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回 田令孜弄權封爵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朱溫遙望,認得是李存孝旗号,軍士到來,膽碎心驚,遂自引兵走回汴梁城。
衆軍自相踐踏,各個逃生。
朱溫吩咐把門軍官,堅閉城門。
存孝追至門邊,大罵奸賊,待我回去見過父王,再來擒你。
遂回到營中,拜見晉王說:“救父來遲,恕兒之罪!昔日在長安分路,曾說父王兵先到,安營等兒,兒兵先到,安營候父王,倘朱溫來請罪,切不可去,今日果中其計。
”晉王曰:“幾乎與你不相見也!今此一陣,程敬思燒死驿中,郭景铢淹沒橋下,史敬思帶傷勒死,大折人馬,今汝來,實是羞恥,此仇如何可複?”存孝曰:“此皆吾父輕敵之失,自取之禍。
今兒去擒此賊來,碎屍萬段,以雪父王之恨,以報三将之仇!”晉王曰:“不可!此賊入城,堅閉不出,急難取勝,若擅舉兵相攻,則天下孰能辨其清白哉!且彼得以辭矣。
不如暫回太原,差人赍本,奏知聖上,再來擒此賊,亦未為晚。
” 言訖,遂與存孝奔太原而去。
卻說朱溫進了汴梁城,驚得魂不附體,自言這禍惹得不校忽聞軍人來報:“晉王人馬,都上并州去了。
”方始心安。
卻說朱義對朱溫曰:“哥哥與李克用結下仇隙,勢不兩立,倘奏準朝廷,合兵讨罪,如何是好?”溫曰:“正慮此事,吾弟有何良策?”義曰:“目今現有十年糧草,可立招軍旗号,招募天下英雄好漢,事成則為帝王,事不成,縱有晉兵來敵,何懼之有?”溫曰:“所見有理。
”即日立起招軍旗号,果然旬日之間,四方之士,雲集蟻聚,招軍一萬餘人。
時有黃巢舊将七人,乃尚讓、齊克讓、傅道昭、郭景祥、柳彥璋、柳彥随、葛從周等,共領本部人馬七萬來降。
朱溫大喜,遂納重用,令設宴相待。
酒至數巡,溫謂從周曰:“今吾招軍買馬,積草屯糧,欲報李克用奪帶之仇,列位有何妙策?”從周曰:“大人志在複仇,欲圖天下,今克用受封天下都招讨,各鎮軍馬,俱服調用,兼且他是王位,其勢甚大,今大人隻一節度使之職,威權不等,也須得個王位才好。
”溫曰:“汝言雖當,安能緻此?”從周曰:“此事甚易,今僖宗寵一宦官,姓田名令孜,現任吏部尚書,朝廷政務,鹹聽處分,無有不當,大人何不修一封書哀告他?他見詞緻懇切,更有奇珍異寶為贽,必然薦用,得個王位。
可差尚讓、齊克讓星夜上長安去,及早圖之,此事必諧。
”溫欣然從之,即将玉帶二條,寶珠二顆,命尚、齊二将,星夜徑上長安。
二人來到田令孜府前,對軍士曰:“煩乞報與老爺知道,說有故人相訪。
”軍士報入府内,令孜道:“喚他進來!”二人入見曰:“大人别來無恙?”令孜沉吟牛晌,遂問曰:“二足下何人也?”二人曰:“長安曾會,何故失忘?我等乃尚讓、齊克讓也。
”令孜曰:“今居何處?”尚讓曰:“我二人在汴梁城節度使朱溫部下,充一都尉,今大人乃朝廷柱石之臣,不勝仰望,特差我等前來問安,奉書在此。
”令孜接書,拆開視之。
書曰:汴梁節度使朱溫頓首百拜,緻書于大相國田丞相閣下。
身護碧紗,已列金瓯之姓字;望崇赤舄竚弘玉鼎之勳名。
慶溢朝端,聲傳海外。
恭惟相公閣下,嵩精挺質,昴秀凝姿,誠當代之股肱,宦林之喬嶽也。
溫濫司節使,調理軍民,第職小而權微,奈将頑而卒惰。
特修短啟,聊貢輶儀,敬馳獻于台端,幸筦存乎閣下。
更恺樂施薦拔,得并爵于太原,曲賜吹噓,早頒恩于汴水。
仰祈電燭,無任冰競。
令孜看罷大喜,随即收下金寶等物,且曰:“吾有主意,來日便奏,雖不
衆軍自相踐踏,各個逃生。
朱溫吩咐把門軍官,堅閉城門。
存孝追至門邊,大罵奸賊,待我回去見過父王,再來擒你。
遂回到營中,拜見晉王說:“救父來遲,恕兒之罪!昔日在長安分路,曾說父王兵先到,安營等兒,兒兵先到,安營候父王,倘朱溫來請罪,切不可去,今日果中其計。
”晉王曰:“幾乎與你不相見也!今此一陣,程敬思燒死驿中,郭景铢淹沒橋下,史敬思帶傷勒死,大折人馬,今汝來,實是羞恥,此仇如何可複?”存孝曰:“此皆吾父輕敵之失,自取之禍。
今兒去擒此賊來,碎屍萬段,以雪父王之恨,以報三将之仇!”晉王曰:“不可!此賊入城,堅閉不出,急難取勝,若擅舉兵相攻,則天下孰能辨其清白哉!且彼得以辭矣。
不如暫回太原,差人赍本,奏知聖上,再來擒此賊,亦未為晚。
” 言訖,遂與存孝奔太原而去。
卻說朱溫進了汴梁城,驚得魂不附體,自言這禍惹得不校忽聞軍人來報:“晉王人馬,都上并州去了。
”方始心安。
卻說朱義對朱溫曰:“哥哥與李克用結下仇隙,勢不兩立,倘奏準朝廷,合兵讨罪,如何是好?”溫曰:“正慮此事,吾弟有何良策?”義曰:“目今現有十年糧草,可立招軍旗号,招募天下英雄好漢,事成則為帝王,事不成,縱有晉兵來敵,何懼之有?”溫曰:“所見有理。
”即日立起招軍旗号,果然旬日之間,四方之士,雲集蟻聚,招軍一萬餘人。
時有黃巢舊将七人,乃尚讓、齊克讓、傅道昭、郭景祥、柳彥璋、柳彥随、葛從周等,共領本部人馬七萬來降。
朱溫大喜,遂納重用,令設宴相待。
酒至數巡,溫謂從周曰:“今吾招軍買馬,積草屯糧,欲報李克用奪帶之仇,列位有何妙策?”從周曰:“大人志在複仇,欲圖天下,今克用受封天下都招讨,各鎮軍馬,俱服調用,兼且他是王位,其勢甚大,今大人隻一節度使之職,威權不等,也須得個王位才好。
”溫曰:“汝言雖當,安能緻此?”從周曰:“此事甚易,今僖宗寵一宦官,姓田名令孜,現任吏部尚書,朝廷政務,鹹聽處分,無有不當,大人何不修一封書哀告他?他見詞緻懇切,更有奇珍異寶為贽,必然薦用,得個王位。
可差尚讓、齊克讓星夜上長安去,及早圖之,此事必諧。
”溫欣然從之,即将玉帶二條,寶珠二顆,命尚、齊二将,星夜徑上長安。
二人來到田令孜府前,對軍士曰:“煩乞報與老爺知道,說有故人相訪。
”軍士報入府内,令孜道:“喚他進來!”二人入見曰:“大人别來無恙?”令孜沉吟牛晌,遂問曰:“二足下何人也?”二人曰:“長安曾會,何故失忘?我等乃尚讓、齊克讓也。
”令孜曰:“今居何處?”尚讓曰:“我二人在汴梁城節度使朱溫部下,充一都尉,今大人乃朝廷柱石之臣,不勝仰望,特差我等前來問安,奉書在此。
”令孜接書,拆開視之。
書曰:汴梁節度使朱溫頓首百拜,緻書于大相國田丞相閣下。
身護碧紗,已列金瓯之姓字;望崇赤舄竚弘玉鼎之勳名。
慶溢朝端,聲傳海外。
恭惟相公閣下,嵩精挺質,昴秀凝姿,誠當代之股肱,宦林之喬嶽也。
溫濫司節使,調理軍民,第職小而權微,奈将頑而卒惰。
特修短啟,聊貢輶儀,敬馳獻于台端,幸筦存乎閣下。
更恺樂施薦拔,得并爵于太原,曲賜吹噓,早頒恩于汴水。
仰祈電燭,無任冰競。
令孜看罷大喜,随即收下金寶等物,且曰:“吾有主意,來日便奏,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