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武力點評(17) -- 單挑 與 混戰 (3)

關燈
繼續舉例分析:

    “原來張飛比及去救龔都,龔都已被夏侯淵所殺。飛與龔都報仇,殺散夏侯淵,迤逦趕去,被樂進、徐晃攔住。雲長路逢敗軍,尋蹤而去,殺退樂進、徐晃,與飛同回見玄德。”(羅本31回)

    可以非常肯定地說,這裡所有武将的名字都指代其所部軍馬,而非其個人。

    何以知之呢?很簡單,龔都絕無可能一人運糧,因此肯定是與所部軍馬一同押運糧草。同理,夏侯淵也絕無一人來劫糧殺都的道理,張飛也不可能隻身前往為龔都報仇。最說明問題的是這個“殺散夏侯淵”五字,大家可以想一想,你怎麼去殺散一個人?隻有殺散一個群體,才是符合邏輯的。因此可以100%判定:此處的“夏侯淵”是指代其所部軍馬。那麼張飛能以一人之勇,殺散夏侯淵所部軍馬嗎?張飛又不是天神!因此此處的“張飛”也是指代其所部軍馬。其他的依此類推,“樂進”指樂部軍馬,“徐晃”指徐部軍馬,“關羽”指關部軍馬;這裡的所有交鋒都不是兩将單挑,而是兩軍作戰。

    最重要的結論是:我們沒有任何有力證據來證明張飛曾在單挑中擊敗過夏侯淵!

    那位朋友說了:确實是兩軍作戰,這個我同意,但你能絕對排除兩軍主将之間的單挑嗎?興許正是張飛在單挑中擊敗了夏侯淵,才赢得了那場戰事的勝利呢。

    答:

    (1)必須再次強調這個觀點:演義是非常突出個人勇武的。基於這個前提,我們應該相信,但凡真的“發生”了重要的單挑戰例,老羅是不會不予記錄的。或者應該這麼說:但凡老羅真的想設計一場重要單挑,他是不會采取這種簡筆寫法的。如果張飛與夏侯淵果真“發生”過單挑(老羅果真設計了這場單挑),那麼為何沒有回合數和交鋒場景描寫?由於雙方的出場人物都是重量級的,因此這是一場非常重要的單挑,遠比太史慈戰程普、臧霸戰樂進、張遼戰淩統、樂進戰淩統要重要得多,為何後面4場均有回合數記錄和交鋒場景描寫,而更為重要的張飛-夏侯之戰卻沒有?這顯然是不合邏輯的。

    (2)必須承認,原文僅僅告訴我們:張飛所部擊敗了夏侯淵所部,卻沒有告訴我們是如何擊敗的。因此,說“是通過張飛單挑擊敗夏侯淵才擊敗夏侯所部的”,就是對擊敗方式和過程的一個推測。但是這個推測是有問題的,因為該推測實際上隐含地認定:張飛所部要取勝夏侯淵所部,隻有[!]依靠張飛單挑擊敗夏侯淵才能實現。

    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張飛完全可以依靠突襲取勝。

    夏侯淵所部的目的是劫糧,當其殺散龔都所部後正安排燒糧時,張飛完全有可能趁其疏于防備之時突然發動攻擊。由於張飛是在接到龔都告急之後才出發的,而且糧草為其所必救,因此有理由相信劉備會分重兵于張飛。因此有理由相信張飛在兵力上至少不明顯遜于夏侯淵,這可以确保其突襲獲得成功!

    綜上所述,作者沒有道理既要表明張飛-夏侯曾發生單挑卻又故意不寫單挑場景,而且張飛所部要擊敗夏侯淵所部完全可以通過突襲方式來實現,并非隻有單挑這一種方式。因此,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張飛曾與夏侯發生單挑并擊敗之。

    對比一下馬超擊敗于禁、張合以及幾乎殺死曹洪的戰例,所謂的“張飛擊敗夏侯淵”顯然屬於無效戰例。

    重申判定:

    (1)按照原文理解,以上所有人物名字均指代其所部軍馬;(2)按照原文理解,以上所有交鋒均系兩軍交戰,并非兩将單挑;(3)我們沒有證據證明張飛曾在單挑中擊敗過夏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