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關燈
中午,丁萬給薛蘭打了電話,她在電話裡答應得蠻利落:“晚上一定來。

    不見不散。

    ”她說她向來對音樂感興趣。

     下午,團支部開大會,拉丁萬列席,說他是“團組織最熱心的建設者”。

    得到這樣的贊譽,是因為丁萬為團支部辦了一版牆報,小青年們說這牆報把黨支部的“震趴了”,從此聘請他做“主編”。

     對越自衛還擊戰回來,丁萬和另外七名戰友的名字見了報,被邀請到各個學校機關去做報告。

    然而光榮了一大圈,搜集材料的人驚異了:“啊?這麼一位功臣還不是黨員?!” “我交出入黨申請已有五年了,一直沒動靜。

    ” “為什麼?” “鬧不清……人家說我不象黨員樣兒。

    ”丁萬笑嘻嘻道。

    他記得當年遞交入黨申請之後,宣傳隊有一位老黨員找他談話,說是受徐教導員委派,向他指出,要争取入黨,首先要象個黨員樣兒。

     “黨員什麼樣兒?有規定嗎?”他困惑了。

     “當然沒規定。

    ”老黨員說,“但起碼不能象你現在這樣,整天嘻嘻哈哈、打打鬧鬧的……” “和群衆打成一片嘛。

    ”他嬉着臉。

     “請你嚴肅點。

    我這是代表黨支部。

    ” 丁萬意識到事關重大,不敢笑了。

    黨員可不是鬧着玩的:常有些文件“隻限在黨内傳達”,每逢這時,黨員們每人揣個筆記本,煞有介事地走向隊部,很自然地便同非黨人士區别開來。

    而每當黨員開會時,非黨員總是被指令打掃環境衛生。

     這時,老黨員正扳手指列舉丁萬的“不足”:比如給人起外号,管瘦高個的司務長叫“長統襪子”;還說臉上有淺麻子的炊事班長若躺下,别人能在他臉上下彈子跳棋…… 丁萬表示痛改前非,但過了三天舊病複發,又“和群衆打成一片”了。

    那“老黨員”再也沒來找過他。

     因為丁萬在戰鬥中的表現,調到軍區文工團後就成了黨員發展對象名單中的“頭号種子選手”。

    一九八一年再次遞交申請書,很快通過,丁萬終于成了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預備期未滿,丁萬仍在團支部擔任“主編”,甚至連今天的團支部大會也不得不參加。

     開會前,團支部書記宣布了議程:其一改選支委;其二,針對團員中某些不良作風展開批評。

    丁萬惦記晚上的音樂會和薛蘭,坐在一群小青年中間心裡急得發毛。

     改選開始。

    無記名投票。

    黑闆上用紅粉筆寫出候選人名單,唱票人念一個名字,白粉筆便計上一票。

    選舉使這些大娃娃們意識到自己的權力,一個個莊嚴地繃着臉,場内極靜。

    突然,唱票者不往下念了,手裡捏着那張票,愕然地瞪着眼:“誰搞的鬼?……”他忍住笑小聲嘟哝道。

     記票者回過頭:“你就照實念呗!” 唱票者使勁抑制兩嘴角的扯動,似乎改換了一副嗓音念道:“丁萬,一票!……” 大家愣了一下,“哄”的一聲全笑了。

     丁萬笑着嚷:“娘的!哪位這麼擡舉我?……” 記票者忍住笑添上丁萬的名字,并在下面鄭重地畫了一道。

     這唯一的一票一直保留到選舉結束。

    小青年們沖着丁萬又拍手又笑,搞不清是真心擁戴還是惡作劇。

    丁萬在笑鬧中走到黑闆前,将他名字下唯一的一道杠添成了個“正”字,左右看看,仍不過瘾,接着往下畫,直畫到“正”字繞黑闆轉了一圈,然後得意地拍拍手上的粉筆灰,架着拐,揚長而去。

    走到門口,又回頭将黑闆仔細端詳一番,擠擠眼道:“小鬼頭們,差點誤了老身大事!” 大家笑得更歡。

    團支部書記帶頭鼓起掌來。

     丁萬回屋刮了臉,換了襯衫,又忙着擦皮鞋。

    晚上要和薛蘭并肩坐着欣賞音樂,得盡量收拾得體面些。

    他得提前趕到體育館,以便有充足的時間做思想準備。

    他喜歡這個老姑娘,雖然她有點叫人捉摸不透。

    老姑娘嘛,多少總有些乖戻。

    他邊擦皮鞋邊吹口哨,皮鞋擦得很亮。

    他欣賞着,把皮鞋套到那隻沒有知覺的腳上。

    不知薛蘭看見這隻假腳會不會害怕,截肢以後,他從來不到大池洗澡了。

     門“嗵”的一聲被撞開,同時響起尖聲尖氣的聲音:“報告!” 舞蹈隊的幾個姑娘湧進來:“我們來交決心書!” 文工團組織了一支巡回演出小分隊,三五天後就出發。

    丁萬擔任隊長。

     這群姑娘與甯萍萍、喬怡等入伍時年齡相仿,可比她們難管理。

    幾乎每人一種發型,花襯衫一天一換,有的頭發燙得太蓬,集合居然把軍帽拎在手裡。

    你說她,她會朝你翻翻白眼:“我有法兒戴帽子嗎?”皮膚本來夠白,卻抹着老厚的粉,真眉毛拔光畫上假的。

     這些兵,下連隊不把那些大兵吓暈過去?居然還寫什麼“決心書”。

    有一次丁萬問她們想不想入團,她們竟異口同聲說:“随便。

    ”莫非真是時代不同了? 他想起七十年代那些軍帽下清一色的“小刷把”。

    不知哪個姑娘想出馊主意,弄來一把鋁制梳子,在爐子上加了熱,“小刷把”一夜間成了“絨毛球”,額頭上的劉海兒也變得彎彎曲曲了。

    據說連田巧巧也被拖下水,姑娘們捺住她,把她那頭又濃又粗的頭發折騰得一塌糊塗。

    這樣一來,她們就不擔心誰會告狀了。

    再說法不責衆,多一個人壯一分膽。

    第二天早晨出操,女兵們剛排好隊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