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

關燈
金木町的公園。

    前方出現了一片池塘,叫作蘆湖。

    大哥早年好像捐贈過一艘遊船給這裡。

    火車很快就來到中裡站了。

    這座小鎮的人口數大約是四千。

    津輕平原也從這裡開始愈來愈狹窄,再往北到内潟、相内、脅元等村落,這一帶的水田面積很明顯地不如其他地方,或許可以把這裡稱為津輕平原的北門。

    有一戶姓金丸的親戚在中裡開了和服店,我小時候曾來玩過,那大概是四歲時候的事了。

    我隻記得村尾有個瀑布,其他的就沒什麼印象。

     “阿修!”有人喊我。

    回頭一看,正是金丸家的女兒笑吟吟地站在我的面前。

    記得她還比我大個一兩歲,看來卻不顯老。

     “好久不見啦!要去哪兒?” “哦,我要去小泊。

    ”我等不及想快些見到阿竹,其他的事通通顧不上了,“我要搭這輛巴士去小泊。

    那,失陪了。

    ” “這樣呀。

    回程順道來我家坐坐嘛,我們在那座山上蓋了一間新家。

    ” 我順着她的指向望去,看到車站右邊一座翠綠的小山頭有棟簇新的屋宅。

    假如不是要趕着去見阿竹,我一定很高興能巧遇這位兒時玩伴,肯定要上她新家坐一坐,和她好好聊一聊中裡的事,無奈我眼下急得分秒必争,根本無暇多管旁的事了。

     “那,下回見!”我敷衍地向她道别,急忙跳上巴士。

    很多人搭乘這班車,我站了整整兩個小時,就這麼一路站到了小泊村。

    從中裡町往北的地方,全都是我初次造訪。

    相傳,津輕遠祖的安東氏族,就住在這一帶。

    我在前文中已經記叙過十三港當年的榮景,但是津輕平原曆史中最重要的那段進程演化,據說就發生在從中裡到小泊的這塊區域内。

     巴士爬上了山路,繼續往北行駛。

    路況很差,車子颠簸得很厲害。

    我牢牢抓緊行李架的鐵杠,彎着腰窺探窗外的風景。

    這裡果然是北津輕,比起深浦等地的景緻,顯得荒涼得多。

    這裡嗅不到人的氣息。

    山裡的樹林、灌木和矮竹叢長得蓬勃密麻,絲毫不見人迹。

    縱然與東海岸的龍飛岬相比,這裡要溫婉許多,可這裡的草木還稱不上是“風景”,沒辦法感動旅人。

     巴士繼續走了一會兒,白冷冷的十三湖蓦然映入眼裡,宛如一隻淺淺盛着水的珍珠殼,盡管優雅,卻遙不可及。

    一湖如鏡,連艘船都沒有,就這麼悄悄地舒展那一泓寬綽,獨立于世,連流雲和飛鳥都不曾在湖面留下蹤迹。

    經過了十三湖,巴士很快便來到了日本海的海岸。

    從這裡開始,就靠近國防重地了,因此照例不便詳細描寫。

    接近中午時,我到達了小泊港,這裡是本州島西海岸最北端的港口,再往北翻山過嶺,便是東海岸的龍飛岬。

    這裡是西海岸的最後一座村落。

    換句話說,我像個落地鐘的鐘擺一樣,以五所川原為軸心,從昔日的津輕領地西海岸南端的深浦港翩然蕩回原點,旋即又急速蕩到位于同一側海岸北端的小泊港。

     這是一個大概有兩千五百人的小漁村。

    相傳遠自中古時代已有外國的船舶進出,尤其是開往蝦夷的船隻,需要躲開強勁的東風時,就得來到小泊靠港。

    我在前文中也多次寫到,這裡和附近的十三港在江戶時代都是運出稻米和木材的重要港口。

    即便在今天看來,這座碼頭仍是十足氣派,和村子的樣貌不怎麼搭襯。

    此外,水田隻在村外有少少的幾處,倒是魚産相當豐富。

    聽聞本地除了平鲉、黃魚、烏賊、沙丁魚等等,還盛産海帶和裙帶菜之類的海藻。

     “請問你認識越野竹這個人嗎?”我下了巴士,立刻攔住一個路人問道。

     “你要找越野……竹?”一位身穿國民服(31)、貌似町公所職員的中年男子歪着頭想了一下,“這個村子裡姓越野的人家很多……” “她以前待過金木町,還有,現在有五十歲上下!”我拼命提供線索。

     “哦,我曉得了,村子裡的确有這麼個人。

    ” “有嗎?在哪兒?她家往哪兒走?” 我按照那人的指點走去,找到了阿竹家,是一間門面五六米寬的五金行,看來小巧玲珑,卻比我東京那間陋屋來得氣派十倍。

    門簾垂放下來了。

    不妙!我趕緊沖到玻璃店門前,果然上着一把小挂鎖,将門扉鎖得十分嚴密。

    我推了推側旁的玻璃門,每一扇都牢牢地關緊。

    沒人在家!我無計可施,急得猛擦汗。

    總不至于搬家了吧?還是去外頭辦個事?不對,鄉下不像東京,暫時出個門絕不會放下門簾還上鎖的。

    難不成是到外地兩三天,或者更久?要真如此,可就糟了。

    阿竹很有可能是去了其他村落。

    都怪我蠢,滿心以為隻要打聽到她家,就一定可以見到面。

    我敲敲玻璃店門,喊了幾聲:“越野太太!越野太太!”可自然沒有人來應門。

    我歎了氣,轉身過了馬路到對面的煙鋪子問說:“越野家好像沒人在,知不知道上哪兒去了?”鋪子裡那位骨瘦如柴的老婆婆随口回了一句:“不是去了運動會嗎?” “那麼,那個運動會在哪裡舉行?就在附近,還是……”我急得連聲追問。

     老婆婆說就在附近。

    循這條路直走就可以看到稻田,再往前有所學校,運動會就在學校的後面舉行。

     “我今天早上瞧見她拎着套盒跟孩子一起去了呀!” “這樣啊,謝謝您。

    ” 我依照老婆婆的指示往前去,果然先看到稻田,再沿田間小徑走了一段,出現了一座沙岡,國民學校(32)就在那上面。

    我繞到學校後面一看,登時愣住了,還以為自己在做夢——坐落在本州島北端的一座漁村,正在我的眼前舉行一場熱鬧的祭禮,這畫面和幾十年前的情景一模一樣,美得教人想落淚。

     首先映入眼中的是那一整片萬國旗海,然後是精心打扮的女孩們,接着是大白天卻到處都有人喝得醉醺醺的光景。

    運動場的周圍還搭起了近百頂涼棚,哦,光是運動場周圍還容納不下,連旁邊一座可俯瞰運動場的小山丘上都搭了整排鋪着席子的涼棚。

    現在正逢午餐時間,将近一百頂涼棚裡,每家人都揭開了午餐的套盒,大人們舉杯對飲,小孩和女眷享用餐食,還不忘興高采烈地談笑着。

    此刻的我深切感受到,日本真是個美好的國家!日本的确是個旭日東升的國度!坐落在本州島北端的一座貧窮漁村,居然能夠歡欣鼓舞地舉行如此盛大的宴會,這真是太奇妙了!我感覺自己仿佛在這本州島的偏鄉窮壤,耳聞目睹古代衆神豪放的笑聲和雄邁的舞姿。

    我好比童話故事裡的主角,為了找尋母親而攀山跨海跋涉三千裡,最終來到天涯海角的這座沙岡上,竟看到了正在舉行的一場華麗的神樂歌舞(33)。

     好了,接下來,我非得從這群歡天喜地唱奏神樂歌舞的人當中,找出養育我的母親不可!我們已經闊别近三十年了。

    她有雙大眼睛和紅面頰,在右眼皮或左眼皮上有顆小小的紅痣。

    我隻記得這些特征而已。

    我有信心,隻要見到人,必定可以一眼認出她來,問題是在這麼一大群人當中要找到她,怕不猶如大海撈針。

    我朝運動場望了一圈,根本不曉得該從何着手,隻好在運動場的四周像隻無頭蒼蠅般到處兜繞。

     “請問您知不知道有個叫越野竹的人在哪裡呢?”我鼓起勇氣向一個年輕人打聽,“五十歲上下,開五金行的越野。

    ”這就是我對阿竹所了解的全部情況。

     “開五金行的越野?”年輕人思索了片刻,“啊,我好像看到她在對面的涼棚裡!” “這樣嗎?在對面那邊嗎?” “這個嘛……我也不大确定,印象中好像在那附近看到過她。

    呃,你去找找看吧!” 年輕人随口一句去找找看,在我可成了一件大任務。

    可我總不能向年輕人煞有介事地坦白我和阿竹已經有三十年沒見過面了,請他務必幫忙,隻好向他道了謝,走去他随手一指的方位逛了逛,但光是這樣根本不可能找得到人。

    到最後,我終于一頭鑽進了某頂涼棚裡,裡頭的一家人正圍坐着吃午飯。

     “冒昧打擾了。

    請問,有個叫越野竹的人,就是那個開五金行的越野太太,是在這裡面嗎?” “這裡沒那個人!”身形圓胖的太太一臉不悅地皺着眉回答。

     “這樣啊,抱歉了。

    請問有沒有在這附近看見過她呢?” “這……我可不知道了。

    你瞧,人這麼多呀!” 我又探進其他涼棚裡打聽,對方還是說不曉得,我不死心地再到别的涼棚繼續找,簡直像着了魔一樣,把整個運動場翻了個遍,逐一打聽:“阿竹在不在這裡?開五金行的阿竹在不在這裡?”結果繞了兩圈還是沒能找着。

    我宿醉還沒醒,喉嚨幹渴得快裂開了,于是到學校的水井邊喝了點水,然後又回到運動場,坐在沙地裡,脫去夾克外套抹抹汗,出神地望着那些滿臉幸福鬧騰着的男女老少。

    阿竹就在這人群裡。

    她真真确确就在這裡面。

    想必她此時已揭開了套盒,正在招呼孩子們吃飯,完全不曉得我如此辛苦地在找她。

    我也想過,索性托請學校老師廣播一下“越野竹太太,有人找”,可我實在讨厭采取這麼粗暴的手段。

    我不想通過惡作劇似的誇張行徑,刻意拼湊出自己的喜悅。

    這隻能怪我們無緣了。

    老天爺不讓我們重逢。

    走了吧。

     我穿回夾克外套,站起身來,重又循着田間小徑回到了村裡。

    運動會大概會在四點結束。

    我大可先随便找家旅舍睡上四個小時,等着阿竹回家就行了。

    可我又覺得,要我窩在一間肮髒的客房裡,百無聊賴地等上四個鐘頭,隻怕會愈發怒火中燒,氣得幹脆直接走人算了。

    我希望以這一刻滿懷期待的心情和阿竹見面,無奈盡了全力仍是無法如願。

    也就是說,兩人沒有那個緣分。

    我千裡迢迢來到這裡,明知她此時此刻近在眼前卻見不到面,隻能打道回府,這樣的結果或許與我總是撲空的人生不謀而合吧。

    我揚揚得意訂下的精密計劃,最後總是亂了套,無一幸免。

    時運不濟就是我的宿命。

    走了吧。

    仔細想想,即便她猶如養育我的母親,可說穿了,不就是個下人嘛!不就是個女傭嘛!難道你是女傭的孩子嗎?一個大男人,竟還苦苦思念兒時的女傭,說什麼非得見上一面的,你就是這樣才成不了才!也難怪哥哥們薄情地瞧不起你,當你是個低俗又陰柔的家夥。

    這麼多兄弟裡,就你一個怪胎!你怎會這般沒出息、卑鄙無恥、令人作嘔呢?你就不能振作起來嗎? 我來到巴士車站,打聽了發車的時刻。

    一點三十分有一班開往中裡的巴士。

    就這麼一班,接下來隻能等到明天了。

    我決定搭一點三十分的巴士回去。

    還有三十分鐘的空當。

    我有點餓了,便走進巴士站附近一家微暗的旅舍,嘴上吩咐店家“趕快上飯菜,我等下就得走了”,但心裡仍是依依不舍。

    我其實還有另一個盤算:倘使這家旅舍給人的感覺還行,我就在這裡休息到四點鐘再說,沒想到店家拒絕了我。

    一個面露病容的老闆娘從裡屋探出頭來冷冷地回絕,說是家裡人都去參加運動會,沒法招待客人。

    我終于下定決心離開,來到巴士站坐在長凳上,休息了十分鐘,又起身到附近溜達了一會兒,琢磨着不如再去一趟阿竹家,對着那間空屋子悄悄地做個今生的訣别吧。

    我苦笑着來到了五金行門口,赫然發現門上的挂鎖頭已經卸下來了,還留着兩三寸大的門縫。

    這真是天助我也!我頓時勇氣百倍,“砰訇”一聲——如果不用這樣粗野的形容,就無法貼切描寫我用力撞門而入的氣勢——猛然推開了玻璃店門。

     “有人在嗎?有人在嗎?” “來了。

    ”屋裡傳來應話聲,接着有個身穿水手服的十四五歲女孩探出頭來。

    一見到她的長相,阿竹的容貌登時在我腦中清晰地浮現出來。

    我再也顧不上客氣,大跨步走到裡屋入口的女孩面前自報家門: “我是金木町的津島!” 女孩“啊”的一聲,笑了。

    或許阿竹經常給自己的孩子們講述在津島家當保姆的往事。

    單是這兩句應答,我和這個女孩之間已經無須客套了。

    此時,我隻想感謝老天爺的垂憐。

    我是阿竹的孩子!就算别人說我是女傭的孩子,我也不在乎了!我敢大聲呐喊:我就是阿竹的孩子!就算哥哥們會看輕我,我也不在乎了。

    我就是這個女孩的大哥! “哎,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