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海 第一回 訂婚姻掌判代通詞 遭離亂荒村撄小極
關燈
小
中
大
主意。
外面謠言,一日數起,忽然說各國公使已經電調洋兵入京,準備開仗;忽然又說榮中堂已經調董福祥入京護衛;有人又說董福祥的兵淨是拳匪;有個又說端王已經向公使館下了戰書,明天就要開戰。
此時京裡的人,那一個不慌做一團。
到了五月初一,更是人心惶惶,那拳匪在街上橫沖直撞。
戟臨慌了,便請了白氏來,叫他收拾細軟,帶了女兒出來,自己派了家人,和兩個兒子,一同起身。
白氏依言,即日收拾了行李,帶了女兒棣華同來,當此亂離之際,也不及講那未婚回避的儀文了。
戟臨吩咐兩個兒子起行。
仲藹道:“父母都在這裡,當此亂離之時,豈有兩個兒子都走了之理?隻等哥哥陪了張伯母出京,孩兒留在這裡,侍奉父母。
萬一亂事起了,也同父母在一處避亂。
”①戟臨道:“我是做官的人,不得不遵守命令,不能告假,你們何苦身處危地!莫若我在這裡,你兩個奉了母親,和親家母一同去罷。
”李氏道:“老爺在這裡,我們豈可以都走了?還是孩兒們同去的好。
”仲藹道: “母親和哥哥同去罷,孩兒在這裡侍奉父親。
”戟臨道:“小孩懂得甚麼,還不和你哥哥一同快走!”仲藹道:“别的事不敢令父親動怒,這件事任憑大人責罰,孩兒也不敢行。
”戟臨無奈,隻得叫伯和一個,帶了家人李富,同了白氏母女,雇了兩輛騾車動身,到了火車站上,要附坐火車到塘沽去。
誰知到了車站時,站上的人一個也沒有了,說是今天不開車了,因為怕洋兵進京,已經把鐵路拆斷了。
伯和沒法,隻得和白氏商量,且坐了騾車過去,僥幸趕到豐台,可望有車。
又和車夫商量,加了他車價,一路向豐台而去。
那騾車又不敢在鐵軌旁邊行走,恐怕遇了火車,不及回避,隻得繞着道兒走,走到太陽下山,将就在一家村店裡住了。
這家店,統共隻有一間客房,房裡又隻有一張土炕。
棣華此時,真是無可奈何,隻得低垂粉頸,在一旁坐下。
這家村店,卻又不備飯的,伯和隻得叫李富往外而胡亂買幾個燒餅充饑。
幸得沒有第二夥人投宿。
伯和同家人、車夫在堂屋裡打盹。
過了一夜,次日那車夫便不肯行。
無奈又隻得加他車價。
伯和許了他,每天每輛給他七兩銀子,不問一天走多少路,走一天算一天。
說明白了,方才套車起行。
走到豐台車站,隻見站上燒的七零八落,車夫又不肯行,拌了多少嘴舌,方才前進。
是日又趕不到黃村,仍在村店中歇了一宿—— ①此情之施于父母者,謂之孝也。
伯和因為與棣華未曾結親,處處回避,一連兩夜,在外間打盹。
北邊村落房屋,外間是沒有門的,因此着了涼,發起燒熱來。
這天就不能行動,隻得在那村店裡歇住。
白氏甚為心疼,便叫到房裡炕上睡下憩息。
棣華隻得在炕下一張破椅上背着身子坐下。
幸得帶着有廣東的午時茶,白氏親身和他熱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才好些。
那車夫又羅唆着說: “縱不起行,也要七兩銀子一天。
”那李富又和他争論。
伯和便道:“不要争了,依了他們罷。
”那車夫聽了,方才無話。
是夜伯和就在房内歇了。
好得北邊土炕甚寬,隻要房子有多大,那炕便有半個房子大,動辄可以睡得十多人。
白氏把一張矮腳炕幾擺在當中,讓伯和睡在幾那邊,自己和女兒就睡了幾這邊。
若在北方人,這等便是分别得很嚴的了。
棣華何曾經過這種光景?又是對了一個未曾成婚的丈夫,那裡肯睡?隻是背燈低首,默默坐下。
伯和白天裡吃藥取汗,睡了一大覺,此時反睡不着,躺在炕上。
但見一燈熒然,棣華獨坐,白氏在那邊已睡着了。
對此光景,未免有情,便輕輕的說道:“姊姊睡下罷!”看官,須知棣華比伯和大了兩個月,從小在書房裡便是姊弟相稱的,所以此時伯和也照前稱呼,叫一聲:“姊姊。
”切莫動了疑心,說廣東人的夫妻是以姊弟相稱的。
閑話少提,且說棣華聽了伯和這句話,低頭不語。
伯和又道:“有炕幾隔開了,伯母又在那邊,你看那紙窗都破了,雖是夏天,夜深了不免要有風的,不要受了涼!”棣華低着頭,半晌,慢吞吞的低聲說道:“賢弟請将息罷,病才好呢!”①伯和聽說,一骨碌坐起來。
不知為着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①情景如見。
外面謠言,一日數起,忽然說各國公使已經電調洋兵入京,準備開仗;忽然又說榮中堂已經調董福祥入京護衛;有人又說董福祥的兵淨是拳匪;有個又說端王已經向公使館下了戰書,明天就要開戰。
此時京裡的人,那一個不慌做一團。
到了五月初一,更是人心惶惶,那拳匪在街上橫沖直撞。
戟臨慌了,便請了白氏來,叫他收拾細軟,帶了女兒出來,自己派了家人,和兩個兒子,一同起身。
白氏依言,即日收拾了行李,帶了女兒棣華同來,當此亂離之際,也不及講那未婚回避的儀文了。
戟臨吩咐兩個兒子起行。
仲藹道:“父母都在這裡,當此亂離之時,豈有兩個兒子都走了之理?隻等哥哥陪了張伯母出京,孩兒留在這裡,侍奉父母。
萬一亂事起了,也同父母在一處避亂。
”①戟臨道:“我是做官的人,不得不遵守命令,不能告假,你們何苦身處危地!莫若我在這裡,你兩個奉了母親,和親家母一同去罷。
”李氏道:“老爺在這裡,我們豈可以都走了?還是孩兒們同去的好。
”仲藹道: “母親和哥哥同去罷,孩兒在這裡侍奉父親。
”戟臨道:“小孩懂得甚麼,還不和你哥哥一同快走!”仲藹道:“别的事不敢令父親動怒,這件事任憑大人責罰,孩兒也不敢行。
”戟臨無奈,隻得叫伯和一個,帶了家人李富,同了白氏母女,雇了兩輛騾車動身,到了火車站上,要附坐火車到塘沽去。
誰知到了車站時,站上的人一個也沒有了,說是今天不開車了,因為怕洋兵進京,已經把鐵路拆斷了。
伯和沒法,隻得和白氏商量,且坐了騾車過去,僥幸趕到豐台,可望有車。
又和車夫商量,加了他車價,一路向豐台而去。
那騾車又不敢在鐵軌旁邊行走,恐怕遇了火車,不及回避,隻得繞着道兒走,走到太陽下山,将就在一家村店裡住了。
這家店,統共隻有一間客房,房裡又隻有一張土炕。
棣華此時,真是無可奈何,隻得低垂粉頸,在一旁坐下。
這家村店,卻又不備飯的,伯和隻得叫李富往外而胡亂買幾個燒餅充饑。
幸得沒有第二夥人投宿。
伯和同家人、車夫在堂屋裡打盹。
過了一夜,次日那車夫便不肯行。
無奈又隻得加他車價。
伯和許了他,每天每輛給他七兩銀子,不問一天走多少路,走一天算一天。
說明白了,方才套車起行。
走到豐台車站,隻見站上燒的七零八落,車夫又不肯行,拌了多少嘴舌,方才前進。
是日又趕不到黃村,仍在村店中歇了一宿—— ①此情之施于父母者,謂之孝也。
伯和因為與棣華未曾結親,處處回避,一連兩夜,在外間打盹。
北邊村落房屋,外間是沒有門的,因此着了涼,發起燒熱來。
這天就不能行動,隻得在那村店裡歇住。
白氏甚為心疼,便叫到房裡炕上睡下憩息。
棣華隻得在炕下一張破椅上背着身子坐下。
幸得帶着有廣東的午時茶,白氏親身和他熱了一碗吃下去,到了下午才好些。
那車夫又羅唆着說: “縱不起行,也要七兩銀子一天。
”那李富又和他争論。
伯和便道:“不要争了,依了他們罷。
”那車夫聽了,方才無話。
是夜伯和就在房内歇了。
好得北邊土炕甚寬,隻要房子有多大,那炕便有半個房子大,動辄可以睡得十多人。
白氏把一張矮腳炕幾擺在當中,讓伯和睡在幾那邊,自己和女兒就睡了幾這邊。
若在北方人,這等便是分别得很嚴的了。
棣華何曾經過這種光景?又是對了一個未曾成婚的丈夫,那裡肯睡?隻是背燈低首,默默坐下。
伯和白天裡吃藥取汗,睡了一大覺,此時反睡不着,躺在炕上。
但見一燈熒然,棣華獨坐,白氏在那邊已睡着了。
對此光景,未免有情,便輕輕的說道:“姊姊睡下罷!”看官,須知棣華比伯和大了兩個月,從小在書房裡便是姊弟相稱的,所以此時伯和也照前稱呼,叫一聲:“姊姊。
”切莫動了疑心,說廣東人的夫妻是以姊弟相稱的。
閑話少提,且說棣華聽了伯和這句話,低頭不語。
伯和又道:“有炕幾隔開了,伯母又在那邊,你看那紙窗都破了,雖是夏天,夜深了不免要有風的,不要受了涼!”棣華低着頭,半晌,慢吞吞的低聲說道:“賢弟請将息罷,病才好呢!”①伯和聽說,一骨碌坐起來。
不知為着何事,且聽下回分解—— ①情景如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