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嗜部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dquo有他宅眷不喜瑩者謗之,以為&ldquo膠煤變相&rdquo。
好外 俞大夫華麓有好外癖。
嘗拟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後庭誕育,可廢婦人。
其為孝廉時,悅一豪貴家歌兒。
與其主無生平,不欲令知。
每侵晨,匿一廁中,俟其出。
後主人稍覺,乃邀歡,竟留三日。
主人曰:&ldquo不謂傾蓋之知,頓成如蘭之臭。
&rdquo俞笑曰:&ldquo恨如蘭之臭,從廁中來耳。
&rdquo 俞君宣于妓中愛周小二,于優童愛小徐。
嘗言:&ldquo得一小二,天下可廢郎童;得一小徐,天下可廢女子。
&rdquo語本大夫家教來。
陝西車禦史梁,按部某州,見拽轎小童,愛之。
至州,命易門子。
吏目以無應。
車曰:&ldquo如途中拽轎小童亦可。
&rdquo吏目又以小童乃遞運所夫。
驿丞谕其意,進言曰:&ldquo小童曾供役上官。
&rdquo竟以易之。
強景明戲作《拽轎行》雲:&ldquo拽轎拽轎,彼狡童兮大人要。
&rdquo末雲:&ldquo可惜吏目卻不曉,好個驿丞倒知道。
&rdquo 好談 蘇子瞻在黃州及嶺外,每旦起,不招客與語,必出訪客。
所與遊亦不盡擇,談諧放蕩,各盡其意。
有不能談者,則強之使說鬼。
或辭無者,則曰:&ldquo姑妄言之。
&rdquo 華文修曰:&ldquo英雄不得志,直以說鬼消其肮髒,悲夫!&rdquo 好客 元盛時,江右胡存齋參政好客。
每虞阍人不通刺,若在家,即于門首挂一牌雲:&ldquo胡存齋在家。
&rdquo 沈孟淵性好客,每日設數筵酒食以待;若無客,則令人于溪上探望,唯恐不至。
譽人癖 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悅色。
唯臨海人任颙及數胡人未洽。
公徐顧任雲:&ldquo自君之出,臨海不複有人矣!&rdquo因過胡人前彈指雲:&ldquo蘭阇蘭阇!&rdquo群胡同笑,四座并歡。
蘭阇,胡語褒譽之稱:。
好好先生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
與人語,美惡皆言好。
有人問徽:&ldquo安否?&rdquo答曰:&ldquo好。
&rdquo有人自陳子死,答曰:&ldquo大好。
&rdquo妻責之曰:&ldquo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rdquo徽曰:&ldquo如卿之言,亦大好!&rdquo今人稱&ldquo好好先生&rdquo,本此。
好佛 李後主酷好浮屠,嘗與後頂僧伽帽,衣袈裟誦經。
僧或犯奸,令禮佛三百拜,免刑。
三萬拜也情願。
○張子正《宦遊紀聞》雲:雲南之南一番國,俗尚釋教。
人有犯罪應誅者,捕之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願髡發為僧,便贳其罪。
今諺雲:&ldquo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rdquo皆番僧之語流于中國也。
好施 豆盧琢好施,既為宰相,常以囊貯錢自随,行施丐者。
每出,褴褛盈路。
近日都禦史丁賓亦然。
李相廷機好施。
在禮部日,每至部,丐者攀輿接路。
李不覺色喜,對僚佐強作不堪狀。
楚人吳化為郎,進曰:&ldquo老先生衙門,原系教化之門。
&rdquo李默然,越日化左遷。
百可堂 富貴癖 楊宣懿察之母,能文,而教子甚嚴。
察省試,房心為首,察第二。
母睡未起,聞報大怒,轉面向壁曰:&ldquo此兒辱我如此!乃為人所壓耶!&rdquo及察歸,亦久不與語。
後廷對,果魁天下。
董尚書海陽公,三世三進士。
庚辰科,公之長孫青芝先父釋褐。
報至,公攜杖往視子舍。
時隆山夫人以夫不獲第,方按幾大恸。
公慰之曰:&ldquo汝子幸己貴,何哭為?吾子不第,是吾痛耳!&rdquo不覺涕淚交下。
其後科,隆山亦登第。
盧思道曆事周、齊。
既入隋,偶與賓客日中立。
内史李德林謂曰:&ldquo何不就樹蔭?&rdquo思道曰:&ldquo熱則熱矣,不能林下立。
&rdquo 驢鳴 王粲好驢鳴。
将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ldquo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送之。
&rdquo赴客各作一驢鳴。
王武子喪時,名士畢至。
孫子荊後來,哭畢,向靈床曰:&ldquo卿常好我作驢鳴,今為卿作之。
&rdquo體似真聲。
戴叔鸾母好驢鳴,叔鸾每作驢鳴以悅之。
謝在杭曰:&ldquo驢鳴又何可悅,而子以是悅母,友以是悅朋,君以是悅臣?皆不可曉。
&rdquo 愛醜 《呂氏春秋》:陳有醜人名敦洽,龐眉權颡,廣眼垂肩,唇薄鼻昂,皮膚皴黑。
陳侯悅之,外使治國,内使制身。
後為楚兵所圍,發言拙僻。
楚遂大怒,促兵伐陳,三月而滅。
則天時,兵部郎朱前疑貌醜,有美妻,不愛。
洛中西門酒坊有婢奇醜,蓬頭垢面,低肩凸腹。
前疑大悅之,殆忘寝食。
一人嘲曰:&ldquo宿瘤蒙愛,信哉!&rdquo一人笑曰:&ldquo雲龍風虎,類也!&rdquo 好腳臭 吳中嶽乙喜聞腳臭。
嘗值宴集,忽不見。
或曰:&ldquo彼非逃酒者,殆必有故。
&rdquo令人偵之,則道傍有行客,方企息,理腳纏,穢氣蒸蒸,是人低回留之不去。
笑癖哭癖 陸士龍雲,有笑癖,嘗着衰绖上船,水中自見其影,便大笑不已,落水幾死。
嘗谒司空張華,華多須,以袋盛之。
雲見華,不及拜而笑倒。
唐衢應進士,不第。
能為歌詩,意多感發。
見人文章有歎傷者,讀訖必哭,涕泗不能已。
每與人言論,發聲一号,音詞哀切,莫不凄然。
嘗遊太原,屬戎帥軍宴。
衢得預會,酒酣言事,抗音而哭,一席不樂,為之罷會。
華文修曰:&ldquo令唐、陸相遇,一哭一笑,必有一段絕異光景。
&rdquo 許伯哭世,迂也,然其題目大。
阮籍哭途,狂也,然其意趣遠。
至唐衢直自傷不遇而已,真所謂&ldquo一哭不如一哭&rdquo!常建詩結語善用&ldquo哭&rdquo字。
第一是&ldquo殘兵哭遼水&rdquo,第二是&ldquo墳下哭明月&rdquo,第三是&ldquo哀哀哭枯骨&rdquo,嘲者曰:&ldquo一哭不如一哭!&rdquo
好外 俞大夫華麓有好外癖。
嘗拟作疏奏上帝,欲使童子後庭誕育,可廢婦人。
其為孝廉時,悅一豪貴家歌兒。
與其主無生平,不欲令知。
每侵晨,匿一廁中,俟其出。
後主人稍覺,乃邀歡,竟留三日。
主人曰:&ldquo不謂傾蓋之知,頓成如蘭之臭。
&rdquo俞笑曰:&ldquo恨如蘭之臭,從廁中來耳。
&rdquo 俞君宣于妓中愛周小二,于優童愛小徐。
嘗言:&ldquo得一小二,天下可廢郎童;得一小徐,天下可廢女子。
&rdquo語本大夫家教來。
陝西車禦史梁,按部某州,見拽轎小童,愛之。
至州,命易門子。
吏目以無應。
車曰:&ldquo如途中拽轎小童亦可。
&rdquo吏目又以小童乃遞運所夫。
驿丞谕其意,進言曰:&ldquo小童曾供役上官。
&rdquo竟以易之。
強景明戲作《拽轎行》雲:&ldquo拽轎拽轎,彼狡童兮大人要。
&rdquo末雲:&ldquo可惜吏目卻不曉,好個驿丞倒知道。
&rdquo 好談 蘇子瞻在黃州及嶺外,每旦起,不招客與語,必出訪客。
所與遊亦不盡擇,談諧放蕩,各盡其意。
有不能談者,則強之使說鬼。
或辭無者,則曰:&ldquo姑妄言之。
&rdquo 華文修曰:&ldquo英雄不得志,直以說鬼消其肮髒,悲夫!&rdquo 好客 元盛時,江右胡存齋參政好客。
每虞阍人不通刺,若在家,即于門首挂一牌雲:&ldquo胡存齋在家。
&rdquo 沈孟淵性好客,每日設數筵酒食以待;若無客,則令人于溪上探望,唯恐不至。
譽人癖 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悅色。
唯臨海人任颙及數胡人未洽。
公徐顧任雲:&ldquo自君之出,臨海不複有人矣!&rdquo因過胡人前彈指雲:&ldquo蘭阇蘭阇!&rdquo群胡同笑,四座并歡。
蘭阇,胡語褒譽之稱:。
好好先生 後漢司馬徽不談人短。
與人語,美惡皆言好。
有人問徽:&ldquo安否?&rdquo答曰:&ldquo好。
&rdquo有人自陳子死,答曰:&ldquo大好。
&rdquo妻責之曰:&ldquo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聞人子死,反亦言好?&rdquo徽曰:&ldquo如卿之言,亦大好!&rdquo今人稱&ldquo好好先生&rdquo,本此。
好佛 李後主酷好浮屠,嘗與後頂僧伽帽,衣袈裟誦經。
僧或犯奸,令禮佛三百拜,免刑。
三萬拜也情願。
○張子正《宦遊紀聞》雲:雲南之南一番國,俗尚釋教。
人有犯罪應誅者,捕之急,趨往寺中抱佛腳悔過,願髡發為僧,便贳其罪。
今諺雲:&ldquo閑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rdquo皆番僧之語流于中國也。
好施 豆盧琢好施,既為宰相,常以囊貯錢自随,行施丐者。
每出,褴褛盈路。
近日都禦史丁賓亦然。
李相廷機好施。
在禮部日,每至部,丐者攀輿接路。
李不覺色喜,對僚佐強作不堪狀。
楚人吳化為郎,進曰:&ldquo老先生衙門,原系教化之門。
&rdquo李默然,越日化左遷。
百可堂 富貴癖 楊宣懿察之母,能文,而教子甚嚴。
察省試,房心為首,察第二。
母睡未起,聞報大怒,轉面向壁曰:&ldquo此兒辱我如此!乃為人所壓耶!&rdquo及察歸,亦久不與語。
後廷對,果魁天下。
董尚書海陽公,三世三進士。
庚辰科,公之長孫青芝先父釋褐。
報至,公攜杖往視子舍。
時隆山夫人以夫不獲第,方按幾大恸。
公慰之曰:&ldquo汝子幸己貴,何哭為?吾子不第,是吾痛耳!&rdquo不覺涕淚交下。
其後科,隆山亦登第。
盧思道曆事周、齊。
既入隋,偶與賓客日中立。
内史李德林謂曰:&ldquo何不就樹蔭?&rdquo思道曰:&ldquo熱則熱矣,不能林下立。
&rdquo 驢鳴 王粲好驢鳴。
将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ldquo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送之。
&rdquo赴客各作一驢鳴。
王武子喪時,名士畢至。
孫子荊後來,哭畢,向靈床曰:&ldquo卿常好我作驢鳴,今為卿作之。
&rdquo體似真聲。
戴叔鸾母好驢鳴,叔鸾每作驢鳴以悅之。
謝在杭曰:&ldquo驢鳴又何可悅,而子以是悅母,友以是悅朋,君以是悅臣?皆不可曉。
&rdquo 愛醜 《呂氏春秋》:陳有醜人名敦洽,龐眉權颡,廣眼垂肩,唇薄鼻昂,皮膚皴黑。
陳侯悅之,外使治國,内使制身。
後為楚兵所圍,發言拙僻。
楚遂大怒,促兵伐陳,三月而滅。
則天時,兵部郎朱前疑貌醜,有美妻,不愛。
洛中西門酒坊有婢奇醜,蓬頭垢面,低肩凸腹。
前疑大悅之,殆忘寝食。
一人嘲曰:&ldquo宿瘤蒙愛,信哉!&rdquo一人笑曰:&ldquo雲龍風虎,類也!&rdquo 好腳臭 吳中嶽乙喜聞腳臭。
嘗值宴集,忽不見。
或曰:&ldquo彼非逃酒者,殆必有故。
&rdquo令人偵之,則道傍有行客,方企息,理腳纏,穢氣蒸蒸,是人低回留之不去。
笑癖哭癖 陸士龍雲,有笑癖,嘗着衰绖上船,水中自見其影,便大笑不已,落水幾死。
嘗谒司空張華,華多須,以袋盛之。
雲見華,不及拜而笑倒。
唐衢應進士,不第。
能為歌詩,意多感發。
見人文章有歎傷者,讀訖必哭,涕泗不能已。
每與人言論,發聲一号,音詞哀切,莫不凄然。
嘗遊太原,屬戎帥軍宴。
衢得預會,酒酣言事,抗音而哭,一席不樂,為之罷會。
華文修曰:&ldquo令唐、陸相遇,一哭一笑,必有一段絕異光景。
&rdquo 許伯哭世,迂也,然其題目大。
阮籍哭途,狂也,然其意趣遠。
至唐衢直自傷不遇而已,真所謂&ldquo一哭不如一哭&rdquo!常建詩結語善用&ldquo哭&rdquo字。
第一是&ldquo殘兵哭遼水&rdquo,第二是&ldquo墳下哭明月&rdquo,第三是&ldquo哀哀哭枯骨&rdquo,嘲者曰:&ldquo一哭不如一哭!&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