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
關燈
小
中
大
話說平王東遷,車駕至于洛陽,見市井稠密,宮阙壯麗,與鎬京無異,心中大喜。
京都既定,四方諸侯,莫不進表稱賀,貢獻方物。
惟有荊國不到,平王議欲征之。
群臣谏曰:“蠻荊久在化外,宣王始讨而服之。
每年止貢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不責他物,所以示羁縻①之意。
今遷都方始,人心未定,倘王師遠讨,未蔔順逆。
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
如或始終不悛,俟兵力既足,讨之未晚。
”自此南征之議遂息。
秦襄公告辭回國。
平王曰:“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
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扈從之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
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
不及三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将孛丁、滿也速等,俱死于戰陣。
戎主遠遁西荒。
岐、豐一片,盡為秦有,辟地千裡,遂成大國。
髯翁有詩雲: 文武當年發迹鄉,如何輕棄畀①秦邦? 岐豐形勝如依舊,安得秦強号始皇! 卻說秦乃帝颛顼之裔。
其後人名臯陶,自唐堯時為士師官。
臯陶子伯翳,佐大禹治水,烈山焚澤,驅逐猛獸,以功賜姓曰嬴,為舜主畜牧之事。
伯翳生二子:若木,大廉。
若木封國于徐,複商以來,世為諸侯。
至纣王時,大廉之後,有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裡;其子惡來有絕力,能手裂虎豹之皮。
父子俱以材勇,為纣幸臣,相助為虐。
武王克商,誅蜚廉并及惡來。
蜚廉少子曰季勝,其曾孫名造父,以善禦②得幸于周穆王,封于趙,為晉趙氏之祖。
其後有非子者,居犬邱,善于養馬,周孝王用之,命畜馬于汧、渭二水之間,馬大蕃息。
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為附庸之君,使續嬴祀,号為嬴秦。
傳六世至襄公,以勤王功封秦伯,又得岐、豐之地,勢益強大,定都于雍,始與諸侯通聘。
襄公薨,子文公立。
時平王十五年也。
一日,文公夢郦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于山阪:頭如車輪,下屬于地,其尾連天。
俄頃化為小兒,謂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
帝命汝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
”言訖不見。
明日,召太史敦占③之。
敦奏曰:“白者,西方之色。
君奄有西方,上帝所命,祠之必當獲福。
”乃于鄜邑築高台,立白帝廟,号曰:鄜畤,用白牛祭之。
又陳倉人獵得一獸,似豬而多刺,擊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牽以獻文公。
路間,遇二童子,指曰:“此獸名曰‘猬’,常伏地中,啖死人腦,若捶其首即死。
”猬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一精一,名曰‘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二童子被說破,即化為野雞飛去。
其雌者,止于陳倉山之北阪,化為石雞。
視猬,亦失去矣。
獵人驚異,奔告文公。
文公複立陳寶祠于陳倉山。
又終南山,有大梓樹,文公欲伐為殿材,鋸之不斷,砍之不入;忽大風雨,乃止。
有一人夜宿山下,聞衆鬼向樹賀喜,樹神亦應之。
一鬼曰:“秦若使人被其發,以朱絲繞樹,将奈之何?”樹神默然。
明日,此人以鬼語告于文公。
文公依其說,複使人伐之,樹随鋸而斷。
有青牛從樹中走出,徑投雍水。
其後近水居民,時見青牛出一水中。
文公聞之,使騎士候而擊之。
牛力大,觸騎士倒地。
騎士發散被面①。
牛懼更不敢出。
文公乃制髦頭于軍中,複立怒特祠,以祭大梓之神。
時魯惠公聞秦國僭祀上帝,亦遣太宰讓到周,請用郊禘之禮。
平王不許。
惠公曰:“吾祖周公有大勳勞于王室。
禮樂吾祖之所制作,子孫用之何傷?況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魯?”遂僭用郊禘,比于王室。
平王知之,不敢問也。
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諸侯各自擅權,互相侵伐,天下紛紛多事矣。
史官有詩歎曰: 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
一從秦魯開端僭,列國紛紛竊大權。
再說鄭世子掘突嗣位,是為武公。
武公乘周亂,并有東虢及郐地,遷都于郐,謂之新鄭。
以荥陽為京城,設關于制邑。
鄭自是亦遂強大,與衛武公同為周朝卿士。
平王十三年,衛武公薨,鄭武公獨秉周政。
隻為鄭都荥陽,與洛邑鄰近,或在朝,或在國,往來不一。
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鄭武公夫人,是申侯之女姜氏。
所生二子,長曰寤生,次曰段。
為何喚做寤生?原來姜氏夫人分娩之時,不曾坐蓐,在睡夢中産下,醒覺方知。
姜氏吃了一驚,以此取名寤生,心中便有不快之意。
乃生次子段,長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藝高強。
姜氏心中偏一愛一此子,若襲位為君,豈不勝寤生十倍?屢次向其夫武公,稱道次子之賢,宜立為嗣。
武公曰:“長幼有序,不可紊亂。
況寤生無過,豈可廢長而立幼乎?”遂立寤生為世子。
隻以小小輩城,為段之食邑,号曰共叔。
姜氏心中愈加不悅。
及武公薨,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仍①代父為周卿士。
姜氏夫人見共叔無權,心中怏怏。
乃謂
京都既定,四方諸侯,莫不進表稱賀,貢獻方物。
惟有荊國不到,平王議欲征之。
群臣谏曰:“蠻荊久在化外,宣王始讨而服之。
每年止貢菁茅一車,以供祭祀縮酒之用,不責他物,所以示羁縻①之意。
今遷都方始,人心未定,倘王師遠讨,未蔔順逆。
且宜包容,使彼懷德而來。
如或始終不悛,俟兵力既足,讨之未晚。
”自此南征之議遂息。
秦襄公告辭回國。
平王曰:“今岐、豐之地,半被犬戎侵據。
卿若能驅逐犬戎,此地盡以賜卿,少酬扈從之勞;永作西藩,豈不美哉?”秦襄公稽首受命而歸。
即整頓戎馬,為滅戎之計。
不及三年,殺得犬戎七零八落,其大将孛丁、滿也速等,俱死于戰陣。
戎主遠遁西荒。
岐、豐一片,盡為秦有,辟地千裡,遂成大國。
髯翁有詩雲: 文武當年發迹鄉,如何輕棄畀①秦邦? 岐豐形勝如依舊,安得秦強号始皇! 卻說秦乃帝颛顼之裔。
其後人名臯陶,自唐堯時為士師官。
臯陶子伯翳,佐大禹治水,烈山焚澤,驅逐猛獸,以功賜姓曰嬴,為舜主畜牧之事。
伯翳生二子:若木,大廉。
若木封國于徐,複商以來,世為諸侯。
至纣王時,大廉之後,有蜚廉者,善走,日行五百裡;其子惡來有絕力,能手裂虎豹之皮。
父子俱以材勇,為纣幸臣,相助為虐。
武王克商,誅蜚廉并及惡來。
蜚廉少子曰季勝,其曾孫名造父,以善禦②得幸于周穆王,封于趙,為晉趙氏之祖。
其後有非子者,居犬邱,善于養馬,周孝王用之,命畜馬于汧、渭二水之間,馬大蕃息。
孝王大喜,以秦地封非子為附庸之君,使續嬴祀,号為嬴秦。
傳六世至襄公,以勤王功封秦伯,又得岐、豐之地,勢益強大,定都于雍,始與諸侯通聘。
襄公薨,子文公立。
時平王十五年也。
一日,文公夢郦邑之野,有黃蛇自天而降,止于山阪:頭如車輪,下屬于地,其尾連天。
俄頃化為小兒,謂文公曰:“我上帝之子也。
帝命汝為白帝,以主西方之祀。
”言訖不見。
明日,召太史敦占③之。
敦奏曰:“白者,西方之色。
君奄有西方,上帝所命,祠之必當獲福。
”乃于鄜邑築高台,立白帝廟,号曰:鄜畤,用白牛祭之。
又陳倉人獵得一獸,似豬而多刺,擊之不死,不知其名,欲牽以獻文公。
路間,遇二童子,指曰:“此獸名曰‘猬’,常伏地中,啖死人腦,若捶其首即死。
”猬亦作人言曰:“二童子乃雉一精一,名曰‘陳寶’,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二童子被說破,即化為野雞飛去。
其雌者,止于陳倉山之北阪,化為石雞。
視猬,亦失去矣。
獵人驚異,奔告文公。
文公複立陳寶祠于陳倉山。
又終南山,有大梓樹,文公欲伐為殿材,鋸之不斷,砍之不入;忽大風雨,乃止。
有一人夜宿山下,聞衆鬼向樹賀喜,樹神亦應之。
一鬼曰:“秦若使人被其發,以朱絲繞樹,将奈之何?”樹神默然。
明日,此人以鬼語告于文公。
文公依其說,複使人伐之,樹随鋸而斷。
有青牛從樹中走出,徑投雍水。
其後近水居民,時見青牛出一水中。
文公聞之,使騎士候而擊之。
牛力大,觸騎士倒地。
騎士發散被面①。
牛懼更不敢出。
文公乃制髦頭于軍中,複立怒特祠,以祭大梓之神。
時魯惠公聞秦國僭祀上帝,亦遣太宰讓到周,請用郊禘之禮。
平王不許。
惠公曰:“吾祖周公有大勳勞于王室。
禮樂吾祖之所制作,子孫用之何傷?況天子不能禁秦,安能禁魯?”遂僭用郊禘,比于王室。
平王知之,不敢問也。
自此王室日益卑弱,諸侯各自擅權,互相侵伐,天下紛紛多事矣。
史官有詩歎曰: 自古王侯禮數懸,未聞侯國可郊天。
一從秦魯開端僭,列國紛紛竊大權。
再說鄭世子掘突嗣位,是為武公。
武公乘周亂,并有東虢及郐地,遷都于郐,謂之新鄭。
以荥陽為京城,設關于制邑。
鄭自是亦遂強大,與衛武公同為周朝卿士。
平王十三年,衛武公薨,鄭武公獨秉周政。
隻為鄭都荥陽,與洛邑鄰近,或在朝,或在國,往來不一。
這也不在話下。
卻說鄭武公夫人,是申侯之女姜氏。
所生二子,長曰寤生,次曰段。
為何喚做寤生?原來姜氏夫人分娩之時,不曾坐蓐,在睡夢中産下,醒覺方知。
姜氏吃了一驚,以此取名寤生,心中便有不快之意。
乃生次子段,長成得一表人才,面如傅粉,唇若塗朱,又且多力善射,武藝高強。
姜氏心中偏一愛一此子,若襲位為君,豈不勝寤生十倍?屢次向其夫武公,稱道次子之賢,宜立為嗣。
武公曰:“長幼有序,不可紊亂。
況寤生無過,豈可廢長而立幼乎?”遂立寤生為世子。
隻以小小輩城,為段之食邑,号曰共叔。
姜氏心中愈加不悅。
及武公薨,寤生即位,是為鄭莊公,仍①代父為周卿士。
姜氏夫人見共叔無權,心中怏怏。
乃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