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蓮夢 第三回 假私情兩番尋舊穴
關燈
小
中
大
當日景道進說三事:第一,是扶助天下文人,使他做官。
第二,是交結天下豪傑,為我援救。
第三,是赈濟天下窮民,使之歸附。
又要着有才幹的人在各省開個大店鋪,以便取用。
蓮岸聽了大喜道:“我之得景道,猶漢高之得韓信,先主之得孔明也。
”遂依景道之言,行起事來。
即差強思文、杜二郎,同幾個心腹的人,托些貨本,隻揀大郡所在,各處開張店鋪,以待不時取用。
又差李光祖等數十人出去,遍訪豪傑,教他四處響應。
柳林寨中,隻留程景道做主,蓮岸自己帶領宋純學,要親到京都選擇文人,兼之一路上周濟貧乏,感動民心。
論起理來。
那蓮岸既為教主,隻該守住柳林,差各人在外做事業才是,為何要親去選擇文人?不知蓮岸原有深意。
他想:“英雄男子必要尋幾個絕色美人取樂。
難道我這個女英雄就沒個取樂的人麼?若要從衆英雄内揀一個做了丈夫,他便是我的主了,這決不要。
我隻到各處去尋一個才貌十足的文人,用他歡耍,不用他理事,有何不可。
”就扮做男子,同宋純學收拾行李出門。
隻因自己姓白,法名蓮岸,思想古人李白号青蓮,他就暗藏姓字,改名喚做白從李。
自此以後,稱白從李就是蓮岸,看官謹記。
閑話休提,如今再表河南開封府,有個世襲百戶,姓崔名世勳。
那世勳原是将門之子,英雄出衆,忠義過人,年紀四十餘歲。
奶奶安氏,止生一女,取名香雪,因安氏未産之時,夢見仙女手持一枝梅花與他。
乃至生下女兒,安氏歎道:“梅花雖香潔,終為清冷之兆。
”因此取名香雪。
自此以後,再無生育,夫妻愛如珍寶。
五六歲上,延師教授,那香雪因此知書識字,才貌争妍。
一日,安氏對世勳道:“我家無子,隻靠這個女兒,你又不喜娶妾。
我的妹夫王秀才,有一兒子,年紀與香雪相仿。
近日,他夫妻不幸俱棄世了,我意欲接他兒子過來,與香雪中表兄妹,相伴讀書。
後日,此子可教,便承繼他為子,你道如何?”世勳道:“這事也好。
”便揀吉日,差人去接王家兒子過來。
世勳夫婦一看,見他生得眉清目秀,與香雪一樣标緻,心中大喜。
就送他到學讀書,求先生取個名字。
先生想了,說道:“名叫做昌年,字叫文令,因他是個孤子,指望後日昌盛得意。
”世勳道:“取得好。
”自此以後,表兄妹大家讀書,真是天生一對聰明的人,不須先生費力,竟日勝一日。
過了數年,安氏因女兒長成,不讓出外讀書,請的先生,獨教昌年。
果然文才淹博,志氣高邁。
世勳甚喜。
不意安氏卧病兩月,奄奄不起,對世勳道:“自我嫁到你家,并無失德,隻因沒有兒子,終日憂郁。
如今身子諒必不好了,隻是心上放這女兒不過。
我看昌年才貌雙全,德行又好,趁我眼裡,你将香雪許他,我死亦瞑目。
”世勳道:“這也是我的心願。
如今俱已長成,極好的事。
”安氏又扯香雪的手凄怆一番,不多幾日便辭世了。
香雪日夜痛哭,世勳料理諸事,時常安慰女兒。
王昌年感念母姨之恩,又且有小姐姻事,也要盡三年服制。
世勳因有婚配之命,遂不把繼嗣提起,這事不在話下。
卻說李光祖承女大師命出外遍訪豪傑,聞得陝西有個李公子,好賢禮士,他便将這教門聚集起來,竟到陝西糾合人衆,與李公子合兵。
那時,朝廷聞知白蓮教各處猖獗,诏各省調兵進剿。
那百戶崔世勳亦在調中。
世勳聞得此信,也不驚怕,隻愁家内無人照管。
當時有個親戚,對世勳道:“奉命出師,自然功成名就。
但令愛尚自嬌小,何不繼娶一位夫人料理家事,便可放心出去。
”世勳想,此言亦是,就應承他。
做媒的說上一家,姓焦,是個再醮的,年紀也有四十歲。
世勳道:“年紀不妨,大些正好理家。
”不上幾日,娶到家裡。
起初原說一個焦氏,豈知帶了兒子,從母姓焦,叫焦順,又有媳婦楊氏,夫妻兩個生性滢惡。
世勳見此兩人,無可奈何。
就令焦順與王昌年同館讀書。
隻見焦氏過門之後,把香雪待如親生,解衣推食,十分憐愛。
楊氏也如嫡親姑嫂一般。
世勳看見這模樣,心裡便放得下,收拾器械衣甲,随了主帥起身而去。
那
第二,是交結天下豪傑,為我援救。
第三,是赈濟天下窮民,使之歸附。
又要着有才幹的人在各省開個大店鋪,以便取用。
蓮岸聽了大喜道:“我之得景道,猶漢高之得韓信,先主之得孔明也。
”遂依景道之言,行起事來。
即差強思文、杜二郎,同幾個心腹的人,托些貨本,隻揀大郡所在,各處開張店鋪,以待不時取用。
又差李光祖等數十人出去,遍訪豪傑,教他四處響應。
柳林寨中,隻留程景道做主,蓮岸自己帶領宋純學,要親到京都選擇文人,兼之一路上周濟貧乏,感動民心。
論起理來。
那蓮岸既為教主,隻該守住柳林,差各人在外做事業才是,為何要親去選擇文人?不知蓮岸原有深意。
他想:“英雄男子必要尋幾個絕色美人取樂。
難道我這個女英雄就沒個取樂的人麼?若要從衆英雄内揀一個做了丈夫,他便是我的主了,這決不要。
我隻到各處去尋一個才貌十足的文人,用他歡耍,不用他理事,有何不可。
”就扮做男子,同宋純學收拾行李出門。
隻因自己姓白,法名蓮岸,思想古人李白号青蓮,他就暗藏姓字,改名喚做白從李。
自此以後,稱白從李就是蓮岸,看官謹記。
閑話休提,如今再表河南開封府,有個世襲百戶,姓崔名世勳。
那世勳原是将門之子,英雄出衆,忠義過人,年紀四十餘歲。
奶奶安氏,止生一女,取名香雪,因安氏未産之時,夢見仙女手持一枝梅花與他。
乃至生下女兒,安氏歎道:“梅花雖香潔,終為清冷之兆。
”因此取名香雪。
自此以後,再無生育,夫妻愛如珍寶。
五六歲上,延師教授,那香雪因此知書識字,才貌争妍。
一日,安氏對世勳道:“我家無子,隻靠這個女兒,你又不喜娶妾。
我的妹夫王秀才,有一兒子,年紀與香雪相仿。
近日,他夫妻不幸俱棄世了,我意欲接他兒子過來,與香雪中表兄妹,相伴讀書。
後日,此子可教,便承繼他為子,你道如何?”世勳道:“這事也好。
”便揀吉日,差人去接王家兒子過來。
世勳夫婦一看,見他生得眉清目秀,與香雪一樣标緻,心中大喜。
就送他到學讀書,求先生取個名字。
先生想了,說道:“名叫做昌年,字叫文令,因他是個孤子,指望後日昌盛得意。
”世勳道:“取得好。
”自此以後,表兄妹大家讀書,真是天生一對聰明的人,不須先生費力,竟日勝一日。
過了數年,安氏因女兒長成,不讓出外讀書,請的先生,獨教昌年。
果然文才淹博,志氣高邁。
世勳甚喜。
不意安氏卧病兩月,奄奄不起,對世勳道:“自我嫁到你家,并無失德,隻因沒有兒子,終日憂郁。
如今身子諒必不好了,隻是心上放這女兒不過。
我看昌年才貌雙全,德行又好,趁我眼裡,你将香雪許他,我死亦瞑目。
”世勳道:“這也是我的心願。
如今俱已長成,極好的事。
”安氏又扯香雪的手凄怆一番,不多幾日便辭世了。
香雪日夜痛哭,世勳料理諸事,時常安慰女兒。
王昌年感念母姨之恩,又且有小姐姻事,也要盡三年服制。
世勳因有婚配之命,遂不把繼嗣提起,這事不在話下。
卻說李光祖承女大師命出外遍訪豪傑,聞得陝西有個李公子,好賢禮士,他便将這教門聚集起來,竟到陝西糾合人衆,與李公子合兵。
那時,朝廷聞知白蓮教各處猖獗,诏各省調兵進剿。
那百戶崔世勳亦在調中。
世勳聞得此信,也不驚怕,隻愁家内無人照管。
當時有個親戚,對世勳道:“奉命出師,自然功成名就。
但令愛尚自嬌小,何不繼娶一位夫人料理家事,便可放心出去。
”世勳想,此言亦是,就應承他。
做媒的說上一家,姓焦,是個再醮的,年紀也有四十歲。
世勳道:“年紀不妨,大些正好理家。
”不上幾日,娶到家裡。
起初原說一個焦氏,豈知帶了兒子,從母姓焦,叫焦順,又有媳婦楊氏,夫妻兩個生性滢惡。
世勳見此兩人,無可奈何。
就令焦順與王昌年同館讀書。
隻見焦氏過門之後,把香雪待如親生,解衣推食,十分憐愛。
楊氏也如嫡親姑嫂一般。
世勳看見這模樣,心裡便放得下,收拾器械衣甲,随了主帥起身而去。
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