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回 彥章智殺高思繼

關燈
當日,忽報王彥章搦戰,晉王引思繼于高阜望之,思繼侍立于側。

    時,晉王指曰:“麾蓋之下,橫槍立馬者,王彥章也。

    ”思繼亦随指看之,見其人繡袍金甲,威風凜凜,殺氣騰騰。

     思繼與晉王曰:“臣雖不才,願領兵出戰!”遂披挂綽槍上馬,直出陣前,挺槍直取彥章。

    彥章急架相還,二人交馬,正是棋逢敵手,木遇良工,叫聲好殺!怎見得:兩邊鼓響震天雷,就地鑼鳴如霹靂。

    人馬軍前舍命争雄,刀槍練磨,惡似那如來會下哪咤,搖動五方旗;氣影相迎,猶如那四州大聖降水母。

    釘擦釘,雙摩皓月;甲跄甲,對射銀山。

     兩條條,凹面混汗龍;一對對,巴山白額虎。

     二人混殺了一日,鬥上三百餘合,天色已晚,晉王叫鳴金收軍,兩下各領兵回營。

    卻說王彥章,回到本營,謂左右曰:“高思繼刀法甚熟,真吾敵手,若不收兵,險喪此人之手。

    來日用回馬槍挑之,必全勝矣!”次日,上馬引軍來戰,高思繼亦引軍來,兩陣對圓,二将齊出。

    彥章曰:“吾今須決勝負,不可收兵!”言訖二馬相交,二人又戰五十餘合。

    彥章見赢不得思繼,撥回馬,拖槍便走。

    思繼疑彥章怯已,恨不得趕上,放開馬趕下陣來。

    彥章回頭,見思繼馬來得近,兜回馬一槍,思繼收馬不疊,步心一槍刺死,彥章找了思繼首級。

    此時,衆餘四散奔走,來報唐營:“高思繼被他回馬槍挑了!”晉王聽罷,大叫一聲:“氣殺我也!”口角噴血,倒于地下,半晌氣絕身死。

    逸狂有詩歎曰: 為國頻召将,時危不可撐。

     勇南亡去後,思繼複招魂。

     忠義心空赤,衰殘志可矜。

     一氣能噴血,誰将社稷平。

     原來晉王一是領頭瘡發,二是那二百場戰敗的氣,三是年高八十四歲。

    後來史官有詩為證: 唐室衰微不可扶,天教溫賊篡良圖, 君仇未報身先死,到此英雄豈丈夫。

     彥章回馬槍挑了高思繼,氣殺了沙陀李晉王,衆王子大駭。

     便欲舉哀,盡傳晉王身死,商議做孝。

    潞州王李傑曰:“衆王子且勿喧嚷,王彥章得知晉王死了,他便又領兵來索戰,誰與他抵敵?急将晉王棺殓,着令蕭、劉二妃,帶領三千兵馬,護送靈柩,星夜赴賓州埋葬,此為上策。

    ”衆王子從之。

    卻說衆王子商議:“晉王已死,可令潞州王權掌晉王兵印。

    ”潞州王曰:“吾有何能?敢任此職。

    ”衆皆曰:“以昭穆定之,非汝不可為也!”當日,李傑謂嗣源曰:“水手逆賊,日夜索戰,唐兵不能讨賊報仇,此事若何?你看何處有兵,借得一支,前來破敵。

    ”嗣源告曰:“吾終日奔馳道路,不是個調兵的人,卻似個勾命的鬼,各處調來的将士,都喪于此賊之手,兒今迳往直北大潼李友金處,調取那支人馬前來,破敵必矣!”李傑大喜,即遣嗣源一行。

     嗣源披挂上馬,往直北進發。

    但見途中三三兩兩,互相啼哭,攜兒抱女,夫東婦西,各人顧命逃散。

    殺得那百姓,家家門首吊着一個木牌,一邊寫個晉字,一邊寫個梁字。

    那軍一壁裡殺,一壁裡搶,搶到莊上,那百姓打聽得是晉兵,把那晉字吊過來。

    那軍說是晉王的民,不要搶就過去了。

    後兵又來搶,打聽得是梁兵,把那梁字吊過來,那軍說是梁王的民,不要搶,也過去了。

    後來搶得滑了,不論梁、晉都搶了,因此人民朝屬梁而暮屬晉。

    嗣源見了百姓如此之苦,喟然歎曰:“隻因這梁、晉交兵,殺得那軍土受塗炭之苦,百姓有倒懸之急,天下慌慌,人民死其大半。

    ” 嗣源勒馬,星夜去到直北大潼城,拜見叔父李友金,呈上告急書言:“王彥章殺我父兵,敗二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