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回 九宮山黑夜遭襲
關燈
小
中
大
是也瞧到了那大岩山的紅色大字,冷哼了一聲,道:“好大的口氣,這倒要試上一試。
” 方兆南靈機一動,說道:“言老前輩就住在這谷中一片水潭浮閣之上。
數日前兄弟來此相訪之時,這塊岩石之上,并無字迹,眼下這八個大字,不知是何人所留的,看來又不像言老前輩的筆迹。
” 袁九逵聽他說筆迹不似出自知機子言陵甫之手,心中微有所感。
隻見他低頭沉思了一陣,說道:“方兄再請仔細的瞧上一瞧,看這字迹是否是言陵甫的手筆。
” 方兆南淡然一笑,道:“在下和言老前輩忘年論交,對于他的手筆字迹,認定甚準,一望即知,也許他出外采集什麼藥物去了,請人代為守候居住之處,這八個字是他請的守候人所寫的也說不定。
” 袁九逵點頭答道:“方兄之言,頗有道理,……”他微一沉忖之後,又道:“言陵甫那居住之外,除了他外,不知還有何人?” 方兆南道:“除了一個守候丹爐的童子外,别無他人,” 袁九逵低沉的冷笑一陣,高聲的說道:“毛通,讓他們暫時守在谷口,你和耿三元跟我進去瞧瞧。
” 那矮小之人應了一聲,和那白發白髯的枯瘦老者,聯袂躍奔過來,餘下五個随來之人,亦都是江南綠林道中的高手。
他們不待袁九逵吩咐,立時散開埋伏在谷日之處,眨眼間,隐去了身子。
方兆南看得暗自歎道:“此人作事,精細無比,進則可攻,退則可守,果然是一方霸主之才。
” 毛通目光一掃大岩石的八個大字,沉聲說道:“如果這幾個字不是知機子言陵甫的手筆,隻怕已讓人捷足先登了一步。
” 袁九逵微微颔首,道:“事情确有可疑之處,但我算計時日。
天風老道決然趕不到咱們前面,除了那牛鼻子外,我想不出眼下江南武林之中,還有什麼人敢和咱們作對。
” 方兆南道,“江湖之中,盡多奇人,袁兄所說,未免太過武斷了吧?” 他深知此刻和他故意辯上幾句,愈能使他相信自己之言不虛。
袁九逵冷冷一笑,道:“方兄高見不錯。
” 說完一縱身。
躍人各國。
方兆南看他飛行身法。
不但迅速無比。
而且不帶一點聲息。
可見他的輕功已達爐火純青的上乘境界。
耿三元、毛通,一瞧總瓢把子當先涉險人谷,立時雙雙一躍,緊随身後迫去。
方兆南略一猶豫。
也緊随而入。
但見袁九逵身如離弦流矢一般,待方兆南等躍入谷中時,他已奔到了另一個山彎的轉角所在。
毛通、耿三元疾趕直追,衣袂随帶起飄鳳之聲。
方兆南左右一看,見兩側山勢如削.除了向前或退後之外。
再好的輕功,也難攀登兩側山壁逃走。
忽聽山彎那面傳出來了袁九逵一聲大喝,似是遇上什麼強敵突襲一般。
不禁好奇心動,急向前面奔去。
轉過一個山彎,隻見袁九逵呆呆的站在路中,毛通。
耿三元并肩站在他的身後。
方兆南仔細瞧去,隻見袁九逞右手中抓住一根尺許長短的竹枝,沉思不語,不禁心中感到奇怪,加緊腳步,走近袁九逵一看。
隻見他左手之中還拿着一紙白箋,上面畫着十具屍體,旁邊也寫着八個小紅字,道: “敬候光臨,恕不備棺。
” 他本是聰明之人,略一思索,立時明白對方借用一段竹枝。
把白箋傳送到袁九逵的手中。
袁九逞呆呆的出了一陣子神,回頭對毛通和耿三元道:“咱們的行蹤,早已經落在對方的眼中了……” 他陡然揚了一下兩條濃眉,目光轉投到方兆南臉上,冷冷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方兄如再不據實相告在下,可不要怪我袁某人不夠朋友了!”·劑匕南搖搖頭。
道:“這個我也糊塗了!……”他探頭又瞧了那白箋一眼,道,“這字迹亦非言老前輩的手筆。
” 袁九逵目光中兇焰暴射,陰森森的一笑,道:“方兄既然熟悉此地道路,就請前面帶路如何?” 方兆南心中雖知前面兇險重重,但如不答應,也難逃袁九逞的毒手。
當下一挺胸,道:“袁兄既然懷疑于我,在下有口難辯,言老前輩的丹道醫木,舉世聞名,雖然生性怪僻,但絕不緻這般辣手懲人,也許在我離開他寒水潭浮閣之後,他遇了什麼大變。
” 話至此處,突然想到言陵甫失圖成瘋的凄涼經過,不禁黯然神傷,長歎一聲,住口不言,大踏步向前走去。
袁九逵看他情感激蕩,似非謊言,懷疑之心頓消,一面舉步緊随方兆南的身後而行。
他一面暗自想道:“天風道長和我能知道‘血池圖’出現之秘,别人何嘗會不知道,此人之言不錯,也許知機子言陵甫已遭了别人毒手。
” 忖思之間,又轉過了一個山彎。
觸目隻見一片銀波,盈耳淙淙水聲。
方兆南遙指着水波中兩座浮閣,說道:“那一大一小兩座浮閣。
就是言老前輩的居住煉丹之處。
” 袁九逵擡頭打量那一片水潭,大約有兩百丈方圓大小,三面都是壁立如削的山峰,萬泉交錯,由峭立的岩壁間倒垂而下。
幽谷至此,陡然縮成一條丈餘寬窄的狹道,中間突起一條三尺左右的石道,潭中多餘積水,由突起石道兩側,緩緩排出,向外流去。
夜色沉沉,星光閃爍。
除了那岩壁間懸瀑人潭激起的水産之外,四周一片死寂。
袁九逵老謀深算,轉對耿三元道:“耿兄請守住狹道人口,免得咱們歸路為人截斷,毛賢弟請随小兄到那浮閣之上瞧瞧。
” 一語甫落,突然藍光閃動。
那較大浮閣之中,驟然間亮起一片藍光。
遙聞一個嬌脆有如銀鈴一般的聲音,說道:“幾位才來麼?我已候駕多時了。
” 聲音雖然婉轉動聽,有如黃鴛嗚唱,但此時此地,此情此景。
聽來卻使人毛發驚然,饒是他袁九逵久走江湖,見識廣博。
也不禁由心底泛上來一股寒意。
呆了半晌。
心神才逐漸靜了下來,正待答話,忽見那浮閣門簾啟動,一盞鬼燈般的藍焰,緩緩由門中出現。
緊接着,一個瘦高有如竹竿一般的怪人,随着那藍焰出了浮閣,緩緩向幾人停身之處而來。
定睛瞧去隻見他全身僵挺的站在水中,腳不擡步,膝不彎曲,手托藍焰,身子如浮在水上一般,來勢異常緩慢。
袁九逵隻看得心頭大生震駭,暗暗
” 方兆南靈機一動,說道:“言老前輩就住在這谷中一片水潭浮閣之上。
數日前兄弟來此相訪之時,這塊岩石之上,并無字迹,眼下這八個大字,不知是何人所留的,看來又不像言老前輩的筆迹。
” 袁九逵聽他說筆迹不似出自知機子言陵甫之手,心中微有所感。
隻見他低頭沉思了一陣,說道:“方兄再請仔細的瞧上一瞧,看這字迹是否是言陵甫的手筆。
” 方兆南淡然一笑,道:“在下和言老前輩忘年論交,對于他的手筆字迹,認定甚準,一望即知,也許他出外采集什麼藥物去了,請人代為守候居住之處,這八個字是他請的守候人所寫的也說不定。
” 袁九逵點頭答道:“方兄之言,頗有道理,……”他微一沉忖之後,又道:“言陵甫那居住之外,除了他外,不知還有何人?” 方兆南道:“除了一個守候丹爐的童子外,别無他人,” 袁九逵低沉的冷笑一陣,高聲的說道:“毛通,讓他們暫時守在谷口,你和耿三元跟我進去瞧瞧。
” 那矮小之人應了一聲,和那白發白髯的枯瘦老者,聯袂躍奔過來,餘下五個随來之人,亦都是江南綠林道中的高手。
他們不待袁九逵吩咐,立時散開埋伏在谷日之處,眨眼間,隐去了身子。
方兆南看得暗自歎道:“此人作事,精細無比,進則可攻,退則可守,果然是一方霸主之才。
” 毛通目光一掃大岩石的八個大字,沉聲說道:“如果這幾個字不是知機子言陵甫的手筆,隻怕已讓人捷足先登了一步。
” 袁九逵微微颔首,道:“事情确有可疑之處,但我算計時日。
天風老道決然趕不到咱們前面,除了那牛鼻子外,我想不出眼下江南武林之中,還有什麼人敢和咱們作對。
” 方兆南道,“江湖之中,盡多奇人,袁兄所說,未免太過武斷了吧?” 他深知此刻和他故意辯上幾句,愈能使他相信自己之言不虛。
袁九逵冷冷一笑,道:“方兄高見不錯。
” 說完一縱身。
躍人各國。
方兆南看他飛行身法。
不但迅速無比。
而且不帶一點聲息。
可見他的輕功已達爐火純青的上乘境界。
耿三元、毛通,一瞧總瓢把子當先涉險人谷,立時雙雙一躍,緊随身後迫去。
方兆南略一猶豫。
也緊随而入。
但見袁九逵身如離弦流矢一般,待方兆南等躍入谷中時,他已奔到了另一個山彎的轉角所在。
毛通、耿三元疾趕直追,衣袂随帶起飄鳳之聲。
方兆南左右一看,見兩側山勢如削.除了向前或退後之外。
再好的輕功,也難攀登兩側山壁逃走。
忽聽山彎那面傳出來了袁九逵一聲大喝,似是遇上什麼強敵突襲一般。
不禁好奇心動,急向前面奔去。
轉過一個山彎,隻見袁九逵呆呆的站在路中,毛通。
耿三元并肩站在他的身後。
方兆南仔細瞧去,隻見袁九逞右手中抓住一根尺許長短的竹枝,沉思不語,不禁心中感到奇怪,加緊腳步,走近袁九逵一看。
隻見他左手之中還拿着一紙白箋,上面畫着十具屍體,旁邊也寫着八個小紅字,道: “敬候光臨,恕不備棺。
” 他本是聰明之人,略一思索,立時明白對方借用一段竹枝。
把白箋傳送到袁九逵的手中。
袁九逞呆呆的出了一陣子神,回頭對毛通和耿三元道:“咱們的行蹤,早已經落在對方的眼中了……” 他陡然揚了一下兩條濃眉,目光轉投到方兆南臉上,冷冷地問道:“這是怎麼回事?方兄如再不據實相告在下,可不要怪我袁某人不夠朋友了!”·劑匕南搖搖頭。
道:“這個我也糊塗了!……”他探頭又瞧了那白箋一眼,道,“這字迹亦非言老前輩的手筆。
” 袁九逵目光中兇焰暴射,陰森森的一笑,道:“方兄既然熟悉此地道路,就請前面帶路如何?” 方兆南心中雖知前面兇險重重,但如不答應,也難逃袁九逞的毒手。
當下一挺胸,道:“袁兄既然懷疑于我,在下有口難辯,言老前輩的丹道醫木,舉世聞名,雖然生性怪僻,但絕不緻這般辣手懲人,也許在我離開他寒水潭浮閣之後,他遇了什麼大變。
” 話至此處,突然想到言陵甫失圖成瘋的凄涼經過,不禁黯然神傷,長歎一聲,住口不言,大踏步向前走去。
袁九逵看他情感激蕩,似非謊言,懷疑之心頓消,一面舉步緊随方兆南的身後而行。
他一面暗自想道:“天風道長和我能知道‘血池圖’出現之秘,别人何嘗會不知道,此人之言不錯,也許知機子言陵甫已遭了别人毒手。
” 忖思之間,又轉過了一個山彎。
觸目隻見一片銀波,盈耳淙淙水聲。
方兆南遙指着水波中兩座浮閣,說道:“那一大一小兩座浮閣。
就是言老前輩的居住煉丹之處。
” 袁九逵擡頭打量那一片水潭,大約有兩百丈方圓大小,三面都是壁立如削的山峰,萬泉交錯,由峭立的岩壁間倒垂而下。
幽谷至此,陡然縮成一條丈餘寬窄的狹道,中間突起一條三尺左右的石道,潭中多餘積水,由突起石道兩側,緩緩排出,向外流去。
夜色沉沉,星光閃爍。
除了那岩壁間懸瀑人潭激起的水産之外,四周一片死寂。
袁九逵老謀深算,轉對耿三元道:“耿兄請守住狹道人口,免得咱們歸路為人截斷,毛賢弟請随小兄到那浮閣之上瞧瞧。
” 一語甫落,突然藍光閃動。
那較大浮閣之中,驟然間亮起一片藍光。
遙聞一個嬌脆有如銀鈴一般的聲音,說道:“幾位才來麼?我已候駕多時了。
” 聲音雖然婉轉動聽,有如黃鴛嗚唱,但此時此地,此情此景。
聽來卻使人毛發驚然,饒是他袁九逵久走江湖,見識廣博。
也不禁由心底泛上來一股寒意。
呆了半晌。
心神才逐漸靜了下來,正待答話,忽見那浮閣門簾啟動,一盞鬼燈般的藍焰,緩緩由門中出現。
緊接着,一個瘦高有如竹竿一般的怪人,随着那藍焰出了浮閣,緩緩向幾人停身之處而來。
定睛瞧去隻見他全身僵挺的站在水中,腳不擡步,膝不彎曲,手托藍焰,身子如浮在水上一般,來勢異常緩慢。
袁九逵隻看得心頭大生震駭,暗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