迂腐部第一

關燈
rdquo 《孝經》可退賊、息訟、卻病 張角作亂,向栩上便宜:&ldquo不須興兵,但遣将于河上,北向讀《孝經》,賊自消滅。

    &rdquo 趙韓王以半部《論語》定天下,《孝經》何不可破賊? 國初有孝子王漸,作《孝經義》五十卷,事亦該備。

    而漸性鄙樸,凡鄉裡有鬥訟,漸即詣門高聲誦《義》一卷。

    後有病者,亦請漸誦書。

     修身為本 藩司吳夢蜚家有怪,時出以竊飲食,間竊衣飾金銀。

    吳厭苦之,偶訴監司徐公。

    徐曰:&ldquo邪不勝正。

    &rdquo朱書&ldquo修身為本&ldquo四大字,令帖堂中。

    鬼見,拍手揶揄,且出穢語。

    徐大怍。

     迂腐有種 唐昭宗時,鄭棨為相。

    太原兵至渭北,天子竭于攘卻之術。

    棨奏對,請于文宣王谥号中加一&ldquo哲&rdquo字。

    後棨孫珏相梁末帝。

    唐莊宗兵入汴,帝惶恐不知所為。

    珏獻一策:&ldquo願得陛下傳國寶,馳入唐軍,以緩其行,而待救兵之至。

    &rdquo帝曰:&ldquo寶不足惜,顧卿之行能了事否?&rdquo珏俯首徐思曰:&ldquo但恐不易耳!&rdquo 是祖是孫。

     開元間,上東封泰山。

    曆城令杜豐辦供應,以為從幸人多,設有不虞,倉卒不備,乃造兇器三十具,置諸行宮,光彩赫然。

    有刺史駭謂:&ldquo主上封嶽祈福,誰造此不祥?&rdquo将索治豐。

    豐逃卧妻床下,詐死得免。

    時豐子杜鐘為兖州參軍,掌廄馬刍豆,曰:&ldquo禦馬至多,臨日煮之不給,不若先辦。

    &rdquo乃煮粟豆二千餘石,熱納窖中,及至,皆臭敗矣。

     是父是子。

     治平之學 元胡石塘應聘入京,世祖召見,不覺戴笠傾側。

    及問所學,對曰:&ldquo治國平天下之學。

    &rdquo上笑曰:&ldquo自家一笠尚不端正,又能平天下耶?&rdquo竟不用。

     陳蕃不掃一室,為欲掃清天下。

    石塘不正笠,意者志不在一笠也。

    惜哉不以此對!袁凫公曰:&ldquo爾時方溫《大學》,想不到此。

    &rdquo 王安石笑(老版做舒太守笑) 舒王(老版做玉)性耽經史,對客語,未嘗有笑容。

    知常州日,值賓僚大會,倡優在庭,公忽大笑。

    僚佐呼優,犒之曰:&ldquo汝能使太守開顔,真可賞也!&rdquo一人竊疑公笑不由此,乘間問公。

    公曰:&ldquo疇日席上,偶思《鹹》、《恒(老版作常)》二卦,豁悟微旨。

    自喜有得,故不覺發笑耳!&rdquo 對賓客宜思《同人》卦,對酒食宜思《需》卦。

    可惜一笑,殊不切景。

     許子伯哭 許子伯與友人言次,因及漢無統嗣,幸臣專朝,世俗衰薄,賢者放退,慨然據地悲哭。

    時稱&ldquo許伯哭世。

    &rdquo 卓老曰:&ldquo人以為淡,我以為趣。

    &rdquo子猶曰:&ldquo杞人恐天墜,漆室愁魯亡。

    若遇許子伯,淚眼成湘江。

    &rdquo 孝泌 江泌,字士深,有孝行,族有與泌同名者,世謂為&ldquo孝泌&rdquo以别之。

    然菜不食心,謂其有生意。

    衣敝多虱,以綿置壁前;恐虱饑死,複置衣中。

     五谷都有生意,何以獨食?為一虱大費周折,又可笑! 郭逵将略 郭逵伐交州,行師無紀律,其所措置,殆可笑也。

    進兵有日矣,乃付諸将文字各一大軸,謂之将軍下令,字畫甚細,節目甚繁。

    又戒諸将不得漏洩。

    諸将近燈火竊觀之。

    徐禧嘗見之,雲:&ldquo如一部《尚書》多,禧三日夜讀之,方竟。

    則諸将倉卒之際,何暇一一也?内一事雲:&lsquo一、交人好乘象,象畏豬聲,仰諸軍多養豬,如象至,則以錐刺豬,豬既作聲,象自退走。

    &rsquo&rdquo 反支日忌日 王莽敗,張竦客池陽。

    知有賊,當去,會反支日,不去,因為賊所殺。

     反支果是兇日,在家且得禍,何況出行! 泾州書記薛昌緒,天性迂僻。

    梁師入境,泾帥宵遁,臨行攀鞍,忽記曰:&ldquo傳語書記,速請上馬!&rdquo連促之,薛自匿草庵下,出聲曰:&ldquo傳語太師:但請先行,今日辰是某不樂!&rdquo泾帥怒,使人提上鞍鞒,捶其馬而逐之,尚以物蒙其面,雲:&ldquo忌日禮不見客。

    &rdquo 好個薛迂僻,忌日草庵匿。

    不見客,甯見賊! 檢譜角牴 江陵顧雲,偶于市上收得孔明兵書,遂負可将十萬,吞并四海。

    每至論兵,必攘袂叱咤,若真對大敵,時謂之&ldquo檢譜角牴&rdquo。

     《雜俎》載賭錢咒雲:&ldquo伊谛彌谛,彌揭羅谛。

    &rdquo念滿萬遍,呼骰色随意而轉。

    有趙生者信之。

    誦至千,喜曰:&ldquo亦足小勝!&ldquo遂與人決賭,連呼不驗,喪資而返。

    顧雲何以異此。

     奇技自獻 新莽時,博募奇技可以攻匈奴者,将待以不次之位。

    言便宜者以萬數。

    或言能渡水不用舟楫,連馬接騎,濟百萬師。

    或言不持鬥糧,服藥物,三軍不饑。

    或言能飛,一日千裡,可窺匈奴。

    莽試之。

    取大鳥翮為兩翼,頭與身皆着毛,通引環紐,飛數百步,堕。

    莽猶欲獲其名,皆拜理軍。

     李晟、張一中談兵 成化二年,都察院經曆李晟言邊務兵機各五事。

    以薦用舊臣,非所宜言,降調為通判。

    弘治元年,複上疏,言&ldquo臣學兵法四十年,得其奇要&rdquo。

    上《戰法》一篇、《急務》二篇,高自稱許。

    上命工部試造戰車弓弩,俱不可用,坐虛廢錢糧,降四級,為雲南曲靖衛知事。

    十年,複上疏言邊事,稍遷都察院照磨。

    十五年,遷鄖陽府撫民同知,不肯行。

    明年,複上疏,願邊方自效,得旨候有西北邊兵備員缺推補。

    正德四年,冒候缺兵備佥事上書,獻《安攘六論》。

    下兵部,參其大言無實,垂老不悟,姑免罪,放回閑住。

    八年,再冒銜上兵書五種,仍放回。

    史稱其所制全身鐵甲,工部鑄而俾試之,行數步辄仆焉。

     王弇州雲:晟既姓李,而名同西平,其小時雅自負矣。

    據其弘治元年疏,學兵法已四十年,當亦不下五十。

    至正德八年,且八十餘,而氣不少沮,亦人妖哉! 張進士一中,初名寬,湖廣襄陽人。

    流賊犯襄陽,寬以翰林檢讨自乞贊軍務,建策驅流人還鄉,累死者以千萬計。

    尋升按察佥事,坐貪氵?革職。

    至是北虜犯塞,潛來京師,上疏請易旗号盔甲皆為黃色,牌面皆作虎形,曰:&ldquo黃為中央之土,以克北方之水。

    虎驚胡馬之目,見必俱退,然後以神槍藥箭射之。

    &rdquo且自謂秘機,不敢詳于副封,奏疏乞留中不出。

    下兵部,參其庸妄幹進,罷之。

     獻策官街 高郵學正夏有文,弘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