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弭兵之約的完成與中原弭兵時期各國内政的變遷
關燈
小
中
大
緒論從春秋前期齊桓公創霸業起,直到春秋中期之末晉、楚再盟于宋止,諸大國為了争霸大斫殺了百餘年,弄得“夫婦男女不遑啟處”,民力凋敝已極,因之有國際和平運動起來。
國際和平運動總共起了兩次:第一次因事機未成熟失敗;到第二次和平盟約将訂立之前,晉、楚兩國都因内争外患而筋疲力盡,諸侯間也實在受不了“犧牲玉帛候于兩境”的苦痛,于是再由宋國發起弭兵運動,晉、楚兩國重新結盟。
這次盟約居然發生了相當的效力。
從魯襄公二十七年晉、楚再盟于宋起,一直到定公四年晉為召陵之會侵楚為止,約有四十年的時間,中原總算走入了和平階段。
在這中原和平的時期中,中原方面的國際大事無甚可記,隻是各國的内政頗有改革變遷,而社會組織和思想學術也較前大有動展,應該特别叙述一下。
關于社會組織和學術思想我們放在下章去講,在本章内先略述各國内政的變遷。
溴梁之會晉悼公去世,子彪繼位,是為平公。
平公即位之後就邀合諸侯會于溴梁(約在今河南溫縣附近),命各國互還侵地,拘了邾、莒兩國的君,讨他們侵魯又與齊、楚通氣的罪。
晉侯在溫地宴享諸侯,命各國的大夫作舞歌詩,想從詩詞裡看出諸侯對晉的心理。
齊國已知道晉國要對付他,所以齊大夫高厚在歌詩中便表示出叛晉的意思。
晉執政荀偃怒道:“諸侯有異心了!”就命諸大夫與高厚結盟;高厚不肯,乘機逃回。
于是諸侯的大夫同盟,盟辭道:“大家協力共讨不服的國家!”這次諸侯的大夫的同盟,已可看出政權下逮的端倪了。
湛阪之戰那時許國因逼近鄭和楚,不得安甯,請求晉國替他遷都。
諸侯遷許,許大夫不肯;晉人大怒,預備動兵讨許。
鄭國聽見讨許的消息,特别高興,鄭伯親自領兵從諸侯的大夫攻打許國。
晉兵順道伐楚(這時楚共王已死,子康王昭嗣位),與楚兵在湛阪(約在今河南葉縣附近)地方開戰,楚兵又是一場大敗,晉兵進侵方城之外,再伐了許國回去。
平陰之役溴梁會後,齊靈公(頃公子環,嗣頃公位)兩次起兵伐魯北鄙,圍困成邑。
魯國派人報告晉國,晉人答應幫忙。
齊侯又分兵兩路伐魯,圍困桃邑和防邑。
邾人也起兵做齊國的援應,伐魯南鄙。
次年(魯襄公十八年),齊兵再來伐魯,晉國就邀合了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的兵伐齊,在濟水會師。
齊侯也起兵在平陰(在今山東平陰縣)地方抵抗,在平陰南面的防門外築了深溝預備固守。
諸侯的兵進攻防門,齊人死得很多。
晉人又命司馬在各地險隘散布了旌旗,令前驅的兵車隻坐一位車左,車右用衣服假作人形,把軍隊分配開以表示人多。
車前載旆表示戰意,衆車的後面拖柴起塵以表示車多,用虛勢去恫吓齊人。
齊侯果然大怕,全軍乘夜逃走。
諸侯的兵攻入平陰,追擊齊軍,俘獲齊将殖綽、郭最。
魯和衛引導晉兵打破京茲和絢邑(都在今平陰縣附近),圍困盧邑(在今山東長清縣),進攻齊都,燒了齊都的雍門和四郭,圍城甚急。
齊侯将起身避難,太子再三勸阻,方才止住。
諸侯的兵東侵到濰水,南侵到沂水;班師回去,在督揚結盟。
盟辭道:“大國不要侵略小國!”晉人又拘了邾君,奪了邾國誋水以北的田送給魯國,以懲戒邾人幫齊侵魯的罪。
不久,晉、衛兩國又連次伐齊。
齊靈公去世,齊國内亂,隻得與晉人講了和。
鄭國卿族的内亂在諸侯伐齊時,楚國曾起兵伐鄭,原因是鄭執政子孔(公子嘉)專權,想借楚國的兵力來除去異己的群大夫,他向楚國請求這事,楚令尹子庚不肯答應,楚王硬逼子庚帶兵前往。
鄭留守大臣子展、子西等知道子孔的陰謀,設下了守備,子孔不敢出來與楚兵相會。
楚兵深入鄭境,圍攻鄭都,打到蟲牢(在今河南封丘縣),方才回去。
這次戰事正在冬天,大雨下來,天氣非常寒冷,南人不服北方的水土,楚兵凍死的很多。
隔了些時,鄭人讨子孔的罪,把他殺了。
晉國栾氏之亂晉、齊結和以後,到魯襄公二十年,晉國又邀合齊、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諸侯同盟于澶淵(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這是悼公複霸以後晉國勢力發達的頂點。
不久,内亂就發生了:原來這時晉臣栾黡已死,子栾盈嗣位。
栾盈初與範鞅同為公族大夫,兩人情意不和。
栾黡死後,栾盈的家臣州賓與栾黡的妻栾盈
國際和平運動總共起了兩次:第一次因事機未成熟失敗;到第二次和平盟約将訂立之前,晉、楚兩國都因内争外患而筋疲力盡,諸侯間也實在受不了“犧牲玉帛候于兩境”的苦痛,于是再由宋國發起弭兵運動,晉、楚兩國重新結盟。
這次盟約居然發生了相當的效力。
從魯襄公二十七年晉、楚再盟于宋起,一直到定公四年晉為召陵之會侵楚為止,約有四十年的時間,中原總算走入了和平階段。
在這中原和平的時期中,中原方面的國際大事無甚可記,隻是各國的内政頗有改革變遷,而社會組織和思想學術也較前大有動展,應該特别叙述一下。
關于社會組織和學術思想我們放在下章去講,在本章内先略述各國内政的變遷。
溴梁之會晉悼公去世,子彪繼位,是為平公。
平公即位之後就邀合諸侯會于溴梁(約在今河南溫縣附近),命各國互還侵地,拘了邾、莒兩國的君,讨他們侵魯又與齊、楚通氣的罪。
晉侯在溫地宴享諸侯,命各國的大夫作舞歌詩,想從詩詞裡看出諸侯對晉的心理。
齊國已知道晉國要對付他,所以齊大夫高厚在歌詩中便表示出叛晉的意思。
晉執政荀偃怒道:“諸侯有異心了!”就命諸大夫與高厚結盟;高厚不肯,乘機逃回。
于是諸侯的大夫同盟,盟辭道:“大家協力共讨不服的國家!”這次諸侯的大夫的同盟,已可看出政權下逮的端倪了。
湛阪之戰那時許國因逼近鄭和楚,不得安甯,請求晉國替他遷都。
諸侯遷許,許大夫不肯;晉人大怒,預備動兵讨許。
鄭國聽見讨許的消息,特别高興,鄭伯親自領兵從諸侯的大夫攻打許國。
晉兵順道伐楚(這時楚共王已死,子康王昭嗣位),與楚兵在湛阪(約在今河南葉縣附近)地方開戰,楚兵又是一場大敗,晉兵進侵方城之外,再伐了許國回去。
平陰之役溴梁會後,齊靈公(頃公子環,嗣頃公位)兩次起兵伐魯北鄙,圍困成邑。
魯國派人報告晉國,晉人答應幫忙。
齊侯又分兵兩路伐魯,圍困桃邑和防邑。
邾人也起兵做齊國的援應,伐魯南鄙。
次年(魯襄公十八年),齊兵再來伐魯,晉國就邀合了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國的兵伐齊,在濟水會師。
齊侯也起兵在平陰(在今山東平陰縣)地方抵抗,在平陰南面的防門外築了深溝預備固守。
諸侯的兵進攻防門,齊人死得很多。
晉人又命司馬在各地險隘散布了旌旗,令前驅的兵車隻坐一位車左,車右用衣服假作人形,把軍隊分配開以表示人多。
車前載旆表示戰意,衆車的後面拖柴起塵以表示車多,用虛勢去恫吓齊人。
齊侯果然大怕,全軍乘夜逃走。
諸侯的兵攻入平陰,追擊齊軍,俘獲齊将殖綽、郭最。
魯和衛引導晉兵打破京茲和絢邑(都在今平陰縣附近),圍困盧邑(在今山東長清縣),進攻齊都,燒了齊都的雍門和四郭,圍城甚急。
齊侯将起身避難,太子再三勸阻,方才止住。
諸侯的兵東侵到濰水,南侵到沂水;班師回去,在督揚結盟。
盟辭道:“大國不要侵略小國!”晉人又拘了邾君,奪了邾國誋水以北的田送給魯國,以懲戒邾人幫齊侵魯的罪。
不久,晉、衛兩國又連次伐齊。
齊靈公去世,齊國内亂,隻得與晉人講了和。
鄭國卿族的内亂在諸侯伐齊時,楚國曾起兵伐鄭,原因是鄭執政子孔(公子嘉)專權,想借楚國的兵力來除去異己的群大夫,他向楚國請求這事,楚令尹子庚不肯答應,楚王硬逼子庚帶兵前往。
鄭留守大臣子展、子西等知道子孔的陰謀,設下了守備,子孔不敢出來與楚兵相會。
楚兵深入鄭境,圍攻鄭都,打到蟲牢(在今河南封丘縣),方才回去。
這次戰事正在冬天,大雨下來,天氣非常寒冷,南人不服北方的水土,楚兵凍死的很多。
隔了些時,鄭人讨子孔的罪,把他殺了。
晉國栾氏之亂晉、齊結和以後,到魯襄公二十年,晉國又邀合齊、魯、宋、衛、鄭、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諸侯同盟于澶淵(在今河北濮陽縣附近),這是悼公複霸以後晉國勢力發達的頂點。
不久,内亂就發生了:原來這時晉臣栾黡已死,子栾盈嗣位。
栾盈初與範鞅同為公族大夫,兩人情意不和。
栾黡死後,栾盈的家臣州賓與栾黡的妻栾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