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甲部第十八
關燈
小
中
大
子猶曰:天下極無恥之人,其初亦皆有恥者也。
冒而不革,習與成昵。
生為河間婦人,死雖欲為謝豹,亦不可得矣。
餘嘗勸人觀優,從此中讨一個幹淨面孔。
夫古來筆乘,孰非戲本?隻少一副響鑼鼓耳!集《顔甲》第十八。
《金樓子》載子路事 孔子嘗遊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
與共戰,攬尾得之,納懷中。
取水還,問孔子曰:&ldquo上士殺虎如何?&rdquo子曰:&ldquo上士持虎頭。
&rdquo又曰:&ldquo中士殺虎如何?&rdquo子曰:&ldquo中士捉耳。
&rdquo又問曰:&ldquo下士殺虎如何?&rdquo子曰:&ldquo捉虎尾。
&rdquo子路出尾棄之。
貧兒得粥自豪,不知他人有吃飯者。
晉明帝诏 明帝函封诏與庚公信,誤緻王丞相。
既開視,末雲&ldquo勿使冶城公知。
&rdquo丞相居冶城,故雲。
丞相答曰:&ldquo伏讀明诏,似不在臣。
臣開臣閉,無有見者。
&rdquo帝甚愧,數月不敢見王公。
丞相太尖酸。
急淚無淚 宋世祖至殷貴紀墓,謂劉德願慎曰:&ldquo卿等哭妃若悲,當加厚賞。
&rdquo劉應聲号恸,涕灑交橫,即拜豫州刺史。
帝又令羊志哭,羊亦嗚咽甚哀。
他日有問羊者:&ldquo卿那得此副急淚?&rdquo羊曰:&ldquo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rdquo 兩個花臉固可笑,然此墓豈可使他人有淚! 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之,泣下。
元景無淚,謝劉曰:&ldquo卿勿怪我,别後當闌幹耳。
&rdquo 此處用得着副急淚,恨無處買。
廖恩無過 熙甯中,福建賊廖恩聚徒黨于山林。
已聽招撫出降,朝廷赦罪,授右班殿直。
既至,有司供&ldquo腳色&rdquo一項雲:&ldquo曆任以來,并無公私過犯。
&rdquo見者哂之。
人但知廖恩可笑,孰知薦判中說清說廉,墓志上稱功稱德,皆是廖恩腳色,安然不慚,獨何也? 宗權非反 蔡州秦宗權,繼黃巢稱僭。
十年之間,屠脍生聚。
既為汴帥朱全忠所擒,檻送至京。
京尹孫揆率府縣吏閱之。
宗權即檻中舉首曰:&ldquo宗權非反,大尹哀之。
&rdquo觀者皆笑。
唐、宋士子 唐時,有士子奔馬入都者。
人問:&ldquo何急如此?&rdquo答曰:&ldquo将赴&lsquo不求聞達&rsquo科。
&rdquo宋天聖中,置&ldquo高蹈丘園&rdquo科,許本人于所在自投狀求試。
時人笑之。
蕭子鵬應&ldquo懷材抱德&rdquo诏,後撥工部辦事,為堂官負印前馳。
人戲曰:&ldquo蕭君真有&lsquo抱負&rsquo!&rdquo凡虛名應诏,皆此類耳。
韓麒麟 韓麒麟為齊州刺史,寡于刑罰。
從事劉普慶說以立威。
韓曰:&ldquo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
&rdquo劉慚懼而退。
天後時三疏 則天革命,拜官不可勝數。
張鷟為謠曰:&ldquo補阙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杷推侍禦史,腕脫校書郎。
&rdquo有沈全交者續雲:&ldquo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面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
&rdquo禦史紀先知彈劾,以為謗讪,宜付法。
則天笑曰:&ldquo但使卿等不濫,何慮天下人語?不須與罪!&rdquo先知甚慚。
拾遺張德生男,私宰羊飲宴。
同僚補阙杜肅懷肉上表以聞。
明日,太後謂德曰:&ldquo聞卿生男,何從得肉?&rdquo德叩頭請罪。
太後曰:&ldquo朕禁屠宰,吉兇不預。
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rdquo因出表示之。
肅大慚。
周禦史彭先覺無面目。
如意年中,斷屠極急。
先覺知巡事,定鼎門草車翻,得兩腔羊,門家告禦史。
先覺奏&ldquo合宮尉劉緬當屠不覺察,決一頓仗,肉付南衙官人食。
&rdquo緬惶恐,縫新裈待罪。
明日,則天批曰:&ldquo禦史彭先覺奏決劉緬,不須,其肉乞緬吃卻。
&rdquo舉朝稱快。
先覺于是乎慚。
天後作事,往往有大快人意者。
宜卓老稱為&ldquo聖主&rdquo也! 費祭酒 《雙槐歲鈔》:鳳翔太學生虎臣上疏,谏萬歲山勿架棕棚。
憲廟奇之。
祭酒費訚不知也,俱賈禍,乃會六堂,鳴鼓聲罪,鐵索鎖項以待。
俄宮校宣臣至左順門,傳溫旨勞之曰:&ldquo爾言是,棕棚即拆卸也。
&rdquo訚聞大慚。
背刺盡忠字 嘉靖中,南京禮部右侍郎黃绾為言官所诋,自言背刺&ldquo盡忠報國&rdquo四字。
下南京法司複勘,天下笑之。
按正德五年,錦衣衛匠餘刁宣上疏,自言背镌&ldquo精忠報國&rdquo字。
诏本衛執之,杖三十,發海南充軍,著國史。
黃見之,不當愧入地耶?嗟乎!嶽武穆事甯可再哉! 自宮 宣德中,金吾衛指揮同知傅廣自宮,請效用内庭。
上曰:&ldquo此人已三品,更欲何為,而勇于自殘,以希進用?下法司問罪,還職不得複任事!&rdquo。
《綱目分注》記南漢宦官之橫雲: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亦有自宮求進者。
由是宦者近二萬人,貴顯用事,大抵此輩。
又永樂末,诏天下學官考績不稱者,許淨身入宮訓女官輩。
時有十餘人,王振亦與焉,後為司禮監,竟成己巳之禍。
始知豎刁覆齊,千古永戒。
宣廟英明,豈尋常哉! 皇後阿【父/者】 景龍二年冬,召王公近臣入閣守歲。
酒酣,上謂禦史大夫窦從一曰:&ldquo聞卿久曠,今夕為卿成禮。
&rdquo窦拜謝。
俄而内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其後有人衣縷衣花钗,令與窦對坐。
卻扇易服,乃皇後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上與侍臣大笑,诏封&ldquo營國夫人&rdquo,嫁為窦妻。
俗稱乳母之婿曰&ldquo阿【父/者】&rdquo。
窦每進表,自稱&l
冒而不革,習與成昵。
生為河間婦人,死雖欲為謝豹,亦不可得矣。
餘嘗勸人觀優,從此中讨一個幹淨面孔。
夫古來筆乘,孰非戲本?隻少一副響鑼鼓耳!集《顔甲》第十八。
《金樓子》載子路事 孔子嘗遊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
與共戰,攬尾得之,納懷中。
取水還,問孔子曰:&ldquo上士殺虎如何?&rdquo子曰:&ldquo上士持虎頭。
&rdquo又曰:&ldquo中士殺虎如何?&rdquo子曰:&ldquo中士捉耳。
&rdquo又問曰:&ldquo下士殺虎如何?&rdquo子曰:&ldquo捉虎尾。
&rdquo子路出尾棄之。
貧兒得粥自豪,不知他人有吃飯者。
晉明帝诏 明帝函封诏與庚公信,誤緻王丞相。
既開視,末雲&ldquo勿使冶城公知。
&rdquo丞相居冶城,故雲。
丞相答曰:&ldquo伏讀明诏,似不在臣。
臣開臣閉,無有見者。
&rdquo帝甚愧,數月不敢見王公。
丞相太尖酸。
急淚無淚 宋世祖至殷貴紀墓,謂劉德願慎曰:&ldquo卿等哭妃若悲,當加厚賞。
&rdquo劉應聲号恸,涕灑交橫,即拜豫州刺史。
帝又令羊志哭,羊亦嗚咽甚哀。
他日有問羊者:&ldquo卿那得此副急淚?&rdquo羊曰:&ldquo我爾日自哭亡妾耳。
&rdquo 兩個花臉固可笑,然此墓豈可使他人有淚! 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之,泣下。
元景無淚,謝劉曰:&ldquo卿勿怪我,别後當闌幹耳。
&rdquo 此處用得着副急淚,恨無處買。
廖恩無過 熙甯中,福建賊廖恩聚徒黨于山林。
已聽招撫出降,朝廷赦罪,授右班殿直。
既至,有司供&ldquo腳色&rdquo一項雲:&ldquo曆任以來,并無公私過犯。
&rdquo見者哂之。
人但知廖恩可笑,孰知薦判中說清說廉,墓志上稱功稱德,皆是廖恩腳色,安然不慚,獨何也? 宗權非反 蔡州秦宗權,繼黃巢稱僭。
十年之間,屠脍生聚。
既為汴帥朱全忠所擒,檻送至京。
京尹孫揆率府縣吏閱之。
宗權即檻中舉首曰:&ldquo宗權非反,大尹哀之。
&rdquo觀者皆笑。
唐、宋士子 唐時,有士子奔馬入都者。
人問:&ldquo何急如此?&rdquo答曰:&ldquo将赴&lsquo不求聞達&rsquo科。
&rdquo宋天聖中,置&ldquo高蹈丘園&rdquo科,許本人于所在自投狀求試。
時人笑之。
蕭子鵬應&ldquo懷材抱德&rdquo诏,後撥工部辦事,為堂官負印前馳。
人戲曰:&ldquo蕭君真有&lsquo抱負&rsquo!&rdquo凡虛名應诏,皆此類耳。
韓麒麟 韓麒麟為齊州刺史,寡于刑罰。
從事劉普慶說以立威。
韓曰:&ldquo人不犯法,何所戮乎?若必須斬斷以立威名,當以卿應之。
&rdquo劉慚懼而退。
天後時三疏 則天革命,拜官不可勝數。
張鷟為謠曰:&ldquo補阙連車載,拾遺平鬥量,杷推侍禦史,腕脫校書郎。
&rdquo有沈全交者續雲:&ldquo評事不讀律,博士不尋章,面糊存撫使,眯目聖神皇。
&rdquo禦史紀先知彈劾,以為謗讪,宜付法。
則天笑曰:&ldquo但使卿等不濫,何慮天下人語?不須與罪!&rdquo先知甚慚。
拾遺張德生男,私宰羊飲宴。
同僚補阙杜肅懷肉上表以聞。
明日,太後謂德曰:&ldquo聞卿生男,何從得肉?&rdquo德叩頭請罪。
太後曰:&ldquo朕禁屠宰,吉兇不預。
卿自今召客,亦須擇人!&rdquo因出表示之。
肅大慚。
周禦史彭先覺無面目。
如意年中,斷屠極急。
先覺知巡事,定鼎門草車翻,得兩腔羊,門家告禦史。
先覺奏&ldquo合宮尉劉緬當屠不覺察,決一頓仗,肉付南衙官人食。
&rdquo緬惶恐,縫新裈待罪。
明日,則天批曰:&ldquo禦史彭先覺奏決劉緬,不須,其肉乞緬吃卻。
&rdquo舉朝稱快。
先覺于是乎慚。
天後作事,往往有大快人意者。
宜卓老稱為&ldquo聖主&rdquo也! 費祭酒 《雙槐歲鈔》:鳳翔太學生虎臣上疏,谏萬歲山勿架棕棚。
憲廟奇之。
祭酒費訚不知也,俱賈禍,乃會六堂,鳴鼓聲罪,鐵索鎖項以待。
俄宮校宣臣至左順門,傳溫旨勞之曰:&ldquo爾言是,棕棚即拆卸也。
&rdquo訚聞大慚。
背刺盡忠字 嘉靖中,南京禮部右侍郎黃绾為言官所诋,自言背刺&ldquo盡忠報國&rdquo四字。
下南京法司複勘,天下笑之。
按正德五年,錦衣衛匠餘刁宣上疏,自言背镌&ldquo精忠報國&rdquo字。
诏本衛執之,杖三十,發海南充軍,著國史。
黃見之,不當愧入地耶?嗟乎!嶽武穆事甯可再哉! 自宮 宣德中,金吾衛指揮同知傅廣自宮,請效用内庭。
上曰:&ldquo此人已三品,更欲何為,而勇于自殘,以希進用?下法司問罪,還職不得複任事!&rdquo。
《綱目分注》記南漢宦官之橫雲:凡群臣有才能及進士狀頭,皆先下蠶室,然後得進,亦有自宮求進者。
由是宦者近二萬人,貴顯用事,大抵此輩。
又永樂末,诏天下學官考績不稱者,許淨身入宮訓女官輩。
時有十餘人,王振亦與焉,後為司禮監,竟成己巳之禍。
始知豎刁覆齊,千古永戒。
宣廟英明,豈尋常哉! 皇後阿【父/者】 景龍二年冬,召王公近臣入閣守歲。
酒酣,上謂禦史大夫窦從一曰:&ldquo聞卿久曠,今夕為卿成禮。
&rdquo窦拜謝。
俄而内侍引燭籠步障,金縷羅扇,其後有人衣縷衣花钗,令與窦對坐。
卻扇易服,乃皇後老乳母王氏,本蠻婢也!上與侍臣大笑,诏封&ldquo營國夫人&rdquo,嫁為窦妻。
俗稱乳母之婿曰&ldquo阿【父/者】&rdquo。
窦每進表,自稱&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