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嬰兒期:人之初

關燈
的緊張和焦慮的緊張與睡眠的緊張是相對立的。

    這些緊張都不屬于同一種類;它們之間有着顯著的差異。

     我已經花了相當長的篇幅讨論了在嬰兒早期就顯露出來的需要緊張與焦慮緊張之間的差異。

    由于語言表達上的欠缺,我想回顧一下我說過的内容。

    我使用需要一詞來意指主要與生命的生化需要、對傷害的避免有關的緊張狀态,如果你願意的話,它還指與維持機體内部各種機能有關的緊張狀态。

    我已經标出了所有這些需要的緊張,并将它們與焦慮的緊張相區别,後者并不直接屬于生化世界,而是與嬰兒和相對年長的人之間的關系有關,與這個年長之人的合作是嬰兒能夠存活下來的必要條件。

    最後,我想說明的是,還有一種與睡眠有關的緊張(tensionswhichpertaintosleeping),睡眠是一種與清醒相對的狀态。

    正如我已經說過的,雖然在某個生命時期,一定量的睡眠對于人類以及(至少)一些高等動物的生存來說是必要的,但這種必要性顯然不同于對氧氣、糖、水、熱量等的需要,當然也不同于令人非常不安的焦慮緊張。

    所以,當我使用滿足的需要(needforsatisfaction)這一措辭時,我把需要用作了一個技術性術語,因為隻有一種技術意義上的需要才能夠得到滿足。

    當我講到人際安全的需要(needforinterpersonalsecurity)時,我主要指的是焦慮。

    而當我講到睡眠需要(needforsleep)時,我指的是與其他兩種緊張狀态無關的第三種緊張。

    我之所以回顧這幾個要點,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在使用語言方面更有把握。

     對于發展曆程第一年,即嬰兒期的思考,我相信我已表明,嬰兒有各種反複出現的受生化制約的需要,而這些需要&mdash&mdash除呼吸之外&mdash&mdash的滿足需要人際合作,我們可以稱這種合作為溫柔。

    這種用來滿足嬰兒需要的溫柔合作的表現,會由于母親的焦慮而被打亂、幹擾。

    母親的焦慮不僅幹擾了她與嬰兒的溫柔合作,而且還會引發嬰兒的焦慮。

    而嬰兒的焦慮反過來會幹擾他為滿足需要而進行的合作,如吮吸、吞咽等。

    這些未滿足的需要所引起的持續緊張,與焦慮的緊張一起,進而幹擾了嬰兒生理上所必需的睡眠,因此,嬰兒不得不用大量額外的時間去睡眠,否則就可能死亡。

    但是,從清醒到睡眠的狀态變化通過嬰兒自身變得情感淡漠而得到了保護,這樣需求和焦慮便不會堆積。

     顯然,迄今為止,我尚未完全解決焦慮這個問題,不過,在我有關嬰兒焦慮的讨論中,你們可以看到,恐懼的出現,或者恐懼的即将出現,會使得情況嚴重惡化。

    情感淡漠的動力機制會将恐懼降低到不會幹擾入睡的程度。

    我知道,我在這裡對焦慮問題的讨論有些松散。

    不過,我們通常可以這樣說:一位母親在經曆過嬰兒的狂怒行為&mdash&mdash很可能會身體發青、尖叫,也很可能會痙攣&mdash&mdash後,一旦嬰兒開始逐漸平靜下來并入睡,母親的焦慮也會大大緩解。

    既然母親的焦慮已經減弱,我們也就很難具體地說出有關嬰兒焦慮緩解的情況。

    例如,有可能甚至是一位在收到一份帶來壞消息(這個壞消息預示着未來可能發生令人非常不快的結果)的電報後而變得非常焦慮的母親,也會因為嬰兒類似于狂怒的行為而不去想純粹的未來麻煩所帶來的威脅,不過,當情感淡漠在嬰兒身上蔓延,并使他漸漸安靜下來并入睡時,由于嬰兒所謂的狂怒行為而引發的母親焦慮也就自然而然地快速消失了。

     這裡,還有一點我想簡要地提一下。

    生化發展的速度&mdash&mdash組織生理&mdash化學&mdash生物結構的速度&mdash&mdash在子宮外生活的初期是非常快的,如嬰兒體重相對快速的增加,這意味着生化物質通過外部世界而成為嬰兒的一部分。

    既然這一速度在子宮外生活的早期非常迅速,那麼一生中任何用于情感淡漠的時間都是非常重要的。

    關于這一點,我希望你們注意一下瑪格麗特·裡布爾(MargaretRibble)的著作注63,她對沒有享受适當權益的嬰兒做了卓有成效的觀察研究,而且她的數據資料是我高度評價的。

    她曾描述過嬰兒期情感淡漠綜合征(thesyndromeofinfantileapathy),這種症狀一經形成,便會對嬰兒的生存帶來十分不利的影響。

    換句話說,如果保證嬰兒能夠活着的人際協作或合作環境受到了嚴重幹擾,緻使嬰兒在清醒時的絕大部分時間裡不得不處于情感淡漠的狀态,那麼,這個嬰兒就會死去。

    注64因此,正如我希望自己已經表達清楚的那樣,情感淡漠雖然可以挽救生命,但是,如果它被過分使用,實際上就會令嬰兒在各方面嚴重匮乏,最終會導緻嬰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