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浪部第二十六
關燈
小
中
大
,卻灸丈母腳跟。
&rsquo&rdquo衆為哄然。
按針灸書,腳底有&ldquo丈母穴&rdquo。
周文襄 宋宣和六年,有賣青果男子孕而生女。
國朝周文襄在姑蘇日,有報男子生兒者,公不答,但目諸門子曰:&ldquo汝輩慎之!&rdquo 東王公 辛恭靜見司馬太傅。
問:&ldquo卿何處人?&rdquo答曰:&ldquo西人。
&rdquo太傅戲曰:&ldquo在西見西王母否?&rdquo辛曰:&ldquo在西不見西王母,過東已見東王公。
&rdquo太傅大笑。
石學士 石曼卿嘗出遊報甯寺,馭者失控。
馬驚走,曼卿堕地,戲曰:&ldquo幸是石學士,若瓦學士,豈不破碎!&rdquo 大理寺 江晴渌以大理屬使滇,至普安驿,供億不具。
左右欲笞其吏,江曰:&ldquo翰林科道,人聞而憚之。
若大理寺,遠方之人且謂與報恩寺、大慈寺等,其官屬亦善世、住持之類耳,惡乎笞!&rdquo 銅司業 國子監錢糧,例不刷卷,故諺曰&ldquo金祭酒,銀典簿&rdquo。
陸深升司業,稽考錢糧,其實空虛,适送供堂皂隸銀數兩至,色如黑銅。
陸笑曰:&ldquo正好謂之銅司業矣!&rdquo 延平府 武林鄒虞知延平。
延素産繡補,親友皆索之。
後抵任,四時多筍,補絕少,曰:&ldquo吾任&lsquo損有餘,補不足&rsquo也!&rdquo 三甲進士 王伯固令太和,一士昂然而進曰:&ldquo一等生員告狀!&rdquo伯固斂容徐答曰:&ldquo三甲進士不準!&rdquo 在他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孔緣吏 元皇慶間,浙江有孔椽吏,身軀短小,僅與小公案相等,凡呈贖文,必用低凳立。
脫歡丞相以先聖子孫,每禮遇之。
時有許文正公從祀孔子廟庭,公子孫知政事,惡孔風度不雅,以小過叱之退。
脫歡曰:&ldquo他祖公容參政之父祖坐,參政反不容他子孫立?&rdquo相與一笑。
高晉陵 高爽嘗經晉陵,詣劉蒨,了不相接。
高甚銜之。
俄爽代蒨為縣,蒨迎贈甚厚。
爽受饷,答書署&ldquo高晉陵&rdquo。
人問其故。
爽曰:&ldquo劉蒨自饷晉陵令耳,何關爽事?&rdquo 魯直律語 黃魯直為禮部試官。
或以柳枝來,有法一官曰:&ldquo漏洩春光育柳條。
&rdquo魯直曰:&ldquo榆條準此。
&rdquo蓋律語有&ldquo餘條準此&rdquo也。
一坐大噱。
如廁谑 彭彥實一日往文淵閣東如廁,值少保陳方洲公亦來,卻立。
公疾行而過,笑曰:&ldquo以緩急為序。
&rdquo他日公如廁,周贊善堯佐先在内。
公戲曰:&ldquo人生何處不相逢。
&rdquo 唐時一丞,偶因馬上内逼急,詣大優穆刁绫宅。
已登溷軒,而優适至。
丞慚謝之。
優曰:&ldquo侍郎他日内逼。
再請光訪。
&rdquo 目送美姝 王忠肅公不喜談諧。
一日朝退,見一大臣目送美姝,複回顧之。
忠肅戲雲:&ldquo此姝甚有力!&rdquo大臣曰:&ldquo先生何以知之?&rdquo王應曰:&ldquo不然,公頭何以掣轉?&rdquo 西施山 西施教歌舞之地,名西施山。
袁宏道與陶望齡同遊。
陶詩雲:&ldquo宿幾夜嬌歌豔舞之山。
&rdquo袁曰:&ldquo此詩當注明。
不然,累君他日谥&lsquo文恪公&rsquo不得。
&rdquo 《鐘馗圖》 劉廷美珏有《鐘馗圖》,求劉原博題詩于上,元旦懸之中堂。
京師節日主人皆出賀,唯置白紙簿并筆硯于幾;賀客至,書其名。
是日朝士至者,見詩,各摘簿一葉錄之而去,頃間簿已盡矣。
明日複置一簿,亦如之。
中書金本清戲曰:&ldquo此鐘馗乃耗紙鬼也。
&rdquo 原博詩曰:&ldquo長空糊雲夜風起,不忿成群跳狂鬼,倒提三尺黃河冰,血灑蓮花舞秋水。
飛螢負火明月羞,栎窠影黑啼鸺鹠。
綠袍烏帽逞行事,磔腦刳腸天亦愁。
中有巨妖誅未得,盍駕飙輪驅霹靂。
如何袖手便忘機,回首東方又生白。
&rdquo 梅河豚 梅聖俞有河豚詩:&ldquo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
&rdquo時盛傳之。
劉原甫戲曰:&ldquo鄭都有鹧鸪詩,人稱鄭鹧鸪。
聖俞有河豚詩,當呼梅河豚矣。
&rdquo 宋鮑當有《孤雁》詩:&ldquo天寒稻粱少,萬裡孤難進。
不惜充君庖,為帶邊城信。
&rdquo時人謂之&ldquo鮑孤雁&rdquo。
謝逸有詠蝶詩三百首,如雲&ldquo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rdquo,又有&ldquo飛随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無處尋&rdquo。
人盛稱之,因呼為&ldquo謝蝴蝶&rdquo。
明無錫黃公祿善方脈而能詩,嘗詠雪毬雲;&ldquo六花平地卷成毯,不待雲斤月斧修。
萬古太陰深合處,一團元氣未開頭。
金盆忽送來瑤島,銀索難将挂彩樓。
隻恐明朝易消歇,長江流滾逐東流。
&rdquo人亦稱為&ldquo黃雪毬&rdquo。
銀花合 張昌齡、蘇味道俱有詩名。
一日,昌齡曰:&ldquo某詩所以不及相公者,為無&ls
&rsquo&rdquo衆為哄然。
按針灸書,腳底有&ldquo丈母穴&rdquo。
周文襄 宋宣和六年,有賣青果男子孕而生女。
國朝周文襄在姑蘇日,有報男子生兒者,公不答,但目諸門子曰:&ldquo汝輩慎之!&rdquo 東王公 辛恭靜見司馬太傅。
問:&ldquo卿何處人?&rdquo答曰:&ldquo西人。
&rdquo太傅戲曰:&ldquo在西見西王母否?&rdquo辛曰:&ldquo在西不見西王母,過東已見東王公。
&rdquo太傅大笑。
石學士 石曼卿嘗出遊報甯寺,馭者失控。
馬驚走,曼卿堕地,戲曰:&ldquo幸是石學士,若瓦學士,豈不破碎!&rdquo 大理寺 江晴渌以大理屬使滇,至普安驿,供億不具。
左右欲笞其吏,江曰:&ldquo翰林科道,人聞而憚之。
若大理寺,遠方之人且謂與報恩寺、大慈寺等,其官屬亦善世、住持之類耳,惡乎笞!&rdquo 銅司業 國子監錢糧,例不刷卷,故諺曰&ldquo金祭酒,銀典簿&rdquo。
陸深升司業,稽考錢糧,其實空虛,适送供堂皂隸銀數兩至,色如黑銅。
陸笑曰:&ldquo正好謂之銅司業矣!&rdquo 延平府 武林鄒虞知延平。
延素産繡補,親友皆索之。
後抵任,四時多筍,補絕少,曰:&ldquo吾任&lsquo損有餘,補不足&rsquo也!&rdquo 三甲進士 王伯固令太和,一士昂然而進曰:&ldquo一等生員告狀!&rdquo伯固斂容徐答曰:&ldquo三甲進士不準!&rdquo 在他矮檐下,怎敢不低頭? 孔緣吏 元皇慶間,浙江有孔椽吏,身軀短小,僅與小公案相等,凡呈贖文,必用低凳立。
脫歡丞相以先聖子孫,每禮遇之。
時有許文正公從祀孔子廟庭,公子孫知政事,惡孔風度不雅,以小過叱之退。
脫歡曰:&ldquo他祖公容參政之父祖坐,參政反不容他子孫立?&rdquo相與一笑。
高晉陵 高爽嘗經晉陵,詣劉蒨,了不相接。
高甚銜之。
俄爽代蒨為縣,蒨迎贈甚厚。
爽受饷,答書署&ldquo高晉陵&rdquo。
人問其故。
爽曰:&ldquo劉蒨自饷晉陵令耳,何關爽事?&rdquo 魯直律語 黃魯直為禮部試官。
或以柳枝來,有法一官曰:&ldquo漏洩春光育柳條。
&rdquo魯直曰:&ldquo榆條準此。
&rdquo蓋律語有&ldquo餘條準此&rdquo也。
一坐大噱。
如廁谑 彭彥實一日往文淵閣東如廁,值少保陳方洲公亦來,卻立。
公疾行而過,笑曰:&ldquo以緩急為序。
&rdquo他日公如廁,周贊善堯佐先在内。
公戲曰:&ldquo人生何處不相逢。
&rdquo 唐時一丞,偶因馬上内逼急,詣大優穆刁绫宅。
已登溷軒,而優适至。
丞慚謝之。
優曰:&ldquo侍郎他日内逼。
再請光訪。
&rdquo 目送美姝 王忠肅公不喜談諧。
一日朝退,見一大臣目送美姝,複回顧之。
忠肅戲雲:&ldquo此姝甚有力!&rdquo大臣曰:&ldquo先生何以知之?&rdquo王應曰:&ldquo不然,公頭何以掣轉?&rdquo 西施山 西施教歌舞之地,名西施山。
袁宏道與陶望齡同遊。
陶詩雲:&ldquo宿幾夜嬌歌豔舞之山。
&rdquo袁曰:&ldquo此詩當注明。
不然,累君他日谥&lsquo文恪公&rsquo不得。
&rdquo 《鐘馗圖》 劉廷美珏有《鐘馗圖》,求劉原博題詩于上,元旦懸之中堂。
京師節日主人皆出賀,唯置白紙簿并筆硯于幾;賀客至,書其名。
是日朝士至者,見詩,各摘簿一葉錄之而去,頃間簿已盡矣。
明日複置一簿,亦如之。
中書金本清戲曰:&ldquo此鐘馗乃耗紙鬼也。
&rdquo 原博詩曰:&ldquo長空糊雲夜風起,不忿成群跳狂鬼,倒提三尺黃河冰,血灑蓮花舞秋水。
飛螢負火明月羞,栎窠影黑啼鸺鹠。
綠袍烏帽逞行事,磔腦刳腸天亦愁。
中有巨妖誅未得,盍駕飙輪驅霹靂。
如何袖手便忘機,回首東方又生白。
&rdquo 梅河豚 梅聖俞有河豚詩:&ldquo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
河豚于此時,貴不數魚蝦。
&rdquo時盛傳之。
劉原甫戲曰:&ldquo鄭都有鹧鸪詩,人稱鄭鹧鸪。
聖俞有河豚詩,當呼梅河豚矣。
&rdquo 宋鮑當有《孤雁》詩:&ldquo天寒稻粱少,萬裡孤難進。
不惜充君庖,為帶邊城信。
&rdquo時人謂之&ldquo鮑孤雁&rdquo。
謝逸有詠蝶詩三百首,如雲&ldquo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韓壽愛偷香&rdquo,又有&ldquo飛随柳絮有時見,舞入梨花無處尋&rdquo。
人盛稱之,因呼為&ldquo謝蝴蝶&rdquo。
明無錫黃公祿善方脈而能詩,嘗詠雪毬雲;&ldquo六花平地卷成毯,不待雲斤月斧修。
萬古太陰深合處,一團元氣未開頭。
金盆忽送來瑤島,銀索難将挂彩樓。
隻恐明朝易消歇,長江流滾逐東流。
&rdquo人亦稱為&ldquo黃雪毬&rdquo。
銀花合 張昌齡、蘇味道俱有詩名。
一日,昌齡曰:&ldquo某詩所以不及相公者,為無&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