癡絕部第三
關燈
小
中
大
航,頗攻詩。
館于王氏,與主人晚酌罷,主人入内。
适月上,朱得句雲:&ldquo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
&rdquo喜極發狂,大叫叩扉,呼主人起。
舉家皇駭,疑是火盜。
及出問,始知,乃取酒更酌。
一酒也,先生賞詩,主人壓驚。
閩人周樸,性喜吟詩。
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句,則欣然自快。
時适野,逢一負薪者,忽持之,厲聲曰:&ldquo我得之矣!句雲&lsquo子孫何處為閑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rsquo&rdquo樵夫矍然驚駭,掣臂棄薪而走。
遇徼卒,疑樵者為偷兒,執而訊之。
樸徐往告卒曰:&ldquo适見負薪,因得句耳。
&rdquo卒乃釋之。
一士人欲戲之,一日跨驢于路,見樸來,故欹帽掩面,吟樸舊詩雲:&ldquo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東。
&rdquo樸聞,遽随其後。
士促驢而去,略不顧。
行數裡,追及,語曰:&ldquo仆詩&lsquo河聲流向西&rsquo,非&lsquo向東&rsquo也。
&rdquo士人颔之而己。
閩中傳以為笑。
太史公 山人某姓者,自負其才,傍無一人。
途中聞乞兒化錢聲甚凄惋,問曰:&ldquo如此哀求,能得幾何?若叫一聲&lsquo太史公爺爺&rsquo,當以百錢賞汝。
&rdquo乞兒連喚三聲,某傾囊中錢與之,一笑而去。
乞兒問人雲:&ldquo太史公是何物,值錢乃爾?&rdquo 金老童 烏程金生,七十餘猶應童子試,為文鄙俚,而高自矜期,人見之無不笑者,因诒之雲:&ldquo凡文章,令人贊美,尚非其至;若奇快之極,不禁歡笑。
古名人之筆,贊美有之,其能發人笑者,即王、唐不數數也!&rdquo金信之,自是有笑其文者,金亦随之撫掌。
嘗對人雲:&ldquo吾某文為某某先生所笑。
&rdquo以此自炫焉。
遇缙紳,辄拜稱門生,冀其薦達。
缙紳亦利其呈課,以為笑端。
适陳令經正試士,缙紳預言老童之狀,令獨标其名為一案,召語之曰:&ldquo汝的是奇才,不愧案首。
惜汝齒長,留作來生未了事可也。
&rdquo金逢人辄道令之知而不舉,以為忌才,欲持卷訟之學道。
衆言:&ldquo令惜汝才,奈何仇之?&rdquo苦谕乃止。
餘親見此老數藝,猶記其&ldquo牛羊父母&rdquo題破雲:&ldquo二獸歸二親,弟肆殺兄論也。
&rdquo&ldquo校人烹之&rdquo破雲:&ldquo校人方畜魚之命,而必熟之焉。
&rdquo又自言:&ldquo曾詣友人家,值會課,題為&lsquo闵子骞冉伯牛&rsquo。
衆方擱筆,苦于難破,吾破之曰:&lsquo四賢中二賢,德行中可取也。
&rsquo友人見我二&lsquo中&rsquo字切題,喜極,無不笑倒者。
&rdquo 愚癡 顧恺之癡信小術。
桓玄嘗以一柳葉绐之,曰:&ldquo此蟬翳葉也。
以自蔽,人不見己。
&rdquo恺之引葉蔽己,玄佯眯而溺之。
恺之信玄不見己,受溺而珍葉焉。
裴令公性慕禅林,往往挂衲,所生子女,多名&ldquo師女&rdquo、&ldquo僧兒&rdquo。
潛令婢妾承事禅師,留其聖種。
則天内宴甚樂,河内王懿宗忽起奏曰;&ldquo臣急告君,子急告父!&rdquo則天大驚,引前問之。
對曰&ldquo臣封物承前府家自征,近敕州縣征送,大有損折。
&rdquo則天怒曰:&ldquo朕諸親會飲甚歡,汝是親王,為三百戶封,幾驚殺我!&rdquo敕令曳下。
黃魯直有癡弟,畜漆琴而不禦,蟲虱入焉。
魯直嘲之曰:&ldquo龍池生壁虱。
&rdquo而未有對。
魯直之兄大臨,見床下以溺器畜生魚,問之,其弟也。
大呼曰:&ldquo可對&lsquo虎子養溪魚&rsquo。
&rdquo 昆山孫嘿齋名雲,進士。
乃孫性騃,己破家盡矣,唯餘兩坐杌。
一日見攜鼈過者,欲買而無錢,以一杌與換之。
其人将杌售鄰家,得米二鬥。
鄰家意欲成對。
其人曰:&ldquo易耳。
&rdquo乃複以鼈往換。
孫頓足曰:&ldquo何不早來,果有一杌,适已碎作薪,煮鼈矣!&rdquo 妒癡 李益有妒癡,閑妻妾過虐,每夜撒灰扃戶,以驗動靜。
據小說:李十郎負霍小玉,其癡疾乃霍為祟而然。
昆山陳梧亭言:其邑某秀才亦有癡疾,而性更迂緩。
夜在家,嘗伏暗處,俟其妻過,據前擁之。
妻驚呼,則大喜曰;&ldquo吾家出一貞婦矣!&rdquo一日,喚土工甚急,繼之以怒。
工方為大家治屋,屢辭不獲,乃舍而就之。
問何造作,指門内壁間一隙曰:&ldquo為塞此。
&rdquo工愠曰:&ldquo撥忙而來,宜先其急者。
&rdquo答曰:&ldquo汝何知?
館于王氏,與主人晚酌罷,主人入内。
适月上,朱得句雲:&ldquo萬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幾見月當頭。
&rdquo喜極發狂,大叫叩扉,呼主人起。
舉家皇駭,疑是火盜。
及出問,始知,乃取酒更酌。
一酒也,先生賞詩,主人壓驚。
閩人周樸,性喜吟詩。
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句,則欣然自快。
時适野,逢一負薪者,忽持之,厲聲曰:&ldquo我得之矣!句雲&lsquo子孫何處為閑客,松柏被人伐作薪。
&rsquo&rdquo樵夫矍然驚駭,掣臂棄薪而走。
遇徼卒,疑樵者為偷兒,執而訊之。
樸徐往告卒曰:&ldquo适見負薪,因得句耳。
&rdquo卒乃釋之。
一士人欲戲之,一日跨驢于路,見樸來,故欹帽掩面,吟樸舊詩雲:&ldquo禹力不到處,河聲流向東。
&rdquo樸聞,遽随其後。
士促驢而去,略不顧。
行數裡,追及,語曰:&ldquo仆詩&lsquo河聲流向西&rsquo,非&lsquo向東&rsquo也。
&rdquo士人颔之而己。
閩中傳以為笑。
太史公 山人某姓者,自負其才,傍無一人。
途中聞乞兒化錢聲甚凄惋,問曰:&ldquo如此哀求,能得幾何?若叫一聲&lsquo太史公爺爺&rsquo,當以百錢賞汝。
&rdquo乞兒連喚三聲,某傾囊中錢與之,一笑而去。
乞兒問人雲:&ldquo太史公是何物,值錢乃爾?&rdquo 金老童 烏程金生,七十餘猶應童子試,為文鄙俚,而高自矜期,人見之無不笑者,因诒之雲:&ldquo凡文章,令人贊美,尚非其至;若奇快之極,不禁歡笑。
古名人之筆,贊美有之,其能發人笑者,即王、唐不數數也!&rdquo金信之,自是有笑其文者,金亦随之撫掌。
嘗對人雲:&ldquo吾某文為某某先生所笑。
&rdquo以此自炫焉。
遇缙紳,辄拜稱門生,冀其薦達。
缙紳亦利其呈課,以為笑端。
适陳令經正試士,缙紳預言老童之狀,令獨标其名為一案,召語之曰:&ldquo汝的是奇才,不愧案首。
惜汝齒長,留作來生未了事可也。
&rdquo金逢人辄道令之知而不舉,以為忌才,欲持卷訟之學道。
衆言:&ldquo令惜汝才,奈何仇之?&rdquo苦谕乃止。
餘親見此老數藝,猶記其&ldquo牛羊父母&rdquo題破雲:&ldquo二獸歸二親,弟肆殺兄論也。
&rdquo&ldquo校人烹之&rdquo破雲:&ldquo校人方畜魚之命,而必熟之焉。
&rdquo又自言:&ldquo曾詣友人家,值會課,題為&lsquo闵子骞冉伯牛&rsquo。
衆方擱筆,苦于難破,吾破之曰:&lsquo四賢中二賢,德行中可取也。
&rsquo友人見我二&lsquo中&rsquo字切題,喜極,無不笑倒者。
&rdquo 愚癡 顧恺之癡信小術。
桓玄嘗以一柳葉绐之,曰:&ldquo此蟬翳葉也。
以自蔽,人不見己。
&rdquo恺之引葉蔽己,玄佯眯而溺之。
恺之信玄不見己,受溺而珍葉焉。
裴令公性慕禅林,往往挂衲,所生子女,多名&ldquo師女&rdquo、&ldquo僧兒&rdquo。
潛令婢妾承事禅師,留其聖種。
則天内宴甚樂,河内王懿宗忽起奏曰;&ldquo臣急告君,子急告父!&rdquo則天大驚,引前問之。
對曰&ldquo臣封物承前府家自征,近敕州縣征送,大有損折。
&rdquo則天怒曰:&ldquo朕諸親會飲甚歡,汝是親王,為三百戶封,幾驚殺我!&rdquo敕令曳下。
黃魯直有癡弟,畜漆琴而不禦,蟲虱入焉。
魯直嘲之曰:&ldquo龍池生壁虱。
&rdquo而未有對。
魯直之兄大臨,見床下以溺器畜生魚,問之,其弟也。
大呼曰:&ldquo可對&lsquo虎子養溪魚&rsquo。
&rdquo 昆山孫嘿齋名雲,進士。
乃孫性騃,己破家盡矣,唯餘兩坐杌。
一日見攜鼈過者,欲買而無錢,以一杌與換之。
其人将杌售鄰家,得米二鬥。
鄰家意欲成對。
其人曰:&ldquo易耳。
&rdquo乃複以鼈往換。
孫頓足曰:&ldquo何不早來,果有一杌,适已碎作薪,煮鼈矣!&rdquo 妒癡 李益有妒癡,閑妻妾過虐,每夜撒灰扃戶,以驗動靜。
據小說:李十郎負霍小玉,其癡疾乃霍為祟而然。
昆山陳梧亭言:其邑某秀才亦有癡疾,而性更迂緩。
夜在家,嘗伏暗處,俟其妻過,據前擁之。
妻驚呼,則大喜曰;&ldquo吾家出一貞婦矣!&rdquo一日,喚土工甚急,繼之以怒。
工方為大家治屋,屢辭不獲,乃舍而就之。
問何造作,指門内壁間一隙曰:&ldquo為塞此。
&rdquo工愠曰:&ldquo撥忙而來,宜先其急者。
&rdquo答曰:&ldquo汝何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