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世界
關燈
小
中
大
在這三四年來,隻在發脾氣的時候,用手杖打過工友們的腦殼,而沒有打過科長科員,這點精神是很可佩服的。
在最近的兩次會議上,大家的民主精神,表現得特别的明顯。
第一次會議,由研究科的科長提議:“以後工友對職員須改呼老爺以别尊卑,而正名位。
”提案剛一提出,就博得出席人員全體的熱烈擁護。
大家鼓掌,并且做了一分鐘的歡呼。
議案通過。
第二次會議,由館長提議,大門外增設警衛。
他的理由充足,說明議案的詞藻也極漂亮而得體:“諸位小官們,本大官在這金光鎮上已住了好幾年,論身分,官級,學問,本大官并不比任何人低;可是,看吧,警察分隊長,憲兵分隊長,檢查站站長,出恭入敬的時候,都有人向他們敬禮,敬禮是這樣的,兩個鞋後跟用力相碰,身子筆直,雙目注視,把右手放在眉毛旁邊。
(這是一種學問,深恐大家不曉得,所以本大官稍加說明。
)就是保長甲長,出門的時候,也有随從。
本大官,”館長聲音提高,十分動感情的說:“本大官為了争取本館的體面,不能不添設館警;有了館警,本大官出入的時候,就也有鞋後跟相碰,手遮眉毛的聲勢。
本大官十二萬分再加十二萬分的相信,這是必要的,必要的,必要的!”館長的頭上出了汗;坐下,用手絹不住的擦腦門。
照例,館長發言以後,别人都要沉默幾分鐘。
水仙館的(金光鎮的也如此)民主精神是大官發表意見,小官們隻能低頭不語。
副館長慢慢的立起來:“館長,請問:館警是專給館長一個人行禮呢,還是給大家都行禮呢?” 副館長這一質問,使大家不由的擡起頭來,他既是山東人,敢說話,又和本鎮上憲兵隊長是同鄉,所以理直氣壯,連館長都懼怕他三分。
“這個……”館長想了一會兒。
“這好辦!本館長出入大門警察須碰兩次鞋跟,遮兩次眉毛。
副館長出入呢,就隻碰一次,遮一次,以便有個區别。
” 副館長沒再說什幺,相當的滿意這個辦法。
大家又低頭無語。
“這一案做為通過!”館長發了命令。
大家依然低頭不語,議案通過。
這可惹起來一場風波。
散會後,研究科的學者們由科長引銜全體辭職。
他們都是學者,當着館長的面,誰也不肯發言,可是他們又決定不肯犧牲了享受敬禮的尊嚴,所以一律辭職。
他們也曉得假若辭職真照準的話,他們會再遞悔過書的。
館長相當的能幹,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得法。
他挽留大家。
而給科長記了一過。
同時,他撤銷了添設門警的決議案,而命令館長室的工友:“每天在我沒來到的時候,你要在大門外等着;我一下滑竿,你要敬禮,而後高聲喊:館長老爺到!等到我要出去的時節,你必須先跑出大門去,我一出門,你要敬禮,高聲喊:館長老爺去!看情形,假若門外有不少的過路的人,你就多喊一兩聲!” 工友連連的點頭稱是。
“可是,館長老爺,我的事情不就太多了嗎?” “那,我叫總務科多派一個工友幫助你就是了!” 這樣,一場小小的風波,就平靜無事了。
在其中充分的表現了民主精神,還外帶着有點人道主義似的。
二
在我們的這個民主世界——金光鎮——裡,要算裘委員最富于民主精神。
他是中央委員,監察委員,還是立法委員,沒人說得清。
我們隻知道他是委員,而且見面必須高聲的叫他裘委員;我們曉得,有好幾個無知的人曾經吃過他的耳光,因為他們沒高聲的喊委員。
裘委員很有學問。
據說,他曾到過英美各民主國家考察過政治;現在,他每逢趕場(金光鎮每逢一四七有“場”),買些地瓜與紅苕之類的東西,還時時的對鄉下人說一兩個英文字,使他們莫名其妙。
不過,口中時時往外跳洋字,還是小焉者也。
裘委員的真學問卻是在于懂得法律與法治。
“沒有法治的精神,中國是不會強起來的!”這句話,差不多老挂在他的嘴邊上。
他處處講“法”。
他的屋中,除了盆子罐子而外,都是法律書籍,堆得頂着了天花闆。
那些滿印着第幾條第幾款,使别人看了就頭疼的書,在裘委員的眼中就仿佛比劍俠小說還更有趣味。
他不單讀
在最近的兩次會議上,大家的民主精神,表現得特别的明顯。
第一次會議,由研究科的科長提議:“以後工友對職員須改呼老爺以别尊卑,而正名位。
”提案剛一提出,就博得出席人員全體的熱烈擁護。
大家鼓掌,并且做了一分鐘的歡呼。
議案通過。
第二次會議,由館長提議,大門外增設警衛。
他的理由充足,說明議案的詞藻也極漂亮而得體:“諸位小官們,本大官在這金光鎮上已住了好幾年,論身分,官級,學問,本大官并不比任何人低;可是,看吧,警察分隊長,憲兵分隊長,檢查站站長,出恭入敬的時候,都有人向他們敬禮,敬禮是這樣的,兩個鞋後跟用力相碰,身子筆直,雙目注視,把右手放在眉毛旁邊。
(這是一種學問,深恐大家不曉得,所以本大官稍加說明。
)就是保長甲長,出門的時候,也有随從。
本大官,”館長聲音提高,十分動感情的說:“本大官為了争取本館的體面,不能不添設館警;有了館警,本大官出入的時候,就也有鞋後跟相碰,手遮眉毛的聲勢。
本大官十二萬分再加十二萬分的相信,這是必要的,必要的,必要的!”館長的頭上出了汗;坐下,用手絹不住的擦腦門。
照例,館長發言以後,别人都要沉默幾分鐘。
水仙館的(金光鎮的也如此)民主精神是大官發表意見,小官們隻能低頭不語。
副館長慢慢的立起來:“館長,請問:館警是專給館長一個人行禮呢,還是給大家都行禮呢?” 副館長這一質問,使大家不由的擡起頭來,他既是山東人,敢說話,又和本鎮上憲兵隊長是同鄉,所以理直氣壯,連館長都懼怕他三分。
“這個……”館長想了一會兒。
“這好辦!本館長出入大門警察須碰兩次鞋跟,遮兩次眉毛。
副館長出入呢,就隻碰一次,遮一次,以便有個區别。
” 副館長沒再說什幺,相當的滿意這個辦法。
大家又低頭無語。
“這一案做為通過!”館長發了命令。
大家依然低頭不語,議案通過。
這可惹起來一場風波。
散會後,研究科的學者們由科長引銜全體辭職。
他們都是學者,當着館長的面,誰也不肯發言,可是他們又決定不肯犧牲了享受敬禮的尊嚴,所以一律辭職。
他們也曉得假若辭職真照準的話,他們會再遞悔過書的。
館長相當的能幹,把這件事處理得很得法。
他挽留大家。
而給科長記了一過。
同時,他撤銷了添設門警的決議案,而命令館長室的工友:“每天在我沒來到的時候,你要在大門外等着;我一下滑竿,你要敬禮,而後高聲喊:館長老爺到!等到我要出去的時節,你必須先跑出大門去,我一出門,你要敬禮,高聲喊:館長老爺去!看情形,假若門外有不少的過路的人,你就多喊一兩聲!” 工友連連的點頭稱是。
“可是,館長老爺,我的事情不就太多了嗎?” “那,我叫總務科多派一個工友幫助你就是了!” 這樣,一場小小的風波,就平靜無事了。
在其中充分的表現了民主精神,還外帶着有點人道主義似的。
他是中央委員,監察委員,還是立法委員,沒人說得清。
我們隻知道他是委員,而且見面必須高聲的叫他裘委員;我們曉得,有好幾個無知的人曾經吃過他的耳光,因為他們沒高聲的喊委員。
裘委員很有學問。
據說,他曾到過英美各民主國家考察過政治;現在,他每逢趕場(金光鎮每逢一四七有“場”),買些地瓜與紅苕之類的東西,還時時的對鄉下人說一兩個英文字,使他們莫名其妙。
不過,口中時時往外跳洋字,還是小焉者也。
裘委員的真學問卻是在于懂得法律與法治。
“沒有法治的精神,中國是不會強起來的!”這句話,差不多老挂在他的嘴邊上。
他處處講“法”。
他的屋中,除了盆子罐子而外,都是法律書籍,堆得頂着了天花闆。
那些滿印着第幾條第幾款,使别人看了就頭疼的書,在裘委員的眼中就仿佛比劍俠小說還更有趣味。
他不單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