癖嗜部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八瓯。
大虜深入,人人惴恐。
公時在部覆疏,遣問甫畢,食肥肉三斤許,包子三十,酒數升,辄大睡,鼻息如雷。
人服其器量。
其後陽城王太宰國光、蒲州王大司馬崇古,皆長七尺餘,啖尤偉。
太宰切白肉作大脔,猶以為薄,夾進之。
一進必百脔,飲必三鬥。
大醉後苦熱,不能升公座。
啖巨柿四十,頃刻都盡。
王令賜绂言:其鄉有令張者,善飲啖,居恒不能快意。
一日鄰有驢斃,其值輕,張使買之,烹适熟,而女弟之婿至,亦以善啖名。
邀使共飲。
婿知為驢肉也,辭以飯後。
俄頃肉至,凡兩大盤,盤各可十餘斤,胡餅各百餘,蒜蔥醯醬各具。
用手撮之,頃刻俱盡。
視婿啖得半而止,笑曰:&ldquo果飯後耶?何孱也!為汝代之。
&rdquo即以手掇啖複盡。
舉濁酒兩鬥許,起拊腹曰:&ldquo今日始得一飽。
&rdquo宗戚間有呼張飯者,必先延之别室,面與肉如式。
而後出。
與客酬酢,尚兼數人。
不然,怒,竟去矣。
每烹肉,不令過熟,曰:&ldquo過熟安用我脾為?&rdquo指其腹:&ldquo此不堪一大釜耶?&rdquo 嘉靖間,河南有亓副使者,官山東,分巡海右,亦以善飲啖聞。
嘗按部至萊州,而怒其邑令,叱供饋出。
萊守,其鄉入,知内廚之不足供也,入白:&ldquo有北面一鬥,侑以肉十斤,酒一瓿,不知可用否?亓曰:&ldquo佳耳。
&rdquo既閉門,進宿食啖之,不飽。
使宰夫以守所饋面肉作水角,亟熟亟進,不能供。
悉出隸人佐之。
不移晷,與酒俱盡。
次日,謝守曰:&ldquo微公,幾為若敖之餒矣!&rdquo又一日,宴于鄉薦紳家。
其家善事馔,亓醉飽甚暢。
歸忽曰:&ldquo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如何?&rdquo問:&ldquo廚有餘米否?&rdquo量之得五升,悉使作飯。
啖至盡,而後就枕。
吾家兄名世芳者,仕至廣東提學副使。
其啖肉食,可立盡十餘器。
每進楊梅、櫻桃、柑橘,必以十斤為度,而不見核之吐。
人或怪之,笑日:&ldquo更吐核,得幾許?&rdquo 王翰林钰,魁岸美姿,善飲啗。
自雲&ldquo平生唯三飽&rdquo。
嘗歸家,外家享之,極水陸之腴;其使朝鮮,啖刍豢,皆肴蒸體;史成,宴奉天殿,上知其善啖,盡撤禦膳賜之。
後有不合,拂衣歸。
既家漸匮,乃炙螺蛳,燒紫茄配飯,亦必滿一鍋。
嘉定人王全,以氣豪一鄉,徒步創婁塘鎮,人稱之。
每食,以一豬首、一鵝佐飯,尚不能飽。
偶饑,過其弟,煮白雞子四十食之,雲;&ldquo僅能小支胃口而已。
使置腹中,當何所着?&rdquo 餘及見許孝廉備我,亦善啖。
嘗往妻家稱壽,留酌。
許呼餓。
妻之母曰:&ldquo他物未熟,室中有冷結面,少加鹽醯,或可點心耳。
&rdquo許遽入室,不待鹽醋,便撮食三篩都盡,比客至,無面,乃更造之。
體絕肥,嘗暑月睡熟,腹下壓死一蜈蚣,長數寸。
徐肺沈脾 徐晦嗜酒,日沉湎而不傷。
沈傅師善餐,可兼四五人馔,恒無患。
楊嗣複戲曰:&ldquo徐家肺,沈家脾,大是安穩。
&rdquo 瓜齑 韓龍圖贽,山東人。
鄉俗好以醬漬瓜啖之,謂之瓜齑。
韓為河北都漕,駐大名府,諸軍營多鬻此物。
韓謂曰:&ldquo某營者最佳,某營者次之。
&rdquo趙閱道笑曰:&lsquo歐陽永叔嘗撰《花譜》,蔡君谟亦着《荔枝譜》,今須請韓龍圖撰《瓜齑譜》矣!&rdquo 脯臘 《雲仙散錄》:盧記室多作脯臘。
夏月,委人于十步内,扇上塗饧以獵蠅。
時人呼為&ldquo獵蠅記室。
&rdquo 啖梅 範汪至能啖梅。
有人獻一斛奁,須臾啖盡。
食性異常 《南史》:劉邕愛食瘡痂,以為味似鳆魚。
嘗詣孟靈休,孟先患疚瘡,痂落床上。
邕取食之,孟大驚,痂未落者,悉褫取饴邕。
邕去,孟與何勗書曰:&ldquo劉邕向顧見啖,遂舉體流血。
&rdquo南康國吏二百餘人,不問有罪無罪,遞與鞭,瘡痂常以給膳。
唐權長孺好嗜人爪。
将自廣陵赴阙,郡公餞飲于禅院。
有狂士蔣傳者,于健步及諸傭保處得爪甚多,以紙裹,候長孺酒酣,進之,曰:&ldquo侍禦遠行,有少佳味奉獻。
&rdquo長孺捧視,欣然如獲千金,饞涎流吻,連撮啖之,甚惬思欲。
周舒州刺史張懷肅,好服人精。
唐左司郎中任正名,亦有此病。
國初僧泐季澤,喜糞中芝麻,雜米煮粥食之。
驗馬都尉趙輝,食女人陰津月水。
南京内官秦力強,喜食胎衣。
南京國子祭酒劉俊,喜食蚯蚓。
劍南節度鮮于叔明,好食臭蟲。
時人謂之蟠蟲。
每散衙(舊版無衙字),令人采拾得三五升,即浮于微熱水上以洩其氣。
候氣盡,以酥及五味熬之,卷餅而食,雲&ldquo其味甚佳&rdquo。
《狯園》雲;荊沣之間,有一異人,着七梁冠,身衣錦繡,狀甚奇古,腹如鬥大,須長尺餘,好飲,不谷食,人皆呼為&ldquo醉叟&rdquo。
相随唯一子弟,手攜竹籃,籃中貯幹蜈蚣及一切毒蟲。
問其故,答曰:&ldquo天寒賴以佐酒。
&rdquo市中兒争覓蟲以獻,皆擘而生嚼之。
其蟲之細小者,辄浸杯中,頃之與酒俱盡,蜈蚣長五六寸者,則夾雜以松柏葉,去其鉗,生置口中。
赤爪猙獰,蜿蜒須髯之際,觀者驚怖,異人飲啖似有盈味。
嘗雲:&ldquo蠍味最美,惜南方所無。
蜈蚣亦佳味,又次于蠍。
蜘蛛則小者為貴。
諸蟲唯蟻不可多食,多食悶人。
&rdquo 好睡 夏侯隐登山渡水,亦閉目美睡。
人謂&ldquo睡仙&rdquo。
相傳文五峰先生亦然。
每街市遇欲睡,辄以手憑童子肩曰:&ldquo好扶持,緩行。
&rdquo雙足不停,鼾聲已如雷矣。
寇朝一常事陳希夷,得睡之崖略。
郡南劉垂範往谒,其徒以睡告。
垂範坐寝外,聞齁鼾之聲,雄美可聽。
退而告人曰:&ldquo寇先生睡中有樂,乃&lsquo華胥調雙門曲&rsquo也。
&rdquo或曰:&ldquo未審譜記何如?&rdquo垂範以濃墨塗紙滿幅,題曰&ldquo混沌譜&rdquo,雲:&ldquo即此是。
&rdquo 李愚欲作&ldquo蝶庵&rdquo,以莊周為第一祖,陳抟
大虜深入,人人惴恐。
公時在部覆疏,遣問甫畢,食肥肉三斤許,包子三十,酒數升,辄大睡,鼻息如雷。
人服其器量。
其後陽城王太宰國光、蒲州王大司馬崇古,皆長七尺餘,啖尤偉。
太宰切白肉作大脔,猶以為薄,夾進之。
一進必百脔,飲必三鬥。
大醉後苦熱,不能升公座。
啖巨柿四十,頃刻都盡。
王令賜绂言:其鄉有令張者,善飲啖,居恒不能快意。
一日鄰有驢斃,其值輕,張使買之,烹适熟,而女弟之婿至,亦以善啖名。
邀使共飲。
婿知為驢肉也,辭以飯後。
俄頃肉至,凡兩大盤,盤各可十餘斤,胡餅各百餘,蒜蔥醯醬各具。
用手撮之,頃刻俱盡。
視婿啖得半而止,笑曰:&ldquo果飯後耶?何孱也!為汝代之。
&rdquo即以手掇啖複盡。
舉濁酒兩鬥許,起拊腹曰:&ldquo今日始得一飽。
&rdquo宗戚間有呼張飯者,必先延之别室,面與肉如式。
而後出。
與客酬酢,尚兼數人。
不然,怒,竟去矣。
每烹肉,不令過熟,曰:&ldquo過熟安用我脾為?&rdquo指其腹:&ldquo此不堪一大釜耶?&rdquo 嘉靖間,河南有亓副使者,官山東,分巡海右,亦以善飲啖聞。
嘗按部至萊州,而怒其邑令,叱供饋出。
萊守,其鄉入,知内廚之不足供也,入白:&ldquo有北面一鬥,侑以肉十斤,酒一瓿,不知可用否?亓曰:&ldquo佳耳。
&rdquo既閉門,進宿食啖之,不飽。
使宰夫以守所饋面肉作水角,亟熟亟進,不能供。
悉出隸人佐之。
不移晷,與酒俱盡。
次日,謝守曰:&ldquo微公,幾為若敖之餒矣!&rdquo又一日,宴于鄉薦紳家。
其家善事馔,亓醉飽甚暢。
歸忽曰:&ldquo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如何?&rdquo問:&ldquo廚有餘米否?&rdquo量之得五升,悉使作飯。
啖至盡,而後就枕。
吾家兄名世芳者,仕至廣東提學副使。
其啖肉食,可立盡十餘器。
每進楊梅、櫻桃、柑橘,必以十斤為度,而不見核之吐。
人或怪之,笑日:&ldquo更吐核,得幾許?&rdquo 王翰林钰,魁岸美姿,善飲啗。
自雲&ldquo平生唯三飽&rdquo。
嘗歸家,外家享之,極水陸之腴;其使朝鮮,啖刍豢,皆肴蒸體;史成,宴奉天殿,上知其善啖,盡撤禦膳賜之。
後有不合,拂衣歸。
既家漸匮,乃炙螺蛳,燒紫茄配飯,亦必滿一鍋。
嘉定人王全,以氣豪一鄉,徒步創婁塘鎮,人稱之。
每食,以一豬首、一鵝佐飯,尚不能飽。
偶饑,過其弟,煮白雞子四十食之,雲;&ldquo僅能小支胃口而已。
使置腹中,當何所着?&rdquo 餘及見許孝廉備我,亦善啖。
嘗往妻家稱壽,留酌。
許呼餓。
妻之母曰:&ldquo他物未熟,室中有冷結面,少加鹽醯,或可點心耳。
&rdquo許遽入室,不待鹽醋,便撮食三篩都盡,比客至,無面,乃更造之。
體絕肥,嘗暑月睡熟,腹下壓死一蜈蚣,長數寸。
徐肺沈脾 徐晦嗜酒,日沉湎而不傷。
沈傅師善餐,可兼四五人馔,恒無患。
楊嗣複戲曰:&ldquo徐家肺,沈家脾,大是安穩。
&rdquo 瓜齑 韓龍圖贽,山東人。
鄉俗好以醬漬瓜啖之,謂之瓜齑。
韓為河北都漕,駐大名府,諸軍營多鬻此物。
韓謂曰:&ldquo某營者最佳,某營者次之。
&rdquo趙閱道笑曰:&lsquo歐陽永叔嘗撰《花譜》,蔡君谟亦着《荔枝譜》,今須請韓龍圖撰《瓜齑譜》矣!&rdquo 脯臘 《雲仙散錄》:盧記室多作脯臘。
夏月,委人于十步内,扇上塗饧以獵蠅。
時人呼為&ldquo獵蠅記室。
&rdquo 啖梅 範汪至能啖梅。
有人獻一斛奁,須臾啖盡。
食性異常 《南史》:劉邕愛食瘡痂,以為味似鳆魚。
嘗詣孟靈休,孟先患疚瘡,痂落床上。
邕取食之,孟大驚,痂未落者,悉褫取饴邕。
邕去,孟與何勗書曰:&ldquo劉邕向顧見啖,遂舉體流血。
&rdquo南康國吏二百餘人,不問有罪無罪,遞與鞭,瘡痂常以給膳。
唐權長孺好嗜人爪。
将自廣陵赴阙,郡公餞飲于禅院。
有狂士蔣傳者,于健步及諸傭保處得爪甚多,以紙裹,候長孺酒酣,進之,曰:&ldquo侍禦遠行,有少佳味奉獻。
&rdquo長孺捧視,欣然如獲千金,饞涎流吻,連撮啖之,甚惬思欲。
周舒州刺史張懷肅,好服人精。
唐左司郎中任正名,亦有此病。
國初僧泐季澤,喜糞中芝麻,雜米煮粥食之。
驗馬都尉趙輝,食女人陰津月水。
南京内官秦力強,喜食胎衣。
南京國子祭酒劉俊,喜食蚯蚓。
劍南節度鮮于叔明,好食臭蟲。
時人謂之蟠蟲。
每散衙(舊版無衙字),令人采拾得三五升,即浮于微熱水上以洩其氣。
候氣盡,以酥及五味熬之,卷餅而食,雲&ldquo其味甚佳&rdquo。
《狯園》雲;荊沣之間,有一異人,着七梁冠,身衣錦繡,狀甚奇古,腹如鬥大,須長尺餘,好飲,不谷食,人皆呼為&ldquo醉叟&rdquo。
相随唯一子弟,手攜竹籃,籃中貯幹蜈蚣及一切毒蟲。
問其故,答曰:&ldquo天寒賴以佐酒。
&rdquo市中兒争覓蟲以獻,皆擘而生嚼之。
其蟲之細小者,辄浸杯中,頃之與酒俱盡,蜈蚣長五六寸者,則夾雜以松柏葉,去其鉗,生置口中。
赤爪猙獰,蜿蜒須髯之際,觀者驚怖,異人飲啖似有盈味。
嘗雲:&ldquo蠍味最美,惜南方所無。
蜈蚣亦佳味,又次于蠍。
蜘蛛則小者為貴。
諸蟲唯蟻不可多食,多食悶人。
&rdquo 好睡 夏侯隐登山渡水,亦閉目美睡。
人謂&ldquo睡仙&rdquo。
相傳文五峰先生亦然。
每街市遇欲睡,辄以手憑童子肩曰:&ldquo好扶持,緩行。
&rdquo雙足不停,鼾聲已如雷矣。
寇朝一常事陳希夷,得睡之崖略。
郡南劉垂範往谒,其徒以睡告。
垂範坐寝外,聞齁鼾之聲,雄美可聽。
退而告人曰:&ldquo寇先生睡中有樂,乃&lsquo華胥調雙門曲&rsquo也。
&rdquo或曰:&ldquo未審譜記何如?&rdquo垂範以濃墨塗紙滿幅,題曰&ldquo混沌譜&rdquo,雲:&ldquo即此是。
&rdquo 李愚欲作&ldquo蝶庵&rdquo,以莊周為第一祖,陳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