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林海雪原》
關燈
小
中
大
個共産主義社會來!要把階級剝削的根子挖淨,使它永不發芽,要把階級壓迫的種籽滅絕,使它斷子絕孫。
&rdquo子榮同志就是這樣一個有堅定的階級立場,又有着遠大的奮鬥理想的共産主義戰士,他對我們的階級事業赤膽忠心,生死置于度外。
當擒拿了惡匪座山雕、讓他講述過程和介紹經驗時,他說:&ldquo主要的經驗就是兩句話,為人民事業生死不怕,對付敵人就一定神通廣大。
&rdquo他敢想敢幹,想得透徹,幹得堅決。
大勇基礎上的大智,大智指導下的大勇。
我們團的同志一談起楊子榮來,都會這樣說:&ldquo楊子榮滿肚子智謀,渾身是膽。
&rdquo 子榮同志又是一個具有十分完美的共産主義道德品質的人。
不用說他的戰鬥功績永存不滅,就是他那樸素的思想光輝也時刻照射在我的心頭。
當我們在威虎山大勝會師時,戰友們都伸着大拇指數說他的本領,可是他卻不以為然地說:&ldquo你們别瞎嚷嚷,别算錯了賬。
沒有黨領導的大革命,我老楊還當不了是個雇工;不是黨教育、培養了我的偵察本領,我老楊根本沒有本事對付座山雕;沒有你們大家的英勇戰鬥,我老楊再在匪穴裡幹一年,再當幾次司宴官,也不能把匪徒消滅得一幹二淨。
&rdquo子榮同志就是這樣地看待自己在殲滅座山雕戰鬥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實實在在的首先歸功于黨領導的革命鬥争和黨對他的培養,其次則歸功于戰友,而沒有絲毫的居功自傲。
這是多麼可欽可佩的共産主義精神啊! 子榮同志在林海雪原最後的鬥争裡,在捕捉匪徒四大部長的戰鬥中,中了匪首的無聲手槍而光榮犧牲了。
他所領導的偵察排,我們便命名為楊子榮排(現在××軍)。
我的警衛員高波同志,十五歲就參軍,在林海雪原裡鬥争的時候也隻有十八歲。
他帶着病也不肯離開小分隊,我隻得給他輕一點的任務:讓他乘森林小火車往返保護群衆,把山裡的物資交換給城市。
一次執行任務時,在二道河子遭匪徒埋伏,為了掩護群衆突圍,他與多于自己數倍的匪徒拼殺,彈盡了用手榴彈,手榴彈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拼彎了他用槍托。
在英勇的拼殺中他負了重傷,終于為革命流盡最後的一滴血,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人類最偉大的事業&mdash&mdash共産主義事業。
其他的一些戰友,如力大無窮、勇冠三軍的張繼堯、遲宜芝、劉蘊蒼;渾厚樸實、勤勤懇懇、堅忍不拔,隻知&ldquo幹!幹!幹!&rdquo的孫大德、初洪山;诙諧樂觀、有勇有謀的栾超家&hellip&hellip這些同志目前正在軍事及其他戰線上忠誠和勤懇地工作着。
戰友們的事迹永遠活在我的心裡。
當我在醫院養傷的時候,當我和同志們談話的時候,我曾經無數遍地講過他們的故事,也曾經無數遍地講林海雪原的戰鬥故事,尤其是楊子榮同志的英雄事迹,使聽的同志無不感動驚歎,而且好像從中獲得了力量。
講來講去,使我有了這樣一個想法:&ldquo用口講隻有我一張口,頂多再加上還活着的戰友二十幾張口。
可是黨所領導的偉大的革命鬥争,把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mdash&mdash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連根拔掉了,這是多麼偉大的鬥争;黨所領導的武裝鬥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們這支黨和人民的鬥争工具&mdash&mdash人民解放軍,鬥争于山區,鬥争于平原,鬥争于交通線,也鬥争于海濱湖畔,同時也鬥争于林海雪原。
在林海雪原這個特殊的鬥争環境裡,有着特殊的艱苦與困難,但在黨的領導下,它們終于被我們一一戰勝和征服了,并終至殲滅了最狡猾毒辣的敵人,保護了土改,鞏固了後方,發動了群衆,得以大力支援前線,成為當時解放戰争全局中一個小小的但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這場鬥争中,有不少黨和祖國的好兒女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光輝的業績,我有什麼理由不把他們更廣泛地公之于世呢?是的!應當讓楊子榮等同志的事迹永垂不朽,傳給勞動人民,傳給子孫萬代。
&rdquo于是我便産生了把林海雪原的鬥争寫成一本書,以敬獻給所有參加林海雪原鬥争的英雄部隊的想法。
但是自己一來工作忙,二來水平低,特别是文字水平低。
初試了三章,感到了兩大困難:一是内心的感情筆下表達不出來;二是分不出輕重,平鋪直叙,力量使不到刀刃上。
一氣之下,将它們全部撕毀了,當時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之苦,對文字這一關有些心灰膽怯,寫與不寫,也在内心激烈地鬥争起來。
一九五五年二月的春節前某天半夜,我冒着大雪回家,一路還在苦思着怎樣才能寫好這部小說,
&rdquo子榮同志就是這樣一個有堅定的階級立場,又有着遠大的奮鬥理想的共産主義戰士,他對我們的階級事業赤膽忠心,生死置于度外。
當擒拿了惡匪座山雕、讓他講述過程和介紹經驗時,他說:&ldquo主要的經驗就是兩句話,為人民事業生死不怕,對付敵人就一定神通廣大。
&rdquo他敢想敢幹,想得透徹,幹得堅決。
大勇基礎上的大智,大智指導下的大勇。
我們團的同志一談起楊子榮來,都會這樣說:&ldquo楊子榮滿肚子智謀,渾身是膽。
&rdquo 子榮同志又是一個具有十分完美的共産主義道德品質的人。
不用說他的戰鬥功績永存不滅,就是他那樸素的思想光輝也時刻照射在我的心頭。
當我們在威虎山大勝會師時,戰友們都伸着大拇指數說他的本領,可是他卻不以為然地說:&ldquo你們别瞎嚷嚷,别算錯了賬。
沒有黨領導的大革命,我老楊還當不了是個雇工;不是黨教育、培養了我的偵察本領,我老楊根本沒有本事對付座山雕;沒有你們大家的英勇戰鬥,我老楊再在匪穴裡幹一年,再當幾次司宴官,也不能把匪徒消滅得一幹二淨。
&rdquo子榮同志就是這樣地看待自己在殲滅座山雕戰鬥中所起的巨大的作用,實實在在的首先歸功于黨領導的革命鬥争和黨對他的培養,其次則歸功于戰友,而沒有絲毫的居功自傲。
這是多麼可欽可佩的共産主義精神啊! 子榮同志在林海雪原最後的鬥争裡,在捕捉匪徒四大部長的戰鬥中,中了匪首的無聲手槍而光榮犧牲了。
他所領導的偵察排,我們便命名為楊子榮排(現在××軍)。
我的警衛員高波同志,十五歲就參軍,在林海雪原裡鬥争的時候也隻有十八歲。
他帶着病也不肯離開小分隊,我隻得給他輕一點的任務:讓他乘森林小火車往返保護群衆,把山裡的物資交換給城市。
一次執行任務時,在二道河子遭匪徒埋伏,為了掩護群衆突圍,他與多于自己數倍的匪徒拼殺,彈盡了用手榴彈,手榴彈打光了用刺刀,刺刀拼彎了他用槍托。
在英勇的拼殺中他負了重傷,終于為革命流盡最後的一滴血,把年輕的生命獻給了人類最偉大的事業&mdash&mdash共産主義事業。
其他的一些戰友,如力大無窮、勇冠三軍的張繼堯、遲宜芝、劉蘊蒼;渾厚樸實、勤勤懇懇、堅忍不拔,隻知&ldquo幹!幹!幹!&rdquo的孫大德、初洪山;诙諧樂觀、有勇有謀的栾超家&hellip&hellip這些同志目前正在軍事及其他戰線上忠誠和勤懇地工作着。
戰友們的事迹永遠活在我的心裡。
當我在醫院養傷的時候,當我和同志們談話的時候,我曾經無數遍地講過他們的故事,也曾經無數遍地講林海雪原的戰鬥故事,尤其是楊子榮同志的英雄事迹,使聽的同志無不感動驚歎,而且好像從中獲得了力量。
講來講去,使我有了這樣一個想法:&ldquo用口講隻有我一張口,頂多再加上還活着的戰友二十幾張口。
可是黨所領導的偉大的革命鬥争,把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mdash&mdash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連根拔掉了,這是多麼偉大的鬥争;黨所領導的武裝鬥争,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我們這支黨和人民的鬥争工具&mdash&mdash人民解放軍,鬥争于山區,鬥争于平原,鬥争于交通線,也鬥争于海濱湖畔,同時也鬥争于林海雪原。
在林海雪原這個特殊的鬥争環境裡,有着特殊的艱苦與困難,但在黨的領導下,它們終于被我們一一戰勝和征服了,并終至殲滅了最狡猾毒辣的敵人,保護了土改,鞏固了後方,發動了群衆,得以大力支援前線,成為當時解放戰争全局中一個小小的但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在這場鬥争中,有不少黨和祖國的好兒女貢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創造了光輝的業績,我有什麼理由不把他們更廣泛地公之于世呢?是的!應當讓楊子榮等同志的事迹永垂不朽,傳給勞動人民,傳給子孫萬代。
&rdquo于是我便産生了把林海雪原的鬥争寫成一本書,以敬獻給所有參加林海雪原鬥争的英雄部隊的想法。
但是自己一來工作忙,二來水平低,特别是文字水平低。
初試了三章,感到了兩大困難:一是内心的感情筆下表達不出來;二是分不出輕重,平鋪直叙,力量使不到刀刃上。
一氣之下,将它們全部撕毀了,當時深感心有餘而力不足之苦,對文字這一關有些心灰膽怯,寫與不寫,也在内心激烈地鬥争起來。
一九五五年二月的春節前某天半夜,我冒着大雪回家,一路還在苦思着怎樣才能寫好這部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