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齊桓公的霸業
關燈
小
中
大
,終不免有一次沖突。
齊國勢力較大,便先謀伐楚,向諸侯請會。
魯國的第二次内亂與齊桓的安魯就在這時,魯國又發生内亂。
先是魯莊公娶了大夫黨氏的女兒孟任,生個兒子叫般;般長大後,有一次魯國雩祭,先在一家梁氏的家裡演習祭禮,莊公的女兒去看演禮,有個圉人(馬夫)叫做荦的從牆外調戲了她,被般知道,把荦責打,荦因此記下對公子般的仇恨。
魯莊公三十二年,莊公得病将死,向他的異母的三弟叔牙問立後的事,叔牙道:“二哥慶父(叔牙的同母兄)很有才幹,可以繼位為君。
”莊公又向他的同母的四弟季友詢問,季友道:“臣願以死力奉般為君。
”莊公告訴他,叔牙曾保舉慶父,季友便假托君命,派一個叫?季的用毒酒把叔牙毒死了。
不久莊公去世,季友奉般即位,暫駐在黨家;慶父利用圉人荦對般的仇恨,派他到黨家把般刺死,季友逃奔陳國。
魯人又奉莊公的庶子啟方即位,是為闵公。
魯闵公初立,内亂未定,就與齊桓公在落姑地方結盟,請齊國叫季友回國。
齊桓公答應了,便派人到陳國去叫季友回來。
齊國又派了大夫仲孫湫來省問魯國,仲孫湫回去報告桓公道:“不把慶父除了,魯國的國難是不會完結的。
”桓公便問:“怎樣除去慶父?”仲孫湫答道:“他作亂不息,自會自己走到死路上去的,你可以姑且等候着!”桓公又問:“我們可否乘機取了魯國?”仲孫湫道“魯國還保存着周禮,未可輕動,你應當竭力安定魯難,才是正理!”不久,魯闵公又被慶父派人害死,季友奉莊公另一庶子公子申逃奔邾國,慶父也因對付不下國人而逃奔莒國。
慶父既去,季友就回國奉公子申即位,是為僖公;送賄賂到莒國,請求他們把慶父押解回國,莒國答應了,送慶父來,慶父自知罪大,在半路上自殺了。
這時齊國又派上卿高子來與魯國結盟,竭力拉攏魯國,魯國的國難就從此平息。
狄人的南侵與邢衛的救護此時狄人起兵攻打邢國(在今河北邢台縣附近?),管仲對齊桓公說道:“戎狄的性情和豺狼一般,沒法使他們滿足的;諸夏之國都是親戚,不可丢了他們;安樂是荓毒,不可過分留戀。
請你起兵救邢罷!”桓公聽了他的話,就發兵去救了邢國。
不久狄人又起兵伐衛,衛懿公(惠公子赤,嗣惠公位)起傾國之師抵禦,在荥澤地方開戰,衛兵大敗,懿公被殺。
狄人長驅攻入衛都,竟滅了衛國;并追敗衛國的遺民,直至黃河。
宋國救出衛國的遺民,男女隻有七百三十個人。
添上了共、滕兩邑的居民,剛湊滿五千人,就在曹地(在今河南滑縣)立了衛惠公庶兄昭伯的兒子申為君,是為戴公。
齊桓公派他的兒子公子無虧帶領三百乘兵車、三千名甲士替衛國戍守曹邑,又送給衛君乘馬、祭服和牲口、木材等等,并送給衛夫人乘車和做衣服用的細錦。
這時鄭國命大夫高克帶兵駐守河上,大約也是防禦狄人的。
駐兵竟緻潰散而歸,這也可見狄人的強盛了。
隔了些時,狄兵又攻邢很急,齊桓公再邀宋、曹兩國的兵救邢。
邢國的人逃出城來,投奔諸侯的軍隊。
諸侯的兵趕走狄人,把邢國遷到夷儀地方(在今山東聊城縣?),齊桓公更命諸侯的軍隊替邢國築了城。
衛國的戴公去世,弟文公?即位,齊桓公又帶領諸侯的軍隊修築楚丘城(亦在今河南滑縣),把衛國遷到那裡。
《左傳》上形容這兩國人民的高興,說“邢國的遷徙好像回家一樣,衛國也忘記了滅亡了。
”(衛文公穿了粗布的衣,戴了粗帛的冠,以儉樸治國,努力複興事業,提倡農工商和教育,并任用能臣,不久衛國便漸漸複興了)這安魯、救邢、存衛,是齊桓公的三件大功業。
齊楚的争衡北方的狄難未息,南方的楚患又起。
魯僖公元年,楚國再起兵伐鄭。
齊桓公邀諸侯在柽的地方盟會,圖謀救鄭。
從魯僖公二年到三年,齊國又結合了宋、江、黃(江在今河南息縣附近,黃在今河南潢川縣附近)三國在貫和陽谷地方接連盟會了兩次。
江、黃兩國本是楚的與國,到此時也歸入了齊國的掖下了。
齊國的勢力越發擴張,楚國恰在這時連次伐鄭,齊桓公便召合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的兵侵蔡(蔡這時是楚國的與國),蔡民潰散,諸侯的兵就順道伐楚。
楚王派了一個使者來質問齊桓公道:“你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任何事情都是沒有關涉的。
這次你們會到我們這邊來,不知是為了什麼事?”管仲代桓公答道:“從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對我們的先君太公說過:&lsquo五種侯,九個伯,你都可以專征!東邊到海,西邊到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都去得!&rsquo你們不向周王進貢祭祀用的灌酒的包茅,已是失禮;況且周昭王南征,死在半路上,與你們也不無關系。
我們現在前來,正是為的責問這個。
”楚使答道:“不進貢确是我們寡君的罪;至于昭王南征不歸的一件事,你隻好到水邊上去責問了!”齊桓公見楚國的态度強硬,便進兵駐在陉的地方(在今河南郾城縣附近)。
楚王又派一個大夫叫做屈完的到諸侯的軍營裡來講和,諸侯的兵便退駐在召陵地方(亦在今河南郾城縣)。
齊桓公陳列了諸侯的軍隊,招屈完同車前去,指點給他觀看,說道:“帶了這許多人馬去打仗,誰還能抵擋得?帶了這許多人馬去攻城,還有什麼城不可攻破?”屈完答道:“您若用德義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如果用兵力來威脅我們,那末楚國可以把方城山當城,把漢水當池,城這麼高,池這麼深,你的兵雖多,也是沒用的呵!”齊桓公一聽屈完的話厲害,便許他與諸侯結了盟。
齊桓的東略的開始伐楚的事剛剛完結,不料諸侯内部就鬧出了意見。
原來那時諸侯的軍隊中有一個陳國的大夫轅濤塗,對鄭國的一個大夫申侯說道:“各國的兵如果打從我們兩國之間回去,我們的本國一定要受到很大的破費。
如果再到東方去,向東夷示威一次,循着海邊回去,豈不很好!”申侯說:“這個辦法不錯!”轅濤塗聽了申侯贊成他的話,就把這個回兵的計劃去告訴齊桓公,齊桓公答應了。
回兵行到東方,軍隊因疲勞的緣故很受損失。
申侯反去見齊桓公說道:“我們的軍隊疲乏了,打從東方回去,遇到敵人,恐怕要失敗的。
如打從陳、鄭兩國之間回去,叫他們供給軍隊的糧饷器物,豈不是好!”齊桓公一聽這話不錯,便把鄭國的虎牢地方賜給申侯,而把轅濤塗拘押了。
一方又派魯國同江、黃兩國的兵去伐陳國
齊國勢力較大,便先謀伐楚,向諸侯請會。
魯國的第二次内亂與齊桓的安魯就在這時,魯國又發生内亂。
先是魯莊公娶了大夫黨氏的女兒孟任,生個兒子叫般;般長大後,有一次魯國雩祭,先在一家梁氏的家裡演習祭禮,莊公的女兒去看演禮,有個圉人(馬夫)叫做荦的從牆外調戲了她,被般知道,把荦責打,荦因此記下對公子般的仇恨。
魯莊公三十二年,莊公得病将死,向他的異母的三弟叔牙問立後的事,叔牙道:“二哥慶父(叔牙的同母兄)很有才幹,可以繼位為君。
”莊公又向他的同母的四弟季友詢問,季友道:“臣願以死力奉般為君。
”莊公告訴他,叔牙曾保舉慶父,季友便假托君命,派一個叫?季的用毒酒把叔牙毒死了。
不久莊公去世,季友奉般即位,暫駐在黨家;慶父利用圉人荦對般的仇恨,派他到黨家把般刺死,季友逃奔陳國。
魯人又奉莊公的庶子啟方即位,是為闵公。
魯闵公初立,内亂未定,就與齊桓公在落姑地方結盟,請齊國叫季友回國。
齊桓公答應了,便派人到陳國去叫季友回來。
齊國又派了大夫仲孫湫來省問魯國,仲孫湫回去報告桓公道:“不把慶父除了,魯國的國難是不會完結的。
”桓公便問:“怎樣除去慶父?”仲孫湫答道:“他作亂不息,自會自己走到死路上去的,你可以姑且等候着!”桓公又問:“我們可否乘機取了魯國?”仲孫湫道“魯國還保存着周禮,未可輕動,你應當竭力安定魯難,才是正理!”不久,魯闵公又被慶父派人害死,季友奉莊公另一庶子公子申逃奔邾國,慶父也因對付不下國人而逃奔莒國。
慶父既去,季友就回國奉公子申即位,是為僖公;送賄賂到莒國,請求他們把慶父押解回國,莒國答應了,送慶父來,慶父自知罪大,在半路上自殺了。
這時齊國又派上卿高子來與魯國結盟,竭力拉攏魯國,魯國的國難就從此平息。
狄人的南侵與邢衛的救護此時狄人起兵攻打邢國(在今河北邢台縣附近?),管仲對齊桓公說道:“戎狄的性情和豺狼一般,沒法使他們滿足的;諸夏之國都是親戚,不可丢了他們;安樂是荓毒,不可過分留戀。
請你起兵救邢罷!”桓公聽了他的話,就發兵去救了邢國。
不久狄人又起兵伐衛,衛懿公(惠公子赤,嗣惠公位)起傾國之師抵禦,在荥澤地方開戰,衛兵大敗,懿公被殺。
狄人長驅攻入衛都,竟滅了衛國;并追敗衛國的遺民,直至黃河。
宋國救出衛國的遺民,男女隻有七百三十個人。
添上了共、滕兩邑的居民,剛湊滿五千人,就在曹地(在今河南滑縣)立了衛惠公庶兄昭伯的兒子申為君,是為戴公。
齊桓公派他的兒子公子無虧帶領三百乘兵車、三千名甲士替衛國戍守曹邑,又送給衛君乘馬、祭服和牲口、木材等等,并送給衛夫人乘車和做衣服用的細錦。
這時鄭國命大夫高克帶兵駐守河上,大約也是防禦狄人的。
駐兵竟緻潰散而歸,這也可見狄人的強盛了。
隔了些時,狄兵又攻邢很急,齊桓公再邀宋、曹兩國的兵救邢。
邢國的人逃出城來,投奔諸侯的軍隊。
諸侯的兵趕走狄人,把邢國遷到夷儀地方(在今山東聊城縣?),齊桓公更命諸侯的軍隊替邢國築了城。
衛國的戴公去世,弟文公?即位,齊桓公又帶領諸侯的軍隊修築楚丘城(亦在今河南滑縣),把衛國遷到那裡。
《左傳》上形容這兩國人民的高興,說“邢國的遷徙好像回家一樣,衛國也忘記了滅亡了。
”(衛文公穿了粗布的衣,戴了粗帛的冠,以儉樸治國,努力複興事業,提倡農工商和教育,并任用能臣,不久衛國便漸漸複興了)這安魯、救邢、存衛,是齊桓公的三件大功業。
齊楚的争衡北方的狄難未息,南方的楚患又起。
魯僖公元年,楚國再起兵伐鄭。
齊桓公邀諸侯在柽的地方盟會,圖謀救鄭。
從魯僖公二年到三年,齊國又結合了宋、江、黃(江在今河南息縣附近,黃在今河南潢川縣附近)三國在貫和陽谷地方接連盟會了兩次。
江、黃兩國本是楚的與國,到此時也歸入了齊國的掖下了。
齊國的勢力越發擴張,楚國恰在這時連次伐鄭,齊桓公便召合魯、宋、陳、衛、鄭、許、曹等國的兵侵蔡(蔡這時是楚國的與國),蔡民潰散,諸侯的兵就順道伐楚。
楚王派了一個使者來質問齊桓公道:“你住在北海,我住在南海,任何事情都是沒有關涉的。
這次你們會到我們這邊來,不知是為了什麼事?”管仲代桓公答道:“從前召康公奉了周王的命令,曾對我們的先君太公說過:&lsquo五種侯,九個伯,你都可以專征!東邊到海,西邊到河,南邊到穆陵,北邊到無棣,你都去得!&rsquo你們不向周王進貢祭祀用的灌酒的包茅,已是失禮;況且周昭王南征,死在半路上,與你們也不無關系。
我們現在前來,正是為的責問這個。
”楚使答道:“不進貢确是我們寡君的罪;至于昭王南征不歸的一件事,你隻好到水邊上去責問了!”齊桓公見楚國的态度強硬,便進兵駐在陉的地方(在今河南郾城縣附近)。
楚王又派一個大夫叫做屈完的到諸侯的軍營裡來講和,諸侯的兵便退駐在召陵地方(亦在今河南郾城縣)。
齊桓公陳列了諸侯的軍隊,招屈完同車前去,指點給他觀看,說道:“帶了這許多人馬去打仗,誰還能抵擋得?帶了這許多人馬去攻城,還有什麼城不可攻破?”屈完答道:“您若用德義安撫諸侯,誰敢不服;如果用兵力來威脅我們,那末楚國可以把方城山當城,把漢水當池,城這麼高,池這麼深,你的兵雖多,也是沒用的呵!”齊桓公一聽屈完的話厲害,便許他與諸侯結了盟。
齊桓的東略的開始伐楚的事剛剛完結,不料諸侯内部就鬧出了意見。
原來那時諸侯的軍隊中有一個陳國的大夫轅濤塗,對鄭國的一個大夫申侯說道:“各國的兵如果打從我們兩國之間回去,我們的本國一定要受到很大的破費。
如果再到東方去,向東夷示威一次,循着海邊回去,豈不很好!”申侯說:“這個辦法不錯!”轅濤塗聽了申侯贊成他的話,就把這個回兵的計劃去告訴齊桓公,齊桓公答應了。
回兵行到東方,軍隊因疲勞的緣故很受損失。
申侯反去見齊桓公說道:“我們的軍隊疲乏了,打從東方回去,遇到敵人,恐怕要失敗的。
如打從陳、鄭兩國之間回去,叫他們供給軍隊的糧饷器物,豈不是好!”齊桓公一聽這話不錯,便把鄭國的虎牢地方賜給申侯,而把轅濤塗拘押了。
一方又派魯國同江、黃兩國的兵去伐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