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學士集巻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目興,所得才能亦豈加于斯人哉。
初仕富陽教谕,修廣廟學,文教煥興。
其民皆曰:“教官之賢如此,吾邑未之前見也”。
今調嘉興,重其去者歌詠聮牍,仆惡能無一言乎? 蓋君曽大父真居先生學以理勝,大父拙逸先生文以理髙。
累世儒雅,子孫多賢,至君大振先業,屢誨鄉校,育才軰出,是不私其家傳。
今又恢闡緒言,播揚休芬,以恵百裡士子,則潘氏之學将流衍而未已也。
仆因思世之為文章者有二,古文尚簡嚴,故紀述有法。
時文尚純暢,故進取合度。
人病不能兼有其長,君于此,素皆優敏,而必培之以深潛之功,昌之以正大之氣。
異時登名天府,而代言翰苑,益以濟美于前人,則夫善谕一邑者豈足以盡其才也哉。
送學録吳仲進序, 學有録,其位第三。
上則典教者绾篆,視出納,專署事之柄。
下則分教者,列居齋宮,訓弟子贠,皆有常務。
間其中者貳之以正,參之以録。
若無所務,栖偃空室,為況寒澹,至者席未暖輙引故去,曠瘝㈠歲時,觊滿而遷秩,漫弗省所任當何,若此為正録之庸習也。
夫官以録名,有糾督之寄焉,有檢束之責焉。
官制宰相録軍國重事,隸郡城理民者曰録事,而于學亦置録,雖資級懸異,其為糾督檢束,義無獨殊,尚宜曠瘝也哉? 録升學事吳仲進,上饒人,在官盡所當為,不茍焉以庸習自同于常人。
孑處泮庠東廨,阖扉四壁立,以簡襄自适,廪粟僅給,枵然無餘資,忍于久留,絶望望之念。
若教養,若祭祀,若月書季考,及催科營繕,悉得與聞,而無侵官之嫌。
以能恊謀較勞,使功不歸已,勿之有意焉爾。
已終三載,不少廢怠,其于糾督檢束,蓋無所愧,果曠瘝之可議乎?然士有直身行道,不阿世徇俗,君子好之,則小人惡之,故譽興而謗随,修已者不易其心也。
而在升郡,雖有直身行道,好寡而惡多,萋非㈡成風,樂傳喜聽,不崇朝而遍城。
郭仲進之守官也,吾見物議有嘉,而庸人賤走無毀也。
又以驗其皆無所失也。
今将谒選行省,吾黨同時寓升者惜其逺别,俾序其事以為贈。
旁批:㈠瘝,曠廢。
《書冏命》:“若時瘝厥官”。
㈡萋非,明程登吉《幼學求源》:“萋非成錦,謂谮人之釀禍”。
送訾徳明赴刑部序 六卿之贊佐,在刑部者所系尤重。
裁制簡牍,議天下之獄,使麗其法㈠,死生輕重由之而決,故中書選主事,視他曹加審,所以慎邦禁,憫人命也。
南禦史台管勾訾君徳明改刑部主事,以其甞為刑部史,因有是調。
命下之日,衆論稱宜。
赴官北上,予因語之曰:“五刑之用,天俾齊一下民,謂之天讨。
人君猶不得私,況有司乎?居是職者其道有二,明無所蔽,則察之精,而情不隠。
敬無敢忽,則處之公,而法不濫。
觀臯陶作士,惟明克允㈡,蘇公司冦,敬爾由獄,可知已。
自申韓刑名之說興,而虞周忠厚之心泯。
故秦漢以來,法家少恩。
間有賢英之君,豪傑之士,亦為其所移,而治道有愧于古。
君既深于律令,其性仁慈寛平,當贊卿士,追求臯蘇之意,刮磨申韓之習,制罰以中,令伏辜者不自以為寃,而緻祥刑之效,則古治不難複矣”。
又申古訓以告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㈣”。
旁批:㈠麗法,。
《書呂刑》:“越茲麗刑”,麗通罹。
㈡臯陶作士,惟明克允,《書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乃帝舜訓臯陶作士之語。
㈢蘇公司冦,敬爾由獄,《書立政》:“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
孔傳:“能用法敬汝所用之獄,以長施行于我王國。
言主獄當求蘇公之比”。
㈣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尚書堯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送王秀才序 滏陽王立中來自江都,從學于餘友許君栗夫。
許君長金陵南軒精舍,招徕學徒,生故聞而有慕,客論堂西齋,左圖右書,晝夜披考,常敏焉。
勤劬其進,若川湧山出,未見其止,意将為君子之儒㈠也。
或者竊謂之曰:“夫江都,淮海奧區。
遊仕之所趍,賈貨之所居。
水陸珎味可以适口,宮室溫涼可以甯其軀。
擊築吹竽,酌酒歌呼。
又況服飾纎麗,纨袴而绫襦。
或被薦擢,則又拾青纡朱。
子何孤苦于旅途,而棄其所娛,不幾于迂哉”?生笑而不應,俛首修業,唯師說之務聽,而其志不少渝。
餘每過許君,生必周旋下風,趨跄秩如,辭貌溫如,餘心恱之,予其優異于初焉。
歲暮省親歸廣陵,請一言以為谕。
生以餘與其師同年交,而視餘猶師也,可無辭以朂諸?今夫适萬裡之國,厯山險,犯湍激,若未易至。
茍日進百裡,十旬而可徂矣。
或乃百裡千裡,其心厭斁,遂息焉而不速其程,雖假以歲年,莫克至其所也。
生歸承顔之隙,汲汲循循,究力于學術,而以聖賢為模,毋若百裡千裡而自息者,亦能複來而卒業乎?審如是,則益笑或說之非,而有以稱餘之所予也。
旁批:㈠君子之儒,《論語雍也》:“子謂子夏曰
初仕富陽教谕,修廣廟學,文教煥興。
其民皆曰:“教官之賢如此,吾邑未之前見也”。
今調嘉興,重其去者歌詠聮牍,仆惡能無一言乎? 蓋君曽大父真居先生學以理勝,大父拙逸先生文以理髙。
累世儒雅,子孫多賢,至君大振先業,屢誨鄉校,育才軰出,是不私其家傳。
今又恢闡緒言,播揚休芬,以恵百裡士子,則潘氏之學将流衍而未已也。
仆因思世之為文章者有二,古文尚簡嚴,故紀述有法。
時文尚純暢,故進取合度。
人病不能兼有其長,君于此,素皆優敏,而必培之以深潛之功,昌之以正大之氣。
異時登名天府,而代言翰苑,益以濟美于前人,則夫善谕一邑者豈足以盡其才也哉。
送學録吳仲進序, 學有録,其位第三。
上則典教者绾篆,視出納,專署事之柄。
下則分教者,列居齋宮,訓弟子贠,皆有常務。
間其中者貳之以正,參之以録。
若無所務,栖偃空室,為況寒澹,至者席未暖輙引故去,曠瘝㈠歲時,觊滿而遷秩,漫弗省所任當何,若此為正録之庸習也。
夫官以録名,有糾督之寄焉,有檢束之責焉。
官制宰相録軍國重事,隸郡城理民者曰録事,而于學亦置録,雖資級懸異,其為糾督檢束,義無獨殊,尚宜曠瘝也哉? 録升學事吳仲進,上饒人,在官盡所當為,不茍焉以庸習自同于常人。
孑處泮庠東廨,阖扉四壁立,以簡襄自适,廪粟僅給,枵然無餘資,忍于久留,絶望望之念。
若教養,若祭祀,若月書季考,及催科營繕,悉得與聞,而無侵官之嫌。
以能恊謀較勞,使功不歸已,勿之有意焉爾。
已終三載,不少廢怠,其于糾督檢束,蓋無所愧,果曠瘝之可議乎?然士有直身行道,不阿世徇俗,君子好之,則小人惡之,故譽興而謗随,修已者不易其心也。
而在升郡,雖有直身行道,好寡而惡多,萋非㈡成風,樂傳喜聽,不崇朝而遍城。
郭仲進之守官也,吾見物議有嘉,而庸人賤走無毀也。
又以驗其皆無所失也。
今将谒選行省,吾黨同時寓升者惜其逺别,俾序其事以為贈。
旁批:㈠瘝,曠廢。
《書冏命》:“若時瘝厥官”。
㈡萋非,明程登吉《幼學求源》:“萋非成錦,謂谮人之釀禍”。
送訾徳明赴刑部序 六卿之贊佐,在刑部者所系尤重。
裁制簡牍,議天下之獄,使麗其法㈠,死生輕重由之而決,故中書選主事,視他曹加審,所以慎邦禁,憫人命也。
南禦史台管勾訾君徳明改刑部主事,以其甞為刑部史,因有是調。
命下之日,衆論稱宜。
赴官北上,予因語之曰:“五刑之用,天俾齊一下民,謂之天讨。
人君猶不得私,況有司乎?居是職者其道有二,明無所蔽,則察之精,而情不隠。
敬無敢忽,則處之公,而法不濫。
觀臯陶作士,惟明克允㈡,蘇公司冦,敬爾由獄,可知已。
自申韓刑名之說興,而虞周忠厚之心泯。
故秦漢以來,法家少恩。
間有賢英之君,豪傑之士,亦為其所移,而治道有愧于古。
君既深于律令,其性仁慈寛平,當贊卿士,追求臯蘇之意,刮磨申韓之習,制罰以中,令伏辜者不自以為寃,而緻祥刑之效,則古治不難複矣”。
又申古訓以告曰:“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㈣”。
旁批:㈠麗法,。
《書呂刑》:“越茲麗刑”,麗通罹。
㈡臯陶作士,惟明克允,《書舜典》:“五流有宅,五宅三居,惟明克允”,乃帝舜訓臯陶作士之語。
㈢蘇公司冦,敬爾由獄,《書立政》:“太史司寇蘇公,式敬爾由獄,以長我王國”。
孔傳:“能用法敬汝所用之獄,以長施行于我王國。
言主獄當求蘇公之比”。
㈣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尚書堯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
欽哉,欽哉,惟刑之恤哉”。
送王秀才序 滏陽王立中來自江都,從學于餘友許君栗夫。
許君長金陵南軒精舍,招徕學徒,生故聞而有慕,客論堂西齋,左圖右書,晝夜披考,常敏焉。
勤劬其進,若川湧山出,未見其止,意将為君子之儒㈠也。
或者竊謂之曰:“夫江都,淮海奧區。
遊仕之所趍,賈貨之所居。
水陸珎味可以适口,宮室溫涼可以甯其軀。
擊築吹竽,酌酒歌呼。
又況服飾纎麗,纨袴而绫襦。
或被薦擢,則又拾青纡朱。
子何孤苦于旅途,而棄其所娛,不幾于迂哉”?生笑而不應,俛首修業,唯師說之務聽,而其志不少渝。
餘每過許君,生必周旋下風,趨跄秩如,辭貌溫如,餘心恱之,予其優異于初焉。
歲暮省親歸廣陵,請一言以為谕。
生以餘與其師同年交,而視餘猶師也,可無辭以朂諸?今夫适萬裡之國,厯山險,犯湍激,若未易至。
茍日進百裡,十旬而可徂矣。
或乃百裡千裡,其心厭斁,遂息焉而不速其程,雖假以歲年,莫克至其所也。
生歸承顔之隙,汲汲循循,究力于學術,而以聖賢為模,毋若百裡千裡而自息者,亦能複來而卒業乎?審如是,則益笑或說之非,而有以稱餘之所予也。
旁批:㈠君子之儒,《論語雍也》:“子謂子夏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