭。
不作美的天在這個最莊嚴的時刻下起雨來。
隊伍裡的桑采伸出舌頭去接雨點,身材最矮小的黃小嫚縮得更矮了,還有兩個姑娘掏出花手帕頂在頭上。
喬怡更是騷動不安,她軍帽下拖了一根長長的辮子,聽外婆說,淋了雨,長頭發非生虱子不可。
而這個穿人字呢軍裝的人眼皮也不眨,仍筆直地站在那裡,講着“大學校、大家庭”。
雨下大了,隊伍開始騷亂,新兵們都縮起脖子,表情又可笑又可憐。
十三歲的桑采終于耐不住叫道:“下雨了呀……” “徐教導員,”将要任女兵班長的田巧巧站出來替大家請願,她是有一年軍齡的老兵了,“是不是先上車?……” 徐教導員陰沉沉地看着這個不象樣的隊伍。
“立正——!向右看——齊!” 新兵們看見右邊停了一輛紅白相間的大轎車,隻等一聲“解散”,他們就準備逃到那裡面去。
二月的雨,淋在身上不怎麼帶勁兒。
可徐教導員毫不動心,把身闆挺得更直了:“你們雖是文藝兵,但首先是個兵!是野戰軍的文藝兵!所以要象個兵樣!” 隊伍裡有人鬥膽發議論,說他“比郭建光還郭建光”,“比楊子榮還楊子榮”。
他讓大家披上雨衣。
而等新兵們将周身裹嚴實後發現他那發白的軍裝顔色變深了,被雨淋濕的部分在迅速擴大版圖。
他毫不在乎,嗓門依然發出金屬之聲。
新兵們不再有想逃的了。
看着這個“兵”,他們開始玩味“兵”的含義。
剛才圍觀的老百姓一轉眼全逃到有屋檐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