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禮一
關燈
小
中
大
,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雲鶴花錦,下結靑絲網。
綬環二用金,笏用象牙。
○二品冠四梁,餘同一品。
○三品冠三梁。
革帶用銀,佩用藥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盤鵰花錦,下結靑絲網,綬環二用銀,笏用象牙。
○四品官二梁,革帶用銀,佩用藥玉,綬用黃綠赤三色絲織成,練鵲花錦,下結靑絲網,綬環二用銀,笏用象牙。
○五品六品革帶用銅,綬環二用銅,笏用槐木,餘同四品。
○七品八品九品冠一梁,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鸂鶒花錦,下結靑絲網。
餘同五六品。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一百二十八〉 吉禮儀式 親祭社稷儀 時日 書雲觀預於隔季,具時日〈春秋二仲上戊及臘日。
〉報禮曹,禮曹啓聞,散告攸司,隨職供辦。
齋戒 前祭八日,禮曹啓聞,請齋戒。
殿下散齋四日於別殿,緻齋三日,二日於正殿,一日於齋宮。
凡散齋,不弔喪問疾,不聽樂,有司不啓刑殺文書;緻齋,唯啓祭事。
前祭七日,行事執事官及陪祭宗親文武群官受誓戒於議政府。
其日未明七刻,通禮門設位,領議政〈領議政終獻官。
〉在北南向;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在南北向西上;〈奠幣爵酒官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終獻官以下,在南向北向。
〉監察二在西東向北上;禮儀使、執禮、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協律郞、掌牲令、雅樂令、捧俎官、執尊罍篚羃者、謁者贊者、贊引在東西向,每等異位,俱重行北上;陪祭宗室文武群官於行事官之南,俱北向,文東武西,中心爲頭,異位重行。
未明五刻,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位,引行事執事官就位,引領議政就位。
通贊舍人就領議政之左西向立,代讀誓文曰:「今年某月某日上戊,〈臘祭則當雲某月某日臘。
〉殿下祭于社稷,〈臘日宗廟享官同受誓戒,則當雲祭社稷享宗廟。
〉凡行事執事官及陪祭群官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各揚其職。
其或有違,國有常刑。
」讀訖,通贊舍人贊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乃退。
凡行事執事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竝散齋四日,宿於正寢;緻齋三日,二日於本司,一日於祭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緻齋,唯行祭事;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陪祭文武群官及諸衛之屬守衛壝門者,〈每門各護軍二人,每隅各隊長一人。
〉各於本司,淸齋一宿。
工人二舞淸齋一宿於禮曹。
前緻齋一日,領議政以下,竝集議政府肄儀。
前祭一日,竝集祭所。
〈祭官以下凡預祭者,皆前祭二日,沐浴更衣。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兇穢衰絰,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權斷。
〉 陳設 前祭三日,扈衛司設大次於齋宮,南向;小次於西陛西北,東向;設文武侍臣次於齋宮之前,文左武右,俱相向;設王世子次於齋宮東南,西向;設諸祭官次於齋坊之內;陪祭宗室及文武群官次,又於其前,隨地之宜。
前二日,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饌幔於內壝西門外,隨地之宜。
雅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壇上近北,設軒架於壇下,俱南向。
前一日,典祀官帥其屬,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近北,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近北,東向,席皆以莞。
掌牲令牽牲詣祭所,典祀官設祭器位於尊所,〈凡設祭器,皆藉以席,加以巾蓋。
〉以俟告潔。
〈旣畢,權徹。
〉執禮設殿下版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飮福位於壇中稍北,南向。
贊者設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設監察位二於北門內,一於東北隅西向,一於西北隅東向,書吏各陪其後;執禮位二,一於壇上,一於壇下,俱近西東向;謁者、贊者、贊引在壇下執禮之後稍北,東向南上;協律郞位於壇上近東,西向;鴉樂令位於軒懸之南,南向;設陪祭官位文官九品以上於西門內祭官之後稍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宗室及武官九品以上於東門內稍北當文官,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南上;設門外位祭官及諸執事於西門外道北,每等異位,俱重行,南向東上;設牲榜於西門外,當門東向,以北爲上;設掌牲令位於牲東北;設諸大祝位於牲西,各當牲後,祝史各在其後,俱東向;設終獻官省牲位於牲前,近南;設監察位於終獻官之東,俱北向。
〈監察位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設亞獻官位。
〉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亞獻官在南北向;執禮、大祝、贊者在西,俱重行,東向北上。
祭日未行事前,典祀官及壇司,各帥其屬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之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籩十二在左,爲三行右上。
〈第一行,形鹽在前,魚繡乾棗、栗黃次之。
第二行,榛子在前,菱仁、芡仁、鹿脯次之。
第三行,白餠在前,黑餠、糗餌、粉餈次之。
〉豆十二在右,爲三行左上,〈第一行,韭菹在前,醢菁菹鹿醢次之。
第二行,芹菹在前,兔醢、筍菹、魚醢次之。
第三行,脾析在前,豚拍、酏食、糝食次之。
〉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
〈籩前俎,一實牛腥,一實羊腥。
七體,兩脾、兩肩、兩脅竝脊,而髀在兩端,肩脅次之,脊在中,豆前俎,實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豆右之俎三,〈一實牛熟腸、胃、肺,一實羊熟腸、胃、肺,一實豕熟膚。
豕在前,羊牛次之。
凡俎,皆有牲匣。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鉶三在簠簋後,〈實以和羹,加芼滑。
〉爵三在簠簋前。
〈各有坫。
〉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大尊,第二行著尊,第三行山。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左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
〈凡尊實明水,玄酒爲上。
凡祭神之物,當時所無者,以時物代之。
〉大稷後稷氏尊罍,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福酒爵、〈有坫。
〉胙肉俎各一於大社尊所,又設大社俎一於饌幔內,設洗於北陛西北,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有槃匜。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
有坫。
〉亞終獻洗,又於西北,俱南向。
〈盥洗在西,爵洗在東,亞獻洗有槃匜。
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不別設,無槃匜。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諸執事盥洗於亞終獻洗西北,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冪之後。
車駕出宮 前出宮三日,攸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
前祭一日,晝漏上水一刻,槌鼓爲一嚴。
通禮門設陪祭文武群官位於闕門外,文東武西相對,俱重行北上。
陪祭群官,各具朝服。
三刻槌鼓,爲二嚴,判通禮跪啓中嚴。
陪祭群官俱集闕門外,〈諸祭官先詣祭所。
〉兵曹陳大駕鹵簿於闕門外。
五刻槌鼓,爲三嚴。
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
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門外位。
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
摠制以下左右侍臣,俱詣勤政殿西階奉迎。
判司僕進象輅於勤政門前南向,千牛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知通禮在判通禮之前,通贊舍人二人在知通禮之前。
判通禮跪啓外辦,判司僕攝衣而升,正立執轡,殿下服冠袍,乘輿以出,降自西階,樂部懸而不作。
千牛將軍前執轡,殿下降輿乘輅,判司僕立授綏,摠制以下侍臣夾侍如常。
知通禮進當輅前跪,啓請車駕進發,俛伏興退復位。
〈凡知通禮啓請,皆進駕前跪啓訖,俛伏興。
〉車駕動,知通禮與通贊夾引以出,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駕出闕門外,至侍臣上馬所,知通禮跪,啓請車駕小駐,敎文武侍臣上馬,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通贊舍人傳喝,文武侍臣上馬,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駕。
尙瑞官捧寶前導,摠制以下左右侍臣夾侍於輅前。
文武侍臣上馬畢,知通禮啓請敎車右升,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知通禮退復位。
千牛將軍升訖,知通禮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不鳴鼓吹,不得喧嘩。
其陪祭之官,在玄武隊後如常儀。
車駕將至齋宮,文武侍臣下馬,分立鞠躬。
諸祭官各具朝服,謁者引立於齋宮門外,東向南上,望駕皆鞠躬奉迎。
駕至齋宮南門外,回輅南向,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
知通禮進當輅前,啓請降輅,俛伏興還侍立,殿下降輅,乘輿入齋宮,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行事執事官及陪祭文武群官,集齋宮之南,文東武西。
舍人承旨,敎群官各就次,宿衛如常。
校書館員以祝版捧進,近臣傳捧以進,殿下署訖,近臣奉出,附壇司。
省牲器 前祭一日未後二刻,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加以巾蓋。
如陳設儀。
未後三刻,終獻官以下應省牲器者,俱以常服,就西門外。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先入壇下。
掌牲令牽牲就位。
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階,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復位。
謁者引終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亞獻官省牲器。
〉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階視滌濯,執事者皆擧冪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北向立,掌牲令小前曰:「請省牲。
」退復位。
終獻官省牲,掌牲令又前擧手曰:「腯。
」復位。
諸大祝各巡牲一匝,東向擧手曰:「充。
」俱復位。
諸大祝與掌牲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典祀官。
謁者引終獻官詣廚省鼎鑊,申視滌漑,監取明水火。
〈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
陰鑑未能猝辦,以井水代之。
火以供爨,水以實尊。
〉贊引引監察,詣廚省饌具訖,各還齋所。
脯後一刻,典祀官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槃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連皮煮熟,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祭畢埋之。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奠幣 祭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入,實饌具畢,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
贊引引監察陞自西陛,按視壇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還出。
前三刻,諸祭官及陪祭群官各服其服,〈祭官祭服,陪祭官公服。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四拜訖,各就位。
雅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南,武舞立於懸北道東。
通贊舍人分引陪祭宗室及文武群官入就位,引進使引亞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謁者引。
〉謁者、贊引各引諸祭官,俱就西門外位;贊引引監察、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協律郞、捧俎官、執尊罍篚冪者,入就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執禮曰:「四拜。
」贊者傳喝,〈凡執禮有辭,贊者皆傳喝。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贊引引監察就位,贊引引諸執事詣盥洗位盥帨訖,各就位。
前一刻,引進使引亞獻官,謁者、贊引引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入就位。
贊引引齊郞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諸祭官將入就位,判通禮就齋宮前跪,啓請中嚴。
小頃,又啓外辦,殿下服袞冕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禮儀使導殿下至西門外,近侍跪進圭,禮儀使啓請執圭,華蓋仗衛,停於門外。
尙瑞官捧寶陳於小次之側,禮儀使導殿下入自正門,〈侍衛不應入者,止於門外。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
工鼓柷軒架作承安之樂。
〉殿下詣版位南向立,〈每立定,禮儀使退立於左。
〉協律郞偃麾戞敔,〈樂止。
凡樂皆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戞敔而後止。
〉禮儀使前啓請四拜,退復位,殿下四拜。
執禮曰:「衆官四拜。
」在位者皆四拜。
〈先拜者不拜。
〉執禮曰:「禮儀使啓請行事。
」禮儀使前啓:「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軒架作順安之樂,烈文之舞作,八成止。
〉執禮曰:「瘞毛血。
」大祝瘞毛血於坎。
禮儀使啓請再拜,殿下再拜。
執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近侍詣盥洗位盥洗訖,還侍立。
謁者引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詣盥洗位盥洗訖,升自西陛,詣大社尊所南向立。
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行奠幣禮。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詣盥洗位南向立,啓請搢圭。
〈如搢不便,近侍承奉。
〉內侍跪取匜興沃水,又內侍跪取槃承水,殿下盥手。
內侍跪取巾於篚以進,殿下帨手訖,內侍受巾,奠於篚。
禮儀使啓請執圭,導殿下升自北陛,〈禮儀使近侍內侍從升。
〉樂止。
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登歌作肅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啓請跪搢圭。
近侍一人捧香合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跪進,禮儀使啓請三上香,近侍奠爐于神位前。
近侍以幣篚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幣跪進,禮儀使啓請執幣獻幣,以幣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
〈進香進幣,在西東向。
奠爐奠幣,在東西向。
進爵奠爵,準此。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導殿下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啓請跪執圭。
近侍一人捧香合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跪進,禮儀使啓請三上香,近侍奠爐于神位前。
近侍以幣篚授進幣爵酒官,進幣酌酒官捧幣跪進,禮儀使啓請執幣獻幣,以幣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
〈進香進幣,在北南向;奠爐奠幣,在南北向。
進爵奠爵,準此。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
登歌止,禮儀使導殿下詣大稷神位前,次詣後稷氏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登歌止,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皆降復位。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降自北陛復位。
樂止。
進熟 殿下旣升奠幣,贊引引典祀官出,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牛于鑊,實于一鼎,次升羊實于一鼎,次升豕實于一鼎,〈每位牛羊豕各一鼎。
〉皆設扃冪。
祝史對擧入,設饌饅內。
謁者引薦俎官,出詣饌所,捧俎官隨之,俟殿下奠幣訖復位。
樂止,執禮曰:「進饌。
」祝史抽扃委于鼎右,除冪加匕畢于鼎。
典祀官以匕升牛實于牲匣,次承羊豕,各實于牲匣,〈每位牛羊豕各一匣。
〉次引薦俎官,捧大社之俎,捧俎官各捧牲匣,典祀官引饌入。
大社大稷之饌,入自正門;配位之饌,入自左闥。
俎初入門,軒架作雍安之樂。
大社大稷之饌,升自北陛;配位之饌,升自西陛,諸大祝迎引於壇上。
薦俎官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諸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次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諸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次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奉奠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謁者引薦俎官以下,降自西陛復位。
諸大祝還尊所,謁者引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升詣大社尊所南向立,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行初獻禮。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升自北陛訖,樂止。
詣大社尊所東向立,登歌作壽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執尊者擧冪,進幣爵酒官酌醴齊,近侍以爵受酒。
禮儀使導殿下詣神位前南向立,啓請跪搢圭,近侍以爵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爵跪進,禮儀使啓請執爵獻爵,以爵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樂作,禮儀使啓請俛伏興。
樂止,禮儀使導殿下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樂作,執尊者擧羃,進幣爵酒官酌醴齊,近侍以爵受酒。
禮儀使導殿下詣神位前西向立,啓請跪搢圭,近侍以爵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爵跪進,禮儀使啓請執爵獻爵,以爵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樂作,禮儀使啓請俛伏興。
樂止,禮儀使導殿下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曲終樂止,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皆降復位。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降自北陛復位。
樂止,文舞退,武舞進,軒架作舒安之樂,舞者立定。
樂止。
亞、終獻 初,殿下將復位,執禮曰:「行亞獻禮。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盥手帨手不贊。
〉贊執笏,引亞獻官升自西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軒架作壽安之樂,昭武之舞作。
鄕樂交奏。
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
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引進使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引進使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引降復位。
亞獻官獻將畢,執禮曰:「行終獻禮。
」謁者引終獻官行禮如亞獻儀,引降復位。
飮福 初,終獻官旣復位,謁者引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升自西陛,詣飮福位東向立。
大祝詣大社尊所,以爵酌上尊福酒,又大祝持俎,進減神位前胙肉,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詣飮福位。
」軒架作承安之樂,禮儀使導殿下詣飮福位南向立,樂止。
登歌作壽安之樂,大祝以爵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爵東向跪進,禮儀使啓請跪,搢圭受爵飮訖,進幣爵酒官受虛爵,以授大祝,大祝受,復於坫。
大祝以俎授薦俎官,薦俎官捧俎東向跪進,禮儀使啓請受俎,殿下受俎,以授近侍,近侍捧俎,降自北陛出門,授司饔,進幣爵酒官薦俎官降復位。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樂止,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降復位,樂止,啓請再拜,殿下再拜。
執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執禮曰:「徹籩豆。
」諸大祝各徹籩豆。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登歌作雍安之樂。
徹訖,樂止。
軒架作順安之樂,鄕樂交奏。
禮儀使啓請四拜,殿下四拜。
執禮曰:「衆官四拜。
」在位者皆四拜。
樂一成止禮儀使啓禮畢,導殿下還齋宮,軒架作承安之樂。
出門,樂止。
禮儀使啓請釋圭,近侍跪受圭,侍衛如常儀。
執禮曰:「望瘞。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執禮帥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諸大祝取黍稷飯,藉用白茅,束之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執禮曰:「可瘞。
」置土半坎,典祀官監視。
引進使引亞獻官,謁者贊引各引諸祭官出。
執禮帥贊者還本位,通贊舍人分引陪祭宗室及文武群臣以次出。
贊引引監察及諸執事,俱復懸南拜位。
立定,執禮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贊引以次引出。
雅樂令率工人二舞出,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就懸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車駕還宮 殿下還齋宮,判通禮跪,啓請解嚴。
一刻頃,槌鼓爲一嚴。
轉仗儀鹵簿於還塗如來儀。
三刻頃,槌鼓二嚴。
典樂令陳樂部於齋宮南門外,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各具朝服。
判通禮跪,啓請中嚴,殿下服冠袍。
五刻頃,槌鼓爲三嚴。
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序立於齋宮大門外,文武侍臣詣齋宮奉迎,判司僕進象輅於齋宮南門外南向,千牛將軍立於輅前。
判通禮跪啓外辦,判司僕升執轡,殿下乘輿出次,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千牛將軍前執轡,殿下至門外,降輿乘輅,判司僕立授綏,知通禮跪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至侍臣上馬所,知通禮跪啓請車駕小駐,敎侍臣上馬,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通贊舍人傳喝,文武侍臣上馬。
知通禮跪啓請敎車右升,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知通禮退復位。
千牛將軍升訖,知通禮跪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鼓吹振作而還,文武群官導從如來儀。
駕至景福宮門外侍臣下馬所,車駕小駐,文武侍臣皆下馬,分立鞠躬。
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車駕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駕至勤政門,樂止,廻輅南向,判通禮進輅前跪,啓請降輅,俛伏興還侍立,殿下降輅乘輿以入,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侍臣從至殿庭。
有司鋪幄座於勤政殿當中,南向;設香爐二於前楹外。
通禮門設協律郞位於殿階上近西,東向;設左右侍臣及王世子以下文武官群官位如常儀,繖扇仗衛,陳於殿階上下,樂部陳於群官之南如常儀訖。
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皆就門外位,通禮門分引入就位,判通禮進啓班齊請陞殿。
中禁傳嚴,爐煙升,殿下乘輿以出,上將軍啓看,判通禮前導。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樂作,典儀招通贊鞠躬,衆官鞠躬。
殿下陞座,上將軍啓看。
通贊贊平身,衆官平身,協律郞偃麾。
樂止,緻詞官就月臺中心跪緻詞曰:「大祀旣成,禮當慶賀。
」俛伏興退復位。
通贊贊鞠躬,衆官鞠躬;樂作,贊四拜興平身,衆官四拜興平身。
樂止,判通禮跪啓禮畢,通贊唱禮畢,殿下降座。
樂作,通贊贊鞠躬,衆官鞠躬,殿下乘輿入內,樂止,贊平身,衆官平身。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以次出。
祭社稷攝事儀 時日 書雲觀預於隔季,具時日〈春秋二仲上戊及臘日。
〉報禮曹,禮曹啓聞,散告攸司,隨職供辦。
齋戒 前祭七日,行事執事官受誓戒於議政府。
其日未明七刻,通禮門設位,初獻官在北南向;亞獻官、終獻官、薦俎官在南,北向西上;監察在西東向;執禮、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協律郞、掌牲令、雅樂令、捧俎官、謁者、贊者、贊引在東西向,每等異位,俱重行北上。
未明五刻,奉禮郞分引行事執事官就位,引初獻官就位。
通贊舍人就初獻官之左西向立,代讀誓文曰:「今年某月某日上戊,祭于社稷,〈臘日宗廟享官,同受誓戒,則當雲祭社稷、享宗廟。
〉凡行事執事官,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各揚其職。
其或有違,國有常刑。
」讀訖,通贊舍人贊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乃退。
凡行事執事官竝散齋四日,宿於正寢;緻齋三日,二日於本司,一日於齋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緻齋,唯行祭事;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諸衛之屬守衛壝門者,〈隊長每門各二人,每隅各一人。
〉各於本司,淸齋一宿。
工人二舞,淸齊一宿於禮曹,前緻齊一日,竝集議政府肄儀;前祭一日,竝集祭所。
〈凡預祭者,皆前祭二日,沐浴更衣。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兇穢衰絰,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權斷。
〉 陳設 前祭二日,扈衛司設諸祭官次於齋坊之內,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饌幔於內壝西門外,隨地之宜。
前一日,雅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壇上近北,設軒架於壇下,俱南向。
典祀官帥其屬,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東向,席皆以莞。
掌牲令牽牲詣祭所,典祀官設祭器位於尊所,〈凡設祭器,皆藉以席,加以巾蓋。
〉以俟告潔。
〈旣畢,權徹。
〉執禮設初獻官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亞獻官、終獻官、薦俎官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設監察位於北門內西北隅,東向;書吏陪其後;設執禮位二,一於壇上,一於壇下,俱近西東向;謁者、贊者、贊引在壇下執禮之後稍北,東向南上;協律郞位於壇上近東,西向;雅樂令位於軒懸之南,南向;設初獻官飮福位於壇中稍北,南向;設門外位祭官及諸執事於西門外位,祭官及諸執事於西門外道北,每等異位,俱重行,南向東上;設牲榜於西門外當門,東向,以北爲上;設掌牲令位於牲東北;設諸大祝位於牲西,各當牲後,祝史各在其後,俱東向;設亞獻官省牲位於牲前近南;設監察位於亞獻官之東,俱北向;〈監察位稍卻。
〉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初獻官在南北向,執禮大祝贊者在西,俱重行,東向北上。
祭日未行事前,典祀官帥其屬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次設祭器,實饌具。
每位各籩十二在左,爲三行右上;〈第一行形鹽在前,魚繡乾棗、栗黃次之。
第二行,榛子在前,菱仁、芡仁、鹿脯次之。
第三行,白餠在前,黑餠、糗餌、粉餈次之。
〉豆十二在右,爲三行左上。
〈第一行韭菹在前,醓醢、靑菹、鹿醢次之。
第二行芹在前,兎醢、筍菹、魚醢次之。
第三行,脾析在前,豚拍、酏食、糝食次之。
〉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
〈籩前俎,一實牛腥,一實羊腥。
七體,兩脾兩肩兩脅而竝脊而髀在兩端,肩脅次之,脊在中。
豆前俎實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豆右之俎三。
〈一實牛熟腸胃肺,一實羊熟腸胃肺,一實豕熟膚。
豕在前,羊牛次之。
凡俎皆有牲匣。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鉶三在簠簋後,〈實以和羹,加毛滑。
〉爵三在簠簋前。
〈各有坫。
〉又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大尊,第二行著尊,第三行山。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在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淸,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
〈凡尊實明水,玄酒爲上。
凡祭神之物,當時所無者,以時物代之。
〉大稷後稷氏尊罍,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福酒爵〈有坫。
〉胙肉俎各一於大社尊所。
又設大社俎一於饌幔內;設洗於北陛之西北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名。
〉設諸執事盥洗於獻官洗西北,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羃之後。
受香祝 前祭一日,晝漏上水一刻,有司設香祝案於勤政殿當中,南向;設香案於其前;設殿下拜位於月臺當中,北向。
通禮門設典儀位於東階之東,通贊舍人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設左右侍臣位於東西階之南相對,異位重行,俱北上;設初獻官以下應行事執事官位於殿庭道東,異位重行,北向西上;設鹵簿於闕門外。
侍臣各具朝服。
三刻,獻官以下應行事執事官,竝集闕門外。
殿下具冠袍,校書館員以祝版捧進,近臣傳捧以進,殿下署訖,近臣捧祝版及香,置於案上。
五刻,奉禮部分引左右侍臣入就位,次引獻官以下入就位。
奉禮郞引初獻官升自東階,〈奉禮郞止於階下。
〉判通禮導殿下出就拜位北向立,啓請再拜,導殿下詣香案前,啓請跪,近侍一人捧香合西向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東向跪進,判通禮啓請三上香,近侍奠爐于案。
近侍捧香祝東向跪進,判通禮啓請取香祝授初獻官,初獻官西向跪受興,還置于案上。
判通禮啓請俛伏興,導殿下復位,啓請再拜,導殿下退立於月臺西,東向。
初獻官捧香祝,降自正階,判通禮啓請鞠躬,初獻官沒階,殿下平身。
初獻官出門,置香祝於舁擔。
亞獻官以下隨初獻官,以次出門上馬,軍士捧舁擔鹵簿前導,至齋坊門外,下馬入門,各就齋所。
香祝安於卓上。
省牲器 前祭一日未後二刻,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加以巾蓋,如陳設儀。
未後三刻,亞獻官以下應省牲器者,俱以常服就西門外。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先入壇下。
掌牲令牽牲就位,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陛,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復位。
謁者引亞獻官,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陛,視滌濯,執事者皆擧羃苦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北向立,掌牲令少前曰:「請省牲。
」退復位,亞獻官省牲。
掌牲令更前擧手曰:「腯。
」復位。
諸大祝各巡牲一匝,東向擧手曰:「充。
」俱復位。
諸大祝與掌牲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典祀官。
謁者引終獻官詣廚,省鼎鑊,申視滌漑,監取明水火。
〈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
陰鑑未能猝辦,以井水代之。
火以供爨,水以實尊。
〉贊引引監察詣廚省饌具訖,各還齊所。
晡後一刻,典祀官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槃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連皮煮熟,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祭畢埋之。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奠幣 祭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入,實饌具畢,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
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陛,按視壇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還出。
前三刻,諸祭官各服其服,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四拜訖,各就位。
雅樂令率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南,武舞立於懸北道東。
謁者、贊引各引祭官,俱就西門外位。
前一刻,贊引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協律郞、捧俎官,入就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執禮曰:「四拜。
」贊者傳喝,〈凡執禮有辭,贊者皆傳喝。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贊引引監察就位。
贊引引諸執事詣盥洗位盥帨訖,各就位。
贊引引齋郞詣酌洗位,洗爵試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謁者引初獻官,贊引引亞獻官、終獻官、薦俎官入就位,執禮曰:「四拜。
」衆官在位者皆四拜。
〈先拜者不拜。
〉謁者進初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
〉工鼓柷,軒架作順安之樂,烈文之舞作,八成。
協律郞偃麾戛敔,樂止。
〈凡樂皆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執禮曰:「瘞毛血。
」大祝各瘞毛血於坎。
執禮曰:「再拜。
」衆官在位者皆再拜。
執禮曰:「行奠幣禮。
」謁者引初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盥手帨手不贊。
〉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登歌作肅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贊跪搢笏。
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初獻官,初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凡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初獻官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授初獻官,初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
登歌止,謁者引初獻官,降自北陛,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樂作,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登歌止,謁者引降復位。
進熟 初獻官旣升奠幣,贊引引典社官出,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牛于鑊,實于牲匣,次升羊豕,各實于牲匣,〈每位牛羊豕,各一匣。
〉入設於饌幔內。
謁者引薦俎官,出詣饌所,捧俎官隨之,俟初獻官奠幣訖復位。
執禮曰:「進饌。
」謁者引薦俎官,捧大社之俎,捧俎官各捧牲匣,典祀官引饌入,大社大稷之饌,入自正門;配位之饌,入自左闥。
俎初入門,軒架作雍安之樂。
大社大稷之饌,升自北陛;配位之饌,升自西陛,諸大祝迎引於壇上。
薦俎官詣大社神位前南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詣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
次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諸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
次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捧奠,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謁者引薦俎官以下,降自西陛復位。
諸大祝還尊所,執禮曰:「行初獻禮。
」謁者引初獻官升自北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登歌作壽安之樂,列文之舞作。
執尊者擧羃酌醴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初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官,初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之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樂作,謁者贊俛伏興,樂止,引初獻官,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樂作,執尊者擧羃酌醴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初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樂作,謁者贊俛伏興。
樂止謁者引初獻官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曲終樂止。
謁者引初獻官,降自北陛復位。
文舞退,武舞進,軒架作舒安之樂。
舞者立定。
樂止。
亞、終獻 初,初獻官將復位,執禮曰:「行亞獻禮。
」謁者引亞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贊執笏,引詣壇,升自西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軒架作壽安之樂,昭武之舞作。
鄕樂交奏。
〉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亞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奠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亞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引降復位。
亞獻官獻將畢,執禮曰:「行終獻禮。
」謁者引終獻官行禮,竝如亞獻儀,引降復位。
執禮曰:「飮福受胙。
」大祝詣大社尊所,以爵酌罍福酒,又大祝持俎,進減神位前胙肉。
謁者引初獻官詣飮福位南向立,贊跪搢笏,大祝進初獻官之右,東向以爵授初獻官,初獻官受爵飮卒爵,大祝進受虛爵,復於坫。
大祝東向,以俎授初獻官,初獻官受俎,以授執事者,執事者受俎,降自北陛出門。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降復位。
執禮曰:「再拜。
」衆官在位者,皆再拜。
執禮曰:「徹籩豆。
」諸大祝進徹籩豆。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登歌作雍安之樂。
徹訖,樂止。
軒架作順安之樂。
鄕樂交奏。
執禮曰:「四拜。
」衆官在位者皆四拜。
樂一成止,執禮曰:「望瘞。
」謁者引初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執禮帥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
諸大祝取黍稷飯,藉用白茅,束之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執禮曰:「可瘞。
」置土半坎,典祀官監視。
謁者進初獻官之左白禮畢,謁者贊引各引初獻官以下,以次出。
執禮帥贊者還本位,贊引引兼察及諸執事,俱復懸南拜位。
立定,執禮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贊引以次引出,雅樂令帥工人、二舞出,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就懸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復命 初獻官以下行事執事官,各還齋所,住一刻頃,有司陳鹵簿於齋坊南門外,如來儀。
初獻官以下行事執事官,至外門外,以次上馬,行至闕門外,下馬入門,序立復命,四拜訖退。
祈告社稷儀報祀同,唯飮福受胙爲異。
前一日,諸祈官淸齋一宿於祈所。
〈若事非迫切,散齋二日,緻齋一日。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東向,席皆以莞;設獻官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執事者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南上;設監察位於北門內西北隅,東向,書吏陪其後;謁者、贊者位於壇下近西,東向;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獻官在南北向,大祝贊者在西東向北上祈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郞三更三點,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人奠祝版〈其文,若水旱癘疾蝗蟲戰伐,各臨時撰之。
〉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左二籩,〈栗黃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
〈靑俎在前,鹿醢次之。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爵一在俎前。
〈有坫。
〉又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左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齋。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凡尊罍實明水,玄酒爲上。
〉大稷後稷氏尊罍,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洗於北陛之西,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典祀官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前。
三刻,獻官及諸執事,各服其服。
謁者、贊者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拜位,南向四拜訖就位。
謁者引獻官以下,俱就西門外位。
前一刻,謁者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入就壇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贊者曰:「四拜。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各就位。
齋郞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謁者引獻官入就位南向立,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贊者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贊者曰:「行奠幣禮。
」謁者引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
〈盥手帨手不贊。
〉謁者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凡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小頃,贊者曰:「行酌獻禮。
」謁者引獻官升自北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執事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諸大祝進徹籩豆如式。
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引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大祝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贊者曰:「可瘞。
」寘土半坎。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贊者還本位。
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就壇北拜位,贊者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謁者以次引出。
謁者、贊者就壇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州縣祭社稷儀報祀同,唯飮福受胙爲異。
前一日,諸祈官淸齋一宿於祈所。
〈若事非迫切,散齋二日,緻齋一日。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東向,席皆以莞;設獻官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執事者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南上;設監察位於北門內西北隅,東向,書吏陪其後;謁者、贊者位於壇下近西,東向;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獻官在南北向,大祝贊者在西東向北上祈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郞三更三點,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人奠祝版〈其文,若水旱癘疾蝗蟲戰伐,各臨時撰之。
〉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左二籩,〈栗黃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
〈靑俎在前,鹿醢次之。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爵一在俎前。
〈有坫。
〉又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左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齋。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凡尊罍實明水,玄酒爲上。
〉大稷後稷氏尊罍,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洗於北陛之西,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典祀官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前。
三刻,獻官及諸執事,各服其服。
謁者、贊者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拜位,南向四拜訖就位。
謁者引獻官以下,俱就西門外位。
前一刻,謁者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入就壇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贊者曰:「四拜。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各就位。
齋郞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謁者引獻官入就位南向立,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贊者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贊者曰:「行奠幣禮。
」謁者引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
〈盥手帨手不贊。
〉謁者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凡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小頃,贊者曰:「行酌獻禮。
」謁者引獻官升自北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執事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諸大祝進徹籩豆如式。
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引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大祝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贊者曰:「可瘞。
」寘土半坎。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贊者還本位。
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就壇北拜位,贊者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謁者以次引出。
謁者、贊者就壇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時日 州縣以春秋二仲上戊,祭社稷。
前一月,檢擧關所屬排辦。
齋戒 前祭三日,應行事執事官,竝散齋二日,宿於正寢;緻齋一日於祭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唯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緻齋,唯行祭事。
〈凡預祭者,皆前二日,沐浴更衣。
〉 陳設 前祭一日,有司掃除壇之內外,設諸祭官次。
又設饌幔,皆於西門外,隨地之宜;設獻官位於北門內道西,南向;設執事者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南上;設贊唱者、贊禮者位於諸執事東北,俱東向南上;設獻官飮福位於壇上北陛之東,南向;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獻官在南北向,祝及贊唱者在西,東向北上。
贊禮者引獻官,以常服詣廚,視滌濯,省饌具,及視牲充腯,還齋所。
脯後,掌饌者帥宰人割牲,執事者以槃取毛血,置於饌所。
〈連皮煮熟。
〉祭日未行事前,有司設某社〈府則稱府社,州則稱州社。
郡縣,準此。
〉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設某稷〈府則稱府稷,州則稱州稷。
郡縣,準此。
〉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席皆以莞;奠祝版於神位之右;〈有坫。
〉陳幣篚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籩四在左,爲二行右上,〈第一行,刑鹽在前,乾棗次之。
第二行,栗黃在前,鹿脯次之。
〉豆四在右,爲二行左上。
〈第一行,菁菹在前,鹿醢次之。
第二行,芹菹在前,魚醢次之。
若土無者,以其類充之。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爵三在俎前。
〈各有坫。
〉設象尊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在壇上西北隅;設洗於壇下東南,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
〉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爵。
〉設諸執事盥洗,又於東南俱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羃之後。
行祭日 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掌饌者入,實饌具畢,退就次,服其服升,設社稷神位版於座前。
三刻,行事執事官各服其服,贊唱者、贊禮者先就壇北拜位,南向東上四拜訖就位。
前一刻,贊禮者引祝及執事者入就壇北拜位,南向東上。
立定,贊唱者曰:「四拜。
」祝以下皆四拜訖,詣盥洗位盥洗訖各就位。
〈諸執事升降,皆自東望。
〉執事者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贊禮者引獻官入就位南向立,贊唱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贊禮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贊唱者曰:「瘞毛血。
」祝瘞毛血於坎。
贊唱者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贊唱者曰:「行奠幣禮。
」贊禮者引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盥手帨手不贊。
〉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某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贊禮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祝以幣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祝,奠于神位前。
〈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贊禮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某稷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某社之儀訖,贊禮者引降復位。
少頃,贊唱者曰:「行初獻禮。
」贊禮者引獻官陞自北陛,詣尊所東向立,執酌者擧羃尊酒,執事者二人以爵受酒。
贊禮者引獻官詣某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贊執笏俛伏興,引詣某稷神位前行禮,竝如某社之儀。
引詣讀祝位〈在壇中南向,。
〉南向立贊跪,祝進獻官之左,西向跪讀祝文訖,贊禮者贊俛伏興,引降復位。
少頃,贊唱者曰:「行亞獻禮。
」贊禮者引獻官行禮,如初獻儀。
〈但不讀祝。
〉引降復位。
少頃,贊唱者曰:「行終獻禮。
」贊禮者引獻官行禮,如亞獻儀,引降復位。
贊唱者曰:「飮福受胙。
」執事者詣尊所,以爵酌福酒,又執事者持俎,進減某社神位前胙肉。
贊禮者引獻官升自北陛,詣飮福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進獻官之右,東向以爵授獻官,獻官受爵飮卒爵,執事者受虛爵,復於坫。
執事者東向,以俎授獻官,獻官受胙,以授執事者,執事者受俎,降自北陛出門。
贊禮者贊執笏俛伏興,引降復位。
贊唱者曰:「再拜。
」在外者皆再拜。
贊唱者曰:「徹籩豆。
」祝進徹籩豆。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贊唱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贊唱者曰:「望瘞。
」贊禮者引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贊唱者詣望瘞位東向立,祝以篚取祝版及幣,降自西陛,置於坎。
贊唱者曰:「可瘞。
」寘土半坎,贊禮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
贊唱者還本位,祝及諸執事就壇北拜位南向立,贊唱者曰:「四拜。
」祝以下皆四拜而出。
贊唱者、贊禮者就壇北拜位,四拜而出。
有司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親祫宗廟儀 時日 三年一祫,以孟冬之月。
其年,書雲觀預於隔季,以孟冬時享後擇日報禮曹,禮曹啓聞,散告攸司,隨職供辦。
齋戒 前享八日,禮曹啓聞請齋戒,殿下散齋四日於別殿,緻齋三日,二日於正殿,一日於齋宮。
凡散齋,不弔喪問疾,不聽樂,有司不啓刑殺文書;緻齋,唯啓享事。
前享七日,行事執事官及陪祭宗室文武群官受誓戒於議政府。
其日未明七刻,通禮門設位,領議政。
〈領議政終獻官。
〉在北,南向;進幣瓚爵官、薦俎官、奠幣瓚爵官在南,北向西上;〈奠幣瓚爵官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終獻官以下,在南北向。
〉次七祀獻官功臣獻官,又於其南,俱北向西上;監察二在西東南北上,禮儀使、執禮、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協律郞、宗廟令、宮闈令、掌牲令、雅樂令、捧俎官、執尊罍篚羃者、謁者、贊者、贊引在東西向,每等異位,俱重行北上;陪祭宗室文武群官於行事官之南,俱北向,文東武西,中心爲頭,異位重行。
未明五刻,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位,引行事執事官就位引領議政就位。
通贊舍人就領議政之左西向立,代讀誓文曰:「今年某月某日,殿下祫享于宗廟。
凡行事執事官及陪祭群官,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各揚其職。
其或有違,國有常刑。
」讀訖,通贊舍人贊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乃退。
凡行事執事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竝散齋四日,宿於正寢,緻齋三日,二日於本司,一日於享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緻齋,唯行享事;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陪祭文武群官及諸衛之屬守衛廟門者,〈每門各護軍二人,每隅各隊長一人。
〉各於本司,淸齋一宿;工人二舞,淸齋一宿於禮曹。
前緻齋一日,領議政以下,竝集議政府隷儀。
前享一日,竝集享所。
〈享官以下凡預祭者,皆前享二日,沐浴更衣。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兇穢衰絰,其哭泣之聲,聞於享所者,權斷。
〉 陳設 前享三日,扈衛司設大次於齋宮,南向;小次於廟之阼階東,西向;設文武侍臣次於齋宮之前,文左武右,俱相向;設王世子次於齋宮東南,西向;設諸享官及宗室次於齋坊之內;陪祭文武群官次,又於其前,隨地之宜。
前二日,宗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設饌幔於東門外,隨地之宜。
雅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堂上前楹外稍南,設軒架於廟廷,俱北向。
前一日,宗廟令帥其屬,布昭穆座於戶外,自西以東,皇玄祖穆王、皇曾祖度王、皇考太祖康獻大王,皆在北南向,皇高祖翼王、皇祖桓王,皆在南北向,每座皆設扆席鋪筵繢純,加莞席紛純,右彫幾。
掌牲令牽牲,詣享所。
宗廟令、典祀官各帥其屬,設祭器位於堂上東側階北,〈凡設祭器,皆藉以席,加以巾蓋。
〉以俟告潔。
〈旣畢,權徹。
〉執禮設殿下版位於阼階東南,西向;飮福位於堂上前楹外近東,西向。
贊者設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瓚爵官、薦俎官、奠幣瓚爵官、七祀獻官、功臣獻官位於殿下版位之後道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監察位二於廟庭之南,東西相向,書吏各陪其後;執禮二,一於堂上前楹外,一於堂下,俱近東,西向;謁者、贊者、贊引在堂下執禮之後少南,西向北上;協律郞位於堂上前楹外近西,東向;雅樂令位於軒懸之北,北向;設陪祭官位宗室於東門之內道南,昭穆異位;〈雖有貴者,以齒。
〉文官九品以上於宗室之南,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武官九品以上於西門之內當文官,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北上;設門外位享官及諸執事於東門外道南,每等異位,俱重行,北向西上;設牲牓於東門外當門,西向,以南爲上;設掌牲令位於牲西南;設諸大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各在其後,俱西向;設終獻官省牲位於牲前近北;設監察位於終獻官之西,俱南向;〈監察位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設亞獻官位。
〉開瘞坎於廟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埳之南,亞獻官在南北向,執禮、大祝、贊者在東,俱重行,西向北上;開七祀瘞坎於西門之外。
享日未行事前,宗廟令、典祀官各帥其屬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酌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之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籩十二在左,爲二行右上。
〈第一行,形鹽在前,魚繡、乾棗、栗黃、榛子、菱仁次之。
第二行,芡仁在前,鹿脯、白餠、黑餠、糗餌、粉餈次之。
〉豆十二在右,爲二行左上。
〈第一行,韭菹在前,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兎醢次之。
第二行,筍菹在前,魚醢、脾析、豚拍、酏食、糝食次之。
〉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
〈籩前俎,一實牛腥,一實羊腥。
七體兩髀兩肩兩脅竝脊,而髀在兩端,肩脅次之,脊在中。
豆前俎實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豆右之俎三。
〈一實牛熟腸胃肺,一實羊熟腸胃肺,一實熟膚,豕在前,羊牛次之。
凡俎,皆有牲匣。
〉簠簋各四在籩豆間,簋在簠前。
〈簠實以稻粱,簋實以黍稷。
〉?鉶各六,在簠簋後,鉶居前,?次之,〈實以大羹,實以和羹,加毛滑。
〉爵六在簠簋前。
〈各有坫。
〉又設尊彜於廟堂上下,每位黃彜一〈實明水。
〉斝彜一〈實鬱鬯。
〉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泛齊。
〉象尊二。
〈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在堂上於神位之左,皆加勺羃,以右爲上。
穆祖、度祖、太祖位尊彜,在前楹間北向;翼祖、桓祖位尊彜,在戶外南向。
其壺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醍齊。
〉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沈齊。
〉山罍四〈二實玄酒,一實事酒,一實昔酒。
〉在堂下階間,皆加羃,北向西上,設而不酌。
〈凡尊罍實明水,玄酒爲上。
凡享神之物,當時所無者,以時物代之。
〉每位設瓚槃各一於爵尊所坫上,設爐炭於前楹外,毛血槃、肝膋?、蕭籩、黍稷籩各一於其後,設福酒爵〈有坫。
〉胙肉俎各一於穆祖位尊所。
又設穆祖位俎饌幔內。
設七祀〈司命、戶、竈、中霤門、厲、行。
〉神位版於廟庭之西稍南,東向北上,席皆以莞;設祝版於神位之後;〈有坫。
〉祭器,每位各左二籩,〈黃栗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
〈靑菹在前,鹿醢次之。
〉簠簋各一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簋實以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爵一在俎前。
〈有坫。
〉壺尊二〈一實玄酒,一實法酒。
〉設神位之左,加勺羃。
設配享功臣位版於廟庭之東,西向北上;設祭器如七祀儀。
〈無祝版。
〉設洗於阼階東南,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有槃匜。
〉罍在洗東加勺,勺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篚則又實以瓚,爵有坫。
〉亞終獻洗,又於東南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
亞獻洗有槃匜。
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不別設,無槃匜。
〉罍在洗東加爵,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又設七祀功臣獻官洗各於神位之南,俱北向,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爵;設諸執事盥洗於亞終洗東南,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羃之後。
車駕出宮 前出宮三日,攸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
前享一日,晝漏上水一刻,槌鼓爲一嚴。
通禮門設陪祭文武群臣位於闕門外,文東武西相對,俱重行北上。
陪祭群官,各具朝服。
三刻,搥鼓爲二嚴,判通禮跪啓請中嚴。
陪祭群官,俱集闕門外,〈諸享官先詣享所。
〉兵曹陳大器鹵簿於闕門外。
五刻,槌鼓爲三嚴。
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
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門外位,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摠制以下左右侍臣,俱詣勤政殿西階奉迎。
判司僕進象輅於勤政門前南向,千牛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
知通禮在判通禮之前,通贊舍人二人在知通禮之前。
判通禮跪啓外辦,判司僕攝衣而升,正立執轡,殿下服冠袍,乘輿以出,降自西階,樂部懸而不作。
千牛將軍前執轡,殿下降輿乘輅,判司僕立授綏,總制以下侍臣夾侍如常。
知通禮進當輅前跪,啓請駕進發,俛伏興退復位。
〈凡知通禮啓請,皆進駕前跪啓訖,俛伏興。
〉車駕動,知通禮與通贊夾引以出,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駕出闕門外,至侍臣上馬所,知通禮跪請車駕小駐,敎文武侍臣上馬,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通贊舍人傳喝,文武侍臣上馬。
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駕。
尙瑞官捧捧寶前導,摠制以下左右侍臣夾侍於輅前。
文武侍臣上馬畢,知通禮啓請敎車右乘,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知通禮退復位。
千牛將軍升訖,知通禮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不鳴鼓吹,不得喧嘩。
其陪祭之官,在玄武隊後如常儀。
車駕將至齋宮,文武侍臣下馬,分立鞠躬。
諸享官各具朝服,謁者引立於門外,西向南上,望駕皆鞠躬奉迎。
駕至齋宮南門外,回輅南向,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知通禮進當輅前跪,啓請降輅,俛伏興還侍立。
殿下降輅乘輿,入齋宮,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行事執事官及陪祭文武群官,就廟東門外,文左武右,中心爲頭,異位重行西向立。
判通禮導殿下至褥位西向立,啓請四拜,殿下四拜。
通贊舍人贊衆官四拜,在位者皆四拜訖,判通禮導殿下還齋宮。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行事執事官及陪祭文武群官,集齋宮之南,文東武西。
舍人承旨,敎群官各就次,宿衛如常。
校書館以祝版授近臣以進,殿下署訖,近臣捧出,附宗廟署。
省牲器 前享一日未後二刻,宗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加以巾蓋,如陳設儀。
未後三刻,終獻官以下應省牲器者,俱以常服,就東門外。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先入廟庭。
掌牲令牽就位。
贊引引監察升自阼階,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復位。
謁者引終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亞獻官省牲器。
〉贊引引兼察升自阼階,視滌濯,執事者皆擧羃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掌牲令小前曰:「請省牲。
」退復位。
終獻官省牲。
掌牲令又前,擧手曰:「腯。
」復位。
諸大祝各巡牲一匝,西向擧手曰:「充。
」俱復位,請大祝與掌牲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典祀官。
謁者引終獻官詣廚省鼎鑊,申視滌漑,監取明水火。
〈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
陰鑑未能猝辦,以井水代之。
火以供爨,水以實尊。
〉贊引引監察詣廚,省饌具訖,各還齋所。
晡後一刻,典祀官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槃取毛血,又取肝及膟膋,實於?,各置饌所,遂烹牲。
〈連皮煮熟。
肝洗於鬱鬯。
膟腸膋脂也。
每位肝膋共實一,?毛血共實一槃。
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祭畢埋之。
〉宗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
晨祼 享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宗廟令典祀官各帥其屬入,實饌具畢,贊引引監察升自阼階,案視堂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還出。
前三刻,諸享官及陪祭之官,各服其服。
〈享官祭服,陪祭官公服。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入自東門,先就階間懸北拜位,重行北向西上四拜訖,各就位。
雅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北,武舞立於懸南道西。
通贊舍人分引陪祭宗室及文武群官入就位,引進使引亞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謁者引。
〉謁者、贊引各引諸享官,俱就東門外位。
贊引引監察、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宗廟令、宮闈令、協律郞、捧俎官、執尊罍篚羃者、七祀功臣、祝史齋郞、執尊罍篚羃者,入就懸北拜位,重行北向西上。
立定,執禮曰:「四拜。
」贊者傳喝,〈凡執禮有辭,贊者皆傳喝。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贊引引監察就位,贊引引諸執事詣盥洗位盥洗訖,各就位。
前一刻,引進使引亞獻官,謁者、贊引引終獻官、進幣瓚爵官、薦俎官、奠幣瓚爵官、七祀功臣獻官入就位。
贊引引宗廟令、大祝、宮闈令,升自阼階,詣穆祖室入開埳室,奉神主出,詣戶外神幄,設於座,〈奉神主詣神幄內,於幾後啓匱,設于座。
先王神主,大祝奉出,覆以白紵巾。
先後神主,宮闈令奉出,覆以靑紵巾,以西爲上。
〉以次奉出翼祖以下神主,如穆祖位儀,引降復位。
贊引引齋郞詣爵洗位,洗瓚拭瓚,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泰階,諸祝史各迎取於階上,置於尊所坫上。
諸享官將入就位,判通禮就齋宮前跪,啓請中嚴。
小頃,又啓外辦,殿下服袞冕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禮儀使導殿下至東門外,近侍跪進圭,禮儀使啓請執圭。
華蓋仗衛,停於門外。
尙瑞官捧寶陳於小次之側,禮儀使導殿下入自正門,〈侍衛不應入者,止於門外。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
〉工鼓祝。
軒架作承安之樂。
殿下詣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禮儀使退立於左。
〉協律郞偃麾戛敔。
樂止,〈凡樂皆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禮儀使前啓請四拜,退復位,殿下四拜。
執禮曰:「衆官四拜。
」在位者皆四拜。
〈先拜者不拜。
〉執禮曰:「禮儀使啓請行事。
」禮儀使前啓:「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軒架作景安之樂,烈文之舞作,九成止。
近侍詣盥洗位盥洗訖,還侍立。
謁者引進幣瓚爵官、尊幣瓚爵官詣盥洗位盥洗訖,升自阼階,詣穆祖位尊所北向立,〈若詣北向神位尊所,卽南向立,下準此。
〉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行晨祼禮。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
詣盥洗位北向立,啓請搢圭,〈如搢不便,近侍承奉。
〉內侍跪取匜興沃水,又內侍跪取槃承水,殿下盥手,內侍跪取巾於篚以進,殿下帨手訖,內侍受巾,奠於篚。
禮儀使啓請執圭,導殿下升自阼階訖,〈禮儀使近侍內侍從升。
〉樂止。
詣穆祖位尊所西向立,〈北向神位尊所,亦皆西向立。
下準此。
〉登歌作肅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執尊者擧羃,進幣瓚爵官酌鬱鬯,近侍以瓚受鬱鬯。
禮儀使導殿下詣神位前北向立,〈若詣北向神位,卽皆南向立。
下準此。
〉啓請跪搢圭,近侍一人捧香合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跪進,禮儀使啓請三上香。
近侍以瓚授進幣瓚爵官,進幣瓚爵官捧瓚跪進,禮儀使啓請執瓚祼地訖,以瓚授奠幣瓚爵官,奠幣瓚爵官受,以授大祝。
近侍以幣篚授進幣瓚爵官,進幣瓚爵官奉幣跪進,禮儀使啓請執幣獻幣,以幣授奠幣瓚爵官,奠于案。
〈凡詣南向神位,進香進瓚進幣,皆在東西向;奠爐受瓚奠幣,皆在西東向。
若北向神位,進香進瓚進幣,皆在西東向;奠爐受瓚奠幣,皆在東西向。
進爵奠爵,準此。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導殿下詣次位,上香祼鬯奠幣,竝如上儀訖,禮儀使啓請執圭。
俛伏興登歌止,進幣瓚爵官、奠幣瓚爵官,皆降復位。
禮儀使導殿下少退當中西向立,禮儀使啓請再拜,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
降自阼階
綬環二用金,笏用象牙。
○二品冠四梁,餘同一品。
○三品冠三梁。
革帶用銀,佩用藥玉,綬用黃綠赤紫四色絲織成,盤鵰花錦,下結靑絲網,綬環二用銀,笏用象牙。
○四品官二梁,革帶用銀,佩用藥玉,綬用黃綠赤三色絲織成,練鵲花錦,下結靑絲網,綬環二用銀,笏用象牙。
○五品六品革帶用銅,綬環二用銅,笏用槐木,餘同四品。
○七品八品九品冠一梁,綬用黃綠二色絲織成,鸂鶒花錦,下結靑絲網。
餘同五六品。
〈世宗莊憲大王實錄卷第一百二十八〉 吉禮儀式 親祭社稷儀 時日 書雲觀預於隔季,具時日〈春秋二仲上戊及臘日。
〉報禮曹,禮曹啓聞,散告攸司,隨職供辦。
齋戒 前祭八日,禮曹啓聞,請齋戒。
殿下散齋四日於別殿,緻齋三日,二日於正殿,一日於齋宮。
凡散齋,不弔喪問疾,不聽樂,有司不啓刑殺文書;緻齋,唯啓祭事。
前祭七日,行事執事官及陪祭宗親文武群官受誓戒於議政府。
其日未明七刻,通禮門設位,領議政〈領議政終獻官。
〉在北南向;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在南北向西上;〈奠幣爵酒官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終獻官以下,在南向北向。
〉監察二在西東向北上;禮儀使、執禮、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協律郞、掌牲令、雅樂令、捧俎官、執尊罍篚羃者、謁者贊者、贊引在東西向,每等異位,俱重行北上;陪祭宗室文武群官於行事官之南,俱北向,文東武西,中心爲頭,異位重行。
未明五刻,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位,引行事執事官就位,引領議政就位。
通贊舍人就領議政之左西向立,代讀誓文曰:「今年某月某日上戊,〈臘祭則當雲某月某日臘。
〉殿下祭于社稷,〈臘日宗廟享官同受誓戒,則當雲祭社稷享宗廟。
〉凡行事執事官及陪祭群官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各揚其職。
其或有違,國有常刑。
」讀訖,通贊舍人贊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乃退。
凡行事執事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竝散齋四日,宿於正寢;緻齋三日,二日於本司,一日於祭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緻齋,唯行祭事;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陪祭文武群官及諸衛之屬守衛壝門者,〈每門各護軍二人,每隅各隊長一人。
〉各於本司,淸齋一宿。
工人二舞淸齋一宿於禮曹。
前緻齋一日,領議政以下,竝集議政府肄儀。
前祭一日,竝集祭所。
〈祭官以下凡預祭者,皆前祭二日,沐浴更衣。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兇穢衰絰,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權斷。
〉 陳設 前祭三日,扈衛司設大次於齋宮,南向;小次於西陛西北,東向;設文武侍臣次於齋宮之前,文左武右,俱相向;設王世子次於齋宮東南,西向;設諸祭官次於齋坊之內;陪祭宗室及文武群官次,又於其前,隨地之宜。
前二日,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饌幔於內壝西門外,隨地之宜。
雅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壇上近北,設軒架於壇下,俱南向。
前一日,典祀官帥其屬,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近北,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近北,東向,席皆以莞。
掌牲令牽牲詣祭所,典祀官設祭器位於尊所,〈凡設祭器,皆藉以席,加以巾蓋。
〉以俟告潔。
〈旣畢,權徹。
〉執禮設殿下版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飮福位於壇中稍北,南向。
贊者設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設監察位二於北門內,一於東北隅西向,一於西北隅東向,書吏各陪其後;執禮位二,一於壇上,一於壇下,俱近西東向;謁者、贊者、贊引在壇下執禮之後稍北,東向南上;協律郞位於壇上近東,西向;鴉樂令位於軒懸之南,南向;設陪祭官位文官九品以上於西門內祭官之後稍北,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宗室及武官九品以上於東門內稍北當文官,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南上;設門外位祭官及諸執事於西門外道北,每等異位,俱重行,南向東上;設牲榜於西門外,當門東向,以北爲上;設掌牲令位於牲東北;設諸大祝位於牲西,各當牲後,祝史各在其後,俱東向;設終獻官省牲位於牲前,近南;設監察位於終獻官之東,俱北向。
〈監察位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設亞獻官位。
〉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亞獻官在南北向;執禮、大祝、贊者在西,俱重行,東向北上。
祭日未行事前,典祀官及壇司,各帥其屬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之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籩十二在左,爲三行右上。
〈第一行,形鹽在前,魚繡乾棗、栗黃次之。
第二行,榛子在前,菱仁、芡仁、鹿脯次之。
第三行,白餠在前,黑餠、糗餌、粉餈次之。
〉豆十二在右,爲三行左上,〈第一行,韭菹在前,醢菁菹鹿醢次之。
第二行,芹菹在前,兔醢、筍菹、魚醢次之。
第三行,脾析在前,豚拍、酏食、糝食次之。
〉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
〈籩前俎,一實牛腥,一實羊腥。
七體,兩脾、兩肩、兩脅竝脊,而髀在兩端,肩脅次之,脊在中,豆前俎,實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豆右之俎三,〈一實牛熟腸、胃、肺,一實羊熟腸、胃、肺,一實豕熟膚。
豕在前,羊牛次之。
凡俎,皆有牲匣。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鉶三在簠簋後,〈實以和羹,加芼滑。
〉爵三在簠簋前。
〈各有坫。
〉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大尊,第二行著尊,第三行山。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左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
〈凡尊實明水,玄酒爲上。
凡祭神之物,當時所無者,以時物代之。
〉大稷後稷氏尊罍,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福酒爵、〈有坫。
〉胙肉俎各一於大社尊所,又設大社俎一於饌幔內,設洗於北陛西北,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有槃匜。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
有坫。
〉亞終獻洗,又於西北,俱南向。
〈盥洗在西,爵洗在東,亞獻洗有槃匜。
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不別設,無槃匜。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諸執事盥洗於亞終獻洗西北,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冪之後。
車駕出宮 前出宮三日,攸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
前祭一日,晝漏上水一刻,槌鼓爲一嚴。
通禮門設陪祭文武群官位於闕門外,文東武西相對,俱重行北上。
陪祭群官,各具朝服。
三刻槌鼓,爲二嚴,判通禮跪啓中嚴。
陪祭群官俱集闕門外,〈諸祭官先詣祭所。
〉兵曹陳大駕鹵簿於闕門外。
五刻槌鼓,爲三嚴。
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
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門外位。
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
摠制以下左右侍臣,俱詣勤政殿西階奉迎。
判司僕進象輅於勤政門前南向,千牛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知通禮在判通禮之前,通贊舍人二人在知通禮之前。
判通禮跪啓外辦,判司僕攝衣而升,正立執轡,殿下服冠袍,乘輿以出,降自西階,樂部懸而不作。
千牛將軍前執轡,殿下降輿乘輅,判司僕立授綏,摠制以下侍臣夾侍如常。
知通禮進當輅前跪,啓請車駕進發,俛伏興退復位。
〈凡知通禮啓請,皆進駕前跪啓訖,俛伏興。
〉車駕動,知通禮與通贊夾引以出,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駕出闕門外,至侍臣上馬所,知通禮跪,啓請車駕小駐,敎文武侍臣上馬,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通贊舍人傳喝,文武侍臣上馬,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駕。
尙瑞官捧寶前導,摠制以下左右侍臣夾侍於輅前。
文武侍臣上馬畢,知通禮啓請敎車右升,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知通禮退復位。
千牛將軍升訖,知通禮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不鳴鼓吹,不得喧嘩。
其陪祭之官,在玄武隊後如常儀。
車駕將至齋宮,文武侍臣下馬,分立鞠躬。
諸祭官各具朝服,謁者引立於齋宮門外,東向南上,望駕皆鞠躬奉迎。
駕至齋宮南門外,回輅南向,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
知通禮進當輅前,啓請降輅,俛伏興還侍立,殿下降輅,乘輿入齋宮,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行事執事官及陪祭文武群官,集齋宮之南,文東武西。
舍人承旨,敎群官各就次,宿衛如常。
校書館員以祝版捧進,近臣傳捧以進,殿下署訖,近臣奉出,附壇司。
省牲器 前祭一日未後二刻,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加以巾蓋。
如陳設儀。
未後三刻,終獻官以下應省牲器者,俱以常服,就西門外。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先入壇下。
掌牲令牽牲就位。
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階,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復位。
謁者引終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亞獻官省牲器。
〉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階視滌濯,執事者皆擧冪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北向立,掌牲令小前曰:「請省牲。
」退復位。
終獻官省牲,掌牲令又前擧手曰:「腯。
」復位。
諸大祝各巡牲一匝,東向擧手曰:「充。
」俱復位。
諸大祝與掌牲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典祀官。
謁者引終獻官詣廚省鼎鑊,申視滌漑,監取明水火。
〈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
陰鑑未能猝辦,以井水代之。
火以供爨,水以實尊。
〉贊引引監察,詣廚省饌具訖,各還齋所。
脯後一刻,典祀官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槃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連皮煮熟,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祭畢埋之。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奠幣 祭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入,實饌具畢,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
贊引引監察陞自西陛,按視壇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還出。
前三刻,諸祭官及陪祭群官各服其服,〈祭官祭服,陪祭官公服。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四拜訖,各就位。
雅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南,武舞立於懸北道東。
通贊舍人分引陪祭宗室及文武群官入就位,引進使引亞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謁者引。
〉謁者、贊引各引諸祭官,俱就西門外位;贊引引監察、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協律郞、捧俎官、執尊罍篚冪者,入就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執禮曰:「四拜。
」贊者傳喝,〈凡執禮有辭,贊者皆傳喝。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贊引引監察就位,贊引引諸執事詣盥洗位盥帨訖,各就位。
前一刻,引進使引亞獻官,謁者、贊引引終獻官、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奠幣爵酒官入就位。
贊引引齊郞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諸祭官將入就位,判通禮就齋宮前跪,啓請中嚴。
小頃,又啓外辦,殿下服袞冕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禮儀使導殿下至西門外,近侍跪進圭,禮儀使啓請執圭,華蓋仗衛,停於門外。
尙瑞官捧寶陳於小次之側,禮儀使導殿下入自正門,〈侍衛不應入者,止於門外。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
工鼓柷軒架作承安之樂。
〉殿下詣版位南向立,〈每立定,禮儀使退立於左。
〉協律郞偃麾戞敔,〈樂止。
凡樂皆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戞敔而後止。
〉禮儀使前啓請四拜,退復位,殿下四拜。
執禮曰:「衆官四拜。
」在位者皆四拜。
〈先拜者不拜。
〉執禮曰:「禮儀使啓請行事。
」禮儀使前啓:「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軒架作順安之樂,烈文之舞作,八成止。
〉執禮曰:「瘞毛血。
」大祝瘞毛血於坎。
禮儀使啓請再拜,殿下再拜。
執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近侍詣盥洗位盥洗訖,還侍立。
謁者引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詣盥洗位盥洗訖,升自西陛,詣大社尊所南向立。
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行奠幣禮。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詣盥洗位南向立,啓請搢圭。
〈如搢不便,近侍承奉。
〉內侍跪取匜興沃水,又內侍跪取槃承水,殿下盥手。
內侍跪取巾於篚以進,殿下帨手訖,內侍受巾,奠於篚。
禮儀使啓請執圭,導殿下升自北陛,〈禮儀使近侍內侍從升。
〉樂止。
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登歌作肅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啓請跪搢圭。
近侍一人捧香合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跪進,禮儀使啓請三上香,近侍奠爐于神位前。
近侍以幣篚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幣跪進,禮儀使啓請執幣獻幣,以幣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
〈進香進幣,在西東向。
奠爐奠幣,在東西向。
進爵奠爵,準此。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導殿下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啓請跪執圭。
近侍一人捧香合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跪進,禮儀使啓請三上香,近侍奠爐于神位前。
近侍以幣篚授進幣爵酒官,進幣酌酒官捧幣跪進,禮儀使啓請執幣獻幣,以幣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
〈進香進幣,在北南向;奠爐奠幣,在南北向。
進爵奠爵,準此。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
登歌止,禮儀使導殿下詣大稷神位前,次詣後稷氏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登歌止,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皆降復位。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降自北陛復位。
樂止。
進熟 殿下旣升奠幣,贊引引典祀官出,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牛于鑊,實于一鼎,次升羊實于一鼎,次升豕實于一鼎,〈每位牛羊豕各一鼎。
〉皆設扃冪。
祝史對擧入,設饌饅內。
謁者引薦俎官,出詣饌所,捧俎官隨之,俟殿下奠幣訖復位。
樂止,執禮曰:「進饌。
」祝史抽扃委于鼎右,除冪加匕畢于鼎。
典祀官以匕升牛實于牲匣,次承羊豕,各實于牲匣,〈每位牛羊豕各一匣。
〉次引薦俎官,捧大社之俎,捧俎官各捧牲匣,典祀官引饌入。
大社大稷之饌,入自正門;配位之饌,入自左闥。
俎初入門,軒架作雍安之樂。
大社大稷之饌,升自北陛;配位之饌,升自西陛,諸大祝迎引於壇上。
薦俎官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諸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次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諸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次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奉奠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謁者引薦俎官以下,降自西陛復位。
諸大祝還尊所,謁者引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升詣大社尊所南向立,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行初獻禮。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升自北陛訖,樂止。
詣大社尊所東向立,登歌作壽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執尊者擧冪,進幣爵酒官酌醴齊,近侍以爵受酒。
禮儀使導殿下詣神位前南向立,啓請跪搢圭,近侍以爵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爵跪進,禮儀使啓請執爵獻爵,以爵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樂作,禮儀使啓請俛伏興。
樂止,禮儀使導殿下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樂作,執尊者擧羃,進幣爵酒官酌醴齊,近侍以爵受酒。
禮儀使導殿下詣神位前西向立,啓請跪搢圭,近侍以爵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爵跪進,禮儀使啓請執爵獻爵,以爵授奠幣爵酒官,奠于神位前,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樂作,禮儀使啓請俛伏興。
樂止,禮儀使導殿下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曲終樂止,進幣爵酒官、奠幣爵酒官,皆降復位。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降自北陛復位。
樂止,文舞退,武舞進,軒架作舒安之樂,舞者立定。
樂止。
亞、終獻 初,殿下將復位,執禮曰:「行亞獻禮。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盥手帨手不贊。
〉贊執笏,引亞獻官升自西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軒架作壽安之樂,昭武之舞作。
鄕樂交奏。
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
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引進使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引進使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引降復位。
亞獻官獻將畢,執禮曰:「行終獻禮。
」謁者引終獻官行禮如亞獻儀,引降復位。
飮福 初,終獻官旣復位,謁者引進幣爵酒官薦俎官,升自西陛,詣飮福位東向立。
大祝詣大社尊所,以爵酌上尊福酒,又大祝持俎,進減神位前胙肉,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詣飮福位。
」軒架作承安之樂,禮儀使導殿下詣飮福位南向立,樂止。
登歌作壽安之樂,大祝以爵授進幣爵酒官,進幣爵酒官捧爵東向跪進,禮儀使啓請跪,搢圭受爵飮訖,進幣爵酒官受虛爵,以授大祝,大祝受,復於坫。
大祝以俎授薦俎官,薦俎官捧俎東向跪進,禮儀使啓請受俎,殿下受俎,以授近侍,近侍捧俎,降自北陛出門,授司饔,進幣爵酒官薦俎官降復位。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樂止,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降復位,樂止,啓請再拜,殿下再拜。
執禮曰:「衆官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執禮曰:「徹籩豆。
」諸大祝各徹籩豆。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登歌作雍安之樂。
徹訖,樂止。
軒架作順安之樂,鄕樂交奏。
禮儀使啓請四拜,殿下四拜。
執禮曰:「衆官四拜。
」在位者皆四拜。
樂一成止禮儀使啓禮畢,導殿下還齋宮,軒架作承安之樂。
出門,樂止。
禮儀使啓請釋圭,近侍跪受圭,侍衛如常儀。
執禮曰:「望瘞。
」引進使引亞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執禮帥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諸大祝取黍稷飯,藉用白茅,束之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執禮曰:「可瘞。
」置土半坎,典祀官監視。
引進使引亞獻官,謁者贊引各引諸祭官出。
執禮帥贊者還本位,通贊舍人分引陪祭宗室及文武群臣以次出。
贊引引監察及諸執事,俱復懸南拜位。
立定,執禮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贊引以次引出。
雅樂令率工人二舞出,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就懸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車駕還宮 殿下還齋宮,判通禮跪,啓請解嚴。
一刻頃,槌鼓爲一嚴。
轉仗儀鹵簿於還塗如來儀。
三刻頃,槌鼓二嚴。
典樂令陳樂部於齋宮南門外,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各具朝服。
判通禮跪,啓請中嚴,殿下服冠袍。
五刻頃,槌鼓爲三嚴。
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序立於齋宮大門外,文武侍臣詣齋宮奉迎,判司僕進象輅於齋宮南門外南向,千牛將軍立於輅前。
判通禮跪啓外辦,判司僕升執轡,殿下乘輿出次,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千牛將軍前執轡,殿下至門外,降輿乘輅,判司僕立授綏,知通禮跪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至侍臣上馬所,知通禮跪啓請車駕小駐,敎侍臣上馬,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通贊舍人傳喝,文武侍臣上馬。
知通禮跪啓請敎車右升,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知通禮退復位。
千牛將軍升訖,知通禮跪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鼓吹振作而還,文武群官導從如來儀。
駕至景福宮門外侍臣下馬所,車駕小駐,文武侍臣皆下馬,分立鞠躬。
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車駕動,千牛將軍夾輅而趨,駕至勤政門,樂止,廻輅南向,判通禮進輅前跪,啓請降輅,俛伏興還侍立,殿下降輅乘輿以入,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侍臣從至殿庭。
有司鋪幄座於勤政殿當中,南向;設香爐二於前楹外。
通禮門設協律郞位於殿階上近西,東向;設左右侍臣及王世子以下文武官群官位如常儀,繖扇仗衛,陳於殿階上下,樂部陳於群官之南如常儀訖。
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皆就門外位,通禮門分引入就位,判通禮進啓班齊請陞殿。
中禁傳嚴,爐煙升,殿下乘輿以出,上將軍啓看,判通禮前導。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樂作,典儀招通贊鞠躬,衆官鞠躬。
殿下陞座,上將軍啓看。
通贊贊平身,衆官平身,協律郞偃麾。
樂止,緻詞官就月臺中心跪緻詞曰:「大祀旣成,禮當慶賀。
」俛伏興退復位。
通贊贊鞠躬,衆官鞠躬;樂作,贊四拜興平身,衆官四拜興平身。
樂止,判通禮跪啓禮畢,通贊唱禮畢,殿下降座。
樂作,通贊贊鞠躬,衆官鞠躬,殿下乘輿入內,樂止,贊平身,衆官平身。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文武群官,以次出。
祭社稷攝事儀 時日 書雲觀預於隔季,具時日〈春秋二仲上戊及臘日。
〉報禮曹,禮曹啓聞,散告攸司,隨職供辦。
齋戒 前祭七日,行事執事官受誓戒於議政府。
其日未明七刻,通禮門設位,初獻官在北南向;亞獻官、終獻官、薦俎官在南,北向西上;監察在西東向;執禮、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協律郞、掌牲令、雅樂令、捧俎官、謁者、贊者、贊引在東西向,每等異位,俱重行北上。
未明五刻,奉禮郞分引行事執事官就位,引初獻官就位。
通贊舍人就初獻官之左西向立,代讀誓文曰:「今年某月某日上戊,祭于社稷,〈臘日宗廟享官,同受誓戒,則當雲祭社稷、享宗廟。
〉凡行事執事官,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各揚其職。
其或有違,國有常刑。
」讀訖,通贊舍人贊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乃退。
凡行事執事官竝散齋四日,宿於正寢;緻齋三日,二日於本司,一日於齋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緻齋,唯行祭事;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諸衛之屬守衛壝門者,〈隊長每門各二人,每隅各一人。
〉各於本司,淸齋一宿。
工人二舞,淸齊一宿於禮曹,前緻齊一日,竝集議政府肄儀;前祭一日,竝集祭所。
〈凡預祭者,皆前祭二日,沐浴更衣。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兇穢衰絰,其哭泣之聲,聞於祭所者權斷。
〉 陳設 前祭二日,扈衛司設諸祭官次於齋坊之內,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饌幔於內壝西門外,隨地之宜。
前一日,雅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壇上近北,設軒架於壇下,俱南向。
典祀官帥其屬,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東向,席皆以莞。
掌牲令牽牲詣祭所,典祀官設祭器位於尊所,〈凡設祭器,皆藉以席,加以巾蓋。
〉以俟告潔。
〈旣畢,權徹。
〉執禮設初獻官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亞獻官、終獻官、薦俎官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南上;設監察位於北門內西北隅,東向;書吏陪其後;設執禮位二,一於壇上,一於壇下,俱近西東向;謁者、贊者、贊引在壇下執禮之後稍北,東向南上;協律郞位於壇上近東,西向;雅樂令位於軒懸之南,南向;設初獻官飮福位於壇中稍北,南向;設門外位祭官及諸執事於西門外位,祭官及諸執事於西門外道北,每等異位,俱重行,南向東上;設牲榜於西門外當門,東向,以北爲上;設掌牲令位於牲東北;設諸大祝位於牲西,各當牲後,祝史各在其後,俱東向;設亞獻官省牲位於牲前近南;設監察位於亞獻官之東,俱北向;〈監察位稍卻。
〉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初獻官在南北向,執禮大祝贊者在西,俱重行,東向北上。
祭日未行事前,典祀官帥其屬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次設祭器,實饌具。
每位各籩十二在左,爲三行右上;〈第一行形鹽在前,魚繡乾棗、栗黃次之。
第二行,榛子在前,菱仁、芡仁、鹿脯次之。
第三行,白餠在前,黑餠、糗餌、粉餈次之。
〉豆十二在右,爲三行左上。
〈第一行韭菹在前,醓醢、靑菹、鹿醢次之。
第二行芹在前,兎醢、筍菹、魚醢次之。
第三行,脾析在前,豚拍、酏食、糝食次之。
〉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
〈籩前俎,一實牛腥,一實羊腥。
七體,兩脾兩肩兩脅而竝脊而髀在兩端,肩脅次之,脊在中。
豆前俎實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豆右之俎三。
〈一實牛熟腸胃肺,一實羊熟腸胃肺,一實豕熟膚。
豕在前,羊牛次之。
凡俎皆有牲匣。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鉶三在簠簋後,〈實以和羹,加毛滑。
〉爵三在簠簋前。
〈各有坫。
〉又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爲三行,〈第一行大尊,第二行著尊,第三行山。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在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淸,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
〈凡尊實明水,玄酒爲上。
凡祭神之物,當時所無者,以時物代之。
〉大稷後稷氏尊罍,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福酒爵〈有坫。
〉胙肉俎各一於大社尊所。
又設大社俎一於饌幔內;設洗於北陛之西北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名。
〉設諸執事盥洗於獻官洗西北,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羃之後。
受香祝 前祭一日,晝漏上水一刻,有司設香祝案於勤政殿當中,南向;設香案於其前;設殿下拜位於月臺當中,北向。
通禮門設典儀位於東階之東,通贊舍人二人在南少退,俱西向;設左右侍臣位於東西階之南相對,異位重行,俱北上;設初獻官以下應行事執事官位於殿庭道東,異位重行,北向西上;設鹵簿於闕門外。
侍臣各具朝服。
三刻,獻官以下應行事執事官,竝集闕門外。
殿下具冠袍,校書館員以祝版捧進,近臣傳捧以進,殿下署訖,近臣捧祝版及香,置於案上。
五刻,奉禮部分引左右侍臣入就位,次引獻官以下入就位。
奉禮郞引初獻官升自東階,〈奉禮郞止於階下。
〉判通禮導殿下出就拜位北向立,啓請再拜,導殿下詣香案前,啓請跪,近侍一人捧香合西向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東向跪進,判通禮啓請三上香,近侍奠爐于案。
近侍捧香祝東向跪進,判通禮啓請取香祝授初獻官,初獻官西向跪受興,還置于案上。
判通禮啓請俛伏興,導殿下復位,啓請再拜,導殿下退立於月臺西,東向。
初獻官捧香祝,降自正階,判通禮啓請鞠躬,初獻官沒階,殿下平身。
初獻官出門,置香祝於舁擔。
亞獻官以下隨初獻官,以次出門上馬,軍士捧舁擔鹵簿前導,至齋坊門外,下馬入門,各就齋所。
香祝安於卓上。
省牲器 前祭一日未後二刻,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加以巾蓋,如陳設儀。
未後三刻,亞獻官以下應省牲器者,俱以常服就西門外。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先入壇下。
掌牲令牽牲就位,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陛,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復位。
謁者引亞獻官,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陛,視滌濯,執事者皆擧羃苦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北向立,掌牲令少前曰:「請省牲。
」退復位,亞獻官省牲。
掌牲令更前擧手曰:「腯。
」復位。
諸大祝各巡牲一匝,東向擧手曰:「充。
」俱復位。
諸大祝與掌牲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典祀官。
謁者引終獻官詣廚,省鼎鑊,申視滌漑,監取明水火。
〈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
陰鑑未能猝辦,以井水代之。
火以供爨,水以實尊。
〉贊引引監察詣廚省饌具訖,各還齊所。
晡後一刻,典祀官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槃取毛血,置於饌所,遂烹牲。
〈連皮煮熟,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祭畢埋之。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
奠幣 祭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入,實饌具畢,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
贊引引監察升自西陛,按視壇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還出。
前三刻,諸祭官各服其服,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四拜訖,各就位。
雅樂令率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南,武舞立於懸北道東。
謁者、贊引各引祭官,俱就西門外位。
前一刻,贊引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協律郞、捧俎官,入就懸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執禮曰:「四拜。
」贊者傳喝,〈凡執禮有辭,贊者皆傳喝。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贊引引監察就位。
贊引引諸執事詣盥洗位盥帨訖,各就位。
贊引引齋郞詣酌洗位,洗爵試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謁者引初獻官,贊引引亞獻官、終獻官、薦俎官入就位,執禮曰:「四拜。
」衆官在位者皆四拜。
〈先拜者不拜。
〉謁者進初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
〉工鼓柷,軒架作順安之樂,烈文之舞作,八成。
協律郞偃麾戛敔,樂止。
〈凡樂皆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執禮曰:「瘞毛血。
」大祝各瘞毛血於坎。
執禮曰:「再拜。
」衆官在位者皆再拜。
執禮曰:「行奠幣禮。
」謁者引初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盥手帨手不贊。
〉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登歌作肅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贊跪搢笏。
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初獻官,初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凡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初獻官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授初獻官,初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
登歌止,謁者引初獻官,降自北陛,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樂作,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登歌止,謁者引降復位。
進熟 初獻官旣升奠幣,贊引引典社官出,帥進饌者詣廚,以匕升牛于鑊,實于牲匣,次升羊豕,各實于牲匣,〈每位牛羊豕,各一匣。
〉入設於饌幔內。
謁者引薦俎官,出詣饌所,捧俎官隨之,俟初獻官奠幣訖復位。
執禮曰:「進饌。
」謁者引薦俎官,捧大社之俎,捧俎官各捧牲匣,典祀官引饌入,大社大稷之饌,入自正門;配位之饌,入自左闥。
俎初入門,軒架作雍安之樂。
大社大稷之饌,升自北陛;配位之饌,升自西陛,諸大祝迎引於壇上。
薦俎官詣大社神位前南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詣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
次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跪奠,先薦牛,次薦羊,次薦豕。
〈諸大祝助奠。
〉奠訖,啓牲匣蓋。
次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捧奠,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謁者引薦俎官以下,降自西陛復位。
諸大祝還尊所,執禮曰:「行初獻禮。
」謁者引初獻官升自北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登歌作壽安之樂,列文之舞作。
執尊者擧羃酌醴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初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官,初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之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樂作,謁者贊俛伏興,樂止,引初獻官,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樂作,執尊者擧羃酌醴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初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初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樂止,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樂作,謁者贊俛伏興。
樂止謁者引初獻官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曲終樂止。
謁者引初獻官,降自北陛復位。
文舞退,武舞進,軒架作舒安之樂。
舞者立定。
樂止。
亞、終獻 初,初獻官將復位,執禮曰:「行亞獻禮。
」謁者引亞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贊執笏,引詣壇,升自西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軒架作壽安之樂,昭武之舞作。
鄕樂交奏。
〉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亞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奠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盎齊,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亞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亞獻官,亞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樂止,引降復位。
亞獻官獻將畢,執禮曰:「行終獻禮。
」謁者引終獻官行禮,竝如亞獻儀,引降復位。
執禮曰:「飮福受胙。
」大祝詣大社尊所,以爵酌罍福酒,又大祝持俎,進減神位前胙肉。
謁者引初獻官詣飮福位南向立,贊跪搢笏,大祝進初獻官之右,東向以爵授初獻官,初獻官受爵飮卒爵,大祝進受虛爵,復於坫。
大祝東向,以俎授初獻官,初獻官受俎,以授執事者,執事者受俎,降自北陛出門。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降復位。
執禮曰:「再拜。
」衆官在位者,皆再拜。
執禮曰:「徹籩豆。
」諸大祝進徹籩豆。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登歌作雍安之樂。
徹訖,樂止。
軒架作順安之樂。
鄕樂交奏。
執禮曰:「四拜。
」衆官在位者皆四拜。
樂一成止,執禮曰:「望瘞。
」謁者引初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執禮帥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
諸大祝取黍稷飯,藉用白茅,束之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執禮曰:「可瘞。
」置土半坎,典祀官監視。
謁者進初獻官之左白禮畢,謁者贊引各引初獻官以下,以次出。
執禮帥贊者還本位,贊引引兼察及諸執事,俱復懸南拜位。
立定,執禮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贊引以次引出,雅樂令帥工人、二舞出,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就懸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復命 初獻官以下行事執事官,各還齋所,住一刻頃,有司陳鹵簿於齋坊南門外,如來儀。
初獻官以下行事執事官,至外門外,以次上馬,行至闕門外,下馬入門,序立復命,四拜訖退。
祈告社稷儀報祀同,唯飮福受胙爲異。
前一日,諸祈官淸齋一宿於祈所。
〈若事非迫切,散齋二日,緻齋一日。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東向,席皆以莞;設獻官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執事者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南上;設監察位於北門內西北隅,東向,書吏陪其後;謁者、贊者位於壇下近西,東向;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獻官在南北向,大祝贊者在西東向北上祈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郞三更三點,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人奠祝版〈其文,若水旱癘疾蝗蟲戰伐,各臨時撰之。
〉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左二籩,〈栗黃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
〈靑俎在前,鹿醢次之。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爵一在俎前。
〈有坫。
〉又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左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齋。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凡尊罍實明水,玄酒爲上。
〉大稷後稷氏尊罍,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洗於北陛之西,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典祀官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前。
三刻,獻官及諸執事,各服其服。
謁者、贊者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拜位,南向四拜訖就位。
謁者引獻官以下,俱就西門外位。
前一刻,謁者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入就壇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贊者曰:「四拜。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各就位。
齋郞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謁者引獻官入就位南向立,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贊者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贊者曰:「行奠幣禮。
」謁者引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
〈盥手帨手不贊。
〉謁者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凡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小頃,贊者曰:「行酌獻禮。
」謁者引獻官升自北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執事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諸大祝進徹籩豆如式。
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引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大祝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贊者曰:「可瘞。
」寘土半坎。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贊者還本位。
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就壇北拜位,贊者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謁者以次引出。
謁者、贊者就壇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州縣祭社稷儀報祀同,唯飮福受胙爲異。
前一日,諸祈官淸齋一宿於祈所。
〈若事非迫切,散齋二日,緻齋一日。
〉典祀官帥其屬,掃除壇之內外,設大社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後土氏神座於大社神座之左,東向;設大稷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後稷氏神座於大稷神座之左,東向,席皆以莞;設獻官位於北門內當壇,南向;設執事者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南上;設監察位於北門內西北隅,東向,書吏陪其後;謁者、贊者位於壇下近西,東向;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獻官在南北向,大祝贊者在西東向北上祈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郞三更三點,行事用醜時一刻。
〉典祀官帥其屬人奠祝版〈其文,若水旱癘疾蝗蟲戰伐,各臨時撰之。
〉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左二籩,〈栗黃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
〈靑俎在前,鹿醢次之。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爵一在俎前。
〈有坫。
〉又設尊罍大社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皆加勺羃,在神位之左近北,南向東上。
後土氏象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醴齋。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於大社酒尊之西,俱南向東上,〈凡尊罍實明水,玄酒爲上。
〉大稷後稷氏尊罍,如大社後土氏之儀。
設洗於北陛之西,南向;〈盥洗在西,爵洗在東。
〉罍在洗西加勺,篚在洗東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典祀官退就次,服其服升,設大社後土氏、大稷後稷氏神位版於座前。
三刻,獻官及諸執事,各服其服。
謁者、贊者入自西門,先就壇北拜位,南向四拜訖就位。
謁者引獻官以下,俱就西門外位。
前一刻,謁者引監察、典祀官、大祝、祝史齋郞,入就壇北拜位,重行南向東上。
立定,贊者曰:「四拜。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各就位。
齋郞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謁者引獻官入就位南向立,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贊者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贊者曰:「行奠幣禮。
」謁者引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
〈盥手帨手不贊。
〉謁者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大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凡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後土氏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謁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大祝以幣篚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大祝,奠于神位前。
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小頃,贊者曰:「行酌獻禮。
」謁者引獻官升自北陛,詣大社尊所東向立,執事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南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西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後土氏尊所東向立,執尊者擧羃酌酒,執事者以爵受酒。
謁者引獻官詣神位前西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謁者贊執笏俛伏興少退西向跪。
大祝進神位之右,北向跪讀祝文訖,謁者贊俛伏興,引詣大稷後稷氏神位前酌獻,竝如大社後土氏之儀訖,引降復位。
諸大祝進徹籩豆如式。
贊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謁者引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贊者詣望瘞位東向立,大祝以篚取祝版及幣,各由其陛降壇,置於坎。
贊者曰:「可瘞。
」寘土半坎。
謁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贊者還本位。
謁者引監察及諸執事,就壇北拜位,贊者曰:「四拜。
」監察及諸執事皆四拜訖,謁者以次引出。
謁者、贊者就壇北拜位,四拜而出。
典祀官帥其屬,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時日 州縣以春秋二仲上戊,祭社稷。
前一月,檢擧關所屬排辦。
齋戒 前祭三日,應行事執事官,竝散齋二日,宿於正寢;緻齋一日於祭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唯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緻齋,唯行祭事。
〈凡預祭者,皆前二日,沐浴更衣。
〉 陳設 前祭一日,有司掃除壇之內外,設諸祭官次。
又設饌幔,皆於西門外,隨地之宜;設獻官位於北門內道西,南向;設執事者位於西門內道北,東向南上;設贊唱者、贊禮者位於諸執事東北,俱東向南上;設獻官飮福位於壇上北陛之東,南向;開瘞坎於壇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設望瘞位於瘞坎之南,獻官在南北向,祝及贊唱者在西,東向北上。
贊禮者引獻官,以常服詣廚,視滌濯,省饌具,及視牲充腯,還齋所。
脯後,掌饌者帥宰人割牲,執事者以槃取毛血,置於饌所。
〈連皮煮熟。
〉祭日未行事前,有司設某社〈府則稱府社,州則稱州社。
郡縣,準此。
〉神座於壇上南方近東,北向;設某稷〈府則稱府稷,州則稱州稷。
郡縣,準此。
〉神座於壇上南方近西,北向,席皆以莞;奠祝版於神位之右;〈有坫。
〉陳幣篚於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籩四在左,爲二行右上,〈第一行,刑鹽在前,乾棗次之。
第二行,栗黃在前,鹿脯次之。
〉豆四在右,爲二行左上。
〈第一行,菁菹在前,鹿醢次之。
第二行,芹菹在前,魚醢次之。
若土無者,以其類充之。
〉簠簋各二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粱,粱在稻前。
簋實以黍稷,稷在黍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爵三在俎前。
〈各有坫。
〉設象尊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在壇上西北隅;設洗於壇下東南,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
〉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爵。
〉設諸執事盥洗,又於東南俱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羃之後。
行祭日 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掌饌者入,實饌具畢,退就次,服其服升,設社稷神位版於座前。
三刻,行事執事官各服其服,贊唱者、贊禮者先就壇北拜位,南向東上四拜訖就位。
前一刻,贊禮者引祝及執事者入就壇北拜位,南向東上。
立定,贊唱者曰:「四拜。
」祝以下皆四拜訖,詣盥洗位盥洗訖各就位。
〈諸執事升降,皆自東望。
〉執事者詣爵洗位,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尊所,置於坫上。
贊禮者引獻官入就位南向立,贊唱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贊禮者進獻官之左白:「有司謹具,請行事。
」贊唱者曰:「瘞毛血。
」祝瘞毛血於坎。
贊唱者曰:「再拜。
」在位者皆再拜。
贊唱者曰:「行奠幣禮。
」贊禮者引獻官詣盥洗位南向立,贊搢笏盥手帨手,〈盥手帨手不贊。
〉贊執笏,引詣壇升自北陛,詣某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一人捧香合,執事者一人捧香爐,贊禮者贊三上香,執事者奠爐于神位前。
祝以幣授獻官,獻官執幣獻幣,以幣授祝,奠于神位前。
〈捧香授幣,皆在獻官之右;奠爐奠幣,皆在獻官之左。
授爵奠爵,準此。
〉贊禮者贊執笏俛伏興,引詣某稷神位前,上香奠幣,竝如某社之儀訖,贊禮者引降復位。
少頃,贊唱者曰:「行初獻禮。
」贊禮者引獻官陞自北陛,詣尊所東向立,執酌者擧羃尊酒,執事者二人以爵受酒。
贊禮者引獻官詣某社神位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以爵授獻官,獻官執爵獻爵,以爵授執事者,奠于神位前,贊執笏俛伏興,引詣某稷神位前行禮,竝如某社之儀。
引詣讀祝位〈在壇中南向,。
〉南向立贊跪,祝進獻官之左,西向跪讀祝文訖,贊禮者贊俛伏興,引降復位。
少頃,贊唱者曰:「行亞獻禮。
」贊禮者引獻官行禮,如初獻儀。
〈但不讀祝。
〉引降復位。
少頃,贊唱者曰:「行終獻禮。
」贊禮者引獻官行禮,如亞獻儀,引降復位。
贊唱者曰:「飮福受胙。
」執事者詣尊所,以爵酌福酒,又執事者持俎,進減某社神位前胙肉。
贊禮者引獻官升自北陛,詣飮福位南向立,贊跪搢笏,執事者進獻官之右,東向以爵授獻官,獻官受爵飮卒爵,執事者受虛爵,復於坫。
執事者東向,以俎授獻官,獻官受胙,以授執事者,執事者受俎,降自北陛出門。
贊禮者贊執笏俛伏興,引降復位。
贊唱者曰:「再拜。
」在外者皆再拜。
贊唱者曰:「徹籩豆。
」祝進徹籩豆。
〈徹者,籩豆各一,少移於故處。
〉贊唱者曰:「四拜。
」獻官四拜。
贊唱者曰:「望瘞。
」贊禮者引獻官詣望瘞位北向立,贊唱者詣望瘞位東向立,祝以篚取祝版及幣,降自西陛,置於坎。
贊唱者曰:「可瘞。
」寘土半坎,贊禮者進獻官之左白禮畢,遂引獻官出。
贊唱者還本位,祝及諸執事就壇北拜位南向立,贊唱者曰:「四拜。
」祝以下皆四拜而出。
贊唱者、贊禮者就壇北拜位,四拜而出。
有司藏神位版,徹禮饌以降乃退。
親祫宗廟儀 時日 三年一祫,以孟冬之月。
其年,書雲觀預於隔季,以孟冬時享後擇日報禮曹,禮曹啓聞,散告攸司,隨職供辦。
齋戒 前享八日,禮曹啓聞請齋戒,殿下散齋四日於別殿,緻齋三日,二日於正殿,一日於齋宮。
凡散齋,不弔喪問疾,不聽樂,有司不啓刑殺文書;緻齋,唯啓享事。
前享七日,行事執事官及陪祭宗室文武群官受誓戒於議政府。
其日未明七刻,通禮門設位,領議政。
〈領議政終獻官。
〉在北,南向;進幣瓚爵官、薦俎官、奠幣瓚爵官在南,北向西上;〈奠幣瓚爵官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終獻官以下,在南北向。
〉次七祀獻官功臣獻官,又於其南,俱北向西上;監察二在西東南北上,禮儀使、執禮、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協律郞、宗廟令、宮闈令、掌牲令、雅樂令、捧俎官、執尊罍篚羃者、謁者、贊者、贊引在東西向,每等異位,俱重行北上;陪祭宗室文武群官於行事官之南,俱北向,文東武西,中心爲頭,異位重行。
未明五刻,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位,引行事執事官就位引領議政就位。
通贊舍人就領議政之左西向立,代讀誓文曰:「今年某月某日,殿下祫享于宗廟。
凡行事執事官及陪祭群官,不縱酒,不食蔥韭蒜薤,不弔喪問疾,不聽樂,不行刑,不判署刑殺文書,不預穢惡事,各揚其職。
其或有違,國有常刑。
」讀訖,通贊舍人贊再拜,在位者皆再拜,乃退。
凡行事執事官及近侍之官應從升者,竝散齋四日,宿於正寢,緻齋三日,二日於本司,一日於享所。
凡散齋,治事如故;緻齋,唯行享事;已齋而闕者,通攝行事。
陪祭文武群官及諸衛之屬守衛廟門者,〈每門各護軍二人,每隅各隊長一人。
〉各於本司,淸齋一宿;工人二舞,淸齋一宿於禮曹。
前緻齋一日,領議政以下,竝集議政府隷儀。
前享一日,竝集享所。
〈享官以下凡預祭者,皆前享二日,沐浴更衣。
令漢城府淸所行之路,不得見諸兇穢衰絰,其哭泣之聲,聞於享所者,權斷。
〉 陳設 前享三日,扈衛司設大次於齋宮,南向;小次於廟之阼階東,西向;設文武侍臣次於齋宮之前,文左武右,俱相向;設王世子次於齋宮東南,西向;設諸享官及宗室次於齋坊之內;陪祭文武群官次,又於其前,隨地之宜。
前二日,宗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設饌幔於東門外,隨地之宜。
雅樂令帥其屬,設登歌之樂於堂上前楹外稍南,設軒架於廟廷,俱北向。
前一日,宗廟令帥其屬,布昭穆座於戶外,自西以東,皇玄祖穆王、皇曾祖度王、皇考太祖康獻大王,皆在北南向,皇高祖翼王、皇祖桓王,皆在南北向,每座皆設扆席鋪筵繢純,加莞席紛純,右彫幾。
掌牲令牽牲,詣享所。
宗廟令、典祀官各帥其屬,設祭器位於堂上東側階北,〈凡設祭器,皆藉以席,加以巾蓋。
〉以俟告潔。
〈旣畢,權徹。
〉執禮設殿下版位於阼階東南,西向;飮福位於堂上前楹外近東,西向。
贊者設亞獻官、終獻官、進幣瓚爵官、薦俎官、奠幣瓚爵官、七祀獻官、功臣獻官位於殿下版位之後道南,西向;執事者位於其後,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設監察位二於廟庭之南,東西相向,書吏各陪其後;執禮二,一於堂上前楹外,一於堂下,俱近東,西向;謁者、贊者、贊引在堂下執禮之後少南,西向北上;協律郞位於堂上前楹外近西,東向;雅樂令位於軒懸之北,北向;設陪祭官位宗室於東門之內道南,昭穆異位;〈雖有貴者,以齒。
〉文官九品以上於宗室之南,每等異位,俱重行,西向北上;武官九品以上於西門之內當文官,每等異位,俱重行,東向北上;設門外位享官及諸執事於東門外道南,每等異位,俱重行,北向西上;設牲牓於東門外當門,西向,以南爲上;設掌牲令位於牲西南;設諸大祝位於牲東,各當牲後,祝史各在其後,俱西向;設終獻官省牲位於牲前近北;設監察位於終獻官之西,俱南向;〈監察位稍卻,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設亞獻官位。
〉開瘞坎於廟之北壬地,方深取足容物,南出陛;設望瘞位於瘞埳之南,亞獻官在南北向,執禮、大祝、贊者在東,俱重行,西向北上;開七祀瘞坎於西門之外。
享日未行事前,宗廟令、典祀官各帥其屬入,奠祝版各一於神位之右,〈各有坫。
〉陳幣篚各一於酌尊所,設香爐香合竝燭於神位之前。
次設祭器,實饌具,每位各籩十二在左,爲二行右上。
〈第一行,形鹽在前,魚繡、乾棗、栗黃、榛子、菱仁次之。
第二行,芡仁在前,鹿脯、白餠、黑餠、糗餌、粉餈次之。
〉豆十二在右,爲二行左上。
〈第一行,韭菹在前,醓醢、菁菹、鹿醢、芹菹、兎醢次之。
第二行,筍菹在前,魚醢、脾析、豚拍、酏食、糝食次之。
〉俎三,二在籩前,一在豆前。
〈籩前俎,一實牛腥,一實羊腥。
七體兩髀兩肩兩脅竝脊,而髀在兩端,肩脅次之,脊在中。
豆前俎實豕腥七體,其載如羊。
《宋釋奠儀》雲:「凡言在前者,皆謂南也。
」〉豆右之俎三。
〈一實牛熟腸胃肺,一實羊熟腸胃肺,一實熟膚,豕在前,羊牛次之。
凡俎,皆有牲匣。
〉簠簋各四在籩豆間,簋在簠前。
〈簠實以稻粱,簋實以黍稷。
〉?鉶各六,在簠簋後,鉶居前,?次之,〈實以大羹,實以和羹,加毛滑。
〉爵六在簠簋前。
〈各有坫。
〉又設尊彜於廟堂上下,每位黃彜一〈實明水。
〉斝彜一〈實鬱鬯。
〉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泛齊。
〉象尊二。
〈一實明水,一實醴齊。
〉著尊二〈一實明水,一實盎齊。
〉山罍二〈一實玄酒,一實淸酒。
〉在堂上於神位之左,皆加勺羃,以右爲上。
穆祖、度祖、太祖位尊彜,在前楹間北向;翼祖、桓祖位尊彜,在戶外南向。
其壺尊二〈一實明水,一實醍齊。
〉大尊二〈一實明水,一實沈齊。
〉山罍四〈二實玄酒,一實事酒,一實昔酒。
〉在堂下階間,皆加羃,北向西上,設而不酌。
〈凡尊罍實明水,玄酒爲上。
凡享神之物,當時所無者,以時物代之。
〉每位設瓚槃各一於爵尊所坫上,設爐炭於前楹外,毛血槃、肝膋?、蕭籩、黍稷籩各一於其後,設福酒爵〈有坫。
〉胙肉俎各一於穆祖位尊所。
又設穆祖位俎饌幔內。
設七祀〈司命、戶、竈、中霤門、厲、行。
〉神位版於廟庭之西稍南,東向北上,席皆以莞;設祝版於神位之後;〈有坫。
〉祭器,每位各左二籩,〈黃栗在前,鹿脯次之。
〉右二豆。
〈靑菹在前,鹿醢次之。
〉簠簋各一在籩豆間,簠在左簋在右。
〈簠實以稻,簋實以黍。
〉俎一在簠簋前,〈實以豕腥。
〉爵一在俎前。
〈有坫。
〉壺尊二〈一實玄酒,一實法酒。
〉設神位之左,加勺羃。
設配享功臣位版於廟庭之東,西向北上;設祭器如七祀儀。
〈無祝版。
〉設洗於阼階東南,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有槃匜。
〉罍在洗東加勺,勺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篚則又實以瓚,爵有坫。
〉亞終獻洗,又於東南北向,〈盥洗在東,爵洗在西。
亞獻洗有槃匜。
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不別設,無槃匜。
〉罍在洗東加爵,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
〈若爵洗之則又實以爵,有坫。
〉又設七祀功臣獻官洗各於神位之南,俱北向,罍在洗東加勺,篚在洗西南肆,實以巾爵;設諸執事盥洗於亞終洗東南,北向;執尊罍篚羃者位於尊罍篚羃之後。
車駕出宮 前出宮三日,攸司宣攝內外,各供其職。
前享一日,晝漏上水一刻,槌鼓爲一嚴。
通禮門設陪祭文武群臣位於闕門外,文東武西相對,俱重行北上。
陪祭群官,各具朝服。
三刻,搥鼓爲二嚴,判通禮跪啓請中嚴。
陪祭群官,俱集闕門外,〈諸享官先詣享所。
〉兵曹陳大器鹵簿於闕門外。
五刻,槌鼓爲三嚴。
諸衛之屬,各督其隊入,陳於殿庭。
奉禮郞引陪祭群官就門外位,侍衛之官各服其器服,摠制以下左右侍臣,俱詣勤政殿西階奉迎。
判司僕進象輅於勤政門前南向,千牛將軍一人執長刀立於輅前,北向。
知通禮在判通禮之前,通贊舍人二人在知通禮之前。
判通禮跪啓外辦,判司僕攝衣而升,正立執轡,殿下服冠袍,乘輿以出,降自西階,樂部懸而不作。
千牛將軍前執轡,殿下降輿乘輅,判司僕立授綏,總制以下侍臣夾侍如常。
知通禮進當輅前跪,啓請駕進發,俛伏興退復位。
〈凡知通禮啓請,皆進駕前跪啓訖,俛伏興。
〉車駕動,知通禮與通贊夾引以出,千牛將軍夾輅而趨。
駕出闕門外,至侍臣上馬所,知通禮跪請車駕小駐,敎文武侍臣上馬,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通贊舍人傳喝,文武侍臣上馬。
諸侍衛之官,各督其屬,左右翊駕。
尙瑞官捧捧寶前導,摠制以下左右侍臣夾侍於輅前。
文武侍臣上馬畢,知通禮啓請敎車右乘,判通禮前承旨,退稱曰:「敎可。
」知通禮退復位。
千牛將軍升訖,知通禮啓請車駕進發,退復位。
車駕動,不鳴鼓吹,不得喧嘩。
其陪祭之官,在玄武隊後如常儀。
車駕將至齋宮,文武侍臣下馬,分立鞠躬。
諸享官各具朝服,謁者引立於門外,西向南上,望駕皆鞠躬奉迎。
駕至齋宮南門外,回輅南向,千牛將軍降立於輅右,知通禮進當輅前跪,啓請降輅,俛伏興還侍立。
殿下降輅乘輿,入齋宮,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行事執事官及陪祭文武群官,就廟東門外,文左武右,中心爲頭,異位重行西向立。
判通禮導殿下至褥位西向立,啓請四拜,殿下四拜。
通贊舍人贊衆官四拜,在位者皆四拜訖,判通禮導殿下還齋宮。
通禮門分引王世子以下行事執事官及陪祭文武群官,集齋宮之南,文東武西。
舍人承旨,敎群官各就次,宿衛如常。
校書館以祝版授近臣以進,殿下署訖,近臣捧出,附宗廟署。
省牲器 前享一日未後二刻,宗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
執事者以祭器入設於位,加以巾蓋,如陳設儀。
未後三刻,終獻官以下應省牲器者,俱以常服,就東門外。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先入廟庭。
掌牲令牽就位。
贊引引監察升自阼階,行掃除於上,降行樂懸於下訖復位。
謁者引終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亞獻官省牲器。
〉贊引引兼察升自阼階,視滌濯,執事者皆擧羃告潔訖,引降就省牲位南向立,掌牲令小前曰:「請省牲。
」退復位。
終獻官省牲。
掌牲令又前,擧手曰:「腯。
」復位。
諸大祝各巡牲一匝,西向擧手曰:「充。
」俱復位,請大祝與掌牲令,以次牽牲,詣廚授典祀官。
謁者引終獻官詣廚省鼎鑊,申視滌漑,監取明水火。
〈取水於陰鑑,取火於陽燧。
陰鑑未能猝辦,以井水代之。
火以供爨,水以實尊。
〉贊引引監察詣廚,省饌具訖,各還齋所。
晡後一刻,典祀官帥宰人,以鑾刀割牲,祝史以槃取毛血,又取肝及膟膋,實於?,各置饌所,遂烹牲。
〈連皮煮熟。
肝洗於鬱鬯。
膟腸膋脂也。
每位肝膋共實一,?毛血共實一槃。
其餘毛血,以淨器盛貯,祭畢埋之。
〉宗廟令帥其屬,掃除廟之內外。
晨祼 享日醜前五刻,〈醜前五刻,卽三更三點。
行事,用醜時一刻。
〉宗廟令典祀官各帥其屬入,實饌具畢,贊引引監察升自阼階,案視堂之上下,糾察不如儀者,還出。
前三刻,諸享官及陪祭之官,各服其服。
〈享官祭服,陪祭官公服。
〉執禮帥謁者、贊者、贊引,入自東門,先就階間懸北拜位,重行北向西上四拜訖,各就位。
雅樂令帥工人二舞入就位,文舞入陳於懸北,武舞立於懸南道西。
通贊舍人分引陪祭宗室及文武群官入就位,引進使引亞獻官,〈若領議政爲亞獻,則謁者引。
〉謁者、贊引各引諸享官,俱就東門外位。
贊引引監察、大祝、典祀官、祝史、齋郞、宗廟令、宮闈令、協律郞、捧俎官、執尊罍篚羃者、七祀功臣、祝史齋郞、執尊罍篚羃者,入就懸北拜位,重行北向西上。
立定,執禮曰:「四拜。
」贊者傳喝,〈凡執禮有辭,贊者皆傳喝。
〉監察以下皆四拜訖,贊引引監察就位,贊引引諸執事詣盥洗位盥洗訖,各就位。
前一刻,引進使引亞獻官,謁者、贊引引終獻官、進幣瓚爵官、薦俎官、奠幣瓚爵官、七祀功臣獻官入就位。
贊引引宗廟令、大祝、宮闈令,升自阼階,詣穆祖室入開埳室,奉神主出,詣戶外神幄,設於座,〈奉神主詣神幄內,於幾後啓匱,設于座。
先王神主,大祝奉出,覆以白紵巾。
先後神主,宮闈令奉出,覆以靑紵巾,以西爲上。
〉以次奉出翼祖以下神主,如穆祖位儀,引降復位。
贊引引齋郞詣爵洗位,洗瓚拭瓚,洗爵拭爵訖,置於篚,捧詣泰階,諸祝史各迎取於階上,置於尊所坫上。
諸享官將入就位,判通禮就齋宮前跪,啓請中嚴。
小頃,又啓外辦,殿下服袞冕以出,繖扇華蓋侍衛如常儀。
禮儀使導殿下至東門外,近侍跪進圭,禮儀使啓請執圭。
華蓋仗衛,停於門外。
尙瑞官捧寶陳於小次之側,禮儀使導殿下入自正門,〈侍衛不應入者,止於門外。
〉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凡取物者皆跪俛伏而取以興,奠物則跪奠訖,俛伏而後興。
〉工鼓祝。
軒架作承安之樂。
殿下詣版位西向立,〈每立定,禮儀使退立於左。
〉協律郞偃麾戛敔。
樂止,〈凡樂皆協律郞跪俛伏擧麾興,工鼓柷而後作,偃麾戛敔而後止。
〉禮儀使前啓請四拜,退復位,殿下四拜。
執禮曰:「衆官四拜。
」在位者皆四拜。
〈先拜者不拜。
〉執禮曰:「禮儀使啓請行事。
」禮儀使前啓:「有司謹具,請行事。
」退復位。
軒架作景安之樂,烈文之舞作,九成止。
近侍詣盥洗位盥洗訖,還侍立。
謁者引進幣瓚爵官、尊幣瓚爵官詣盥洗位盥洗訖,升自阼階,詣穆祖位尊所北向立,〈若詣北向神位尊所,卽南向立,下準此。
〉執禮曰:「禮儀使導殿下行晨祼禮。
」禮儀使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
詣盥洗位北向立,啓請搢圭,〈如搢不便,近侍承奉。
〉內侍跪取匜興沃水,又內侍跪取槃承水,殿下盥手,內侍跪取巾於篚以進,殿下帨手訖,內侍受巾,奠於篚。
禮儀使啓請執圭,導殿下升自阼階訖,〈禮儀使近侍內侍從升。
〉樂止。
詣穆祖位尊所西向立,〈北向神位尊所,亦皆西向立。
下準此。
〉登歌作肅安之樂,烈文之舞作。
執尊者擧羃,進幣瓚爵官酌鬱鬯,近侍以瓚受鬱鬯。
禮儀使導殿下詣神位前北向立,〈若詣北向神位,卽皆南向立。
下準此。
〉啓請跪搢圭,近侍一人捧香合跪進,近侍一人捧香爐跪進,禮儀使啓請三上香。
近侍以瓚授進幣瓚爵官,進幣瓚爵官捧瓚跪進,禮儀使啓請執瓚祼地訖,以瓚授奠幣瓚爵官,奠幣瓚爵官受,以授大祝。
近侍以幣篚授進幣瓚爵官,進幣瓚爵官奉幣跪進,禮儀使啓請執幣獻幣,以幣授奠幣瓚爵官,奠于案。
〈凡詣南向神位,進香進瓚進幣,皆在東西向;奠爐受瓚奠幣,皆在西東向。
若北向神位,進香進瓚進幣,皆在西東向;奠爐受瓚奠幣,皆在東西向。
進爵奠爵,準此。
〉禮儀使啓請執圭,俛伏興,導殿下詣次位,上香祼鬯奠幣,竝如上儀訖,禮儀使啓請執圭。
俛伏興登歌止,進幣瓚爵官、奠幣瓚爵官,皆降復位。
禮儀使導殿下少退當中西向立,禮儀使啓請再拜,導殿下,軒架作承安之樂。
降自阼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