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族也總是變得更強壯和更美。
&mdash&mdash希臘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變得純粹的種族和文化的典範:也許我們可以希望,有一天我們還将獲得一種純粹的歐洲種族和歐洲文化。
273 贊美。
&mdash&mdash你察覺到這個人就要開始贊美你了,于是你緊閉雙唇,屏住呼吸:天哪,把這杯苦酒拿走吧!但是,它沒有被拿走,它被送到我們面前!因此,還是讓我們吞下贊美者甜蜜的無恥,克服我們對其贊美本能的反感和極度輕視,作出一副感激的表情吧&mdash&mdash因為無論如何,他認為他在對我們做好事!現在,在這之後,我們看到,贊美者信心飽滿,自我感覺良好,因為他戰勝了我們。
真的,這個無賴也戰勝了他自己,因為他是不情願将自己的贊美送人的! 274 人類的權利和特權。
&mdash&mdash我們人類是唯一的造物。
如果這些造物失敗了,則它們可以自己将自己删除,有如删除一個寫壞的句子&mdash&mdash無論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維護人類的榮譽,還是出于對人類的同情,或是出于對我們自己的厭惡。
275 [215]變形的人。
&mdash&mdash現在他變成了美德的化身,但隻是為了以此傷害别人。
太關注他是不必要的! 276 多麼經常!多麼意外!&mdash&mdash有多少已婚男子,曾經在某個早晨,突然清楚意識到,他們的年輕妻子雖然自以為非常迷人,但實際上特别乏味,更不用說那些肉欲強烈而精神虛弱的女人了! 277 熱的美德與冷的美德。
&mdash&mdash有時,勇敢是冷酷的、不可動搖的決心的結果;有時,勇敢是熱烈的、幾乎盲目的勇氣的結果,然而,我們卻用同一個名字來稱呼這兩種勇敢!&mdash&mdash冷的美德何其不同于熱的美德!如果有誰認為隻有熱才能産生&ldquo德&rdquo(Gutsein),那他就是一個傻瓜;但如果有人認為&ldquo德&rdquo隻屬于冷,那他同樣也是一個傻瓜。
事實上,人類發現冷的勇敢和熱的勇敢都很有用,但也都很難得,因而隻能将這兩種顔色的美德都當作稀有的寶石。
278 親切友好的記憶。
&mdash&mdash誰若擁有一個高的等級,他就善于為自己購置一種親切友好的記憶,這意味着察覺他人一切可能的善并轉身記上一筆:由此人們就視他們處于一種适意的依賴關系中。
因此人也可以這樣對待他自己:他是否擁有一種親切友好的記憶,[216]最終決定了他對自己本身特有的态度,決定了在觀察自己的愛好和意圖時的态度是高貴的、善意的還是不信任的,而且最終也決定了這些愛好和意圖本身的性質。
279 我們何以成為藝術家。
&mdash&mdash一旦一個人把某人當作自己崇拜的對象,他就會把這人理想化,以便向自己證明後者完全配得上他的崇拜;換句話說,為了使他自己的作為在良知上能通過,他變成了藝術家。
如果他現在感到痛苦,那不是因為無知(Nichtwissen)使他痛苦,而是因為強作無知的自我欺騙讓他痛苦。
&mdash&mdash像所有一往情深的戀愛者一樣,這種人的内心悲歡不是尋常鬥勺可以罄盡的。
280 孩子似的。
&mdash&mdash誰像孩子一樣生活,即無需為他的面包操勞和不相信他的行動具有最終的意義,誰就仍然是孩子似的。
281 [譯注]&ldquo我說過了,戰鬥過了,勝利過了&rdquo,德語完成時态中的助動詞haben作獨立動詞時表示&ldquo擁有&rdquo。
自我想把一切納為己有。
&mdash&mdash好像人行動隻是為了占有什麼:至少人類的各種語言表明了類似的想法;在語言中,所有過去的行動都使我們獲得了某些東西!ichhabegeschprochen,gekaempft,gesiegt,(意即我現在擁有我的講話、戰鬥和勝利。
)何其貪也!他甚至抓住過去不放,希望過去仍然為他現在所擁有! 282 [217]美中的危險。
&mdash&mdash此女美且聰明:啊,但是若她不美,那她該變得怎樣更聰明啊! 283 安身和安心。
&mdash&mdash我們習慣的心境取決于,我們知道在什麼樣的心境中維持我們的周圍環境。
284 将新的表達成舊的。
&mdash&mdash聽到别人告訴新奇的事情,這是許多人所不樂意的,因為這讓他們感到别人更早知道這事情,從而超過了他們。
285 自我于何處止步?&mdash&mdash大多數人将其知道的所有東西都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仿佛知道某事就意味着擁有某事。
自我感的占有欲無邊無際:偉人們說起話來好像整個時代都站在他們身後,而他們則是這一長長軀體的頭;可愛的女士把她們子女的美麗,她們的服裝,她們的狗,她們的醫生,她們的城鎮都算作她們自己的功勞,就差沒有說&ldquo這一切就是我&rdquo。
&ldquo誰無所有,誰無所是&rdquo(Chinonha,nonè),意大利人如是說。
286 家畜、寵物及其他。
&mdash&mdash還有比這更惡心的嗎,比來自這樣一個造物的對植物和動物的多愁善感,[218]即從一開始就像盛怒的敵人一樣居住在他們中間,最後卻還對被他弄得虛弱和殘缺的受害者提出溫柔情感的要求!在這種&ldquo自然&rdquo面前,如果人還有一點思想的話,那對他來說适宜的首先是嚴肅(Ernst)。
287 兩個朋友。
&mdash&mdash原來是朋友的兩個人不做朋友了,雙方同時終止了對對方的友誼,一個認為對方太不了解自己,另一個認為對方過于了解自己&mdash&mdash他們都在欺騙自己!&mdash&mdash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沒有很好認識自己。
288 高貴心靈的喜劇。
&mdash&mdash某些人做不到高貴的、熱誠的親密無間,因而試圖允許人們通過矜持、嚴厲以及對于親昵的某種輕蔑,來猜出他們的高貴天性,仿佛他們内心的信任情感是如此強烈,以至于羞于示人似的。
289 不宜發表反對一種德性的言論的場合。
&mdash&mdash在懦弱者中間說反對勇敢的話,是不合适宜的,而且引來了輕視;在聽到反對同情的話時,冷酷無情的人總會顯得生氣。
290 一種浪費。
&mdash&mdash對于好激動和好沖動的人來說,他們按照第一反應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動往往不是他們内心實際的真心流露[219](而是在當時情境影響下不由自主做出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這些當時情境的氣氛的簡單再現),但是,為了彌補、收回和消除這些不表達實際内心的語言和行動,往往造成了随後表達内心實際的語言和行動的浪費。
291 傲慢。
&mdash&mdash傲慢是一種扮演的和僞裝的驕傲;然而,驕傲之所以為驕傲,正在于它不善和不喜扮演、掩飾和僞裝:因此,傲慢可以說是不善僞裝之僞裝(dieHeucheleiderUnfähigkeitzurHeuchelei),十分困難,常常失敗。
但是,如果傲慢未遂&mdash&mdash它通常總是未遂&mdash&mdash傲慢者就體會到三重苦惱:因為想要騙人而招恨,因為想要顯得比别人優越而招恨,以及最後,因為既沒有騙過别人也沒有顯得比别人優越而被人嘲笑。
因此,傲慢之舉不智多矣! 292 一種誤解。
&mdash&mdash當我們聽人說話,有時一個單獨字母的發音(如r的發音)就足以使我們對說話者情感的誠實産生懷疑:這聲音在我們聽來如此刺耳,以至于我們必須經過努力才能将其&ldquo同化&rdquo(machen)&mdash&mdash它對我們來說是&ldquo做作&rdquo(gemacht)的。
許多根深蒂固的誤解都來源于此。
一個具有與衆不同寫作習慣的作家的風格也是這樣:隻有他一個人覺得他自己的風格是&ldquo自然&rdquo的,對其他人來說,他的風格是&ldquo做作&rdquo的;相反,當他覺得自己是在&ldquo做作&rdquo時[220](因為這時他不得不屈服于時尚和所謂&ldquo良好趣味&rdquo),其他人卻開始覺得他是自然的、令人愉快的和值得信任的。
293 感謝。
&mdash&mdash感恩和虔敬,隻要有一點就已經太多了&mdash&mdash而且人會因此受苦,有如因某一惡習受苦,并使其全部獨立性和正直蒙上壞良心的陰影。
294 聖者。
&mdash&mdash肉欲最盛者,是那些不得不避開女人并折磨自己的肉體的人。
295 服侍的境界。
&mdash&mdash在服侍這門偉大藝術中,最高境界是為一個大野心家服務,他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地道的自私鬼,然而他又最不願意被看作一個自私鬼(這正是他的野心的一部分)。
他要求每件事情都以這樣一種方式發生,既與他的意志和喜好一緻,又使他看上去似乎在犧牲自己和從不為自己要求任何東西。
296 決鬥。
&mdash&mdash我視之為一種優點,某君嘗言:若我不得不決鬥,就讓我決鬥好了;能夠決鬥是好的,因為在決鬥中,人們永遠不會缺少勇敢的對手和朋友。
決鬥是我們能找到的最後的體面自殺手段,雖然是一種令人遺憾、間接和不十分可靠的手段。
297 [221]敗壞。
&mdash&mdash敗壞一個年輕人的萬無一失的方法是,教他對那些與他思想相同的人比對那些與他思想不同的人評價更高。
298 [Pütz]尼采引自拜倫:《雜著》,卷2,頁145。
[Pütz]卡萊爾(ThomasCarlyle,1795&mdash1881),英國作家,他紮根于蘇格蘭清教并受德國唯心主義影響,堅決反對19世紀的唯物主義。
在他的著作《法國大革命》(1837)和《論英雄和英雄崇拜》(1841)中,世界曆史被描繪成為上帝所引導的偉大人物的作品。
英雄崇拜及其狂熱的信徒。
&mdash&mdash一般來說,某一具有血肉之軀的理想的狂熱崇拜者,隻有當他否定此理想時,他才是正确的,而且當其時他也是可畏懼的:他就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他所否定的東西。
原因最簡單不過:他來自那裡,他在那裡就像在家裡一樣,他一直生活在某一天自己不得不返回那裡的恐懼中&mdash&mdash他希望用否定永遠擋住自己返回那裡的道路。
然而,一旦開始肯定,他就眼睛半閉,開始進行美化(這樣做往往隻是為了刺激留在家裡的那些同伴);你可以說這做法是藝術性的&mdash&mdash是的,但同時也是不誠實的。
他把某人當作自己的理想,把他放在一個遙遠又遙遠的地方,使他的形象在自己眼中模糊起來,漸漸呈現出一派勻稱、柔和朦胧之美。
由于希望永遠敬拜他的高懸遠舉的理想,使其不受&ldquo渎神的暴民&rdquo(profanumvulgus)的損害,他必須為其建造一座殿堂。
在這座殿堂中,他把他所擁有的全部其他景仰和神化對象都安置進來,濟濟一堂,以便它們的光輝都落到他的理想之上,使理想得到神奇的滋養,越來越神聖。
最後,一個完美的神出現,他的造神事業大功告成!&mdash&mdash但是,有一個人知道這一切是如何得到的&mdash&mdash他的思想的良知;還有一個人,雖然是完全無意識的,對此加以抵制&mdash&mdash被神化者自己,他由于所有這些迷信、崇拜和歌頌變成了一個讓人無法忍受的家夥,[222]以一種粗魯可怕的方式表明,他完全不是什麼神,而隻是一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這樣一個狂熱的崇拜者隻有一條路可走:他聽任自己和他的同伴容忍虐待,并通過一種新的自欺和高貴的謊言把這種苦難說成&ldquo為榮耀上帝受苦&rdquo(inmajoremdeigloriam):他采取了一種反對自己的立場,因此作為被虐待者和解說者體驗到了某種類似殉道者的感覺&mdash&mdash由此達到了他的狂妄的頂點。
&mdash&mdash舉例來說,這樣的人就曾經生活在拿破侖周圍;确實,也許正是這些人在我們世紀的靈魂中播下了對&ldquo天才&rdquo和&ldquo英雄&rdquo的浪漫主義崇拜(prostration)的種子,這種迷信與啟蒙運動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他們中間的某位拜倫甚至毫不害羞地說,在這樣一種存在面前,他隻是&ldquo蟲豸&rdquo。
(自以為是、頭腦混亂和憤憤不平的老卡萊爾發明了這種迷信的規則,他一生都想使他那英國人的常識淺見浪漫化,最終卻白費功夫。
) 299 英雄氣概之假象。
&mdash&mdash奮勇沖向敵人也可能是怯懦之标志。
300 對谄媚者的仁慈。
&mdash&mdash貪婪的野心家最後的聰明在于,他不讓人察覺他看到谄媚者時對他們所生的輕蔑:反而對他們也做出一副仁慈的樣子,好像一位上帝,除了作為仁慈的化身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的存在。
301 [223]&ldquo個性&rdquo。
&mdash&mdash&ldquo我說到做到!&rdquo&mdash&mdash人們認為,這種思想方式表明了一種強烈而突出的個性。
有多少行為是這樣做出的啊:我們所以選擇這種行為,并不是因為它是最合理的行為,而是因為它在我們的想象中不知怎麼點燃了我們的野心和虛榮,以至于如果我們不能一鼓作氣将它付諸實施就無法安甯!通過這種方式,它增加了我們對自己的個性和好良心(gutGewissen)的信仰,從而也就是增加了我們的力量感,而某些最合理的行動選擇卻隻能帶來對我們自己的懷疑,從而增加我們的無力感。
302 一重、二重、三重的真!&mdash&mdash人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說謊,但他們說過之後就不再記得它了,并且一般也不相信它。
303 知人者的娛樂。
&mdash&mdash有人自認為了解我,當他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對待我時,他覺得自己聰明和了不起。
我小心為之,不讓他看出破綻,因為那樣對我并無好處:他現在所以對我充滿善意,是因為我在他心中喚起了一種明确的優越感。
&mdash&mdash還有一人:他害怕我覺得自己了解他,這讓他感到自卑。
因此,他在我面前表現得冷淡而随便,試圖誤導我對他的認識,以便重新淩駕于我。
304 [224]世界之否定者。
&mdash&mdash有人事不如意,最後怒火中燒:&ldquo讓這個世界毀滅吧!&rdquo這種駭人聽聞的感情是嫉妒的頂點,其理由是:如果我不能得到某些東西,這個世界就不應該得到任何東西!全世界都不應該存在! 305 貪婪。
&mdash&mdash當我們買東西時,東西越不值錢,我們的貪心就越明顯&mdash&mdash為什麼?恰恰微小的價格差别才構成了貪心的小心眼嗎? 306 [Pütz]傳說中的伊塔卡(Ithaka)的國王,萊耳忒斯(Laerte)和安提克勒亞(Antikeia)之子;荷馬《伊利亞特》中的重要角色和《奧德賽》的主人公。
尼采經常将他的狡詐和謊言說成是他的勇敢。
希臘的理想。
&mdash&mdash希臘人喜愛奧德修斯身上的什麼?最喜他能說謊,能狡詐和可怕地報複;能适應環境;能在需要時顯得比最高貴的人還高貴;能成為人們想要他成為的人;英雄式的鎮定;必要時能使用任何手段;機智&mdash&mdash他的機智讓諸神驚奇,他們想到他的智力不禁莞爾&mdash&mdash所有這些就是希臘人的理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顯現與存在的矛盾對他們來說還是完全陌生的,因而根本不具有道德上的意義。
還有比這更完美的演員嗎! 307 [Pütz]按照亞裡士多德的《詩學》,曆史學家描寫現實發生的事情,相反,詩人則描寫根據概率或必然規律可能發生的事情(特别參《詩學》第9章)。
因此,按照通常的哲學标準,詩人構造的真實比曆史學家的史實更真實。
深受&mdash&mdash特别是在德國&mdash&mdash曆史思想影響的19世紀,否認一種超時間的普遍性,更願意在這一背景下颠倒亞裡士多德對曆史寫作和詩歌創作的特征概括。
因此,曆史科學的首要任務是永遠隻探讨一個時代的精神,以及通過這種方式同時隻描寫那個過去了的時代認為有效的真理或&ldquo觀念&rdquo(例如可參蘭克[LeopoldvonRanke,1795&mdash1886])。
尼采反對這種觀點,他用對真實發生事件的解釋效果代替了真實發生的事件。
曆史學家不是描述曆史,而永遠隻是從曆史寫作者那裡剽竊曆史。
事實!虛構的事實&mdash&mdash曆史學家所處理的,不是實際發生的事,而是在人們想象中發生的事,因為隻有在人們想象中發生的事才會對人産生效果。
同樣,他也隻處理想象中的英雄。
[225]他的所謂世界曆史研究,其實隻是關于各種想象中的行動及其想象中的動機的一些意見,這些意見反過來引起新的意見和新的行動,而其本身的實在卻再一次立即蒸發了,隻作為蒸汽起作用&mdash&mdash從漂浮在深不可測的現實上空的濃霧中,不斷孕育和産生出一些幻象來。
曆史學家談論的全都是一些除了在他們的幻想中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存在過的事。
308 不知道經營是高貴的。
&mdash&mdash隻以最高價格出售自己的所長,甚或利用所長來放高利貸,像教師、官吏和藝術家那樣&mdash&mdash從天賦和才華中整出點商人幹的事。
現在人們一次也不該想用他們的智慧搞點小聰明才對! 309 恐懼與愛。
&mdash&mdash恐懼比愛更多地促進了對于人的普遍洞見,因為恐懼要求猜出,他人是誰,他會做些什麼,他想要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欺騙自己是不利和危險的。
反過來,愛卻包含一種隐秘的沖動,希望将被愛的他人看得盡可能美或擡得盡可能高:在此欺騙自己是有利的和歡樂的&mdash&mdash因此他就這樣做了。
310 和善者。
&mdash&mdash和善者的和善性情是這樣獲得的:他們的祖先生活在不斷被攻擊的恐懼中&mdash&mdash他們長期慣于說好話,息事甯人,自我輕賤,小心翼翼,讨好,谄媚,隐苦,茹痛,若無其事,強作歡顔,[226]最後将所有這些甜美和完美的技能都遺傳給他們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而這些子女,感謝其更為可喜的命運,從來沒有過這種恐懼感,但還是一再唱起了同樣的人生之歌。
311 所謂&ldquo靈魂&rdquo。
&mdash&mdash人覺得容易并因而樂于去做和勇于去做的内心活動的總和,人們稱為他的&ldquo靈魂”&mdash&mdash如果察覺到内心活動于他是費力而嚴酷的,人們就會認為他沒有靈魂。
312 善忘者。
&mdash&mdash在激情的爆發中,在夢境和精神錯亂的狂想中,人重新發現了其自身以及整個人類的史前時期:動物性及其狂野的猙獰;他的記憶這時回到遙遠的過去,而他的文明狀态正是通過忘卻這些原始經驗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是通過這種記憶的衰退發展起來的。
誰若屬于最善忘的人,離開這一切很遠,便不會懂得人類&mdash&mdash但是,若不時能有一些&ldquo不懂人類&rdquo的個人,一些可以說是出自神的種子和誕生自理性的個人,那對整個人類是好的。
313 不再符合期望的朋友。
&mdash&mdash人的不再能滿足其願望的朋友,人甯願将其當作敵人。
314 [227]來自思想者的聚會&mdash&mdash在無邊的生成海洋(OzeansdesWerdens)的深處,我們這些探險家和候鳥,在一個比一隻小船大不了多少的小島上醒來,向四周張望一番:既緊張又好奇,因為也許一分鐘之後,一陣大風就會把我們刮跑,或一陣巨浪就會把小島吞沒,我們将不再有立足之地!&mdash&mdash然而,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我們遇到了另外的候鳥,并聽說了更早來過的候鳥&mdash&mdash于是我們又是振翅,又是鳴唱,度過了一刻短暫的認識和發現的美妙時光,然後精神振奮,滄海一笑,飛向海洋更深的地方。
315 自我剝奪。
&mdash&mdash放棄自己的财産,放棄自己的權利,使人快樂,當它指示着更大的财富時。
慷慨就屬于此類。
316 弱小的宗派。
&mdash&mdash那些自覺強大無路的宗派用心網羅少數才華橫溢的信徒,希望以質量彌補數量的不足。
才智之士的莫大危險正在于此。
317 黃昏的判斷。
&mdash&mdash如有人在其暮年和疲倦時回首他的盛年和一生的工作,他多半會得出一個令人憂郁的結論。
但這并不是因為他的盛年或他的一生有什麼問題,而是他的疲倦使然。
[228]&mdash&mdash當我們忙于創造時,或當我們忙于享受時,我們總是少有時間仔細端詳生活和人生;但是,若我們确實要對生活和人生做出判斷,那麼,我們不應該像他一樣,直到第七天歇下來時才肯去發現人生的異常之美。
&mdash&mdash他錯過了最好的時間。
318 小心體系制造者。
&mdash&mdash出現了體系制造者的表演:他們想完成一個體系并使之圓潤,于是他們不得不嘗試允許他們較弱的品質出現在他們較強的品質的風格中。
&mdash&mdash他們想扮演完美無缺的、獨特而強大的人物。
319 好客。
&mdash&mdash好客習俗的意義是:麻痹陌生人身上的敵意。
一旦人們在陌生人身上不再首先感受到一個敵人,好客之風也就衰落了:好客之風流行之日,就是人們普遍相信其惡毒前提之時。
320 關于天氣。
&mdash&mdash一種反常和無常的氣候甚至使人
&mdash&mdash希臘人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變得純粹的種族和文化的典範:也許我們可以希望,有一天我們還将獲得一種純粹的歐洲種族和歐洲文化。
273 贊美。
&mdash&mdash你察覺到這個人就要開始贊美你了,于是你緊閉雙唇,屏住呼吸:天哪,把這杯苦酒拿走吧!但是,它沒有被拿走,它被送到我們面前!因此,還是讓我們吞下贊美者甜蜜的無恥,克服我們對其贊美本能的反感和極度輕視,作出一副感激的表情吧&mdash&mdash因為無論如何,他認為他在對我們做好事!現在,在這之後,我們看到,贊美者信心飽滿,自我感覺良好,因為他戰勝了我們。
真的,這個無賴也戰勝了他自己,因為他是不情願将自己的贊美送人的! 274 人類的權利和特權。
&mdash&mdash我們人類是唯一的造物。
如果這些造物失敗了,則它們可以自己将自己删除,有如删除一個寫壞的句子&mdash&mdash無論我們這樣做是為了維護人類的榮譽,還是出于對人類的同情,或是出于對我們自己的厭惡。
275 [215]變形的人。
&mdash&mdash現在他變成了美德的化身,但隻是為了以此傷害别人。
太關注他是不必要的! 276 多麼經常!多麼意外!&mdash&mdash有多少已婚男子,曾經在某個早晨,突然清楚意識到,他們的年輕妻子雖然自以為非常迷人,但實際上特别乏味,更不用說那些肉欲強烈而精神虛弱的女人了! 277 熱的美德與冷的美德。
&mdash&mdash有時,勇敢是冷酷的、不可動搖的決心的結果;有時,勇敢是熱烈的、幾乎盲目的勇氣的結果,然而,我們卻用同一個名字來稱呼這兩種勇敢!&mdash&mdash冷的美德何其不同于熱的美德!如果有誰認為隻有熱才能産生&ldquo德&rdquo(Gutsein),那他就是一個傻瓜;但如果有人認為&ldquo德&rdquo隻屬于冷,那他同樣也是一個傻瓜。
事實上,人類發現冷的勇敢和熱的勇敢都很有用,但也都很難得,因而隻能将這兩種顔色的美德都當作稀有的寶石。
278 親切友好的記憶。
&mdash&mdash誰若擁有一個高的等級,他就善于為自己購置一種親切友好的記憶,這意味着察覺他人一切可能的善并轉身記上一筆:由此人們就視他們處于一種适意的依賴關系中。
因此人也可以這樣對待他自己:他是否擁有一種親切友好的記憶,[216]最終決定了他對自己本身特有的态度,決定了在觀察自己的愛好和意圖時的态度是高貴的、善意的還是不信任的,而且最終也決定了這些愛好和意圖本身的性質。
279 我們何以成為藝術家。
&mdash&mdash一旦一個人把某人當作自己崇拜的對象,他就會把這人理想化,以便向自己證明後者完全配得上他的崇拜;換句話說,為了使他自己的作為在良知上能通過,他變成了藝術家。
如果他現在感到痛苦,那不是因為無知(Nichtwissen)使他痛苦,而是因為強作無知的自我欺騙讓他痛苦。
&mdash&mdash像所有一往情深的戀愛者一樣,這種人的内心悲歡不是尋常鬥勺可以罄盡的。
280 孩子似的。
&mdash&mdash誰像孩子一樣生活,即無需為他的面包操勞和不相信他的行動具有最終的意義,誰就仍然是孩子似的。
281 [譯注]&ldquo我說過了,戰鬥過了,勝利過了&rdquo,德語完成時态中的助動詞haben作獨立動詞時表示&ldquo擁有&rdquo。
自我想把一切納為己有。
&mdash&mdash好像人行動隻是為了占有什麼:至少人類的各種語言表明了類似的想法;在語言中,所有過去的行動都使我們獲得了某些東西!ichhabegeschprochen,gekaempft,gesiegt,(意即我現在擁有我的講話、戰鬥和勝利。
)何其貪也!他甚至抓住過去不放,希望過去仍然為他現在所擁有! 282 [217]美中的危險。
&mdash&mdash此女美且聰明:啊,但是若她不美,那她該變得怎樣更聰明啊! 283 安身和安心。
&mdash&mdash我們習慣的心境取決于,我們知道在什麼樣的心境中維持我們的周圍環境。
284 将新的表達成舊的。
&mdash&mdash聽到别人告訴新奇的事情,這是許多人所不樂意的,因為這讓他們感到别人更早知道這事情,從而超過了他們。
285 自我于何處止步?&mdash&mdash大多數人将其知道的所有東西都置于自己的保護之下,仿佛知道某事就意味着擁有某事。
自我感的占有欲無邊無際:偉人們說起話來好像整個時代都站在他們身後,而他們則是這一長長軀體的頭;可愛的女士把她們子女的美麗,她們的服裝,她們的狗,她們的醫生,她們的城鎮都算作她們自己的功勞,就差沒有說&ldquo這一切就是我&rdquo。
&ldquo誰無所有,誰無所是&rdquo(Chinonha,nonè),意大利人如是說。
286 家畜、寵物及其他。
&mdash&mdash還有比這更惡心的嗎,比來自這樣一個造物的對植物和動物的多愁善感,[218]即從一開始就像盛怒的敵人一樣居住在他們中間,最後卻還對被他弄得虛弱和殘缺的受害者提出溫柔情感的要求!在這種&ldquo自然&rdquo面前,如果人還有一點思想的話,那對他來說适宜的首先是嚴肅(Ernst)。
287 兩個朋友。
&mdash&mdash原來是朋友的兩個人不做朋友了,雙方同時終止了對對方的友誼,一個認為對方太不了解自己,另一個認為對方過于了解自己&mdash&mdash他們都在欺騙自己!&mdash&mdash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沒有很好認識自己。
288 高貴心靈的喜劇。
&mdash&mdash某些人做不到高貴的、熱誠的親密無間,因而試圖允許人們通過矜持、嚴厲以及對于親昵的某種輕蔑,來猜出他們的高貴天性,仿佛他們内心的信任情感是如此強烈,以至于羞于示人似的。
289 不宜發表反對一種德性的言論的場合。
&mdash&mdash在懦弱者中間說反對勇敢的話,是不合适宜的,而且引來了輕視;在聽到反對同情的話時,冷酷無情的人總會顯得生氣。
290 一種浪費。
&mdash&mdash對于好激動和好沖動的人來說,他們按照第一反應說出的話和做出的行動往往不是他們内心實際的真心流露[219](而是在當時情境影響下不由自主做出的,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這些當時情境的氣氛的簡單再現),但是,為了彌補、收回和消除這些不表達實際内心的語言和行動,往往造成了随後表達内心實際的語言和行動的浪費。
291 傲慢。
&mdash&mdash傲慢是一種扮演的和僞裝的驕傲;然而,驕傲之所以為驕傲,正在于它不善和不喜扮演、掩飾和僞裝:因此,傲慢可以說是不善僞裝之僞裝(dieHeucheleiderUnfähigkeitzurHeuchelei),十分困難,常常失敗。
但是,如果傲慢未遂&mdash&mdash它通常總是未遂&mdash&mdash傲慢者就體會到三重苦惱:因為想要騙人而招恨,因為想要顯得比别人優越而招恨,以及最後,因為既沒有騙過别人也沒有顯得比别人優越而被人嘲笑。
因此,傲慢之舉不智多矣! 292 一種誤解。
&mdash&mdash當我們聽人說話,有時一個單獨字母的發音(如r的發音)就足以使我們對說話者情感的誠實産生懷疑:這聲音在我們聽來如此刺耳,以至于我們必須經過努力才能将其&ldquo同化&rdquo(machen)&mdash&mdash它對我們來說是&ldquo做作&rdquo(gemacht)的。
許多根深蒂固的誤解都來源于此。
一個具有與衆不同寫作習慣的作家的風格也是這樣:隻有他一個人覺得他自己的風格是&ldquo自然&rdquo的,對其他人來說,他的風格是&ldquo做作&rdquo的;相反,當他覺得自己是在&ldquo做作&rdquo時[220](因為這時他不得不屈服于時尚和所謂&ldquo良好趣味&rdquo),其他人卻開始覺得他是自然的、令人愉快的和值得信任的。
293 感謝。
&mdash&mdash感恩和虔敬,隻要有一點就已經太多了&mdash&mdash而且人會因此受苦,有如因某一惡習受苦,并使其全部獨立性和正直蒙上壞良心的陰影。
294 聖者。
&mdash&mdash肉欲最盛者,是那些不得不避開女人并折磨自己的肉體的人。
295 服侍的境界。
&mdash&mdash在服侍這門偉大藝術中,最高境界是為一個大野心家服務,他在一切事情上都是地道的自私鬼,然而他又最不願意被看作一個自私鬼(這正是他的野心的一部分)。
他要求每件事情都以這樣一種方式發生,既與他的意志和喜好一緻,又使他看上去似乎在犧牲自己和從不為自己要求任何東西。
296 決鬥。
&mdash&mdash我視之為一種優點,某君嘗言:若我不得不決鬥,就讓我決鬥好了;能夠決鬥是好的,因為在決鬥中,人們永遠不會缺少勇敢的對手和朋友。
決鬥是我們能找到的最後的體面自殺手段,雖然是一種令人遺憾、間接和不十分可靠的手段。
297 [221]敗壞。
&mdash&mdash敗壞一個年輕人的萬無一失的方法是,教他對那些與他思想相同的人比對那些與他思想不同的人評價更高。
298 [Pütz]尼采引自拜倫:《雜著》,卷2,頁145。
[Pütz]卡萊爾(ThomasCarlyle,1795&mdash1881),英國作家,他紮根于蘇格蘭清教并受德國唯心主義影響,堅決反對19世紀的唯物主義。
在他的著作《法國大革命》(1837)和《論英雄和英雄崇拜》(1841)中,世界曆史被描繪成為上帝所引導的偉大人物的作品。
英雄崇拜及其狂熱的信徒。
&mdash&mdash一般來說,某一具有血肉之軀的理想的狂熱崇拜者,隻有當他否定此理想時,他才是正确的,而且當其時他也是可畏懼的:他就像了解自己一樣了解他所否定的東西。
原因最簡單不過:他來自那裡,他在那裡就像在家裡一樣,他一直生活在某一天自己不得不返回那裡的恐懼中&mdash&mdash他希望用否定永遠擋住自己返回那裡的道路。
然而,一旦開始肯定,他就眼睛半閉,開始進行美化(這樣做往往隻是為了刺激留在家裡的那些同伴);你可以說這做法是藝術性的&mdash&mdash是的,但同時也是不誠實的。
他把某人當作自己的理想,把他放在一個遙遠又遙遠的地方,使他的形象在自己眼中模糊起來,漸漸呈現出一派勻稱、柔和朦胧之美。
由于希望永遠敬拜他的高懸遠舉的理想,使其不受&ldquo渎神的暴民&rdquo(profanumvulgus)的損害,他必須為其建造一座殿堂。
在這座殿堂中,他把他所擁有的全部其他景仰和神化對象都安置進來,濟濟一堂,以便它們的光輝都落到他的理想之上,使理想得到神奇的滋養,越來越神聖。
最後,一個完美的神出現,他的造神事業大功告成!&mdash&mdash但是,有一個人知道這一切是如何得到的&mdash&mdash他的思想的良知;還有一個人,雖然是完全無意識的,對此加以抵制&mdash&mdash被神化者自己,他由于所有這些迷信、崇拜和歌頌變成了一個讓人無法忍受的家夥,[222]以一種粗魯可怕的方式表明,他完全不是什麼神,而隻是一個人。
在這種情況下,這樣一個狂熱的崇拜者隻有一條路可走:他聽任自己和他的同伴容忍虐待,并通過一種新的自欺和高貴的謊言把這種苦難說成&ldquo為榮耀上帝受苦&rdquo(inmajoremdeigloriam):他采取了一種反對自己的立場,因此作為被虐待者和解說者體驗到了某種類似殉道者的感覺&mdash&mdash由此達到了他的狂妄的頂點。
&mdash&mdash舉例來說,這樣的人就曾經生活在拿破侖周圍;确實,也許正是這些人在我們世紀的靈魂中播下了對&ldquo天才&rdquo和&ldquo英雄&rdquo的浪漫主義崇拜(prostration)的種子,這種迷信與啟蒙運動的精神是背道而馳的。
他們中間的某位拜倫甚至毫不害羞地說,在這樣一種存在面前,他隻是&ldquo蟲豸&rdquo。
(自以為是、頭腦混亂和憤憤不平的老卡萊爾發明了這種迷信的規則,他一生都想使他那英國人的常識淺見浪漫化,最終卻白費功夫。
) 299 英雄氣概之假象。
&mdash&mdash奮勇沖向敵人也可能是怯懦之标志。
300 對谄媚者的仁慈。
&mdash&mdash貪婪的野心家最後的聰明在于,他不讓人察覺他看到谄媚者時對他們所生的輕蔑:反而對他們也做出一副仁慈的樣子,好像一位上帝,除了作為仁慈的化身以外不可能有其他的存在。
301 [223]&ldquo個性&rdquo。
&mdash&mdash&ldquo我說到做到!&rdquo&mdash&mdash人們認為,這種思想方式表明了一種強烈而突出的個性。
有多少行為是這樣做出的啊:我們所以選擇這種行為,并不是因為它是最合理的行為,而是因為它在我們的想象中不知怎麼點燃了我們的野心和虛榮,以至于如果我們不能一鼓作氣将它付諸實施就無法安甯!通過這種方式,它增加了我們對自己的個性和好良心(gutGewissen)的信仰,從而也就是增加了我們的力量感,而某些最合理的行動選擇卻隻能帶來對我們自己的懷疑,從而增加我們的無力感。
302 一重、二重、三重的真!&mdash&mdash人幾乎無時無刻不在說謊,但他們說過之後就不再記得它了,并且一般也不相信它。
303 知人者的娛樂。
&mdash&mdash有人自認為了解我,當他按照他自己的方式對待我時,他覺得自己聰明和了不起。
我小心為之,不讓他看出破綻,因為那樣對我并無好處:他現在所以對我充滿善意,是因為我在他心中喚起了一種明确的優越感。
&mdash&mdash還有一人:他害怕我覺得自己了解他,這讓他感到自卑。
因此,他在我面前表現得冷淡而随便,試圖誤導我對他的認識,以便重新淩駕于我。
304 [224]世界之否定者。
&mdash&mdash有人事不如意,最後怒火中燒:&ldquo讓這個世界毀滅吧!&rdquo這種駭人聽聞的感情是嫉妒的頂點,其理由是:如果我不能得到某些東西,這個世界就不應該得到任何東西!全世界都不應該存在! 305 貪婪。
&mdash&mdash當我們買東西時,東西越不值錢,我們的貪心就越明顯&mdash&mdash為什麼?恰恰微小的價格差别才構成了貪心的小心眼嗎? 306 [Pütz]傳說中的伊塔卡(Ithaka)的國王,萊耳忒斯(Laerte)和安提克勒亞(Antikeia)之子;荷馬《伊利亞特》中的重要角色和《奧德賽》的主人公。
尼采經常将他的狡詐和謊言說成是他的勇敢。
希臘的理想。
&mdash&mdash希臘人喜愛奧德修斯身上的什麼?最喜他能說謊,能狡詐和可怕地報複;能适應環境;能在需要時顯得比最高貴的人還高貴;能成為人們想要他成為的人;英雄式的鎮定;必要時能使用任何手段;機智&mdash&mdash他的機智讓諸神驚奇,他們想到他的智力不禁莞爾&mdash&mdash所有這些就是希臘人的理想!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顯現與存在的矛盾對他們來說還是完全陌生的,因而根本不具有道德上的意義。
還有比這更完美的演員嗎! 307 [Pütz]按照亞裡士多德的《詩學》,曆史學家描寫現實發生的事情,相反,詩人則描寫根據概率或必然規律可能發生的事情(特别參《詩學》第9章)。
因此,按照通常的哲學标準,詩人構造的真實比曆史學家的史實更真實。
深受&mdash&mdash特别是在德國&mdash&mdash曆史思想影響的19世紀,否認一種超時間的普遍性,更願意在這一背景下颠倒亞裡士多德對曆史寫作和詩歌創作的特征概括。
因此,曆史科學的首要任務是永遠隻探讨一個時代的精神,以及通過這種方式同時隻描寫那個過去了的時代認為有效的真理或&ldquo觀念&rdquo(例如可參蘭克[LeopoldvonRanke,1795&mdash1886])。
尼采反對這種觀點,他用對真實發生事件的解釋效果代替了真實發生的事件。
曆史學家不是描述曆史,而永遠隻是從曆史寫作者那裡剽竊曆史。
事實!虛構的事實&mdash&mdash曆史學家所處理的,不是實際發生的事,而是在人們想象中發生的事,因為隻有在人們想象中發生的事才會對人産生效果。
同樣,他也隻處理想象中的英雄。
[225]他的所謂世界曆史研究,其實隻是關于各種想象中的行動及其想象中的動機的一些意見,這些意見反過來引起新的意見和新的行動,而其本身的實在卻再一次立即蒸發了,隻作為蒸汽起作用&mdash&mdash從漂浮在深不可測的現實上空的濃霧中,不斷孕育和産生出一些幻象來。
曆史學家談論的全都是一些除了在他們的幻想中從來沒有在任何地方存在過的事。
308 不知道經營是高貴的。
&mdash&mdash隻以最高價格出售自己的所長,甚或利用所長來放高利貸,像教師、官吏和藝術家那樣&mdash&mdash從天賦和才華中整出點商人幹的事。
現在人們一次也不該想用他們的智慧搞點小聰明才對! 309 恐懼與愛。
&mdash&mdash恐懼比愛更多地促進了對于人的普遍洞見,因為恐懼要求猜出,他人是誰,他會做些什麼,他想要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欺騙自己是不利和危險的。
反過來,愛卻包含一種隐秘的沖動,希望将被愛的他人看得盡可能美或擡得盡可能高:在此欺騙自己是有利的和歡樂的&mdash&mdash因此他就這樣做了。
310 和善者。
&mdash&mdash和善者的和善性情是這樣獲得的:他們的祖先生活在不斷被攻擊的恐懼中&mdash&mdash他們長期慣于說好話,息事甯人,自我輕賤,小心翼翼,讨好,谄媚,隐苦,茹痛,若無其事,強作歡顔,[226]最後将所有這些甜美和完美的技能都遺傳給他們的子女和子女的子女,而這些子女,感謝其更為可喜的命運,從來沒有過這種恐懼感,但還是一再唱起了同樣的人生之歌。
311 所謂&ldquo靈魂&rdquo。
&mdash&mdash人覺得容易并因而樂于去做和勇于去做的内心活動的總和,人們稱為他的&ldquo靈魂”&mdash&mdash如果察覺到内心活動于他是費力而嚴酷的,人們就會認為他沒有靈魂。
312 善忘者。
&mdash&mdash在激情的爆發中,在夢境和精神錯亂的狂想中,人重新發現了其自身以及整個人類的史前時期:動物性及其狂野的猙獰;他的記憶這時回到遙遠的過去,而他的文明狀态正是通過忘卻這些原始經驗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是通過這種記憶的衰退發展起來的。
誰若屬于最善忘的人,離開這一切很遠,便不會懂得人類&mdash&mdash但是,若不時能有一些&ldquo不懂人類&rdquo的個人,一些可以說是出自神的種子和誕生自理性的個人,那對整個人類是好的。
313 不再符合期望的朋友。
&mdash&mdash人的不再能滿足其願望的朋友,人甯願将其當作敵人。
314 [227]來自思想者的聚會&mdash&mdash在無邊的生成海洋(OzeansdesWerdens)的深處,我們這些探險家和候鳥,在一個比一隻小船大不了多少的小島上醒來,向四周張望一番:既緊張又好奇,因為也許一分鐘之後,一陣大風就會把我們刮跑,或一陣巨浪就會把小島吞沒,我們将不再有立足之地!&mdash&mdash然而,在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我們遇到了另外的候鳥,并聽說了更早來過的候鳥&mdash&mdash于是我們又是振翅,又是鳴唱,度過了一刻短暫的認識和發現的美妙時光,然後精神振奮,滄海一笑,飛向海洋更深的地方。
315 自我剝奪。
&mdash&mdash放棄自己的财産,放棄自己的權利,使人快樂,當它指示着更大的财富時。
慷慨就屬于此類。
316 弱小的宗派。
&mdash&mdash那些自覺強大無路的宗派用心網羅少數才華橫溢的信徒,希望以質量彌補數量的不足。
才智之士的莫大危險正在于此。
317 黃昏的判斷。
&mdash&mdash如有人在其暮年和疲倦時回首他的盛年和一生的工作,他多半會得出一個令人憂郁的結論。
但這并不是因為他的盛年或他的一生有什麼問題,而是他的疲倦使然。
[228]&mdash&mdash當我們忙于創造時,或當我們忙于享受時,我們總是少有時間仔細端詳生活和人生;但是,若我們确實要對生活和人生做出判斷,那麼,我們不應該像他一樣,直到第七天歇下來時才肯去發現人生的異常之美。
&mdash&mdash他錯過了最好的時間。
318 小心體系制造者。
&mdash&mdash出現了體系制造者的表演:他們想完成一個體系并使之圓潤,于是他們不得不嘗試允許他們較弱的品質出現在他們較強的品質的風格中。
&mdash&mdash他們想扮演完美無缺的、獨特而強大的人物。
319 好客。
&mdash&mdash好客習俗的意義是:麻痹陌生人身上的敵意。
一旦人們在陌生人身上不再首先感受到一個敵人,好客之風也就衰落了:好客之風流行之日,就是人們普遍相信其惡毒前提之時。
320 關于天氣。
&mdash&mdash一種反常和無常的氣候甚至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