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十一
關燈
小
中
大
臣猶怏怏。
太後業巳處分,乃許之。
昌宗心赧神沮,氣勢索莫,累局連北。
仁傑對禦視其袍,拜恩而出,至光範門,遂付家人衣之,促馬去。
後仁傑卒,昌宗兄弟益橫。
太後既春秋高,厭政,政多委之。
郡王重潤,與其妺永泰郡主,主壻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
易之訴與大後,皆逼令自殺。
延基,承嗣子也。
易之兄司禮少卿同休,常召公卿宴集,戲内史楊再思曰:楊内史面似高麗。
再思欣然,即剪紙帖中,反披紫袍,為高麗舞,舉坐大笑。
時人或譽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蓮花。
再思獨曰:不然。
昌宗驚問故,再思曰:乃蓮花似六郎耳。
太後宴諸朝貴,易之、昌宗位中丞宋璟上,易之素憚璟,虛在揖之曰:公方今第一人,何乃下坐?璟曰:才劣位卑,張卿乃以為第一,何也?天官侍郎鄭呆謂璟曰:中丞柰何卿五郎?璟曰:以官言之,正當為卿足下,非張卿家奴,何郎之有?舉坐悚惕。
尋以司禮少卿同休及昌宗兄汴州刺史昌期,弟尚方少監昌儀,皆坐臧穢下獄,命左右台共鞠之。
俄敇易之、昌宗作威作福,亦命同鞠。
禦史大夫李承嘉等奏張。
同休兄第贓共四千餘缗,張昌宗法應免官,昌宗奏:臣有功于國,法不至免官。
太後問諸宰相:昌宗有功平?楊再思曰:昌宗合神丹,聖躬服之有驗,此莫大之功。
太後悅,赦昌宗,複其官。
張同休貶岐山丞,昌儀博望丞,未久而優。
太後寝疾,居長生院,宰相不得見者累月,惟張易之、昌宗侍疾少間。
崔玄??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待湯藥,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
太後曰:德唧厚意。
易之、昌宗見太後疾笃,恐禍及巳,引用黨援,陰為之備。
屢有人為飛書,及牓其書于通衢,雲:易之兄弟謀反,太後皆不問。
許州人楊元嗣告昌宗嘗召術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勸于定州造佛寺,則天下歸心。
太後命韋承慶及司刑卿崔神慶、禦史中丞宋璟鞠之。
承慶、神慶奏言:昌宗款稱弘泰之語,尋巳奏聞,準法首原。
弘泰妖言,請付竹法。
璟與大理承封全祯奏:昌宗寵榮如是,複石術士占相,志欲何求?弘恭稱:筮得乾天子之卦,昌宗倘以為妖妄,何不載送有司?雖雲奏聞,終是包藏禍心,法當處斬破家,請收付獄,窮理其罪。
太後不聽。
璟争之甚力,太後乃可其奏,遺昌宗詣台,璟庭立而按之。
事未畢,太後遣中使召昌宗,特敕赦。
璟,歎日:不先擊此子腦裂,負此恨矣。
明年正月,赦天下,改元。
太後疾益甚,惟二張居中用事。
宰相張東之、崔玄??、姚元之與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哀恕巳合謀,使右羽林大将軍李多祚、左右羽林将軍楊元琰、李湛、左威衛将軍薛思行驸馬都尉。
王用皎率飛騎五百人至東宮,迎皇太子,至玄武門,斬關而入。
太後在迎仙宮,東之等誅昌宗、易之于庑下,進至太後所長生殿,環繞侍衛。
太後驚起,問日:亂者誰耶?對日:易之、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洩,故不敢以聞。
太後見太子日:乃汝耶?小子既誅,可還東宮。
彥範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衛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
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賊。
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太後乃默然。
是日,袁恕巳從相王率南牙兵以備非常,悉收張昌期等誅之。
太後傳位皇太子,徙?上陽宮。
是歲十一月,太後崩。
相王加号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鎮國太平公主。
張來之為夏官尚書,與人恕巳俱同鳳閣鸾台三品。
崔玄??為内史,敬晖、桓彥範為納言,并賜爵郡公。
李多祚賜爵遼陽郡王,李湛為右羽林大将軍、趙國公,王同皎為右千牛将軍、琅琊郡公,餘宮賞有差。
祈張昌儀新作第,甚美,逾于王主。
或夜書其門曰:一日絲能作幾日絡。
滅去,複書之,如是六七。
昌儀取筆注其下雲:一日亦足。
乃上。
又易之兄第侈于食,競為慘酷。
易之為大鐵籠,置鵝鴨于内,當中起炭火,銅盆貯五味汁,鵝鴨繞火走,渴即飲汁,火炙痛即回,表裡皆熱,毛落盡,肉赤乃死。
昌宗以其法作驢炙,昌儀用鐵橛釘狗四足,按鷹鹞,肉盡而狗未死,号叫酸楚不可聽。
易之過昌儀,憶馬腸,昌儀從騎铍助取腸,良久乃死。
後洛陽人脔易之、昌宗肉。
肥白如能肪,煎炙而食。
昌儀打雙腳折,稽取心肝,人以為有天報焉。
黃巢盜亂,發武後塳如生,次第淫之,剔取金寶,毀其屍。
十一卷終
太後業巳處分,乃許之。
昌宗心赧神沮,氣勢索莫,累局連北。
仁傑對禦視其袍,拜恩而出,至光範門,遂付家人衣之,促馬去。
後仁傑卒,昌宗兄弟益橫。
太後既春秋高,厭政,政多委之。
郡王重潤,與其妺永泰郡主,主壻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
易之訴與大後,皆逼令自殺。
延基,承嗣子也。
易之兄司禮少卿同休,常召公卿宴集,戲内史楊再思曰:楊内史面似高麗。
再思欣然,即剪紙帖中,反披紫袍,為高麗舞,舉坐大笑。
時人或譽昌宗之美,曰:六郎面似蓮花。
再思獨曰:不然。
昌宗驚問故,再思曰:乃蓮花似六郎耳。
太後宴諸朝貴,易之、昌宗位中丞宋璟上,易之素憚璟,虛在揖之曰:公方今第一人,何乃下坐?璟曰:才劣位卑,張卿乃以為第一,何也?天官侍郎鄭呆謂璟曰:中丞柰何卿五郎?璟曰:以官言之,正當為卿足下,非張卿家奴,何郎之有?舉坐悚惕。
尋以司禮少卿同休及昌宗兄汴州刺史昌期,弟尚方少監昌儀,皆坐臧穢下獄,命左右台共鞠之。
俄敇易之、昌宗作威作福,亦命同鞠。
禦史大夫李承嘉等奏張。
同休兄第贓共四千餘缗,張昌宗法應免官,昌宗奏:臣有功于國,法不至免官。
太後問諸宰相:昌宗有功平?楊再思曰:昌宗合神丹,聖躬服之有驗,此莫大之功。
太後悅,赦昌宗,複其官。
張同休貶岐山丞,昌儀博望丞,未久而優。
太後寝疾,居長生院,宰相不得見者累月,惟張易之、昌宗侍疾少間。
崔玄??奏言: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待湯藥,宮禁事重,伏願不令異姓出入。
太後曰:德唧厚意。
易之、昌宗見太後疾笃,恐禍及巳,引用黨援,陰為之備。
屢有人為飛書,及牓其書于通衢,雲:易之兄弟謀反,太後皆不問。
許州人楊元嗣告昌宗嘗召術士李弘泰占相,弘泰言昌宗有天子相,勸于定州造佛寺,則天下歸心。
太後命韋承慶及司刑卿崔神慶、禦史中丞宋璟鞠之。
承慶、神慶奏言:昌宗款稱弘泰之語,尋巳奏聞,準法首原。
弘泰妖言,請付竹法。
璟與大理承封全祯奏:昌宗寵榮如是,複石術士占相,志欲何求?弘恭稱:筮得乾天子之卦,昌宗倘以為妖妄,何不載送有司?雖雲奏聞,終是包藏禍心,法當處斬破家,請收付獄,窮理其罪。
太後不聽。
璟争之甚力,太後乃可其奏,遺昌宗詣台,璟庭立而按之。
事未畢,太後遣中使召昌宗,特敕赦。
璟,歎日:不先擊此子腦裂,負此恨矣。
明年正月,赦天下,改元。
太後疾益甚,惟二張居中用事。
宰相張東之、崔玄??、姚元之與中台右丞敬晖、司刑少卿桓彥範、相王府司馬哀恕巳合謀,使右羽林大将軍李多祚、左右羽林将軍楊元琰、李湛、左威衛将軍薛思行驸馬都尉。
王用皎率飛騎五百人至東宮,迎皇太子,至玄武門,斬關而入。
太後在迎仙宮,東之等誅昌宗、易之于庑下,進至太後所長生殿,環繞侍衛。
太後驚起,問日:亂者誰耶?對日:易之、昌宗謀反,臣等奉太子令誅之,恐有漏洩,故不敢以聞。
太後見太子日:乃汝耶?小子既誅,可還東宮。
彥範進曰:太子安得更歸?昔天皇以愛子托陛下,今年齒衛長,久居東宮,天意人心久思李氏。
群臣不忘太宗、天皇之德,故奉太子誅賊。
臣願陛下傳位太子,以順天人之望。
太後乃默然。
是日,袁恕巳從相王率南牙兵以備非常,悉收張昌期等誅之。
太後傳位皇太子,徙?上陽宮。
是歲十一月,太後崩。
相王加号安國,相王拜太尉,同鳳閣鸾台三品;太平公主加号鎮國太平公主。
張來之為夏官尚書,與人恕巳俱同鳳閣鸾台三品。
崔玄??為内史,敬晖、桓彥範為納言,并賜爵郡公。
李多祚賜爵遼陽郡王,李湛為右羽林大将軍、趙國公,王同皎為右千牛将軍、琅琊郡公,餘宮賞有差。
祈張昌儀新作第,甚美,逾于王主。
或夜書其門曰:一日絲能作幾日絡。
滅去,複書之,如是六七。
昌儀取筆注其下雲:一日亦足。
乃上。
又易之兄第侈于食,競為慘酷。
易之為大鐵籠,置鵝鴨于内,當中起炭火,銅盆貯五味汁,鵝鴨繞火走,渴即飲汁,火炙痛即回,表裡皆熱,毛落盡,肉赤乃死。
昌宗以其法作驢炙,昌儀用鐵橛釘狗四足,按鷹鹞,肉盡而狗未死,号叫酸楚不可聽。
易之過昌儀,憶馬腸,昌儀從騎铍助取腸,良久乃死。
後洛陽人脔易之、昌宗肉。
肥白如能肪,煎炙而食。
昌儀打雙腳折,稽取心肝,人以為有天報焉。
黃巢盜亂,發武後塳如生,次第淫之,剔取金寶,毀其屍。
十一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