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録
關燈
小
中
大
〕送曾子固倅越 此詩題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二七〕往復賈販 “賈”字底本作“買”,據蓬左本改。
〔二八〕盧秉 “秉”字底本作“策”,據蓬左本改。
〔二九〕開元寺山茶盛開 “寺”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〇〕和賈收吳中田婦嘆 “婦”字底本作“父”,據《施顧注蘇詩》改。
〔三一〕自“是命。
尋命安石提舉”至“王韶復河洮” 共一百二十五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二〕吉祥寺花將落 “寺”字蓬左本原脫,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三〕自“《次韻章傳》”至“《遊東西巖》” 共二十四詩題,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四〕送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罷”字蓬左本原脫,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五〕樓上晚景 “上晚景”三字蓬左本殘損,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六〕自“《述古責不赴會次前韻》”至“《次韻周長官同餞魯少卿》” 共二十詩題,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七〕七年甲寅 此四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八〕正月句 此句十三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九〕是歲句 此句九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四〇〕過丹陽寄魯元翰謁惠山錢道人 此二題,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四二〕和孔周翰 底本作“和周孔翰”(熙寧十年丁巳條亦同),據《施顧注蘇詩》改。
〔四一〕子雱死 “雱”字底本作“雩”,據蓬左本改。
〔四三〕夜過舒堯文戲作 “堯文”底本作“文堯”,據蓬左本改。
〔四四〕贏得兒童 “贏”字底本作“嬴”,據《施顧注蘇詩》卷六《山村五絶》詩改。
〔四五〕差權發遣三司度支副使陳睦録問無翻異 “翻”字底本作“番”,據《烏臺詩案》改。
又,“遣”字《烏臺詩案》作“運”,似誤。
〔四六〕求手録近詩一通 “手”字下底本衍“生”字,據蓬左本删。
〔四七〕後李定論先生詩 “定”字下蓬左本多“等”字。
〔四八〕寓定惠院 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四九〕比事定 “比”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蘇軾本集補。
〔五〇〕後皆有詩名 “名”字底本殘損,據蓬左本補。
〔五一〕詔熙河句 “熙河”二字底本無,與下文“五路”不符,據史書補。
〔五二〕寓臨臯亭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三〕先生在黃州 “州”字蓬左本無,但下文多“子由在筠。
先生”六字。
〔五四〕客有李委者善吹笛作新曲鶴南飛以獻 “善”、“鶴”二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五五〕訪陳季常再和汗字韻 “汗”字底本作“汁”,據蓬左本改。
東坡先生年譜下 〔五六〕遺直坊 “坊”字底本作“堂”,據蓬左本改。
〔五七〕祭西太一和韓川韻 “韻”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八〕次韻李修孺留别 此詩題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九〕不支俵青苗錢 “俵”字底本作“依”,據蓬左本改。
〔六〇〕太皇太後 “太後”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六一〕賴太皇太後 “太後”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六二〕與官家 此三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六三〕不見容益求去 “益”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六四〕上疏力辨謗傷之由且乞郡 此二句底本作“上疏力郡”四字,據蓬左本改。
〔六五〕以所舉學官 “所”字蓬左本作“前”。
〔六六〕罪狀甚多 “狀”字底本作“伏”,據蘇軾本集改。
〔六七〕自“是歲子由代子瞻遷翰林學士”至“出使契丹” 此四句底本作“是歲子由遷翰林學士”一句,據蓬左本補。
〔六八〕文彥博緻仕 “文”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六九〕太皇太後感悟 “太後”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〇〕次韻關景仁送紅梅栽 “紅”字底本作“江”,據《施顧注蘇詩》改。
〔七一〕浴室院東堂閲舊詩卷次韻 “閲”字底本作“門”,據蓬左本改。
〔七二〕送歐陽季默惠油煙大魚 “送”字蓬左本作“次韻”。
按,據《施顧注蘇詩》應爲兩題:“《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明日復以大魚爲饋,且求詩,故復戲之》”。
〔七三〕至闕 “至”字蓬左本作“到”。
〔七四〕直批出 “出”字底本作“書”,據蓬左本改。
〔七五〕集英殿策士 “殿”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六〕閏四月 “四”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七〕新合印香篆盤爲壽 “篆”字底本在“壽”字下,據蓬左本改。
〔七八〕二十五日寄餾合刷瓶與子由 “餾”字底本作“鎦”,據《施顧注蘇詩》改。
〔七九〕詔王安石配享神宗廟 “廟”字下底本衍
〔二七〕往復賈販 “賈”字底本作“買”,據蓬左本改。
〔二八〕盧秉 “秉”字底本作“策”,據蓬左本改。
〔二九〕開元寺山茶盛開 “寺”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〇〕和賈收吳中田婦嘆 “婦”字底本作“父”,據《施顧注蘇詩》改。
〔三一〕自“是命。
尋命安石提舉”至“王韶復河洮” 共一百二十五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二〕吉祥寺花將落 “寺”字蓬左本原脫,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三〕自“《次韻章傳》”至“《遊東西巖》” 共二十四詩題,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四〕送杜戚陳三掾罷官歸鄉 “罷”字蓬左本原脫,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五〕樓上晚景 “上晚景”三字蓬左本殘損,據《施顧注蘇詩》補。
〔三六〕自“《述古責不赴會次前韻》”至“《次韻周長官同餞魯少卿》” 共二十詩題,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七〕七年甲寅 此四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八〕正月句 此句十三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三九〕是歲句 此句九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四〇〕過丹陽寄魯元翰謁惠山錢道人 此二題,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四二〕和孔周翰 底本作“和周孔翰”(熙寧十年丁巳條亦同),據《施顧注蘇詩》改。
〔四一〕子雱死 “雱”字底本作“雩”,據蓬左本改。
〔四三〕夜過舒堯文戲作 “堯文”底本作“文堯”,據蓬左本改。
〔四四〕贏得兒童 “贏”字底本作“嬴”,據《施顧注蘇詩》卷六《山村五絶》詩改。
〔四五〕差權發遣三司度支副使陳睦録問無翻異 “翻”字底本作“番”,據《烏臺詩案》改。
又,“遣”字《烏臺詩案》作“運”,似誤。
〔四六〕求手録近詩一通 “手”字下底本衍“生”字,據蓬左本删。
〔四七〕後李定論先生詩 “定”字下蓬左本多“等”字。
〔四八〕寓定惠院 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四九〕比事定 “比”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蘇軾本集補。
〔五〇〕後皆有詩名 “名”字底本殘損,據蓬左本補。
〔五一〕詔熙河句 “熙河”二字底本無,與下文“五路”不符,據史書補。
〔五二〕寓臨臯亭此四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三〕先生在黃州 “州”字蓬左本無,但下文多“子由在筠。
先生”六字。
〔五四〕客有李委者善吹笛作新曲鶴南飛以獻 “善”、“鶴”二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五五〕訪陳季常再和汗字韻 “汗”字底本作“汁”,據蓬左本改。
東坡先生年譜下 〔五六〕遺直坊 “坊”字底本作“堂”,據蓬左本改。
〔五七〕祭西太一和韓川韻 “韻”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八〕次韻李修孺留别 此詩題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五九〕不支俵青苗錢 “俵”字底本作“依”,據蓬左本改。
〔六〇〕太皇太後 “太後”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六一〕賴太皇太後 “太後”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六二〕與官家 此三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六三〕不見容益求去 “益”字底本原脫,據蓬左本補。
〔六四〕上疏力辨謗傷之由且乞郡 此二句底本作“上疏力郡”四字,據蓬左本改。
〔六五〕以所舉學官 “所”字蓬左本作“前”。
〔六六〕罪狀甚多 “狀”字底本作“伏”,據蘇軾本集改。
〔六七〕自“是歲子由代子瞻遷翰林學士”至“出使契丹” 此四句底本作“是歲子由遷翰林學士”一句,據蓬左本補。
〔六八〕文彥博緻仕 “文”字底本無,據蓬左本補。
〔六九〕太皇太後感悟 “太後”二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〇〕次韻關景仁送紅梅栽 “紅”字底本作“江”,據《施顧注蘇詩》改。
〔七一〕浴室院東堂閲舊詩卷次韻 “閲”字底本作“門”,據蓬左本改。
〔七二〕送歐陽季默惠油煙大魚 “送”字蓬左本作“次韻”。
按,據《施顧注蘇詩》應爲兩題:“《歐陽季默以油煙墨二丸見餉,各長寸許,戲作小詩》、《明日復以大魚爲饋,且求詩,故復戲之》”。
〔七三〕至闕 “至”字蓬左本作“到”。
〔七四〕直批出 “出”字底本作“書”,據蓬左本改。
〔七五〕集英殿策士 “殿”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六〕閏四月 “四”字底本無,據史書補。
〔七七〕新合印香篆盤爲壽 “篆”字底本在“壽”字下,據蓬左本改。
〔七八〕二十五日寄餾合刷瓶與子由 “餾”字底本作“鎦”,據《施顧注蘇詩》改。
〔七九〕詔王安石配享神宗廟 “廟”字下底本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