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衛石碏大義滅親鄭莊公假命伐宋

關燈
話說石厚才勝鄭兵一陣,便欲傳令班師。

    諸将皆不解其意,齊來禀複州籲曰:“我兵銳氣方盛,正好乘勝進兵,如何遽退?”州籲亦以為疑,召厚問之。

    厚對曰:“臣有一言,請屏左右。

    ”州籲麾左右使退。

    厚乃曰:“鄭兵素強,且其君乃王朝卿士也。

    今為我所勝,足以立威。

    主公初立,國事未定,若久在外方,恐有内變。

    ”州籲曰:“微①卿言,寡人慮不及此。

    ”少頃,魯、陳、蔡三國,俱來賀勝,各請班師。

    遂解圍而去。

    計合圍至解圍,才五日耳。

    石厚自矜有功,令三軍齊唱凱歌,擁衛州籲揚揚②歸國。

    但聞野人歌曰: 一雄斃,一雄興。

    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恨無人兮訴洛京! 州籲曰:“國人尚不和也,奈何?”石厚曰:“臣父碏,昔位上卿,素為國人所信服。

    主公若征之入朝,與共國政,位必定矣。

    ”州籲命取白璧一雙,白粟五百锺,候問石碏,即征碏入朝議事。

    石碏托言病笃,堅辭不受。

    州籲又問石厚曰:“卿父不肯入朝,寡人欲就而問計,何如?”石厚曰:“主公雖往,未必相見,臣當以君命叩之。

    ”乃回家見父,緻新君敬慕之意。

    石碏曰:“新主相召,欲何為也?”石厚曰:“隻為人心未和,恐君位不定,欲求父親決一良策。

    ”石碏曰:“諸侯即位,以禀命于王朝為正。

    新主若能觐周,得周王錫①以黻冕車服,奉命為君,國人更有何說?”石厚曰:“此言甚當,但無故入朝,周王必然起疑,必先得人通情于王方可。

    ”石碏曰:“今陳侯忠順于周王,朝聘不缺,王甚嘉一寵一之。

    吾國與陳素相親睦,近又有借兵之好。

    若新主親往朝陳,央陳侯通情周王,然後入觐,有何難哉?”石厚即将父碏之言,述于州籲。

    州籲大喜。

    當備玉帛禮儀,命上大夫石厚護駕,往陳國進發。

     石碏與陳國大夫子針,素相厚善。

    乃割指瀝血,寫下一書,密遣心腹人,竟到子針處,托彼呈達陳桓公。

    書曰: 外臣石碏百拜緻書陳賢侯殿下:衛國褊小,天降重殃,不幸有弑君之禍。

    此雖逆弟州籲所為,實臣之逆子厚貪位助桀。

    二逆不誅,亂臣賊子,行将接踵于天下矣!老夫年耄,力不能制,負罪先公。

    今二逆聯車入朝上國,實出老夫之謀。

    幸上國拘執正罪,以正臣子之綱。

    實天下之幸,不獨臣國之幸也! 陳桓公看畢,問子針曰:“此事如何?”子針對曰:“衛之惡,猶陳之惡。

    今之來陳,乃自送死,不能縱之。

    ”桓公曰:“善。

    ”遂定下擒州籲之計。

     卻說州籲同石厚到陳,尚未知石碏之謀。

    一君一臣,昂然而入。

    陳侯使公子佗出郭迎接,留于客館安置。

    遂緻陳侯之命,請來日太廟中相見。

    州籲見陳侯禮意殷勤,不勝之喜。

    次日,設庭燎于太廟,陳桓公立于主位,左傧右相,擺列得甚是整齊。

    石厚先到,見太廟門首,立著白牌一面,上寫“為臣不忠,為子不孝者,不許入廟。

    ”石厚大驚,問大夫子針曰:“立此牌者何意?”子針曰:“此吾先君之訓,吾君不敢忘也。

    ”石厚遂不疑。

    須臾,州籲駕到。

    石厚導引下車,立于賓位。

    傧相啟請入廟。

    州籲佩玉秉①圭方欲鞠躬行禮。

    隻見子針立于陳侯之側,大聲喝曰:“周天子有命:‘隻拿弑君賊州籲、石厚二人,餘人俱免。

    ’”說聲未畢,先将州籲擒下。

    石厚急拔佩劍。

    一時著忙,不能出鞘。

    隻用手格鬥,打倒二人。

    廟中左右壁廂,俱伏有甲士,一齊攏來,将石厚綁縛。

    從車兵衆,尚然在廟外觀望。

    子針将石碏來書宣揚一遍,衆人方知籲厚被擒,皆石碏主謀,假手于陳,天理當然,遂紛然而散。

    史官有詩歎曰: 州籲昔日餞桓公,今日朝陳受禍同。

     屈指為君能幾日,好将天理質蒼穹。

     陳侯即欲将籲厚行戮正罪。

    群臣皆曰:“石厚乃石碏親子,未知碏意如何。

    不若請衛自來議罪,庶無後言。

    ”陳侯曰:“諸卿之言是也。

    ”乃将君臣二人,分作兩處監禁,州籲囚于濮邑,石厚囚于本國,使其音信隔絕。

    遣人星夜馳報衛國,竟投石碏。

     卻說石碏自告老之後,未曾出戶。

    見陳侯有使命至,即命輿人駕車伺候,一面請諸大夫朝中相見。

    衆各駭然。

    石碏親到朝中,會集百官,方将陳侯書信啟看。

    知籲厚已拘執在陳,專等衛大夫到,公同議罪。

    百官齊聲曰:“此社稷大計,全憑國老主持。

    ”石碏曰:“二逆罪俱不赦,明正典刑,以謝先靈。

    誰肯往任其事?”右宰醜曰:“亂臣賊子,人得而誅之!醜雖不才,竊有公憤。

    逆籲之戮,醜當莅之。

    ”諸大夫皆曰:“右宰足辦此事矣。

    但首惡州籲既已正法,石厚從逆,可從輕議。

    ”石碏大怒曰:“州籲之惡,皆逆子所釀成。

    諸君請從輕典,得無疑我有一舐一犢之私乎?老夫當親自一行,手誅此賊。

    不然,無面目見先人之廟也!”家臣獳羊肩曰:“國老不必發怒,某當代往。

    ”石碏乃使右宰醜往濮莅殺州籲,獳羊肩往陳莅殺石厚。

    一面整備法駕,迎公子晉于邪。

    左丘明修傳至此,稱石碏:“為大義而滅親,真純臣也!”史臣詩曰: 公義私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