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回 晉惠公怒殺慶鄭介子推割股啖君
關燈
小
中
大
此人可用。
”惠公召勃鞮,密告以殺重耳之事。
勃鞮對曰:“重耳在翟十二年矣。
翟人伐咎如,獲其二女,曰叔隗,季隗,皆有美色。
以季隗妻重耳,而以叔隗妻趙衰。
各生有子。
君臣安于室家之樂,無複虞我之意。
臣今往伐,翟人必助重耳興兵拒戰,勝負未蔔。
願得力士數人,微行至翟,乘其出遊,刺而殺之。
”惠公曰:“此計大妙!”遂與勃鞮黃金百镒,使購求力士,自去行一事:“限汝三日内,便要起身。
事畢之日,當加重用。
”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若要不聞,除非莫言。
”惠公所托,雖是勃鞮一人,内侍②中多有聞其謀者。
狐突聞勃鞮揮金如土,購求力士,心懷疑惑,密地裡訪問其故。
那狐突是老國舅,那個内侍不相熟?不免把這密謀,來洩漏于狐突之耳。
狐突大驚,即時密寫一信,遣人星夜往翟,報與公子重耳知道。
卻說重耳,是日正與翟君‘獵于渭水之濱。
忽有一人冒圍而入,求見狐氏兄弟,說:“有老國舅家書在此。
”狐一毛一、狐偃曰:“吾父素不通外信,今有家書,心然國中有事。
”即召其人至前。
那人呈上書信,叩了一頭,轉身就走。
一毛一偃心疑。
啟函讀之,書中雲:“主公謀刺公子,已遣寺人勃鞮,限三日内起身。
汝兄弟禀知公子,速往他國,無得久延取禍。
”二狐大驚,将書禀知重耳。
重耳曰:“吾妻子皆在此,此吾家矣。
欲去将何之?”狐偃曰:“吾之适此,非以營家,将以圖國也;以力不能适遠,故暫休足于此。
今為日已久,宜徙大國。
勃鞮之來,殆天遣①之以促公子之行乎?”重耳曰:“即行,适何國為可?”狐偃曰:“齊侯雖耄,伯業尚存,收恤諸侯,錄用賢士。
今管仲、隰朋新亡,國無賢佐。
公子若至齊,齊侯必然加禮。
倘晉有變,又可借齊之力,以圖複也。
”重耳以為然。
乃罷獵歸,告其妻季隗曰:“晉君将使人行刺于我,恐遭毒手,将遠适大國,結連秦、楚,為複國之計。
子宜盡心撫育二子,待我二十五年不至,方可别嫁他人。
”季隗泣曰:“男子志在四方,非妾敢留。
然妄今二十五歲矣,再過二十五年,妾當老死,尚嫁人乎?妾自當待子,子勿慮也!”趙衰亦囑咐叔隗,不必盡述。
次早,重耳命壺叔整頓車乘,守藏小吏頭須收拾金帛。
正吩咐間,隻見狐一毛一、狐偃倉皇而至,言:“父親老國舅見勃鞮受命次日,即便起身。
誠恐公子未行,難以堤防,不及寫書,又遣能行快走之人,星夜趕至,催促公子速速逃避,勿淹②時刻!”重耳聞信,大驚曰:“鞮來何速也?”不及裝束,遂與二狐徒步出于城外。
壺叔見公子已行,止備犢車一乘,追上與公子乘坐。
趙衰、臼季諸人,陸續趕上,不及乘車,都是步行。
重耳問:“頭須如何不來?”有人說:“頭須席卷藏中所有逃去,不知所向了。
”重耳已失窠巢,又沒盤費,此時情緒,好不愁悶!事已如此,不得不行,正是忙忙似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
公子出城半日,翟君始知,欲贈資裝,已無及矣。
有詩為證: 流落夷邦十二年,困龍伏蟄未升天。
豆箕何事相煎急?道路于今又播遷①。
卻說惠公原限寺人勃鞮三日内起身,往翟幹事,如何次日便行?那勃鞮原是個寺人,專以獻勤取一寵一為事,前番獻公差他伐蒲,失了公子重耳,僅割取衣袂而回,料想重耳必然銜恨。
今番又奉惠公之差,若能夠殺卻重耳,不惟與惠公立功,兼可除自己之患。
故此糾合力士數人,先期疾走。
正要公子不知防備,好去結果他一性一命。
誰知老國舅兩番送信,漏洩其情。
比及勃鞮到翟,訪問公子消息,公子已不在了。
崔君亦為公子面上,吩咐關津,凡過往之人,加意盤诘,十分嚴緊。
勃鞮在晉國,還是個近侍的宦者。
今日為殺重耳而來,做了一奸一人刺客之流,若被盤诘,如何答應②?因此過不得翟國,隻得怏怏而回,複命于惠公。
惠公沒法,隻得暫時擱起。
再說公子重耳,一心要往齊邦,卻先要經繇衛國,這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迩③”。
重耳離了翟境,一路窮苦之狀,自不必說。
數日,至于衛界,關吏叩其來曆。
趙衰曰:“吾主乃晉公子重耳,避難在外,今欲往齊,假道于上國耳。
”吏開關延入,飛報衛侯。
上卿甯速,請①迎之入城。
衛文公曰:“寡人立國楚丘,并不曾借晉人半臂之力。
衛、晉雖為同姓,未通盟好。
況出亡之人,何關輕重?若迎之,必當設宴贈賄,費多少事,不如逐之。
”乃吩咐守門阍者,不許放晉公子入城。
重耳乃從城外而行。
魏犨、颠颉進曰:“衛毀無禮,公子宜臨城責之。
”趙衰曰
”惠公召勃鞮,密告以殺重耳之事。
勃鞮對曰:“重耳在翟十二年矣。
翟人伐咎如,獲其二女,曰叔隗,季隗,皆有美色。
以季隗妻重耳,而以叔隗妻趙衰。
各生有子。
君臣安于室家之樂,無複虞我之意。
臣今往伐,翟人必助重耳興兵拒戰,勝負未蔔。
願得力士數人,微行至翟,乘其出遊,刺而殺之。
”惠公曰:“此計大妙!”遂與勃鞮黃金百镒,使購求力士,自去行一事:“限汝三日内,便要起身。
事畢之日,當加重用。
”自古道:“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若要不聞,除非莫言。
”惠公所托,雖是勃鞮一人,内侍②中多有聞其謀者。
狐突聞勃鞮揮金如土,購求力士,心懷疑惑,密地裡訪問其故。
那狐突是老國舅,那個内侍不相熟?不免把這密謀,來洩漏于狐突之耳。
狐突大驚,即時密寫一信,遣人星夜往翟,報與公子重耳知道。
卻說重耳,是日正與翟君‘獵于渭水之濱。
忽有一人冒圍而入,求見狐氏兄弟,說:“有老國舅家書在此。
”狐一毛一、狐偃曰:“吾父素不通外信,今有家書,心然國中有事。
”即召其人至前。
那人呈上書信,叩了一頭,轉身就走。
一毛一偃心疑。
啟函讀之,書中雲:“主公謀刺公子,已遣寺人勃鞮,限三日内起身。
汝兄弟禀知公子,速往他國,無得久延取禍。
”二狐大驚,将書禀知重耳。
重耳曰:“吾妻子皆在此,此吾家矣。
欲去将何之?”狐偃曰:“吾之适此,非以營家,将以圖國也;以力不能适遠,故暫休足于此。
今為日已久,宜徙大國。
勃鞮之來,殆天遣①之以促公子之行乎?”重耳曰:“即行,适何國為可?”狐偃曰:“齊侯雖耄,伯業尚存,收恤諸侯,錄用賢士。
今管仲、隰朋新亡,國無賢佐。
公子若至齊,齊侯必然加禮。
倘晉有變,又可借齊之力,以圖複也。
”重耳以為然。
乃罷獵歸,告其妻季隗曰:“晉君将使人行刺于我,恐遭毒手,将遠适大國,結連秦、楚,為複國之計。
子宜盡心撫育二子,待我二十五年不至,方可别嫁他人。
”季隗泣曰:“男子志在四方,非妾敢留。
然妄今二十五歲矣,再過二十五年,妾當老死,尚嫁人乎?妾自當待子,子勿慮也!”趙衰亦囑咐叔隗,不必盡述。
次早,重耳命壺叔整頓車乘,守藏小吏頭須收拾金帛。
正吩咐間,隻見狐一毛一、狐偃倉皇而至,言:“父親老國舅見勃鞮受命次日,即便起身。
誠恐公子未行,難以堤防,不及寫書,又遣能行快走之人,星夜趕至,催促公子速速逃避,勿淹②時刻!”重耳聞信,大驚曰:“鞮來何速也?”不及裝束,遂與二狐徒步出于城外。
壺叔見公子已行,止備犢車一乘,追上與公子乘坐。
趙衰、臼季諸人,陸續趕上,不及乘車,都是步行。
重耳問:“頭須如何不來?”有人說:“頭須席卷藏中所有逃去,不知所向了。
”重耳已失窠巢,又沒盤費,此時情緒,好不愁悶!事已如此,不得不行,正是忙忙似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
公子出城半日,翟君始知,欲贈資裝,已無及矣。
有詩為證: 流落夷邦十二年,困龍伏蟄未升天。
豆箕何事相煎急?道路于今又播遷①。
卻說惠公原限寺人勃鞮三日内起身,往翟幹事,如何次日便行?那勃鞮原是個寺人,專以獻勤取一寵一為事,前番獻公差他伐蒲,失了公子重耳,僅割取衣袂而回,料想重耳必然銜恨。
今番又奉惠公之差,若能夠殺卻重耳,不惟與惠公立功,兼可除自己之患。
故此糾合力士數人,先期疾走。
正要公子不知防備,好去結果他一性一命。
誰知老國舅兩番送信,漏洩其情。
比及勃鞮到翟,訪問公子消息,公子已不在了。
崔君亦為公子面上,吩咐關津,凡過往之人,加意盤诘,十分嚴緊。
勃鞮在晉國,還是個近侍的宦者。
今日為殺重耳而來,做了一奸一人刺客之流,若被盤诘,如何答應②?因此過不得翟國,隻得怏怏而回,複命于惠公。
惠公沒法,隻得暫時擱起。
再說公子重耳,一心要往齊邦,卻先要經繇衛國,這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迩③”。
重耳離了翟境,一路窮苦之狀,自不必說。
數日,至于衛界,關吏叩其來曆。
趙衰曰:“吾主乃晉公子重耳,避難在外,今欲往齊,假道于上國耳。
”吏開關延入,飛報衛侯。
上卿甯速,請①迎之入城。
衛文公曰:“寡人立國楚丘,并不曾借晉人半臂之力。
衛、晉雖為同姓,未通盟好。
況出亡之人,何關輕重?若迎之,必當設宴贈賄,費多少事,不如逐之。
”乃吩咐守門阍者,不許放晉公子入城。
重耳乃從城外而行。
魏犨、颠颉進曰:“衛毀無禮,公子宜臨城責之。
”趙衰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