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鋪襯市裡隐俠蹤
關燈
小
中
大
潮濕的被褥擦了一擦,便依舊卷起,放在棺材的旁邊。
窯灣這是一個小地方,泊着的船很少,昨晚從南邊來的船,隻有他們這一隻,江南織造那三隻大官船全都沒來到。
裘文煥心裡也明白,想他們又回到宿遷去了,因為在駱馬湖旁出了事,雖說湖盜死傷了不少,他們船上的镖師、仆人等,也不能說毫無損傷,綢緞等物,恐怕也被劫去相當數目,那也是個事兒,宿遷縣的官兒都許因為此事而落不是,江南織造被劫,就如同欽差大臣遇盜,這個案子也不算小哪——那三隻船當然不能來了。
船夫頭兒買了肉,沽了酒回來,待了會,就請裘文煥在一塊吃喝了一頓,然後大家又鼓起精神來解纜開船,又往北去。
漸漸進了山東境界,過微山湖,蜀山湖,南陽湖,也都平安穩妥,沒再遇見一點事,如是,一直向北去,清晨開船,暮晚停泊,一連十餘日,船上那老仆——老頭兒跟裘文煥越發熟識,可是裘文煥從來沒進過艙,雖然每日晨昏兩次總看見兩位姑娘出艙來上香焚紙,他可從來沒跟姑娘說過半句話,但他欽佩這位姑娘——尤其是大姑娘,态度的莊嚴,端重。
他又想:我的名字可是已經叫這位大姑娘绐記去了。
将來她也許做了官太太,叫我去給她的“老爺”當常随,好提拔我?哈!那可真是可笑了。
他如此想着,但也不願叫人知道他的詳細來曆,他依舊勤勤謹謹的在這船上辛勞操作,這天,船便到達了北通州,這裡距北京僅有四十裡。
這河堤上比清江浦可又繁華熱鬧了,一方面各種的貨物等往大船上去裝,一方面可也由船上紛紛往下去卸,隻有他們這船上,除了一口靈柩之外,是什麼也沒有。
并且,若是大官宦,有錢的人家的靈柩運回時,岸上不定有多少人來迎接了,現在納蘭家的這口靈回來的景況卻凄涼得很,隻有兩家至近的戚友,同着納蘭大姑娘的弟弟名叫桂祥的來接靈。
雇了八個人擡着,姑娘們都坐在騾車上,就往京裡去了。
這裡,船夫頭兒已經領到了錢,并把裘文煥所應得的開發了,又跟他商量着說:“老兄弟——你是一把手,我還真沒見過你這樣的,咱們索性講好了,在這歇幾天,有了買賣就回去,以後的工錢是按月給,你索性幫忙到底,我姓黃,外号叫紅臉黃,隻要你願幫我,将來買賣做好了,我決不能夠虧負你!”裘文煥卻搖頭說:“我暫時不想回南方去了。
我到京裡去還有些事,想找個朋友去,咱們後會有期吧!”他向船夫頭兒和那兩個夥計,都拱手道别,就夾着他的那長形的裡面藏有鋼刀的破被卷,離開了船,往西走去。
這邊,運河的水汩汩流着,那邊北京城裡煙霧缤紛,這正是鹹豐(清文宗)元年,南方的太平天國雖也已經起事,北方卻依然是一片升平景象。
聽說現在宮中正要禦選秀女,所謂“秀女”就是預備作妃嫔的女子們,以旗人家庭中的姑娘為限,照例每三年征選一次,凡是已經成年的姑娘,由八旗都統造冊咨送戶部,奏請審閱,或者留在皇宮,或者就指配宗室近支,這些應選的姑娘們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不過多的是幽居在深宮終生難得寵幸,與白頭宮女同樣凄涼。
再說裘文煥來到了北京,他就住在正陽門(前門)外,地名叫“鋪襯市”的一家小店裡。
北京所謂“鋪襯”就是破布爛衣,鋪襯市這個地方就是一些個買賣破爛布的小商場,他們從一種換“肥頭子兒”的貧婦手裡買來那些爛布,唯一的用處就是打“夾紙”,北京把夾紙喚為“隔背”,——就是把一塊一塊的破爛布,用漿糊粘在一起,曬幹了,襯在鞋幫子鞋底子裡用的。
在彼時穿鞋,都是自家裡做,有的人家想做鞋,卻沒有那麼些個爛布糊“夾紙”,而這種東西本來用不着拿新布做,所以隻好買,價錢十分便宜,因為是必需品,銷路也大,所以就成了個“市”。
至于“肥頭子兒”,原是一種樹上結的植物的種子,外形黑色而有光澤,每個約有蠶豆大。
砸開了,裡面是白色的,用水泡起來,能産生粘性,以前普通人家的婦女,都用它來擦在頭發上,以便将發粘在一起,而把頭幾梳得好看,等于後來的“生發蠟”和“凡士林”,所以也是普通人家不可缺的。
因此,有些貧窮的婦女,就每天背着一個荊條編成的大筐子,穿街過巷的向一些小戶人家收買爛紙和破布,但她給的不是現錢,隻給十個或八個的“肥頭子”,也就如同是“換茶碗的”和拿頭發換梨糕的,這是早先的社會上一種小生意,也可以說是唯一的婦女商業,——這所指的婦女,是貧窮的婦女,至于“三姑六婆”,那是可以進到大戶人家家裡去,而且那多半有副業,并不是真憑着一點本錢和終日的辛
窯灣這是一個小地方,泊着的船很少,昨晚從南邊來的船,隻有他們這一隻,江南織造那三隻大官船全都沒來到。
裘文煥心裡也明白,想他們又回到宿遷去了,因為在駱馬湖旁出了事,雖說湖盜死傷了不少,他們船上的镖師、仆人等,也不能說毫無損傷,綢緞等物,恐怕也被劫去相當數目,那也是個事兒,宿遷縣的官兒都許因為此事而落不是,江南織造被劫,就如同欽差大臣遇盜,這個案子也不算小哪——那三隻船當然不能來了。
船夫頭兒買了肉,沽了酒回來,待了會,就請裘文煥在一塊吃喝了一頓,然後大家又鼓起精神來解纜開船,又往北去。
漸漸進了山東境界,過微山湖,蜀山湖,南陽湖,也都平安穩妥,沒再遇見一點事,如是,一直向北去,清晨開船,暮晚停泊,一連十餘日,船上那老仆——老頭兒跟裘文煥越發熟識,可是裘文煥從來沒進過艙,雖然每日晨昏兩次總看見兩位姑娘出艙來上香焚紙,他可從來沒跟姑娘說過半句話,但他欽佩這位姑娘——尤其是大姑娘,态度的莊嚴,端重。
他又想:我的名字可是已經叫這位大姑娘绐記去了。
将來她也許做了官太太,叫我去給她的“老爺”當常随,好提拔我?哈!那可真是可笑了。
他如此想着,但也不願叫人知道他的詳細來曆,他依舊勤勤謹謹的在這船上辛勞操作,這天,船便到達了北通州,這裡距北京僅有四十裡。
這河堤上比清江浦可又繁華熱鬧了,一方面各種的貨物等往大船上去裝,一方面可也由船上紛紛往下去卸,隻有他們這船上,除了一口靈柩之外,是什麼也沒有。
并且,若是大官宦,有錢的人家的靈柩運回時,岸上不定有多少人來迎接了,現在納蘭家的這口靈回來的景況卻凄涼得很,隻有兩家至近的戚友,同着納蘭大姑娘的弟弟名叫桂祥的來接靈。
雇了八個人擡着,姑娘們都坐在騾車上,就往京裡去了。
這裡,船夫頭兒已經領到了錢,并把裘文煥所應得的開發了,又跟他商量着說:“老兄弟——你是一把手,我還真沒見過你這樣的,咱們索性講好了,在這歇幾天,有了買賣就回去,以後的工錢是按月給,你索性幫忙到底,我姓黃,外号叫紅臉黃,隻要你願幫我,将來買賣做好了,我決不能夠虧負你!”裘文煥卻搖頭說:“我暫時不想回南方去了。
我到京裡去還有些事,想找個朋友去,咱們後會有期吧!”他向船夫頭兒和那兩個夥計,都拱手道别,就夾着他的那長形的裡面藏有鋼刀的破被卷,離開了船,往西走去。
這邊,運河的水汩汩流着,那邊北京城裡煙霧缤紛,這正是鹹豐(清文宗)元年,南方的太平天國雖也已經起事,北方卻依然是一片升平景象。
聽說現在宮中正要禦選秀女,所謂“秀女”就是預備作妃嫔的女子們,以旗人家庭中的姑娘為限,照例每三年征選一次,凡是已經成年的姑娘,由八旗都統造冊咨送戶部,奏請審閱,或者留在皇宮,或者就指配宗室近支,這些應選的姑娘們都有一步登天的機會,不過多的是幽居在深宮終生難得寵幸,與白頭宮女同樣凄涼。
再說裘文煥來到了北京,他就住在正陽門(前門)外,地名叫“鋪襯市”的一家小店裡。
北京所謂“鋪襯”就是破布爛衣,鋪襯市這個地方就是一些個買賣破爛布的小商場,他們從一種換“肥頭子兒”的貧婦手裡買來那些爛布,唯一的用處就是打“夾紙”,北京把夾紙喚為“隔背”,——就是把一塊一塊的破爛布,用漿糊粘在一起,曬幹了,襯在鞋幫子鞋底子裡用的。
在彼時穿鞋,都是自家裡做,有的人家想做鞋,卻沒有那麼些個爛布糊“夾紙”,而這種東西本來用不着拿新布做,所以隻好買,價錢十分便宜,因為是必需品,銷路也大,所以就成了個“市”。
至于“肥頭子兒”,原是一種樹上結的植物的種子,外形黑色而有光澤,每個約有蠶豆大。
砸開了,裡面是白色的,用水泡起來,能産生粘性,以前普通人家的婦女,都用它來擦在頭發上,以便将發粘在一起,而把頭幾梳得好看,等于後來的“生發蠟”和“凡士林”,所以也是普通人家不可缺的。
因此,有些貧窮的婦女,就每天背着一個荊條編成的大筐子,穿街過巷的向一些小戶人家收買爛紙和破布,但她給的不是現錢,隻給十個或八個的“肥頭子”,也就如同是“換茶碗的”和拿頭發換梨糕的,這是早先的社會上一種小生意,也可以說是唯一的婦女商業,——這所指的婦女,是貧窮的婦女,至于“三姑六婆”,那是可以進到大戶人家家裡去,而且那多半有副業,并不是真憑着一點本錢和終日的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