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
關燈
小
中
大
,璠家失所,今方凍餒。
此則灼然之事,而謂奪人田,不是誣啓乎?況以船粟之受,爲若人一疵,則珥之立朝也,兄弟孤婺,悉與同爨,上下百口,常隨京、海,以其俸祿、田收,不能盡資衣食,常令家僮,懋遷有無,至於賣家鬻田然後,僅得資生。
而身死之日,篋無重衣;鄕無沃田,淸貧之狀,擧國稱之。
曾不受鬥米者,豈有全受船粟之理乎?其謂:「鄭澈之崇酒嗜色,珥不當薦引」雲者,人謂頗中澈病,而實不知其心事。
東方男子,自能擺脫於坑塹之辱者,李之菡、成渾之外,更有幾人哉?季布有使酒之謗,而出守河東,則朝廷不重,諸侯輕漢;謝安攜妓東山,而晉朝倚爲朝夕,則指授方略,西卻強秦,從容談笑,坐折桓溫,人之度量不同,遭遇亦異。
阮籍托於沈冥,以免鍾會之譖殺,而稽康則身中其害。
澈有一兄,殞於杖下;姊夫桂林,削髮而猶誅,仕道所遇,動輒有鍾會之爲者,戚乎戚矣。
沈冥之托,實出於阮籍之計,而其按湖南,有兄嫂居于順天,澈有少妾,隨嫂以居。
留順天三日,日往省嫂,還宿于官舍,不敢與厥妾爲私語之計,是其愼獨之功,人不可及者也。
其遇父母忌日,一月斷飮,成渾之詩,可驗於斯矣。
其均民役,三旬止酒,其所設酌者,惟待賓、養老、享士之禮,而四州之妓,未嘗一駄于道路。
是故,神氣精明,能管庶事,數月之內,畢均五十官之徭,窮閻箕頭之斂,比舊半減。
賞罰嚴明,雖在當路親戚,不貸其罪,人之蒙澤也,譬如猛虎在山,而藜藿不採也。
氷壺自潔,赤心奉公,人不敢幹以私,其許國一念,炳炳於聽潮之詩。
及長憲府,市人皆謂,李〈珥。
〉、鄭〈澈。
〉二大夫之臨,獨無各司橫斂也。
是其外有崇嗜之名,而內無戕伐之實,榦當大事,又有適用之才。
其與宇顒、夢鶴之靜言庸違、色厲內荏者,仁元、篈、瞻之移性于兇險者,潑、潔、汝立、起莘之關弓而射師者,應漑、應泂之世濟其惡者,何啻天淵之隔哉?若輩乃以薦澈、後己之故,淫怒不休,襆被宵征,或宿于夢鶴之家;或會於起莘之廬,吹毛覓疵,假手捏辭,熒惑主聽,變亂國是。
閱月窮年,心跡愈露,彼無實善可記,而此有德人難棄者則成龍稍黠,內慙先退,而宇顒、李潑,尤欲遂其前非,遲留都下,顧望不休,是則神宗所謂,餘人斥之,而不去者。
潑之無識,已矣已矣,宇顒三經掃地盡矣,臣所掩卷而太息者也。
蓋此數人桀黠者,初假儒名,爭道李珥善類之宗,日夕相從,延譽厥黨,珥亦以爲:「國事非一手可爲,必須衆賢交輔。
」故兼包幷畜,不問新舊,元規、子京,亦在收錄。
人自以爲:「不爲銓官,則必得南臺。
」自出孝元于外,仇敵滿國。
徐仁元,孝元之謀主也;柳夢鶴、樸謹元,爲其腹心;尹起莘、金昌一,爲其指使;宋應旣、應泂、許篈、金瞻、李潑、李潔、鄭汝立,疊爲爪牙。
柳成龍頭出頭沒,屢爲挾韓之議,珥初卻其父行狀之托,一忤其意,又於經席,應對詳贍,成龍深以爲忌以「臨事好謀」之言,周爰沮毀。
又言徐仁元之大包藏兇惡,則怒室色市,橫加詆罵,末言太平館失禮之故,則摭其遠接一事,憑公議,以攄私憤,是由成龍學術不精,妄生猜忌。
夫魏公行狀之作,在於朱子中年,晩年聞見,不免有一二處可疑可悔,慮有南軒潤筆,則雖孝子慈孫,不可以諛墓也。
成龍之奮怒,不亦非乎?天下之事,至簡至易,隻爲庸人撓之,故君子有爲,例多艱阻。
若有明良相遇,諫行言聽,則愛牛制産,莫非大事,而隻發於立談之際,通吳撫蜀,都是懸度,而定謀於三聘之初。
珥有經綸之才,已見於出身初載,祛弊除瘼之意,自具於《東湖問答》;修己爲政之道,備述於《聖學輯要》,隨聖問響應,豈是不量其力者哉?孔子臨事好謀之敎,隻爲子路之問行三軍,而發抑其行行之勇耳,非所可施於君臣諮議之間也。
爲成龍者,有忠慮於國,則當以爲君難、爲臣不易之意,繼發都兪之言,將順交輔可也。
自信狹見,十年廝啀,不亦甚惑乎?人有一身,應務多端,百年講學,尙懼寡過之難。
仁元之學,未有時月潛養之功,而從事於論人長短,責己不厚,而責人苛刻,臧否乖於實踐;好惡出於炎涼。
厥弟禮元之潛奸將妾,乃是武人所犬彘,故停擧有年,仁元每於武官之門,晨候乞解。
及爲出身,至圖將薦,曁入金吾,曠官留洛,百計圖脫。
韓脩年德,乃是洛中先輩所敬畏,而深知仁元肺肝,則必肆陰害,以及其族而毀之。
樸淳淸直,乃是朝野士民之所倚重,而方爲東國之綱,則必謀排擠,以及素交而陷之。
力折朝紳,威陵君父,而南通李〈潑。
〉、鄭〈汝立。
〉;北制成〈渾。
〉、閔〈純。
〉則雖謂之包藏兇惡可也,而成龍則好而不知其惡焉。
孟僖子之爲價于魯君,應對諸侯,恥不能相儀,講學於能禮者,及其將死,使其二子,學禮於孔子。
華使之來,成龍爲擯相則奉至尊,不由禦門,乃其大錯也。
挾帷移幕之際,珥謂辛應時曰:「吾嘗謂,柳善於治事,今相大禮,何其顚倒乎?」應時卽指成龍幕,勸其低聲,珥厲聲曰:「知之何害?」出幕而言之。
是則君子之用心,而成龍則挾憾俟隙,而掎角之,幸吐私憤,至於喜動厥友,其心之不正,實由其學之背馳。
故《責沈》之文,迄不聞誦味,宿君命于妾家者,至於四日。
是則李墍之所深恥,而成龍爲之,其與孟僖子一何相遠耶?孟子曰:「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
」政指此等人也。
大抵人臣之當國任怨,必有不吉之人隨後詆訾。
陶侃,藎臣,尙訝夢翼;張浚忠勞,人謂跋扈。
惟明主洞照情僞,雖小臣微冤,罔有不察可也,況於大臣乎?珥有眩暈之病,乃國人之所共知也。
承召猝作,不能卽趨政院,而論以驕蹇、罔上。
玁狁孔棘,出車事急,懲乙卯奪馬之患,憂甘泉烽火之急,區畫調發而啓之。
乃是事勢之當然,而論以專擅國柄,期使一日執退,是何心哉?而潑與宇顒,不察其故,惟以萋斐之言,斷爲籲咈之啓。
嗚呼!逄蒙殺羿,人所均惡,讒人罔極,國步斯頻、師友道喪,莫甚於斯。
今豈意潑、潔、汝立、起莘四人者,最敬珥、渾,初若泰山北鬥,至於朝夕參候,而一薦不亟,反若豺虎毒藥?起莘則日毀于卿相之門,又與金昌一,疊下嶺南,遍間于名流,必務去之然後,快於其心。
自古以來,曷嘗有害師反道,而能愛其君者乎?臣與宇顒,同年出身,而同爲中學典籍,汝立其時訓導也。
喜其同登珥、渾之門,揀誨儒生之約,甫定而遷官。
自此而後,常擬爲善人,又與潑、潔交契尤深者,隻爲篤信珥、渾而已。
及夫浮議崢嶸,潑也向臣,累言薦澈之非,臣旣目見澈事,無愧神明,不能苟從,乃又疏論其珥迹孤危。
爲養親,求宰報恩,崔永慶朝過而詈珥;金宇顒夕至而嘲珥。
臣始疑之謂:「永慶林下無求之人,而宇顒進退端方之士也。
其所譏訶,必有所自,及於三司交攻,天樞震搖,河洛讜論,久稽于政院,成渾直言,人指爲私護。
許篈啄賢之疏,則世不怪其欺罔君父,乃知細人情狀,綢繆糾結,必欲使氷爲炭,而指鹿爲馬。
倘非天日之明,旁燭魍魎,則南袞所爲,必出於此輩,而魚肉忠賢,世不之惜矣。
臣於是,衋然傷心,抵書于李潑:」俾於居憂欒棘,心無外慕之日,深惟遂初之是,而再思朋亡之戒。
「潑有答書曰:」何不觀於柳襄陽之遠貶乎?「宇顒時按湖南,其往復之書,亦以應瑞外注爲咎。
應瑞者,夢鶴之字,而時出襄陽。
人多以成渾爲嫉善,而臣則素知夢鶴之爲不忠也。
夢鶴之爲臺官也,欲論尹毅中貪邪之狀,毅中使謂潑母曰:」潑也,與夢鶴交厚,今玆駁議,必潑所爲。
吾欲先妹下鄕。
「潑母招潑責之,對案不食,潑往言厥故,夢鶴爲停厥議。
○夫獸有獬豸;草有指侫。
聖上以夢鶴爲善士,擢居言職,所當不顧前後,力言大貪至姦之狀,報君親、酬知己可也。
乃怵於名途,瞻前顧後,使湖南巨猾,迄保崇班。
潑也以此,謂夢鶴如孔子,反取一時淸節之士,一網打盡,南臺之罷,專爲此等人也。
潑之此擧,莫非爲毅中作地、爲己兄弟作地耳,其心誠在於社稷乎;其意誠在於補闕乎?臣猶戀潑爲舊交,不忍卽絶,衝寒南走,反覆指陳,冀以回惑,悲辭苦語,懇懇不已。
而厥兄弟蓄怒之意,勃勃不休,猶以成渾爲非,而汝立爲是,多者爲士林,而寡者爲不肖,撐眉努眼,必孚羸豕之躑躅。
臣乃三書絶之,慨然久之。
今過州府,請與相見,臣謝病不往,又以二詩絶之。
嗚呼!不稽古事,其可以別人是非乎?西漢之末,詔擧可爲大司馬者,孔光等薦王莽,何武薦公孫祿,祿薦何武。
夫以逄萌浮海,梅福掛冠之秋,上書頌莽者,至於擧國靡然,乃心王室者,隻有武、祿二人,其交章互薦,乃是不期之勢。
而擢莽爲大司馬,則乃以交相稱譽,幷罷二人,旣去二人,則革漢爲新,惟莽所爲耳。
執古禦今,則珥之薦澈;渾之救珥,果有私心乎?靡若頹波者,果爲君子乎?砥柱橫流者,果爲小人乎?所謂士林者,學有所傳,行修于家,鄕裡敬其孝友,丘民賴其休澤,口不言善,而人自不忘者是已。
豈可以幢幢往來,煦煦孑孑,竊勺水以自多;懷利祿以相趨,借小廉曲謹之人,以圖藎臣者,而強名之謂士林乎?必以多寡爲勝負,而一惡異議之作,則曹氏之代漢,不宜有孔融之正色;秦檜之擅宋,不宜有趙鼎之強魂。
君父何罪,孤立無救,而受其陵暴乎?其以久仕留洛,一無猷爲,責之成渾者,尤爲無理。
魯繆公之世,公儀子爲政,子柳、子思爲臣,魯之削也日甚。
夫以山野獨行之士,幸被聖眷,遲留踽涼,而群譏衆笑,起自門墻;交臂降叛,出於同盟,跖、蹻爲廉;隨、夷爲濁,方正倒置;群枉得志。
郞僚之議,一惟新進浮薄之爲賢,而觸手生梗,莫敢
此則灼然之事,而謂奪人田,不是誣啓乎?況以船粟之受,爲若人一疵,則珥之立朝也,兄弟孤婺,悉與同爨,上下百口,常隨京、海,以其俸祿、田收,不能盡資衣食,常令家僮,懋遷有無,至於賣家鬻田然後,僅得資生。
而身死之日,篋無重衣;鄕無沃田,淸貧之狀,擧國稱之。
曾不受鬥米者,豈有全受船粟之理乎?其謂:「鄭澈之崇酒嗜色,珥不當薦引」雲者,人謂頗中澈病,而實不知其心事。
東方男子,自能擺脫於坑塹之辱者,李之菡、成渾之外,更有幾人哉?季布有使酒之謗,而出守河東,則朝廷不重,諸侯輕漢;謝安攜妓東山,而晉朝倚爲朝夕,則指授方略,西卻強秦,從容談笑,坐折桓溫,人之度量不同,遭遇亦異。
阮籍托於沈冥,以免鍾會之譖殺,而稽康則身中其害。
澈有一兄,殞於杖下;姊夫桂林,削髮而猶誅,仕道所遇,動輒有鍾會之爲者,戚乎戚矣。
沈冥之托,實出於阮籍之計,而其按湖南,有兄嫂居于順天,澈有少妾,隨嫂以居。
留順天三日,日往省嫂,還宿于官舍,不敢與厥妾爲私語之計,是其愼獨之功,人不可及者也。
其遇父母忌日,一月斷飮,成渾之詩,可驗於斯矣。
其均民役,三旬止酒,其所設酌者,惟待賓、養老、享士之禮,而四州之妓,未嘗一駄于道路。
是故,神氣精明,能管庶事,數月之內,畢均五十官之徭,窮閻箕頭之斂,比舊半減。
賞罰嚴明,雖在當路親戚,不貸其罪,人之蒙澤也,譬如猛虎在山,而藜藿不採也。
氷壺自潔,赤心奉公,人不敢幹以私,其許國一念,炳炳於聽潮之詩。
及長憲府,市人皆謂,李〈珥。
〉、鄭〈澈。
〉二大夫之臨,獨無各司橫斂也。
是其外有崇嗜之名,而內無戕伐之實,榦當大事,又有適用之才。
其與宇顒、夢鶴之靜言庸違、色厲內荏者,仁元、篈、瞻之移性于兇險者,潑、潔、汝立、起莘之關弓而射師者,應漑、應泂之世濟其惡者,何啻天淵之隔哉?若輩乃以薦澈、後己之故,淫怒不休,襆被宵征,或宿于夢鶴之家;或會於起莘之廬,吹毛覓疵,假手捏辭,熒惑主聽,變亂國是。
閱月窮年,心跡愈露,彼無實善可記,而此有德人難棄者則成龍稍黠,內慙先退,而宇顒、李潑,尤欲遂其前非,遲留都下,顧望不休,是則神宗所謂,餘人斥之,而不去者。
潑之無識,已矣已矣,宇顒三經掃地盡矣,臣所掩卷而太息者也。
蓋此數人桀黠者,初假儒名,爭道李珥善類之宗,日夕相從,延譽厥黨,珥亦以爲:「國事非一手可爲,必須衆賢交輔。
」故兼包幷畜,不問新舊,元規、子京,亦在收錄。
人自以爲:「不爲銓官,則必得南臺。
」自出孝元于外,仇敵滿國。
徐仁元,孝元之謀主也;柳夢鶴、樸謹元,爲其腹心;尹起莘、金昌一,爲其指使;宋應旣、應泂、許篈、金瞻、李潑、李潔、鄭汝立,疊爲爪牙。
柳成龍頭出頭沒,屢爲挾韓之議,珥初卻其父行狀之托,一忤其意,又於經席,應對詳贍,成龍深以爲忌以「臨事好謀」之言,周爰沮毀。
又言徐仁元之大包藏兇惡,則怒室色市,橫加詆罵,末言太平館失禮之故,則摭其遠接一事,憑公議,以攄私憤,是由成龍學術不精,妄生猜忌。
夫魏公行狀之作,在於朱子中年,晩年聞見,不免有一二處可疑可悔,慮有南軒潤筆,則雖孝子慈孫,不可以諛墓也。
成龍之奮怒,不亦非乎?天下之事,至簡至易,隻爲庸人撓之,故君子有爲,例多艱阻。
若有明良相遇,諫行言聽,則愛牛制産,莫非大事,而隻發於立談之際,通吳撫蜀,都是懸度,而定謀於三聘之初。
珥有經綸之才,已見於出身初載,祛弊除瘼之意,自具於《東湖問答》;修己爲政之道,備述於《聖學輯要》,隨聖問響應,豈是不量其力者哉?孔子臨事好謀之敎,隻爲子路之問行三軍,而發抑其行行之勇耳,非所可施於君臣諮議之間也。
爲成龍者,有忠慮於國,則當以爲君難、爲臣不易之意,繼發都兪之言,將順交輔可也。
自信狹見,十年廝啀,不亦甚惑乎?人有一身,應務多端,百年講學,尙懼寡過之難。
仁元之學,未有時月潛養之功,而從事於論人長短,責己不厚,而責人苛刻,臧否乖於實踐;好惡出於炎涼。
厥弟禮元之潛奸將妾,乃是武人所犬彘,故停擧有年,仁元每於武官之門,晨候乞解。
及爲出身,至圖將薦,曁入金吾,曠官留洛,百計圖脫。
韓脩年德,乃是洛中先輩所敬畏,而深知仁元肺肝,則必肆陰害,以及其族而毀之。
樸淳淸直,乃是朝野士民之所倚重,而方爲東國之綱,則必謀排擠,以及素交而陷之。
力折朝紳,威陵君父,而南通李〈潑。
〉、鄭〈汝立。
〉;北制成〈渾。
〉、閔〈純。
〉則雖謂之包藏兇惡可也,而成龍則好而不知其惡焉。
孟僖子之爲價于魯君,應對諸侯,恥不能相儀,講學於能禮者,及其將死,使其二子,學禮於孔子。
華使之來,成龍爲擯相則奉至尊,不由禦門,乃其大錯也。
挾帷移幕之際,珥謂辛應時曰:「吾嘗謂,柳善於治事,今相大禮,何其顚倒乎?」應時卽指成龍幕,勸其低聲,珥厲聲曰:「知之何害?」出幕而言之。
是則君子之用心,而成龍則挾憾俟隙,而掎角之,幸吐私憤,至於喜動厥友,其心之不正,實由其學之背馳。
故《責沈》之文,迄不聞誦味,宿君命于妾家者,至於四日。
是則李墍之所深恥,而成龍爲之,其與孟僖子一何相遠耶?孟子曰:「生於其心,害於其政;發於其政,害於其事。
」政指此等人也。
大抵人臣之當國任怨,必有不吉之人隨後詆訾。
陶侃,藎臣,尙訝夢翼;張浚忠勞,人謂跋扈。
惟明主洞照情僞,雖小臣微冤,罔有不察可也,況於大臣乎?珥有眩暈之病,乃國人之所共知也。
承召猝作,不能卽趨政院,而論以驕蹇、罔上。
玁狁孔棘,出車事急,懲乙卯奪馬之患,憂甘泉烽火之急,區畫調發而啓之。
乃是事勢之當然,而論以專擅國柄,期使一日執退,是何心哉?而潑與宇顒,不察其故,惟以萋斐之言,斷爲籲咈之啓。
嗚呼!逄蒙殺羿,人所均惡,讒人罔極,國步斯頻、師友道喪,莫甚於斯。
今豈意潑、潔、汝立、起莘四人者,最敬珥、渾,初若泰山北鬥,至於朝夕參候,而一薦不亟,反若豺虎毒藥?起莘則日毀于卿相之門,又與金昌一,疊下嶺南,遍間于名流,必務去之然後,快於其心。
自古以來,曷嘗有害師反道,而能愛其君者乎?臣與宇顒,同年出身,而同爲中學典籍,汝立其時訓導也。
喜其同登珥、渾之門,揀誨儒生之約,甫定而遷官。
自此而後,常擬爲善人,又與潑、潔交契尤深者,隻爲篤信珥、渾而已。
及夫浮議崢嶸,潑也向臣,累言薦澈之非,臣旣目見澈事,無愧神明,不能苟從,乃又疏論其珥迹孤危。
爲養親,求宰報恩,崔永慶朝過而詈珥;金宇顒夕至而嘲珥。
臣始疑之謂:「永慶林下無求之人,而宇顒進退端方之士也。
其所譏訶,必有所自,及於三司交攻,天樞震搖,河洛讜論,久稽于政院,成渾直言,人指爲私護。
許篈啄賢之疏,則世不怪其欺罔君父,乃知細人情狀,綢繆糾結,必欲使氷爲炭,而指鹿爲馬。
倘非天日之明,旁燭魍魎,則南袞所爲,必出於此輩,而魚肉忠賢,世不之惜矣。
臣於是,衋然傷心,抵書于李潑:」俾於居憂欒棘,心無外慕之日,深惟遂初之是,而再思朋亡之戒。
「潑有答書曰:」何不觀於柳襄陽之遠貶乎?「宇顒時按湖南,其往復之書,亦以應瑞外注爲咎。
應瑞者,夢鶴之字,而時出襄陽。
人多以成渾爲嫉善,而臣則素知夢鶴之爲不忠也。
夢鶴之爲臺官也,欲論尹毅中貪邪之狀,毅中使謂潑母曰:」潑也,與夢鶴交厚,今玆駁議,必潑所爲。
吾欲先妹下鄕。
「潑母招潑責之,對案不食,潑往言厥故,夢鶴爲停厥議。
○夫獸有獬豸;草有指侫。
聖上以夢鶴爲善士,擢居言職,所當不顧前後,力言大貪至姦之狀,報君親、酬知己可也。
乃怵於名途,瞻前顧後,使湖南巨猾,迄保崇班。
潑也以此,謂夢鶴如孔子,反取一時淸節之士,一網打盡,南臺之罷,專爲此等人也。
潑之此擧,莫非爲毅中作地、爲己兄弟作地耳,其心誠在於社稷乎;其意誠在於補闕乎?臣猶戀潑爲舊交,不忍卽絶,衝寒南走,反覆指陳,冀以回惑,悲辭苦語,懇懇不已。
而厥兄弟蓄怒之意,勃勃不休,猶以成渾爲非,而汝立爲是,多者爲士林,而寡者爲不肖,撐眉努眼,必孚羸豕之躑躅。
臣乃三書絶之,慨然久之。
今過州府,請與相見,臣謝病不往,又以二詩絶之。
嗚呼!不稽古事,其可以別人是非乎?西漢之末,詔擧可爲大司馬者,孔光等薦王莽,何武薦公孫祿,祿薦何武。
夫以逄萌浮海,梅福掛冠之秋,上書頌莽者,至於擧國靡然,乃心王室者,隻有武、祿二人,其交章互薦,乃是不期之勢。
而擢莽爲大司馬,則乃以交相稱譽,幷罷二人,旣去二人,則革漢爲新,惟莽所爲耳。
執古禦今,則珥之薦澈;渾之救珥,果有私心乎?靡若頹波者,果爲君子乎?砥柱橫流者,果爲小人乎?所謂士林者,學有所傳,行修于家,鄕裡敬其孝友,丘民賴其休澤,口不言善,而人自不忘者是已。
豈可以幢幢往來,煦煦孑孑,竊勺水以自多;懷利祿以相趨,借小廉曲謹之人,以圖藎臣者,而強名之謂士林乎?必以多寡爲勝負,而一惡異議之作,則曹氏之代漢,不宜有孔融之正色;秦檜之擅宋,不宜有趙鼎之強魂。
君父何罪,孤立無救,而受其陵暴乎?其以久仕留洛,一無猷爲,責之成渾者,尤爲無理。
魯繆公之世,公儀子爲政,子柳、子思爲臣,魯之削也日甚。
夫以山野獨行之士,幸被聖眷,遲留踽涼,而群譏衆笑,起自門墻;交臂降叛,出於同盟,跖、蹻爲廉;隨、夷爲濁,方正倒置;群枉得志。
郞僚之議,一惟新進浮薄之爲賢,而觸手生梗,莫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