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辟疆
關燈
小
中
大
uo相見,卒然曰:&lsquo餘此身脫樊籠,欲擇人而事之。
終身可托者,無出君右;适見太恭人如覆春雲,如飲甘露,真得所天。
子毋辭!&rsquo餘笑曰:&lsquo天下無此易事,且嚴親在兵火;我歸,當棄妻子以殉。
兩過子,皆路梗中,無聊閑步耳!子言突至,餘甚訝;即果爾,亦塞耳堅謝。
無徒誤子。
&rsquo複宛轉雲:&lsquo君倘不終棄,誓待君堂上晝錦旋。
&rsquo餘若曰:&lsquo果爾,當與子約。
&rsquo&rdquo 嫁娶之約,至此而定。
當時陳圓圓&ldquo驚喜申矚,語絮絮不悉記”冒辟疆&ldquo即席作八絕句付之&rdquo,以詩為盟,亦以詩為别。
不意從此竟不得再見。
憶語雲: &ldquo至壬午仲春,都門政府言路諸公,恤勞人之勞,憐獨子之苦,馳量移之耗。
先報餘;時正在毘陵,聞音如石去心,因便過吳門慰陳姬。
&rdquo 按:冒辟疆的父親冒起宗,本以衡永兵備副使調赴襄陽、樊城一帶,監左良玉軍;其時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三大股流寇,正彙集在河南、湖北、陝西一帶,大肆荼毒,襄樊是最危險的地帶。
冒起宗備兵湖南衡州、永州,而無端北調于千裡之外,自是有人故意與之為難;冒辟疆&ldquo辛巳早春省觐去衡嶽&rdquo,秋歸至杭州,得信&ldquo調已破之襄陽,心緒如焚&rdquo,所以雖得與陳圓圓複見,并訂嫁娶之約;但中間陳圓圓屢次函促冒辟疆相會,冒皆未覆。
自道&ldquo歸曆秋冬,奔馳萬狀&rdquo,乃是為父營謀改調。
張明弼&ldquo董小宛傳&rdquo記:&ldquo時辟疆痛尊人身陷兵火;上書萬言于政府言路,曆陳尊人剛介不阿,逢怒同鄉同年狀,傾動朝堂。
&rdquo于是而有第二年&ldquo仲春&rdquo的&ldquo量移&rdquo。
其時周延儒複起未幾,因張溥的要約,對東林、複社中人,另眼相看;所以冒起宗得以改調寶慶。
冒辟疆的心事得釋,因由常州至蘇州訪陳圓圓。
豈知遲來十日,緣盡三生,憶語雲: &ldquo至則十日前,複為窦霍門客,以勢逼去。
先,吳門有昵之者,集千人嘩劫之;勢家複為大言挾詐,又不惜數千金為賄。
地方恐贻伊戚,劫出複納入。
&rdquo 此&ldquo窦霍勢家&rdquo,确然為嘉定伯周奎。
鈕琇&ldquo觚謄&rdquo有&ldquo圓圓&rdquo一篇,中雲: &ldquo明崇祯末,流氛日熾、秦豫之間,關城失守,燕都震動;而大江以南,阻于天塹,民物晏如,方極聲色之娛,吳門尤甚。
有名妓陳圓圓者,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林下風緻;年十八,籍隸梨園,每一登場,花明雪豔,獨出冠時,觀者魂斷。
&ldquo維時田妃擅寵,兩宮不協,烽火羽書,相望于道,宸居為之憔悴。
外戚周嘉定伯,以營葬歸蘇,将求色藝兼絕之女,後進之,以纾宵旰憂,且分西宮之寵,因出重赀購圓圓,載之以北,納于椒庭。
&rdquo 今按憶語所記,可以推想中間尚有一波折,即陳圓圓先被劫入葑門嘉定伯賜第,而有&ldquo昵之者集千人嘩劫”所謂&ldquo嘩劫&rdquo即聚衆在周家門外鼓噪,使周奎生懼,不得不放出圓圓。
所謂&ldquo勢家複為大言挾詐&rdquo,無非要挾地方官,倘不将陳圓圓歸還,則必以蘇州有人聚衆作亂入告,興起不可收拾的大獄;&ldquo又不惜數千金為賄&rdquo,則地方官既為威脅,又為利誘,乃不得不如其願。
&ldquo劫出複納入&rdquo之解釋如此;但不知&ldquo昵之者&rdquo誰何? 冒辟疆與陳圓圓的這一段因緣,是個曆史性的事件。
研究曆史常會遇到些意味深長而又令人迷茫的問題,此即所謂&ldquo際遇&rdquo,一個偶然的因素,可以改變曆史的方向,如果冒辟疆早到十日,載美以歸水繪園,則陳圓圓無由至北;無由遇吳三桂;自亦無由而有&ldquo沖冠一怒為紅顔&rdquo之事,曆史也許就要改寫了。
但清初諸家文集筆記,除陳其年&ldquo婦人集&rdquo外,記陳圓圓者,罕及于與辟疆的一段舊情;即憶語中亦隻言&ldquo陳姬&rdquo,不載其名,此因吳三桂方開府滇中,勢焰甚熾,有所忌諱的緣故。
失此因緣,在冒辟疆是件極痛心的事。
雖是為小宛而作的&ldquo憶語&rdquo,亦不諱言&ldquo怅惘無極”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不旋踵間,即有奇遇。
憶語雲: &ldquo明日&hellip&hellip便解維歸裡,舟過一橋,見小樓立水邊,偶詢遊人,此何處何人之居?友以雙成館對。
餘三年積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訪。
友阻雲:&lsquo彼前亦為勢家所驚。
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戶不見客。
&rsquo&rdquo 由此可知,周奎選色進禦,初無特定目标,凡屬名妓,皆不放過。
董小宛竟因此受驚,&ldquo危病十有八日&rdquo,可以相像此&ldquo劫&rdquo是如何嚴重的一場大風波。
憶語接雲: &ldquo餘強之上。
叩門至再三,始啟戶,燈火阒如,宛轉登樓,則藥餌滿幾榻,姬沉吟詢何來?餘告以昔年曲欄醉晤人。
姬憶,淚下曰:&lsquo曩君屢過餘,雖僅一見,餘母恒背稱君奇秀,為餘惜不共君盤桓,今三年矣!餘母新死,見君憶母,言猶在耳。
今從何處來?&rsquo便強起揭帷帳審視餘,且移燈留在榻上,譚有頃;餘憐姬病,願辭去,牽留之曰:&lsquo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廢,沉沉若夢,驚魂不安,今一見君,便覺神怡氣王。
&rsquo旋命其家,具酒食,飲榻前,
終身可托者,無出君右;适見太恭人如覆春雲,如飲甘露,真得所天。
子毋辭!&rsquo餘笑曰:&lsquo天下無此易事,且嚴親在兵火;我歸,當棄妻子以殉。
兩過子,皆路梗中,無聊閑步耳!子言突至,餘甚訝;即果爾,亦塞耳堅謝。
無徒誤子。
&rsquo複宛轉雲:&lsquo君倘不終棄,誓待君堂上晝錦旋。
&rsquo餘若曰:&lsquo果爾,當與子約。
&rsquo&rdquo 嫁娶之約,至此而定。
當時陳圓圓&ldquo驚喜申矚,語絮絮不悉記”冒辟疆&ldquo即席作八絕句付之&rdquo,以詩為盟,亦以詩為别。
不意從此竟不得再見。
憶語雲: &ldquo至壬午仲春,都門政府言路諸公,恤勞人之勞,憐獨子之苦,馳量移之耗。
先報餘;時正在毘陵,聞音如石去心,因便過吳門慰陳姬。
&rdquo 按:冒辟疆的父親冒起宗,本以衡永兵備副使調赴襄陽、樊城一帶,監左良玉軍;其時李自成、張獻忠、羅汝才三大股流寇,正彙集在河南、湖北、陝西一帶,大肆荼毒,襄樊是最危險的地帶。
冒起宗備兵湖南衡州、永州,而無端北調于千裡之外,自是有人故意與之為難;冒辟疆&ldquo辛巳早春省觐去衡嶽&rdquo,秋歸至杭州,得信&ldquo調已破之襄陽,心緒如焚&rdquo,所以雖得與陳圓圓複見,并訂嫁娶之約;但中間陳圓圓屢次函促冒辟疆相會,冒皆未覆。
自道&ldquo歸曆秋冬,奔馳萬狀&rdquo,乃是為父營謀改調。
張明弼&ldquo董小宛傳&rdquo記:&ldquo時辟疆痛尊人身陷兵火;上書萬言于政府言路,曆陳尊人剛介不阿,逢怒同鄉同年狀,傾動朝堂。
&rdquo于是而有第二年&ldquo仲春&rdquo的&ldquo量移&rdquo。
其時周延儒複起未幾,因張溥的要約,對東林、複社中人,另眼相看;所以冒起宗得以改調寶慶。
冒辟疆的心事得釋,因由常州至蘇州訪陳圓圓。
豈知遲來十日,緣盡三生,憶語雲: &ldquo至則十日前,複為窦霍門客,以勢逼去。
先,吳門有昵之者,集千人嘩劫之;勢家複為大言挾詐,又不惜數千金為賄。
地方恐贻伊戚,劫出複納入。
&rdquo 此&ldquo窦霍勢家&rdquo,确然為嘉定伯周奎。
鈕琇&ldquo觚謄&rdquo有&ldquo圓圓&rdquo一篇,中雲: &ldquo明崇祯末,流氛日熾、秦豫之間,關城失守,燕都震動;而大江以南,阻于天塹,民物晏如,方極聲色之娛,吳門尤甚。
有名妓陳圓圓者,容辭閑雅,額秀頤豐,有林下風緻;年十八,籍隸梨園,每一登場,花明雪豔,獨出冠時,觀者魂斷。
&ldquo維時田妃擅寵,兩宮不協,烽火羽書,相望于道,宸居為之憔悴。
外戚周嘉定伯,以營葬歸蘇,将求色藝兼絕之女,後進之,以纾宵旰憂,且分西宮之寵,因出重赀購圓圓,載之以北,納于椒庭。
&rdquo 今按憶語所記,可以推想中間尚有一波折,即陳圓圓先被劫入葑門嘉定伯賜第,而有&ldquo昵之者集千人嘩劫”所謂&ldquo嘩劫&rdquo即聚衆在周家門外鼓噪,使周奎生懼,不得不放出圓圓。
所謂&ldquo勢家複為大言挾詐&rdquo,無非要挾地方官,倘不将陳圓圓歸還,則必以蘇州有人聚衆作亂入告,興起不可收拾的大獄;&ldquo又不惜數千金為賄&rdquo,則地方官既為威脅,又為利誘,乃不得不如其願。
&ldquo劫出複納入&rdquo之解釋如此;但不知&ldquo昵之者&rdquo誰何? 冒辟疆與陳圓圓的這一段因緣,是個曆史性的事件。
研究曆史常會遇到些意味深長而又令人迷茫的問題,此即所謂&ldquo際遇&rdquo,一個偶然的因素,可以改變曆史的方向,如果冒辟疆早到十日,載美以歸水繪園,則陳圓圓無由至北;無由遇吳三桂;自亦無由而有&ldquo沖冠一怒為紅顔&rdquo之事,曆史也許就要改寫了。
但清初諸家文集筆記,除陳其年&ldquo婦人集&rdquo外,記陳圓圓者,罕及于與辟疆的一段舊情;即憶語中亦隻言&ldquo陳姬&rdquo,不載其名,此因吳三桂方開府滇中,勢焰甚熾,有所忌諱的緣故。
失此因緣,在冒辟疆是件極痛心的事。
雖是為小宛而作的&ldquo憶語&rdquo,亦不諱言&ldquo怅惘無極”而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不旋踵間,即有奇遇。
憶語雲: &ldquo明日&hellip&hellip便解維歸裡,舟過一橋,見小樓立水邊,偶詢遊人,此何處何人之居?友以雙成館對。
餘三年積念,不禁狂喜,即停舟相訪。
友阻雲:&lsquo彼前亦為勢家所驚。
危病十有八日,母死;鐍戶不見客。
&rsquo&rdquo 由此可知,周奎選色進禦,初無特定目标,凡屬名妓,皆不放過。
董小宛竟因此受驚,&ldquo危病十有八日&rdquo,可以相像此&ldquo劫&rdquo是如何嚴重的一場大風波。
憶語接雲: &ldquo餘強之上。
叩門至再三,始啟戶,燈火阒如,宛轉登樓,則藥餌滿幾榻,姬沉吟詢何來?餘告以昔年曲欄醉晤人。
姬憶,淚下曰:&lsquo曩君屢過餘,雖僅一見,餘母恒背稱君奇秀,為餘惜不共君盤桓,今三年矣!餘母新死,見君憶母,言猶在耳。
今從何處來?&rsquo便強起揭帷帳審視餘,且移燈留在榻上,譚有頃;餘憐姬病,願辭去,牽留之曰:&lsquo我十有八日,寝食俱廢,沉沉若夢,驚魂不安,今一見君,便覺神怡氣王。
&rsquo旋命其家,具酒食,飲榻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