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九回 妖狐偷鏡喪全真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昌年随風追趕花神,走了數步,不提防一個人劈胸撞來,倒把昌年一吓。
原來不是别人,就是宋純學,恐怕昌年冷清,清早出來看他。
純學笑道:“年兄孤寂無聊,小弟甚放不下。
今早将欲何往?莫非想着那一樹桃花麼?”昌年道:“豈有此理。
桃花雖豔,終不着夢到羅敷,真足令人消魂也。
但年兄宴爾新婚,為了小弟使香夢未終,有罪有罪。
”純學道:“弟豈戀新婚者。
前日,若無年兄,也不幹這樣事。
”昌年道:“這是正理。
” 兩人話得正濃,忽聽見老潘喊出來道:“異事異事。
”昌年與純學同問道:“甚麼異事?”老潘道:“小弟今早着小厮乘那露水中修整花樹,不想那棵大桃樹竟枯死了,你道奇也不奇。
”純學道:“當真奇異,可惜這等盛花不曾看完。
”大家歎息一回。
隻見一個書重拿一盆熱水來與昌年洗臉,昌年看了問道:“這小厮好像焦順家裡的愛兒。
”老潘道:“正是他。
他被主母打出來,偶然栖托弟家,連日差出去,不曾來伏待。
”昌年道:“愛兒,你住在這裡也好。
”愛兒道:“小的被逐,我家相公也不知。
求王姑爺說個情,帶小的回去。
”原來愛兒思想回家,是憶着那楊氏,故此相求。
昌年那裡曉得,便道:“這個何難,不知潘老爺肯放你?”老潘道:“這本是焦家書童,若帶回舊主,理所當然,有何不可。
” 昌年吃過早飯,便領愛兒到崔家來。
焦氏接見,小心奉恃,隻愁他又提起小姐。
不想昌年因得花神消息,不與焦氏計較,說道:“連日住在潘家,便曉得香雪妹子遇了強盜,尚不知如何下落。
”焦氏道:“老身倒不知。
”昌年道:“書童愛兒,逃走在外,我見他有舊主之念,特地帶歸。
若有得罪處,不妨重治,他既小心,還是舊人好用。
”焦氏因心中怕昌年,不敢不從。
說道:“别個老身也不聽,三姑爺說了,且收用罷。
”愛兒磕了頭,立在一邊。
裡頭楊氏聞知昌年送愛兒來,十分歡喜,出來相見,說道:“姑爺榮歸,我們家裡不成個規矩,真所謂‘親情疏失為家貧’了。
如今姑爺不要把這一脈親看冷了,仍在寒舍住罷。
”昌年道:“多謝,改日再來看看。
”就相辭起身上轎,回潘家去。
自此愛兒依舊服役,以後愛兒在外做小生意,終身伏侍楊氏,小心謹慎。
這是愛兒的結局,以後不及再叙。
卻說昌年回至西園,思念昨宵之夢,似真似假。
但花神如此奇異,其言必定可據。
隻是他說經年之内尚有患害,頗生疑惑。
且自放心下去。
原來,是夜香雪在柳林,睡到四更時候,夢見昌年徒步而來,把一幅詩絹相贈。
香雪接住,歡喜不勝,告訴離别之情,被昌年雙手抱住求歡。
忽見月光直照進來,纏繞身上,香雪不覺驚醒。
看宮,你道昌年與香雪為何俱被月光所照驚醒?不知是夜昌年的魂魄被花神領去,不是空空做夢的事。
那女大師原與香雪同睡房中,他的神通,本自靈異,偶然睡醒,覺得滿房奇香,便疑心頓起,急坐床上,取出寶鏡,那鏡光照處,正如一輪寒阙,所以把鴛鴦好夢都驚散了。
從李靜坐片時,不見什麼,仍舊将寶鏡藏好。
香雪夢醒,十分感念。
天明起身,見枕邊有一幅白絹,取來一看,正是夢中所贈的詩,愈加驚疑。
就對從李道:“大師,妾昨夜有樁異事。
自别昌年,到今幾個月了,全無音信。
不想昨夜忽得一夢,夢見昌年贈詩一首,這也不足為奇。
今早枕邊果然留下詩絹一幅,的真是昌年手筆,不知從何而來。
莫非昌年有些不幸,他的魂靈送這詩來别我?”從李道:“我昨夜也有些疑。
我睡醒來,覺得滿房奇香,我即起來取寶鏡一照,那香味也寂然了。
不想小姐有此異夢。
但小姐切莫憂愁,昌年若有不幸,宋純學自然寄信報我。
近日不見有書信來,必是無事。
你且把詩與我看。
”香雪送上詩絹,從李看了笑道:“才子佳句,甚是多情,隻因小姐想念忒真,故此鬼神有靈,送這詩絹與你。
可見感通之理,無間幽明。
”香雪道:“大師所說寶鏡,是怎麼樣,可得看否?”從李道:“看看何妨。
我這寶鏡本《白猿經》上制煉成就,采取陰山白銅,按着天書法術造作的。
首煉太清一氣,次分日月兩儀,質列三才,功聚四時,德具五行,聲中六律,背有七星,旁有八卦,上徹九天,下通十地,降魔伏怪,變化無窮。
”便從玉匣中取出,送與小姐。
香雪一看,見鏡中精彩動人,方曉得昨便夢中被月光照醒,即是此鏡所照。
贊道:“果然寶鏡,不可亵狎,請收藏了。
”從李把鏡收拾。
小姐就寫一首詩在絹後,以記所夢之異: 行雨行雲少定蹤,落花空怨五更風。
紅顔夢裡将為石,滿地霜花泣翠蓬。
從李看詩贊道:“小姐幽情麗句,真足泣鬼驚神,怪不得昌年憶你。
”兩個說說笑笑,不在話下。
卻說那寶鏡原是靈異之物,驚動了一個妖怪,又添出奇事來。
是時,天下盜賊托名邪教,煽惑人心,處處皆有。
山東深州有
原來不是别人,就是宋純學,恐怕昌年冷清,清早出來看他。
純學笑道:“年兄孤寂無聊,小弟甚放不下。
今早将欲何往?莫非想着那一樹桃花麼?”昌年道:“豈有此理。
桃花雖豔,終不着夢到羅敷,真足令人消魂也。
但年兄宴爾新婚,為了小弟使香夢未終,有罪有罪。
”純學道:“弟豈戀新婚者。
前日,若無年兄,也不幹這樣事。
”昌年道:“這是正理。
” 兩人話得正濃,忽聽見老潘喊出來道:“異事異事。
”昌年與純學同問道:“甚麼異事?”老潘道:“小弟今早着小厮乘那露水中修整花樹,不想那棵大桃樹竟枯死了,你道奇也不奇。
”純學道:“當真奇異,可惜這等盛花不曾看完。
”大家歎息一回。
隻見一個書重拿一盆熱水來與昌年洗臉,昌年看了問道:“這小厮好像焦順家裡的愛兒。
”老潘道:“正是他。
他被主母打出來,偶然栖托弟家,連日差出去,不曾來伏待。
”昌年道:“愛兒,你住在這裡也好。
”愛兒道:“小的被逐,我家相公也不知。
求王姑爺說個情,帶小的回去。
”原來愛兒思想回家,是憶着那楊氏,故此相求。
昌年那裡曉得,便道:“這個何難,不知潘老爺肯放你?”老潘道:“這本是焦家書童,若帶回舊主,理所當然,有何不可。
” 昌年吃過早飯,便領愛兒到崔家來。
焦氏接見,小心奉恃,隻愁他又提起小姐。
不想昌年因得花神消息,不與焦氏計較,說道:“連日住在潘家,便曉得香雪妹子遇了強盜,尚不知如何下落。
”焦氏道:“老身倒不知。
”昌年道:“書童愛兒,逃走在外,我見他有舊主之念,特地帶歸。
若有得罪處,不妨重治,他既小心,還是舊人好用。
”焦氏因心中怕昌年,不敢不從。
說道:“别個老身也不聽,三姑爺說了,且收用罷。
”愛兒磕了頭,立在一邊。
裡頭楊氏聞知昌年送愛兒來,十分歡喜,出來相見,說道:“姑爺榮歸,我們家裡不成個規矩,真所謂‘親情疏失為家貧’了。
如今姑爺不要把這一脈親看冷了,仍在寒舍住罷。
”昌年道:“多謝,改日再來看看。
”就相辭起身上轎,回潘家去。
自此愛兒依舊服役,以後愛兒在外做小生意,終身伏侍楊氏,小心謹慎。
這是愛兒的結局,以後不及再叙。
卻說昌年回至西園,思念昨宵之夢,似真似假。
但花神如此奇異,其言必定可據。
隻是他說經年之内尚有患害,頗生疑惑。
且自放心下去。
原來,是夜香雪在柳林,睡到四更時候,夢見昌年徒步而來,把一幅詩絹相贈。
香雪接住,歡喜不勝,告訴離别之情,被昌年雙手抱住求歡。
忽見月光直照進來,纏繞身上,香雪不覺驚醒。
看宮,你道昌年與香雪為何俱被月光所照驚醒?不知是夜昌年的魂魄被花神領去,不是空空做夢的事。
那女大師原與香雪同睡房中,他的神通,本自靈異,偶然睡醒,覺得滿房奇香,便疑心頓起,急坐床上,取出寶鏡,那鏡光照處,正如一輪寒阙,所以把鴛鴦好夢都驚散了。
從李靜坐片時,不見什麼,仍舊将寶鏡藏好。
香雪夢醒,十分感念。
天明起身,見枕邊有一幅白絹,取來一看,正是夢中所贈的詩,愈加驚疑。
就對從李道:“大師,妾昨夜有樁異事。
自别昌年,到今幾個月了,全無音信。
不想昨夜忽得一夢,夢見昌年贈詩一首,這也不足為奇。
今早枕邊果然留下詩絹一幅,的真是昌年手筆,不知從何而來。
莫非昌年有些不幸,他的魂靈送這詩來别我?”從李道:“我昨夜也有些疑。
我睡醒來,覺得滿房奇香,我即起來取寶鏡一照,那香味也寂然了。
不想小姐有此異夢。
但小姐切莫憂愁,昌年若有不幸,宋純學自然寄信報我。
近日不見有書信來,必是無事。
你且把詩與我看。
”香雪送上詩絹,從李看了笑道:“才子佳句,甚是多情,隻因小姐想念忒真,故此鬼神有靈,送這詩絹與你。
可見感通之理,無間幽明。
”香雪道:“大師所說寶鏡,是怎麼樣,可得看否?”從李道:“看看何妨。
我這寶鏡本《白猿經》上制煉成就,采取陰山白銅,按着天書法術造作的。
首煉太清一氣,次分日月兩儀,質列三才,功聚四時,德具五行,聲中六律,背有七星,旁有八卦,上徹九天,下通十地,降魔伏怪,變化無窮。
”便從玉匣中取出,送與小姐。
香雪一看,見鏡中精彩動人,方曉得昨便夢中被月光照醒,即是此鏡所照。
贊道:“果然寶鏡,不可亵狎,請收藏了。
”從李把鏡收拾。
小姐就寫一首詩在絹後,以記所夢之異: 行雨行雲少定蹤,落花空怨五更風。
紅顔夢裡将為石,滿地霜花泣翠蓬。
從李看詩贊道:“小姐幽情麗句,真足泣鬼驚神,怪不得昌年憶你。
”兩個說說笑笑,不在話下。
卻說那寶鏡原是靈異之物,驚動了一個妖怪,又添出奇事來。
是時,天下盜賊托名邪教,煽惑人心,處處皆有。
山東深州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