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義拯四靈

關燈
說至此處,神情一肅,續道:“宇文少俠和峨嵋掌教之争乃由于王頤之所以會生死下落不明,以老朽觀之,峨嵋掌教實應負大部分責任,故此,峨嵋應傾盡全派之力,搜尋王頤的生死下落,如生則此結自解,如死,則查明其死因,以定罪責屬誰,同時,老朽交柬邀武林各大門派,聚會昆侖,共同判斷此公案的是非。

    ” 言罷,側顧宇文彤,問道:“少俠覺得老朽這辦法如何?” 宇文彤道:“好雖然好,但時間上似應确定……” 玄鶴真人凜然接道:“貧道願以半年為期,如果屆時仍無令叔下落,則貧道願一死以對施主。

    ” 宇文彤道:“好,你我一言為定。

    ” 南極老人公孫無垢呵呵一笑,道:“好極了。

    武林聚會昆侖之期,老朽亦訂在半年之後……” 說時,屈指一算,道:“明年正月十五,元宵佳節,老朽當在昆侖‘郎琦宮’敬候,在座諸位不另柬邀了。

    ” 宇文彤于是率了康澤,項淼,曹昆,起身告辭。

     玄鶴真人極力挽留不住,隻好親自送出觀外,殷勤道别。

     宇文彤于是連夜趕路,各展輕功,三更時分,已抵峨嵋山腳下一處小鎮,遂敲開了一家客店,落腳歇息。

     住下之後,宇文彤私下叫起康澤,詢問葛青霜的下落。

     康澤道:“那天晚上,掌門人受傷倒地,老朽與葛青霜姑娘正拟救援之際,豈料那賤人竟突現身将掌門人挾走……” 宇文彤詫然截住道:“你說的賤人是誰?” 康澤道:“就是在趙畏莊中,與老朽過手的那個……” “咦,他?……” “不錯,就是那個女扮男裝的賤人。

    ” 宇文彤驟然想起,自己在那崖洞之内,曾經被他赤身療傷之事,登時不禁面紅耳赤,作聲不得。

     康澤那知就裡,仍自顧往下說道:“那賤人本是南海‘無憂神尼’棄徒,得有佛門真傳,後來又改投到‘千幻神妃’門下,更學得不少邪門功夫,故此老朽與葛姑娘拼力追趕,仍難追及,終于……終于……” 咳了數聲,似是不好意思再說。

     守文彤道:“那你是怎樣與葛姑娘失去聯絡的呢?” 康澤道:“失去那賤人蹤迹之後,是葛姑娘提議分頭追尋,老朽……” 宇文彤搖手止住,又問道:“你後來追尋到那位将我挾走之人嗎?” 康澤慚愧地搖了搖頭。

     但宇文彤的一顆心卻陡然往下一沉,暗叫道:“糟,這樣看來,莫非那尋進洞來的人,就是她?若是讓她看到當時的情形,那豈不是一切都完了?”想到此處,不由沉重地歎了口氣。

     康澤還以為他是在替葛青霜擔心,遂安慰道:“掌門人但請放心,葛姑娘一身武功,傳自‘天山神姥’,使的又是前古第一神兵利器,決不緻敗在那賤人手下,或許是另外遇到其他耽擱也未可知。

    ” 宇文彤似乎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矍然問道:“方才你說的什麼‘千幻神妃’是誰?現在何處?” 康澤搖頭道:“她到底是怎樣一個人,江湖上至今恐怕尚未有人見過,至于她居住之處,更是無人得知,故此江湖中人乃稱她為‘千幻神妃’,至于真實姓名,也和她的為人一樣,無人知曉。

    ” 宇文彤忽道:“老先生可還記得咱們在巫山散失之事?” 康澤點了點頭。

     宇文彤道:“我曾到過一個名叫‘千幻迷宮’的地方,見過一個美若天仙,卻是心如蛇蠍的女主人,老先生可知巫山之中,有這樣一處地方嗎?” 康澤茫然地搖了搖頭,道:“請恕老朽孤陋寡聞,從未聽說過‘千幻迷宮’之名。

    ” 宇文彤又道:“老先生可認識一個名‘妙手方朔’之人?” 康澤笑道:“此人神出鬼沒,老朽隻聞其名而未見過其人,掌門人是在何處遇見他的了呢?” 宇文彤自是不好意思将自己陷在“千幻迷宮”中的一切香豔經過說出,遂住口不談,分别就寝。

     次日,四人動身上路,宇文彤一算日期,距“四靈幫”副幫主方聞天之約已近,遂将打算赴會之意告訴康澤等三人。

     項淼訝道:“聞言‘四靈幫’幫主易晟,為人甚為正直義氣,還望掌門人屆時能夠留情一二。

    ” 宇文彤詫道:“怎樣?你不與我們同路了?” 項森躬身道:“屬下須即時趕返三湘,将歸入掌門人麾下之事,谕知會衆,并準備迎接掌門人大駕事宜,伏望恩準。

    ” 宇文彤含笑颔首,項淼行禮别過,于是,四人分作兩路,各奔前程…… 揚州東北,有一名湖,曰邵伯湖。

    此地山明水秀,處處翠樹叢叢。

    在這景色绮麗的湖邊,卻巍然矗立着一座以巨大岩石築砌而成的古堡。

     它——正是江湖上威赫有名的“四靈幫”總壇重地。

     這一天,夕陽西墜之時—— 古堡前面的寬闊石橋上面,行分兩列,屹立着二十名勁衣窄袖的壯漢,一個個神态恭肅,似是在迎候貴賓的降臨。

     蓦地—— 遠處傳來陣陣急驟蹄聲,迅速地由遠而近。

     少時,隻見塵土蔽空,黑影點點,直似追風逐電般向古堡滾滾而來…… 轉瞬之間,塵落沙沉,一行如龍騰虎躍般的馬隊,已出現在石橋前面數丈之外。

     這是一隊共有八騎的行列。

     為首兩騎,乃是赤身黑鬣的千裡骝骥,鞍為銀白,蹬色金黃,甚為特别顯目。

     馬上之人,右邊的是一個銀發黑髯,貌相蒼奇的老者,左邊的卻是氣宇絕俗,豐姿清秀的藍衫少年。

     這藍衫少年眉宇之間,含蘊着一種難以刻畫的懾人威儀,與銀發黑髯老者的那種望之使人敬畏的神态,均在顯示出這兩人身份的不平凡。

     緊随後面的仍是雙騎并辔,一個是赤臉虬髯的灰衣老者,另一個是貌相英悍背插長劍的精瘦老人。

     最後并排四騎,坐着三男一女,四人中,年紀最小的都在四十開外,每人的腰間俱帶着兵刃。

     這隊奇異的行列,除了銀發黑髯老者不時敞聲大笑,以及藍衫少年的潇灑談吐外,其餘諸人,個個神态莊肅,靜默無聲。

     隻見藍衫少年側顧銀發黑髯老者道:“貴幫總壇重地,果然極具形勢,各項布置井然有序,足見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