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悅部第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病亦福征,六經反作妖言,諸子皆成符命。
态臣貢谀,亦何不至哉! 教谄 陳太仆萬年,内行修美,然善事人。
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問疾,遣家丞出謝。
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乃歸。
吉薦之為禦史大夫。
子鹹,字子康,年十八,有異材,抗直敢言。
萬年嘗病,召鹹教戒于床下。
語至夜半,鹹睡,頭觸屏風。
萬年大怒,欲杖之:&ldquo乃公教戒,汝乃不聽耶!&rdquo鹹叩頭謝曰:&ldquo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謅也!&rdquo萬年乃不複言。
張昌宗元載 天後寵幸張昌宗。
其弟昌儀為洛陽令,請囑無不從者。
嘗早朝,有選人姓薛,以金五千兩并狀賂之。
昌儀受金,以狀授天官侍郎張錫。
數日,錫失其狀,以問昌儀。
昌儀曰:&ldquo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
&rdquo錫懼,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餘人,悉留注官。
元載弄權舞智,政以賄成。
有丈人來從載求官,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
丈人不悅。
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無一言,唯置名而已。
丈人不得已,試谒判官。
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贈絹千匹。
此等權勢,不得不谄。
有此等谄人,那得不要權勢! 偷媚 宋張說為承旨,士争趨之。
時富川王質、吳興沈瀛,夙負聲譽;及同官樞屬,交以詣說為戒。
衆聞而壯之。
一日,質潛往詣說。
升堂,瀛已先在。
相視愕然,竟迫清議而去。
齊盧思道久仕不達。
或勸詣和士開。
盧素自高,欲往,恐為人所見,乃未明而行。
比至其門,遙見一時諸名勝,森然與槐柳齊列,因鞭馬疾去。
弘治中,權閹李廣以左道進,後仰藥死,搜得納賄簿籍,中載&ldquo黃米&rdquo&ldquo白米&rdquo數太多。
上訝之。
左右曰:&ldquo黃白即金銀也。
&rdquo言官請按籍究問,凡與名者,昏暮赴戚畹求援,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
月下見轎影幢幢,而一人獨乘女轎。
事雖得寝,而姓名傳播,漸就罷黜。
嗚呼!權門如市,從來遠矣!徐存翁在相位,語所知曰:&ldquo老夫今日譬如雞母方宿,若行動,定有一群雛随去。
君輩慎勿相近!&rdquo斯語可思。
改姓 令狐相綯,奮自單族,每欲繁其宗黨,與崔、盧抗衡。
人有投者,不吝通族,由是遠近争趨,至有姓胡冒&ldquo令&rdquo者。
進士溫庭筠戲為詞曰:&ldquo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
&rdquo又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ldquo令狐&rdquo。
尤可笑。
楊升庵雲:唐時重族系。
李氏十三望,隴西第一,雖帝系亦自屈居第三。
而李氏妄稱隴西者,反冒為宗室,曰&ldquo天潢仙派&rdquo。
夫宰相之勢,不過十年,而人竟改姓附之,況天子乎?隴西李氏,高自标榜,有女,人不敢求婚,及年長,父母以囊裝,昏夜潛送于少年無妻者。
是求榮反以得辱也! 冒族 崇甯末,策進士,蔡嶷以阿附得首選。
往谒蔡京,認為叔父。
京命二子攸、翛出見。
嶷亟雲:&ldquo向者大誤!公乃叔祖,二尊乃諸父行也!&rdquo 割股、放生 王荊公為相。
每生日,朝士獻詩為壽。
光祿卿鞏申不娴書,以大籠貯雀鴿,搢笏開籠,每一鴿一雀,叩齒祝之曰:&ldquo願相公一百二十歲。
&rdquo時有邊塞之主妻病,而虞侯割股以獻者,時嘲之曰:&ldquo虞侯為夫人割股,大卿與丞相放生。
&rdquo 楊茂謙曰:&ldquo定知申短于筆。
不則錦軸金字,侈頌功德矣。
&rdquo子猶曰:&ldquo當今錦軸金書,豈盡長于筆者耶?荊公作業太重,多多放生,或緻冥祐,鞏卿大通佛法。
&rdquo 唐大理正成敬奇視姚崇疾,置生雀數頭,一一手執而放之,曰:&ldquo願令公速愈!&rdquo姚相惡之。
鞏申蓋有所本。
程師孟、張安國 程師孟嘗請于荊公曰:&ldquo公文章命世,某幸與公同時,願得公為墓志,庶傳不朽。
&rdquo公問:&ldquo先正何官?&rdquo程曰:&ldquo非也。
某恐不得常侍左右,預求以俟異日。
&rdquo又王雱死,張安國披發籍草,突于柩前,曰:&ldquo公不幸未有子,
态臣貢谀,亦何不至哉! 教谄 陳太仆萬年,内行修美,然善事人。
丞相丙吉病,中二千石上谒問疾,遣家丞出謝。
謝已皆去,萬年獨留,昏夜乃歸。
吉薦之為禦史大夫。
子鹹,字子康,年十八,有異材,抗直敢言。
萬年嘗病,召鹹教戒于床下。
語至夜半,鹹睡,頭觸屏風。
萬年大怒,欲杖之:&ldquo乃公教戒,汝乃不聽耶!&rdquo鹹叩頭謝曰:&ldquo具曉所言,大要教鹹謅也!&rdquo萬年乃不複言。
張昌宗元載 天後寵幸張昌宗。
其弟昌儀為洛陽令,請囑無不從者。
嘗早朝,有選人姓薛,以金五千兩并狀賂之。
昌儀受金,以狀授天官侍郎張錫。
數日,錫失其狀,以問昌儀。
昌儀曰:&ldquo我亦不記,但姓薛者即與之。
&rdquo錫懼,退索在铨姓薛者,六十餘人,悉留注官。
元載弄權舞智,政以賄成。
有丈人來從載求官,但贈河北一書而遣之。
丈人不悅。
行至幽州,私發書視之,無一言,唯置名而已。
丈人不得已,試谒判官。
聞有載書,大驚,立白節度使,遣大校以箱受書,館之上舍,贈絹千匹。
此等權勢,不得不谄。
有此等谄人,那得不要權勢! 偷媚 宋張說為承旨,士争趨之。
時富川王質、吳興沈瀛,夙負聲譽;及同官樞屬,交以詣說為戒。
衆聞而壯之。
一日,質潛往詣說。
升堂,瀛已先在。
相視愕然,竟迫清議而去。
齊盧思道久仕不達。
或勸詣和士開。
盧素自高,欲往,恐為人所見,乃未明而行。
比至其門,遙見一時諸名勝,森然與槐柳齊列,因鞭馬疾去。
弘治中,權閹李廣以左道進,後仰藥死,搜得納賄簿籍,中載&ldquo黃米&rdquo&ldquo白米&rdquo數太多。
上訝之。
左右曰:&ldquo黃白即金銀也。
&rdquo言官請按籍究問,凡與名者,昏暮赴戚畹求援,不期而會者凡十三人。
月下見轎影幢幢,而一人獨乘女轎。
事雖得寝,而姓名傳播,漸就罷黜。
嗚呼!權門如市,從來遠矣!徐存翁在相位,語所知曰:&ldquo老夫今日譬如雞母方宿,若行動,定有一群雛随去。
君輩慎勿相近!&rdquo斯語可思。
改姓 令狐相綯,奮自單族,每欲繁其宗黨,與崔、盧抗衡。
人有投者,不吝通族,由是遠近争趨,至有姓胡冒&ldquo令&rdquo者。
進士溫庭筠戲為詞曰:&ldquo自從元老登庸後,天下諸胡悉帶令。
&rdquo又有不得官者,欲進狀,請改姓&ldquo令狐&rdquo。
尤可笑。
楊升庵雲:唐時重族系。
李氏十三望,隴西第一,雖帝系亦自屈居第三。
而李氏妄稱隴西者,反冒為宗室,曰&ldquo天潢仙派&rdquo。
夫宰相之勢,不過十年,而人竟改姓附之,況天子乎?隴西李氏,高自标榜,有女,人不敢求婚,及年長,父母以囊裝,昏夜潛送于少年無妻者。
是求榮反以得辱也! 冒族 崇甯末,策進士,蔡嶷以阿附得首選。
往谒蔡京,認為叔父。
京命二子攸、翛出見。
嶷亟雲:&ldquo向者大誤!公乃叔祖,二尊乃諸父行也!&rdquo 割股、放生 王荊公為相。
每生日,朝士獻詩為壽。
光祿卿鞏申不娴書,以大籠貯雀鴿,搢笏開籠,每一鴿一雀,叩齒祝之曰:&ldquo願相公一百二十歲。
&rdquo時有邊塞之主妻病,而虞侯割股以獻者,時嘲之曰:&ldquo虞侯為夫人割股,大卿與丞相放生。
&rdquo 楊茂謙曰:&ldquo定知申短于筆。
不則錦軸金字,侈頌功德矣。
&rdquo子猶曰:&ldquo當今錦軸金書,豈盡長于筆者耶?荊公作業太重,多多放生,或緻冥祐,鞏卿大通佛法。
&rdquo 唐大理正成敬奇視姚崇疾,置生雀數頭,一一手執而放之,曰:&ldquo願令公速愈!&rdquo姚相惡之。
鞏申蓋有所本。
程師孟、張安國 程師孟嘗請于荊公曰:&ldquo公文章命世,某幸與公同時,願得公為墓志,庶傳不朽。
&rdquo公問:&ldquo先正何官?&rdquo程曰:&ldquo非也。
某恐不得常侍左右,預求以俟異日。
&rdquo又王雱死,張安國披發籍草,突于柩前,曰:&ldquo公不幸未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