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

關燈
啦!”我不由得脫口歡呼,“阿竹呢?還在運動會上?” “對呀!”女孩對我同樣沒有絲毫戒備和羞怯,落落大方地點頭回答,“我是因為肚子疼,回家來拿藥的。

    ” 肚子疼雖然可憐,可對我來說卻是天大的喜訊。

    我由衷感謝那個讓她鬧肚子的罪魁禍首。

    既然遇上了這位女孩,什麼都不必再擔心了。

    等一下肯定能見到阿竹。

    我把一切托付在這女孩身上,隻要别和她走失了就成。

     “我翻遍了整個運動場,就是沒能找着。

    ” “是吧?”女孩說着,輕輕地點頭,摁住了肚子。

     “還疼嗎?” “還有點疼。

    ”她答道。

     “吃過藥了?” 她沒作聲,隻點點頭。

     “疼得厲害嗎?” 她笑了,搖搖頭。

     “那好,拜托你,現在就帶我去阿竹那裡吧!雖然你肚子還疼,可我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

    你走得動嗎?” “嗯!”她使勁地點了頭。

     “好!真是好孩子!那就麻煩你啦!” 她又“嗯”了兩聲,連連點頭答應,旋即出了裡屋穿上木屐,摁住肚子彎腰出了家門。

     “你在運動會上參加賽跑了嗎?” “跑完了。

    ” “得獎了嗎?” “沒得獎。

    ” 她摁住肚子在我前面走得很快。

    我再一次踏上田間小徑,來到沙岡,繞到學校後面,從運動場的中央穿越而過。

    女孩開始小跑起來,鑽進一間涼棚。

    下一瞬,阿竹就出來了,茫然地看着我。

     “我是修治。

    ”我笑了笑,拿下帽子。

     “啊喲!”阿竹隻這麼一聲,沒有笑容,神情嚴肅。

    但她旋即放松了渾身的僵硬,用一種佯裝無事,卻又透着虛弱的語氣說:“來,進來看運動會吧。

    ”說着,阿竹帶我進到她的涼棚裡,隻說了一句:“你就坐這裡吧!”說完,便拉我坐在她旁邊,不發一語地正身端坐,雙手擱放在燈籠褲裡彎跪的膝頭上,全神貫注地觀看孩子們賽跑。

    然而,我非但沒有絲毫抱怨,反而終于放下了心上的那塊大石。

    我伸直了雙腿,怔愣地看着運動會,心中沒有任何牽挂,也就是那種無論發生什麼事情都無所謂、完全無憂無愁的心情。

    所謂的心靈平靜,大概就是指這種狀态吧。

    倘若确然如此的話,這時可說是我生平以來首次體會到内在甯靜了。

     我的生母于前些年過世了,她是一位高雅端莊的好母親,但她不曾帶給我這種難以言喻的安心。

    不曉得世上的母親,是否每一位都能讓孩子感到全然地放松與安心呢?果若是這樣,孩子必定會想要盡心盡力孝順母親。

    我無法理解有些幸運的家夥為何擁有那麼好的母親,卻還會體弱多病抑或好吃懶做。

    孝順母親是人之常情,并不是所謂的道德倫理。

    阿竹的面頰仍是紅紅的,而且右眼皮上果然有一粒罂粟籽般的小紅痣。

    她頭上雖已摻了白發,但此刻端坐在我身旁的阿竹,與我兒時記憶中的阿竹,一點也沒有改變。

    我後來聽阿竹說,她來我家當用人天天背我時,我才三歲,她是十四歲。

    接下來的六年,都是阿竹把我帶大的。

    但是,我記得的阿竹絕不是個年輕姑娘,而是一位老成穩重的女士,與眼前所見的這位阿竹毫無二緻。

    不僅如此,她還告訴我,重逢那天她系的深藍色菖蒲花樣和服腰帶,早在我家幫傭時便一直用到現在了;還有,那條淡紫色的襯領(34),也是當年我家送給她的。

    或許就是這個緣故,坐在我身旁的阿竹,依然散發着與我記憶中相同的韻味。

    抑或許是自家人的偏私,我覺得阿竹跟這座漁村其他阿芭們(阿亞的Femme稱謂)的氣質截然不同。

    她上身穿的是手紡條紋棉布衣,下身是同款布料的燈籠褲,面料的條紋樣式雖稱不上别緻,眼光卻頗為獨到,一點都不含糊,整體上有一種強勢的氛圍。

    我始終默不作聲,一陣子過後,一直盯着運動賽事觀看的阿竹忽然聳起肩膀,深深地長歎了一聲。

    到這時我才明白,原來阿竹的心裡也很不平靜。

    但是我們兩人依然保持着無邊的沉默。

     “要不要吃點什麼?”阿竹突然想起似的問了我。

     “不用。

    ”我答道。

    事實上,我真的什麼都不想吃。

     “有麻糬哦!”阿竹伸手去拿已經收拾在涼棚角落裡的套盒。

     “不用了,我不想吃。

    ” 阿竹點點頭,不再繼續問我了。

     “你想吃的不是麻糬吧?”一會兒後,阿竹小聲說着,露出了微笑。

     盡管近三十年不曾互通音信,她似乎一眼看出了我嗜好杯中物。

    這真是不可思議! 瞧見我嬉皮笑臉的,阿竹皺起了眉頭:“煙也沒少抽吧?從剛才起你就一根接着一根。

    阿竹隻教你讀書,可沒有教你抽煙喝酒呀!”阿竹訓了我一頓,和當年訓誡我“千萬不可大意”時的面孔如出一轍。

    我立時斂起了笑意。

     見我換上了一本正經的表情,阿竹反倒笑着站起身來邀了我: “去看看龍神的櫻花,怎麼樣?” “好啊,走吧!” 我跟着阿竹走,上了涼棚後方的沙岡。

    紫羅蘭綻放,紫藤低矮的枝蔓朝四周攀旋而出。

    阿竹無言地向上爬去,我也始終沒說半句話,一派輕松地信步随行。

    來到了山頂後又慢慢往下走,出現了一片叫作龍神的森林,林間小路沿途長滿了八重櫻。

    阿竹突然伸手折下了八重櫻的枝梢,邊走邊扯下花瓣扔到地上。

    忽然間,她刹住腳步,猛然轉向我,一開口便如江水潰堤般滔滔不絕: “真的好久不見啦!剛見面的時候,沒認出你來。

    聽女兒說金木町的津島來了,我還不信呢!我根本沒想到你會來。

    從涼棚出來看到你的臉孔,也認不出你是誰。

    你說你是修治,我還心想真是你嗎?然後,我就說不出話來了,什麼都看不進眼裡了。

    這三十年來,阿竹我多想見到你啊!我天天滿腦子想着念着的都是還能再見到你嗎,再也見不到你了嗎?沒想到你已經長這麼大了,還為了見上一面,大老遠跑到小泊來找我,我真不曉得自己是感激,是開心,還是難過。

    不過,那些都不重要,總之,你人來了就好!我在你家幫傭的時候,你還在搖搖晃晃學走路呢!走了就摔,爬起來再走還是摔,怎麼都走不穩。

    你吃飯的時候喜歡端着碗四處轉悠,最喜歡坐在庫房的石階下面吃飯。

    你叫我給你說古時候的故事,盯着我的臉讓我一勺一勺喂你飯,盡管麻煩得很,卻教人疼進心坎裡了。

    瞧瞧現在長那麼大了,簡直像在做夢一樣。

    我偶爾會到金木町,總想着說不定你就在這附近玩,走在街上瞧見跟你年紀一般大的小男孩,便會邊走邊一個個端詳仔細。

    你來找我,真是太好啦!”阿竹每說一句話,便不自覺地将手裡枝條上的櫻花拔下來扔掉,拔下另一朵又扔掉。

     “孩子呢?”阿竹終于連枝條都折斷扔了,張開雙肘提了提燈籠褲,“有幾個孩子?” 我輕輕靠在小路旁的杉樹上,回答她:“一個。

    ” “男孩?女孩?” “女孩。

    ” “幾歲了?” 阿竹一句接一句連珠炮似的發問。

    這時候,我赫然發現,原來自己那種強勢而直接表達心意的方式,和阿竹極為神似。

    這下我恍然大悟了。

    在兄弟姊妹當中,隻有我一個人性情粗野而急躁,很遺憾的就是來自這位養育我的母親的影響。

    直到這一刻我才明白了自己的人格本質。

    我絕不是在一個高尚的環境中培育長大的,難怪和其他有錢人家的孩子一點都不像。

    你瞧,我思念的故交舊友,盡是諸如青森的T君啦,五所川原的中先生啦,金木町的阿亞啦,還有就是小泊村的阿竹。

    阿亞如今仍然在我家當仆役,而其他人以前也曾在我家做過事。

    我和這些人最是志同道合。

     好了,我雖無意借着古代聖賢(35)之獲麟(36)故作高深,但這篇《新津輕紀行》,亦可權充筆者“獲友”的自白,于此處擱筆,應無大過。

    盡管還有很多事想寫,可大緻已将津輕現下的生活樣貌,描述得淋漓盡緻了。

    我沒有虛構内容,也沒有欺蒙讀者。

    讀者們,再會了!倘若一命尚存,我們來日再會!請帶着勇氣向前走!切勿絕望!那麼,失陪了。

     (1)稻荷神社:意指高山稻荷神社。

    稻荷神社奉祀的主神是五谷神。

     (2)五能線:連接川部與東能代的舊國鐵的鐵路線,由東部的大站五所川原,以及西南邊的大站能代各取一字,命名為五能線。

     (3)日文中“籠陽”的片假名為“コモヒ”,讀作“komohi”;“小店”讀作“komise”、“隐濑”讀作“komose”,而“隐日”讀作“komohi”。

     (4)大醉虎:喝得酩酊大醉的醉鬼。

     (5)水虎大明神:又稱“水虎大人(水虎様)”,是日本青森縣津輕地區信仰的水神。

     (6)凝灰角礫岩:由火山礫與火山灰堆積與凝結後,形成具有不規則角棱的岩石。

     (7)千疊敷:意為能鋪開一千張榻榻米的大會場。

    “疊”為日語中用來表示榻榻米數量的量詞,一疊即一張榻榻米,約1.6562m2(910mm×1820mm)。

     (8)意指佐藤弘理學士(參見前文)。

     (9)圓覺寺:屬真言宗醍醐派,位于春光山,亦稱為澗口觀音堂。

     (10)仁王門:寺院中的一道門,左右會置一對金剛力士神像以護持佛法。

     (11)藥師堂:堂内祀奉藥師如來,建于室町時代(一三三八—一五七三年),為青森縣内最古老的建築物,堂内的佛龛已被認定為重要文化遺産。

     (12)關于這家旅舍的描述,是以秋田屋旅館為參考的。

     (13)津輕漆:日本青森縣弘前市附近制造的漆器,複雜的斑紋為其特色。

     (14)鲹魚:竹魚。

     (15)歲時記:依照俳句中表示季節的詞語予以分類,加上解說并附例句的書籍。

     (16)出自《芭蕉翁古式之俳諧》之“賦花何俳諧之連歌”的連句中,佐佐木才丸吟作的附句(下聯)“出羽雷魚味清美”。

    “賦花何俳諧之連歌”收錄了俳人鈴木清風與松尾芭蕉于一六八五年六月二日于江戶小石川舉行的俳席所吟作的俳句。

     (17)野澤凡兆(一六四○—一七一四):日本江戶時代中期的俳人,生于金澤,至京都成為醫生并師事松尾芭蕉,擅長寫實俳句,與向井去共同編輯俳句集《猿蓑》。

     (18)出自俳句集《猿蓑》之知名俳句,大意是涼爽的夏夜裡,月光映灑在充滿各種氣味的街市上。

     (19)銘酒屋:店門上挂着販賣上等好酒的店招,實則做賣春生意的下等妓戶。

    自明治時代至大正時代盛行多年。

     (20)《歸去來》:太宰治一九四三年發表于《八雲》雜志的短篇小說。

     (21)《故鄉》:太宰治一九四三年發表于《新潮》雜志的短篇小說。

     (22)一九四一年一月左右。

     (23)指《西北新報》。

     (24)該篇随筆題名為《五所川原》。

     (25)棉布腰帶:兒童或男子系綁的用整幅布捋成的柔軟腰帶,最早是鹿兒島的年輕人開始使用的。

     (26)疏伐:将生長過于密集的林木砍掉一部分,以免因過度稠密而影響生長。

     (27)挂軸:繪圖挂軸。

    此處指雲祥寺的《十王曼陀羅》。

     (28)無間地獄:又稱阿鼻地獄,八大地獄之一,生前罪大惡極者将被打入此處最底層的地獄。

     (29)立于墓碑旁的細長木闆,作為對死者的供養與祈求冥福。

     (30)平交道:鐵路與其他道路相交處。

     (31)國民服:“二戰”時期,日本規定國民日常必須穿着的一種服裝,多為黃色或綠色,形似軍服。

     (32)國民學校:自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七年的小學名稱。

     (33)神樂歌舞:祭祀神明時彈奏的樂曲與舞蹈。

     (34)襯領:加在女性和服襯衣領口上裝飾用的襯巾。

     (35)意指孔子。

     (36)獲麟:指魯哀公獵獲麒麟一事。

    孔子在編《春秋》時以此事作為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