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關燈
藍世玉望着百丈外的那盞紅燈,驚喜中又有些迷惑,何以如此湊巧,聲甫落,紅燈立刻出現? 剛才萬平選曾經說過,他們多年來未見“獨醒子”在附近現身過,看來這盞紅類籠可能是巧合。

     繼而一想。

     也許是山中獵戶人家。

     略一思忖。

     他決定過去看看,如果有人在此居住,也好向他們探聽一下兒“獨醒子”的居處。

     一念至此,直向百丈外的紅燈籠馳去。

     一陣飛馳,那盞紅燈籠依舊是那麼遙遠。

     他縱身飛上一株大樹,凝目一看,那盞紅燈籠似乎也在向前疾馳。

     心中一動,莫非在引導自己前去見“獨醒子”? 于是,藍世玉氣納丹田,再度朗聲問:“前面紅燈籠可引導在下前去叩見‘獨醒子’老前輩?果是如此,請将紅燈籠左右擺動……。

     說話聲中。

     那盞紅燈籠果然徐徐擺動起來。

     藍世玉一看,反而有些躊躇起來,一刹那之間,一種不祥之兆,直上心頭。

     而他的腦海裡。

    也随之浮現起媛姑姑和倩姐姐臨别時的憂戚面容。

     前面黑暗中的那盞紅燈籠,仍在不停的左右搖動着、似乎在催他前進。

     藍世玉一想到來此的目的,和父親的血海深仇,于是一咬牙,飛身又向前追去。

     那盞紅燈籠的确奇怪,似乎長了眼睛,藍世玉進,它也進,藍世玉停,它也停,藍世玉雖盡展輕功,依然追不上那盞紅燈籠。

     這時,他追随着那盞紅燈籠,圍繞着玉女峰飛馳,不知不覺已經到了另一個深谷内。

     藍世玉心中既有氣,又懷疑,不知道那盞經燈籠在弄什麼玄虛。

     嗡嗡的松濤中,傳來隆隆的瀉瀑聲,同時谷中景色驟變绮麗,與他地方迥然不同。

     藍世玉無心注意這些,星目注定那盞紅燈籠繼續疾馳…… 忽然 數十丈外又現出一盞紅燈籠迎了過去。

     但是第二盞紅燈籠飄動不足兩丈,不知道為何突然熄滅了。

     藍世玉非常不解,凝目再看,第一盞紅燈籠也不動了。

     他猜測前面可能就是“獨醒子”的隐居之處了。

     因而 他再也不遲疑,一直向紅燈籠奔去。

     片刻,他漸漸看清楚前面橫阻着一道高約百丈的絕壁,那盞紅燈籠似乎被一個高大的人影舉在手裡。

     近前一看,竟是一片枯枝無葉的樹林,氣氛顯得異常蕭瑟、凄涼,那盞紅燈籠,就挂在一株枯樹下,仍在不停的随風搖晃。

     藍世玉覺得奇怪,心想:“既然引路,為何不把我帶到門口?對了,也許‘獨醒子’就隐居在這片枯林裡。

    ” 舉目前看,枯林深約二三十丈,直達絕壁之前,林内并無茅舍石屋,于是他決定至絕壁前一看究竟。

     由于剛才心中突然升起一種不祥之兆,在他舉步前進時,特别小心。

     走出柏林,距離絕壁尚有數丈,仰臉一看,星目不禁一亮。

     隻見右前方的絕壁深陷處,果然有一山洞,一株斜松,恰好擋住洞口,如果不仔細看,的确不易發現。

     心中一喜,飛身撲至洞口,定睛一看,隻見洞口枯草綠苔,蘿藤網結,洞内一片漆黑,似乎根本無人居住。

     藍世玉劍眉一皺,他斷定像“獨醒子”那種武林高人,絕不會住在這樣荒涼的山洞裡的。

     正待離去,蓦見滿布綠苔的洞壁上,有一片彎曲紋路,極似字迹。

     于是心中一動,急步走了過去,凝目一看,果是以刀劍匕首一類兵刃刻上的字,上面綠苔薄厚不等,已不能完全讀出。

     由于好奇心的驅使,他撿起一片闆石,運勁将綠苔除去,洞壁上立即現出數行娟秀字體,一看即知是出自女性之手。

     藍世玉退後兩步,默默念着上面的字: “氣秋過冬去春又至 夜夜相思 垂淚如珠 更闌露重月明如素 香腮渲潤,分不出是淚是露 上蒼不見憐 亂點鴛鴦譜 昔日含情秋波 今時憂戚淚目 造化弄人勞燕飛 蒼天,蒼天,妾何命苦” 藍世玉看罷,心中不禁有些戚然,他望了一眼漆黑的洞口,斷定裡面必隐居着一位為情所苦的女人,這個洞也許就是這位苦命女人的墳墓。

     他本無進洞之意,這時卻身不由己的向洞中走去。

     山洞極深,黑得伸手不見五指,他雖将功力集于雙目,視力仍不足五尺。

     他緩步前進,發現洞勢微偏向右,回頭一看,果然已看不見洞口。

     洞内異常寂靜,除了他沙沙的腳步聲,再聽不到其他聲音。

     蓦然,五尺以外,已到盡頭,再前進兩三步,發現面前竟是一座沉重的大石門。

     伸手一摸,石門光滑如鏡,用力一推,石門竟然自開,門内立即透出一蓬刺目毫光。

     藍世玉心中一驚,不由退後兩步,舉目一看,發現門内竟是一道蜿蜒上升的寬大石階。

     他立在門前,一陣遲疑,不知應不應該進去,如就此退出,又經不住好奇心的誘惑,如進去一探究竟,又與來此目的有違。

     最後,他決心進去看看,他覺得這位苦命的女人,實在太可憐了,如果她仍在裡面,也許知道‘獨醒子’隐居的位置。

     心念間,已走進門内,那篷毫光,正是發自門上的一顆明珠。

     石階蜿蜒上升,每至彎曲處,必有一顆小小寶珠照明,洞勢隐約可見,因而,他前進極快,瞬間已深入數十丈。

     再轉過一角,雙目驟然一亮,前面毫光四射,已是台階盡頭,一座高約近丈,寬足八尺的大石門,緊緊關閉着。

     門上嵌着無數七彩瑰麗的寶石,耀眼奪目,彩毫缤紛。

     細看之下,上面竟是一付長達二十八個字的大對聯。

     右扇門上嵌着的是:“心在西天,身淪塵凡,修真養性苦待騰雲日。

    ” 左扇門上嵌着的是:“面壁百年,脫骨成仙,坐懷玉女不為情絲纏。

    ” 藍世玉看罷,不禁呆了,他雖然一時無法悟出對聯中的真正含意,但他深信這與刻在洞口的那篇幽怨哀詞,口吻完全不合。

     照洞口刻的字意說,這洞中分明是隐居着一位為情所苦的怨女,看了這付對聯又覺得洞中是位修真的隐士。

     洞中既然有人修真,必然為時極久,這人也許知道、‘獨醒子’是否仍在谷内,如此一想,決心進去看看。

     于是面向石門,抱拳躬身,朗聲說:“晚輩藍世玉,觀洞口怨詞,觸動愁思,因而冒然進入,今有一事不明,特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