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老爺現象”(陳釀三國之八)

關燈
還是十幾年前,我夤緣在香港遊蕩了幾個月。

    獨步港九,穿街走巷,發現店鋪差不多都供着關公的像,心中忽焉一動,覺得這位神道不但經曆了“五四”文化選擇的巨大沖擊,而且眼看就要随同(或者引導)我等“跨越世紀”了,居然穿透了如此漫長的歲月,必定有其非同尋常的魅力。

    後來留心收集了一些資料,又有機會到各地(後來還包括台灣)的著名關廟走走,更覺得其中大有名堂。

    中央電視台約我做幾期有關三國文化的節目,第一期的題目就是“關老爺現象”。

     “關老爺”是清人傳下來的非正式尊稱,适用面比較寬泛,不象佛教徒稱“伽藍菩薩”,道教徒稱“關聖帝君”,或儒士稱“武聖人”、“關夫子”那樣專門。

    “現象”是現今常用的術語,是指一種值得研究的社會偶見或習見的事物或狀态。

    這種名目,頗像瓜皮帽配旅遊鞋,新舊搭配,其實頗為搶眼,“髦”得正合“時宜”。

     “關老爺”确有被稱為“現象”的資格。

    作為“剛而自矜”(陳壽傳記評語)的“敗軍之将”,為什麼他會在千載以後壓倒群雄,晉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護國保民”神?不但使劉備、曹操、孫權這些三國時代的風雲人物黯然失色,就連“萬世師表”的文聖人孔夫子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清代一幅廟聯,已道盡了他崇高的曆史文化地位:“儒稱聖,釋稱佛,道稱天尊,三教盡皈依。

    式詹廟貌長新,無人不肅然起敬;漢封侯,宋封王,明封大帝,曆朝加尊号。

    矧是神功卓著,真所謂蕩乎難名。

    ”上聯說關羽盡得釋儒道三教尊崇,下聯表關羽曆代加封的殊榮。

     這使史學家頗為迷惑。

    乾嘉時的趙翼以博學名,但在《陔馀叢考》中就發出了這樣的疑問:“鬼神之享血食,其盛衰久暫,亦皆有運數,而不可意料者。

    凡人之殁而為神,大概初殁之數百年,則靈著顯赫,久則漸替,獨關壯缪在三國、六朝、唐、宋皆未有禋祀,考之史志,宋徽宗始封為忠惠公……今且南極嶺表,北極塞垣,凡婦女兒童,無有不震其威靈者,香火之盛,将與天地同不朽。

    何其寂寥於前,而顯爍於後,豈鬼神之衰旺亦有數耶?」(卷三十五《關壯缪》)美籍學者黃仁宇至今亦認為“以這樣的記載,出之标準的文獻,而中國民間仍奉之為神,秘密結社的團體也祀之為盟主,實在令人費解。

    ”(《赫遜河畔談中國曆史》) 其次是他居然能夠融會三教,混一九流,甚至超越曆史上的民族鴻溝,也有一聯曰:“三教盡皈依,仰聰明正直,心似日懸天上朗;九流享隆祀,祝英靈昭格,神如水在地中行。

    ”又把關羽崇拜普及九流,形成全民信仰的狀況總結出來。

    據一項統計表明,随着清代華人移居浪潮的波及,現今世界上有140多個國家地區建有形制不一的關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