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王府之約

關燈
五月十三。

    洛陽。

     月逢三五使便團圓。

    其實,十三的月亮就已經很圓了。

     遠遠地傳來清晰可聞的梆子聲,正是亥正二刻剛過。

     月在中天。

     清亮的月光如流水一般傾瀉下來,籠罩着洛陽城。

     殷朝歌獨自一人,慢悠悠地走在空空蕩蕩的大街上。

     白袍會的勢力,秋水的武功都沒能對他産生絲毫影響,他的心情平靜如水,如同這月下寂靜的洛陽城。

     離子時之約還有一段時間,他根本不着急趕到伊王府去。

     他之所以早早地就從金刀莊出來,本就是為了好好領略一下洛陽城靜夜裡的風情。

     他盡情享受着夜間清涼純淨的空氣,仿佛已回到了滄浪峰終年積雪的峰頂。

     自他記事起,他一直住在大理點蒼山滄浪峰峰頂的那座冰宮裡,生活在師父和八位老仆的無微不緻的關懷和呵護中。

     在他的心目中,師父就是他的父親,就是他的母親,而那八位老仆就是他的叔叔們。

     他已經記不清到底是什麼時候開始學武功的了,等他知道他每天跟着師父和八位叔叔習練的各式各樣的姿式就是武功時,他的内外功都已有相當的火候了。

     十幾年來,他很少走下滄浪峰,更沒有到過大理以外的地方,這是他生平第一次涉足中原,而洛陽隻不過是他這次中原之行的第一站而已。

     臨行前,師父曾反複叮囑他:不到萬不得已,不可顯露武功,更不可結交江湖人物,尤其重要的是,不能暴露自己的師承。

    在洛陽辦完事後,他就應該盡快趕到上方山上方寺。

    上方寺是他此行的終點,而到了上方寺後,他的行動就該由上方寺雲水大師來安排了。

     師父年輕時在江湖上的身分、地位和經曆殷朝歌都曾聽師父和八位叔叔談起過,所以他懂得師父這樣安排的苦心。

     由大理到洛陽這一路之上,他一直很小心,很謹慎,沒有惹出任何麻煩。

     雖說他此前從未涉足過江湖一步,但對江湖上各種各樣的規矩卻都很清楚,對中原武林中的各門各派的勢力範圍及大緻的情況也都有所了解。

     所有這些和“江湖”有關的知識當然都是從師父和八位叔叔那裡學到的。

    毋庸置疑,這九個人都是貨真價實的老江湖,像他們這種資格的老江湖,放眼天下武林,大概也很難再找出幾個來。

     一個自幼就和這九個老江湖生活在一起,受過這九人十幾年的熏陶的人,江湖上的事,怎麼會有他不了解,江湖中的所有一流高手,怎麼會有他從未聽說過的呢? 但殷朝歌在走進金刀莊之前,的的确确從未聽說過武林中有“白袍會”這樣一個組織,更沒聽說過秋水這個人。

     他不能不感到奇怪,不能不對秋水其人産生極大的興趣。

     從年齡上看,秋水比師父小不了幾歲,完全是同一輩人;從武功上看,秋水比師父相差的也很有限。

    這樣的年紀,這樣的武功,秋水完全應該是一個在武林中威名赫赫的人才對。

     為什麼師父從未提起武林中有這樣一個大高手呢? 難道師父也不知道有秋水其人? 殷朝歌停住腳步,仰起頭,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他已走到了這條長街的盡頭。

     長街的盡頭是一片寬敞的空地,在白天,這裡可是洛陽城裡最熱鬧的地方——馬市。

     穿過馬市,再向右拐,走過一條不算長的胡同,就到了直通向伊王府的那條城裡最寬闊的大街。

     馬市對面的黑暗中,又響起一陣梆子聲。

     亥正三刻,離子時還有足足三柱香的時間。

    殷朝歌知道自己完全不用着急,如果他施展起輕功,根本不必使出十分功力,從馬市到伊王府這段距離,隻用半柱香的時間就能走完。

     殷朝歌不禁又想起了滄浪峰,想起冰宮。

     在冰宮裡,每逢滿月之夜,月亮總是離峰頂很近,似乎你一伸手,就可以觸摸到她。

     忽然間,他的内心起了一陣沖動,不顧已經發生的一切,立即趕問大理,回到冰宮,回到師父身邊的沖動。

     雖然離開師父才不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可他覺得像是已有好多年了。

     如果不是從另一條街上傳來的一陣雜亂的腳步聲,殷朝歌很可能真的會連招呼都不向李鳳起打一個,就此起程,回大理去了。

     那是巡夜的兵丁叫門的腳步聲,因為同時傳來的,還有刀鞘碰撞到皮靴上發出的那種喑啞沉悶的聲音。

     殷朝歌微微一矮身,雙足一頓,如一道輕煙般溜過馬市,竄進了小胡同口。

     一進胡同,他就慢下身形,輕輕歎了口氣,搖了搖頭,苦笑起來。

     他又擡起頭,仰着臉,一邊慢慢地走,一邊看着月亮。

     月亮在殷朝歌的眼中漸漸拉長了一點,變成了一張臉。

     一張清秀的少女的臉。

     清冷的月光也變得很溫柔,正如初戀的少女那脈脈含情的柔潤的目光。

     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

     此時此刻,她是不是也正坐在窗前,對着月兒想念他呢? 殷朝歌的臉頰忽然間熱了起來,他的心裡也有一股熱流在湧動,讓他的心發燙又發緊。

     不知不覺間,伊王府高高的圍牆已聳立在他眼前,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又用力呼了出來。

     他紛亂的思緒在這一呼一吸間,已完全平靜下來。

     梆聲響起,子時已到。

     殷朝歌雙足一點,如一隻大鳥般輕捷地掠上了伊王府的圍牆。

     伊王府。

     殷朝歌一下愣住了。

     他簡直要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

     他飛快地伏下身形,四下觀望。

     沒錯,這裡的确就是伊王府,除了伊王府之外,洛陽城内不可能再有第二家這樣大的宅院,這樣高的圍牆。

     諾大的王府内,竟然黑沉沉的連一絲燈光也看不見,這豈非太不正常了麼? 更令人懷疑的是,王府内一片死寂,沒有半點人聲,更見不到半個人影。

    這哪裡是王府,整個兒一幢死宅。

     殷朝歌一直都很平靜的心猛然間劇烈地跳動起來。

    他想起了一個早該想起,卻被他大意地疏忽了的問題。

     ——秋水為什麼要将約會定在伊王府呢? ——難道說秋水這樣做僅僅是為了試試他的膽量? ——現在,秋水又在什麼地方呢? “小子,你還真敢來!”是秋水的聲音。

     殷朝歌心中一懔。

     放眼看去,隻有在清冷的月光下閃動着微暗冷光的琉璃屋頂,秋水的聲音在他耳邊,他卻看不見秋水人在哪裡。

     秋水這是在鬧什麼玄虛呢? 既來之,則安之。

    殷朝歌定了定心神,微一挫身,向最高的那座屋背掠去。

     那裡是伊王府的正殿。

     ——不管秋水在鬧什麼玄虛,他遲早總會現身的。

     秋水一現身,一旦言語不和,十有八九要動手,搶先占據最高點,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

     殷朝歌剛一掠上正殿屋背,還未站穩,就看見了秋水。

     秋水像是突然自琉璃瓦間長了出來,站在他面前七尺外。

     七尺,正是他這樣的高手最利于進攻,也最利于防守的最佳距離。

     殷朝歌快如流星的身形立即站定,像是此殿剛建成時就釘在了殿頂上的一根柱子。

     秋水微微點了點頭。

    不僅吃驚,而且贊許。

     “你知道老夫為什麼要約你來這裡?” 他不知道。

     這正是他想問秋水的問題。

     “前輩見招,在下豈敢不來?” 殷朝歌隻能這樣回答。

     “你的圍棋是跟令師學的?” 這個問題在金刀莊内已經問過了。

     “是。

    ” 殷朝歌還是老老實實地回答了一次。

     秋水又點了點頭。

     他的手忽然伸出,手中忽然多了一柄長劍。

     劍光一閃,刺向殷朝歌。

     這隻是很普通的一劍。

    劍刺出,劍鋒甚至沒有帶動風聲。

     殷朝歌心中又一懔。

    他已感到了壓力。

     劍鋒雖未帶動風聲,卻有殺氣。

     銳利的,似乎無堅不催的殺氣。

     這一刺并不快,但他已無法閃避。

     這一刺也不是什麼精妙的招法,甚至算不上一招劍法,卻已包含了劍道的精義。

     殷朝歌不閃不避,右手已擡起,食中二指一瞬間已迎住了劍尖。

     他并無把握接下這一刺。

    但除此之外,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

     他已來不及拔劍。

     殺氣忽然消失。

     劍消失。

     秋水負着手,站在七尺外,像是根本沒有動過,更沒有刺出那一劍。

     殷朝歌怔住。

     他的脊梁上,已爆出了幾粒冰的汗珠。

     秋水的武功比他想象的還要高。

    他絕非秋水的對手。

     秋水冷冷一笑,然後道:“果然是渡劫指,嚴子喬是你什麼人?” 殷朝歌心中一驚,道:“是家師。

    ” 他隻能實話實說。

     秋水冷冷道:“現在你知道老夫為什麼要叫你來這裡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