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關燈
小
中
大
了。
一個女護士輕聲告誡她:現在是非探視時間,病房一律不留人。
顯然達娅就是被這位極其負責的姑娘攆走的。
“我隻呆一小會兒,……我從外地來,明天就要走,恐怕沒機會再來看他了。
” “二十分鐘。
别讓護士長看見,不然要扣我的分了。
” 喬怡蹑手蹑腳地坐在床邊的方凳上。
徐教導員躺在被子裡,被子仍顯得空癟癟的。
窗外是難得的好太陽,但被搖來搖去的樹影遮掩,使徐教導員的臉忽明忽暗。
他瘦了、老了,不,是更瘦更老了。
他或許再也喊不出那種金屬音色的口令了,他或許再也走不出以往那标準的步伐了,他或許再也不能領着鼓動組超過急行軍的大部隊,占領一塊坡地說唱了。
但他床下那雙洗白了的毛了邊的軍用膠鞋,鞋帶系得整整齊齊!衣帽挎包挂得那麼有條理,仿佛這不是病房而是營房,仿佛一聲緊急集合哨他還會戎裝整齊地第一個到位。
難怪啊,軍旅生活幾乎是他的全部閱曆,統治着他的意識和下意識…… 記得楊燹被專案組帶走後,喬怡心如槁灰,她遞交了複員申請。
徐教導員不解地打量着她:“怎麼,部隊不好?” 喬怡把玩着軍帽,搖搖頭。
“那麼為什麼要走?”他傷感地問。
“部隊……哦不,是我不适合留在部隊!” “不适合?” “對。
因為我和别人不一樣。
我想和别人一樣,但事實證明不行。
” 徐教導員苦笑着搖搖頭:“你這孩子,可真麻煩。
那些爛七八糟的書你讀得太多啦!” 喬怡聲明那些書并非“爛七八糟”,全是世界名著,人類知識的結晶。
“所以你總是有些怪念頭……換了我,我一輩子也不離開部隊,打都不走!你家裡對你的影響太大,你該從思想上與他們劃清界限才對。
” 喬怡又聲明複員并非是那個家庭對她有什麼吸引力。
雖然那幢小樓又回到主人名下,但兒時臆想的童話世界早已蕩然無存。
父母變得更加卑瑣和小心,他們對生活隻求安甯,不求享樂。
少了那個大吵大嚷的外婆,小樓靜得讓人發怵。
喬怡每次探親總是提前歸隊,她感到家裡與外部世界的溫差起碼有十度。
當全家圍着那個舊紅木八仙桌,用那些笨重的銀質餐具吃飯時,喬怡偶爾對社會發幾句豁邊的議論,父母都會向她豎起食指:“噓——解放軍不能瞎講的。
”,兩個哥哥也會象受了驚吓似的頻頻眨眼。
一個貧血的家庭;一個害過敏症的家庭;一個可憐巴巴的家庭——喬怡在心裡對自已的家庭批判道。
他們有文化,有相當高的文化,伹同樣禁锢自已的思維。
喬怡渴望的,是思維的自由。
“思維自由?”徐教導員偏過臉,吃不透這又是什麼怪念頭。
“對,部隊是沒有這種自由的。
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沒有統一的指揮,沒有組織紀律是不行的。
” “依你說應該怎麼着?!” 看得出徐教導員已被她這些話惹火了。
喬怡答道:“我不能怎麼着。
所以我要求走。
” “就這麼留不住?” “對。
” “假如我非留你不可呢?” “但願你尊重個人意志……” 沒想到徐教導員在桌上猛擊一掌,又亮出金屬嗓音:“部隊,就不能有那麼多個人意志!” 喬怡渾身一哆嗦。
她告辭了,一邊戴上軍帽。
“回來,你的帽子怎麼戴的?”他問。
喬怡慌忙摸了摸——沒錯。
“太靠前。
”他指出。
她往後推了推。
他走上來,一邊整理她的軍帽,一邊琢磨她到底哪裡不對勁。
喬怡卻從這老軍人的眼睛裡看到深沉的慈愛,這目光她甚至不曾在父親眼裡覓見過。
那雙眼睛仿佛在惋惜地問:一定要走嗎?…… 喬怡不敢看這雙眼睛了,不然她的決心會瓦解。
徐教導員退後一步,忽然笑了,“算了,你還象剛才那樣戴吧。
” 喬怡明白他這一笑是想減輕方才給她心理造成的壓力,想緩解沖突,想……總之還是想留住她。
不久,“四人幫”被打倒了。
喬怡沒有走,倒是徐教導員卷着鋪蓋走了——去參加“講清楚”學習班…… 二十分鐘過去,徐教導員沒有醒,喬怡悄悄留下那滿登登的大網兜,離開了病房。
走到門口,她想起桑采的信,又走回去,把那封帶着淡淡香味的信放在他枕邊……桑采在信的結尾說,她想吃徐教導員包的餃子……桑采還說她對不起曾象父親一樣愛她的徐老頭兒……桑采哭了,在信紙末端有一大片被淚水溶化的字迹…… 喬怡從醫院出來,去車站買好了明天的車票。
回招待所的路上,她發現前面走着一個人,背影很象黃小嫚。
她追上去,但被一群瞎撞亂竄的孩子阻隔了。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叫嚷着:“快看!神經病!……女瘋子!……” 喬怡的心猛往下墜:怎麼了?她的病情又有反複?!她看見黃小嫚加快了腳步,顯然想逃避孩子們的追喊。
喬怡急忙
一個女護士輕聲告誡她:現在是非探視時間,病房一律不留人。
顯然達娅就是被這位極其負責的姑娘攆走的。
“我隻呆一小會兒,……我從外地來,明天就要走,恐怕沒機會再來看他了。
” “二十分鐘。
别讓護士長看見,不然要扣我的分了。
” 喬怡蹑手蹑腳地坐在床邊的方凳上。
徐教導員躺在被子裡,被子仍顯得空癟癟的。
窗外是難得的好太陽,但被搖來搖去的樹影遮掩,使徐教導員的臉忽明忽暗。
他瘦了、老了,不,是更瘦更老了。
他或許再也喊不出那種金屬音色的口令了,他或許再也走不出以往那标準的步伐了,他或許再也不能領着鼓動組超過急行軍的大部隊,占領一塊坡地說唱了。
但他床下那雙洗白了的毛了邊的軍用膠鞋,鞋帶系得整整齊齊!衣帽挎包挂得那麼有條理,仿佛這不是病房而是營房,仿佛一聲緊急集合哨他還會戎裝整齊地第一個到位。
難怪啊,軍旅生活幾乎是他的全部閱曆,統治着他的意識和下意識…… 記得楊燹被專案組帶走後,喬怡心如槁灰,她遞交了複員申請。
徐教導員不解地打量着她:“怎麼,部隊不好?” 喬怡把玩着軍帽,搖搖頭。
“那麼為什麼要走?”他傷感地問。
“部隊……哦不,是我不适合留在部隊!” “不适合?” “對。
因為我和别人不一樣。
我想和别人一樣,但事實證明不行。
” 徐教導員苦笑着搖搖頭:“你這孩子,可真麻煩。
那些爛七八糟的書你讀得太多啦!” 喬怡聲明那些書并非“爛七八糟”,全是世界名著,人類知識的結晶。
“所以你總是有些怪念頭……換了我,我一輩子也不離開部隊,打都不走!你家裡對你的影響太大,你該從思想上與他們劃清界限才對。
” 喬怡又聲明複員并非是那個家庭對她有什麼吸引力。
雖然那幢小樓又回到主人名下,但兒時臆想的童話世界早已蕩然無存。
父母變得更加卑瑣和小心,他們對生活隻求安甯,不求享樂。
少了那個大吵大嚷的外婆,小樓靜得讓人發怵。
喬怡每次探親總是提前歸隊,她感到家裡與外部世界的溫差起碼有十度。
當全家圍着那個舊紅木八仙桌,用那些笨重的銀質餐具吃飯時,喬怡偶爾對社會發幾句豁邊的議論,父母都會向她豎起食指:“噓——解放軍不能瞎講的。
”,兩個哥哥也會象受了驚吓似的頻頻眨眼。
一個貧血的家庭;一個害過敏症的家庭;一個可憐巴巴的家庭——喬怡在心裡對自已的家庭批判道。
他們有文化,有相當高的文化,伹同樣禁锢自已的思維。
喬怡渴望的,是思維的自由。
“思維自由?”徐教導員偏過臉,吃不透這又是什麼怪念頭。
“對,部隊是沒有這種自由的。
幾十人、幾百人、幾千人沒有統一的指揮,沒有組織紀律是不行的。
” “依你說應該怎麼着?!” 看得出徐教導員已被她這些話惹火了。
喬怡答道:“我不能怎麼着。
所以我要求走。
” “就這麼留不住?” “對。
” “假如我非留你不可呢?” “但願你尊重個人意志……” 沒想到徐教導員在桌上猛擊一掌,又亮出金屬嗓音:“部隊,就不能有那麼多個人意志!” 喬怡渾身一哆嗦。
她告辭了,一邊戴上軍帽。
“回來,你的帽子怎麼戴的?”他問。
喬怡慌忙摸了摸——沒錯。
“太靠前。
”他指出。
她往後推了推。
他走上來,一邊整理她的軍帽,一邊琢磨她到底哪裡不對勁。
喬怡卻從這老軍人的眼睛裡看到深沉的慈愛,這目光她甚至不曾在父親眼裡覓見過。
那雙眼睛仿佛在惋惜地問:一定要走嗎?…… 喬怡不敢看這雙眼睛了,不然她的決心會瓦解。
徐教導員退後一步,忽然笑了,“算了,你還象剛才那樣戴吧。
” 喬怡明白他這一笑是想減輕方才給她心理造成的壓力,想緩解沖突,想……總之還是想留住她。
不久,“四人幫”被打倒了。
喬怡沒有走,倒是徐教導員卷着鋪蓋走了——去參加“講清楚”學習班…… 二十分鐘過去,徐教導員沒有醒,喬怡悄悄留下那滿登登的大網兜,離開了病房。
走到門口,她想起桑采的信,又走回去,把那封帶着淡淡香味的信放在他枕邊……桑采在信的結尾說,她想吃徐教導員包的餃子……桑采還說她對不起曾象父親一樣愛她的徐老頭兒……桑采哭了,在信紙末端有一大片被淚水溶化的字迹…… 喬怡從醫院出來,去車站買好了明天的車票。
回招待所的路上,她發現前面走着一個人,背影很象黃小嫚。
她追上去,但被一群瞎撞亂竄的孩子阻隔了。
孩子們興高采烈地叫嚷着:“快看!神經病!……女瘋子!……” 喬怡的心猛往下墜:怎麼了?她的病情又有反複?!她看見黃小嫚加快了腳步,顯然想逃避孩子們的追喊。
喬怡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