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
關燈
小
中
大
莊公曰:“汝承父位,享地數百裡,使同胞之弟,容身蕞爾②,于心何忍!”莊公曰:“惟母所欲。
”姜氏曰:“何不以制邑封之?”莊公曰:“制邑岩險著名,先王遺命,不許分封。
除此之外,無不奉命。
”姜氏曰:“其次則京城亦可。
”莊公默然不語。
姜氏作色曰:“再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國,使其别圖仕進,以糊口耳。
”莊公連聲曰:“不敢,不敢!”遂唯唯而退。
次日升殿,即宣共叔段,欲封之。
大夫祭足谏曰:“不可。
天無二日,民無二君。
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廣民衆,與荥陽相等。
況共叔,夫人之一愛一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其内一寵一,恐有後患。
”莊公曰:“我母一之命,何敢拒之?”遂封共叔于京城。
共叔謝恩已畢,入宮來辭姜氏。
姜氏屏去左右,私謂段曰:“汝兄不念同胞之情,待汝甚薄。
今日之封,我再三懇求,雖則勉從,中心未必和順。
汝到京城,宜聚兵搜乘①,陰為準備。
倘有機會可乘,我當相約。
汝興襲鄭之師,我為内應,國可得也。
汝若代了寤生之位,我死無憾矣!”共叔領命,遂往京城居住。
自此國人改口,俱稱為京城太叔。
開府之日,西鄙北鄙之宰,俱來稱賀。
太叔段謂二宰曰:“汝二人所掌之地,如今屬我封土,自今貢稅,俱要到我處交納,兵車俱要聽我征調,不可違誤。
”二宰久知太叔為國母一愛一子,有嗣位之望。
今日見他豐采昂昂,人才出衆,不敢違抗,且自應承。
太叔托名射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并收二鄙之衆,一齊造入軍冊。
又假出獵為由,襲取鄢及廪延。
兩處邑宰逃入鄭國,遂将太叔引兵取邑之事,備細奏聞莊公。
莊公微笑不言。
班中有一位官員,高聲叫曰:“段可誅也!”莊公擡頭觀看,乃是上卿公子呂。
莊公曰:“子封有何高論?”公子呂奏曰:“臣聞‘人臣無将,将則必誅。
’今太叔内挾母後之一寵一,外恃京城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一之固,日夜訓兵講武,其志不篡奪不已。
主公假②臣偏師,直造京城,縛段而歸,方絕後患。
”莊公曰:“段惡未著,安可加誅。
”子封曰:“今兩鄙被收,直至廪延,先君土地,豈容日割?”莊公笑曰:“段乃姜氏之一愛一子,寡人之一愛一弟。
寡人甯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拂國母一之意乎!”公子呂又奏曰:“臣非慮失地,實慮失國也,今人心惶惶,見太叔勢大力強,盡懷觀望。
不久都城之民,亦将貳心。
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異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莊公曰:“卿勿妄言,寡人當思之。
” 公子呂出外,謂正卿祭足曰:“主公以宮闱之私情,而忽社稷之大計,吾甚憂之!”祭足曰:“主公才智兼人,此事必非坐視,隻因大庭耳目之地,不便洩露。
子貴戚之卿也,若私叩之,必有定見。
”公子呂依言,直叩宮門,再請莊公求見。
莊公曰:“卿此來何意?”公子呂曰:“主公嗣位,非國母一之意也。
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
臣寝食不甯,是以再請!”莊公曰:“此事幹礙國母。
”公子呂曰:“主公豈不聞周公誅管蔡之事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望早早決計。
”莊公曰:“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
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
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
彼恃一寵一得志,肆無忌憚。
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
”公子呂曰:“主公遠見,非臣所及。
但恐日複一日,養成勢大,如蔓草不可芟除,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其先發,宜挑之速來。
”莊公曰:“計将安出?”公子呂曰:“主公久不入朝,無非為太叔故也。
今聲言如周,大叔必謂國内空虛,興兵争鄭。
臣預先引兵伏于京城近處,乘其出城,入而據之。
主公從廪延一路殺來,腹背受敵,太叔雖有沖天之翼,能飛去乎?”莊公曰:“卿計甚善,慎毋洩之他人。
”公子呂辭出宮門,歎曰:“祭足料事,可謂如神矣。
” 次日早朝,莊公假傳一令,使大夫祭足監國,自己往周朝面君輔政。
姜氏聞知此信,心中大喜曰:“段有福為君矣!”遂寫密信一通,遣心腹送到京城,約太叔五月初旬,興兵襲鄭。
時四月下旬事也。
公子呂預先差人伏于要路,獲住赍書之人,登時殺了,将書密送莊公。
莊公啟緘看畢,重加封固,别遣人假作姜氏所差,送達太叔。
索有回書,以五月初五日為期,要立白旗一面于城樓,便知接應之處。
莊公得書,喜曰:“段之供招在此,姜氏豈能庇護耶!”遂入宮辭别姜氏,隻說往周,卻望廪延一路徐徐而進。
公子呂率車二百乘,于京城鄰近埋伏。
自不必說。
卻說太叔接了母夫人姜氏密信,與其子公孫滑商議,使滑往衛國借兵,許以重賂。
自家盡率京城二鄙之衆,托言奉鄭伯之命,使段監國,祭纛犒軍,揚
”姜氏曰:“何不以制邑封之?”莊公曰:“制邑岩險著名,先王遺命,不許分封。
除此之外,無不奉命。
”姜氏曰:“其次則京城亦可。
”莊公默然不語。
姜氏作色曰:“再若不允,惟有逐之他國,使其别圖仕進,以糊口耳。
”莊公連聲曰:“不敢,不敢!”遂唯唯而退。
次日升殿,即宣共叔段,欲封之。
大夫祭足谏曰:“不可。
天無二日,民無二君。
京城有百雉之雄,地廣民衆,與荥陽相等。
況共叔,夫人之一愛一子,若封之大邑,是二君也!恃其内一寵一,恐有後患。
”莊公曰:“我母一之命,何敢拒之?”遂封共叔于京城。
共叔謝恩已畢,入宮來辭姜氏。
姜氏屏去左右,私謂段曰:“汝兄不念同胞之情,待汝甚薄。
今日之封,我再三懇求,雖則勉從,中心未必和順。
汝到京城,宜聚兵搜乘①,陰為準備。
倘有機會可乘,我當相約。
汝興襲鄭之師,我為内應,國可得也。
汝若代了寤生之位,我死無憾矣!”共叔領命,遂往京城居住。
自此國人改口,俱稱為京城太叔。
開府之日,西鄙北鄙之宰,俱來稱賀。
太叔段謂二宰曰:“汝二人所掌之地,如今屬我封土,自今貢稅,俱要到我處交納,兵車俱要聽我征調,不可違誤。
”二宰久知太叔為國母一愛一子,有嗣位之望。
今日見他豐采昂昂,人才出衆,不敢違抗,且自應承。
太叔托名射獵,逐日出城訓練士卒,并收二鄙之衆,一齊造入軍冊。
又假出獵為由,襲取鄢及廪延。
兩處邑宰逃入鄭國,遂将太叔引兵取邑之事,備細奏聞莊公。
莊公微笑不言。
班中有一位官員,高聲叫曰:“段可誅也!”莊公擡頭觀看,乃是上卿公子呂。
莊公曰:“子封有何高論?”公子呂奏曰:“臣聞‘人臣無将,将則必誅。
’今太叔内挾母後之一寵一,外恃京城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一之固,日夜訓兵講武,其志不篡奪不已。
主公假②臣偏師,直造京城,縛段而歸,方絕後患。
”莊公曰:“段惡未著,安可加誅。
”子封曰:“今兩鄙被收,直至廪延,先君土地,豈容日割?”莊公笑曰:“段乃姜氏之一愛一子,寡人之一愛一弟。
寡人甯可失地,豈可傷兄弟之情,拂國母一之意乎!”公子呂又奏曰:“臣非慮失地,實慮失國也,今人心惶惶,見太叔勢大力強,盡懷觀望。
不久都城之民,亦将貳心。
主公今日能容太叔,恐異日太叔不能容主公,悔之何及?”莊公曰:“卿勿妄言,寡人當思之。
” 公子呂出外,謂正卿祭足曰:“主公以宮闱之私情,而忽社稷之大計,吾甚憂之!”祭足曰:“主公才智兼人,此事必非坐視,隻因大庭耳目之地,不便洩露。
子貴戚之卿也,若私叩之,必有定見。
”公子呂依言,直叩宮門,再請莊公求見。
莊公曰:“卿此來何意?”公子呂曰:“主公嗣位,非國母一之意也。
萬一中外合謀,變生肘腋,鄭國非主公之有矣。
臣寝食不甯,是以再請!”莊公曰:“此事幹礙國母。
”公子呂曰:“主公豈不聞周公誅管蔡之事乎?‘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望早早決計。
”莊公曰:“寡人籌之熟矣!段雖不道,尚未顯然叛逆。
我若加誅,姜氏必從中阻撓,徒惹外人議論,不惟說我不友,又說我不孝。
我今置之度外,任其所為。
彼恃一寵一得志,肆無忌憚。
待其造逆,那時明正其罪,則國人必不敢助,而姜氏亦無辭矣。
”公子呂曰:“主公遠見,非臣所及。
但恐日複一日,養成勢大,如蔓草不可芟除,可奈何?主公若必欲俟其先發,宜挑之速來。
”莊公曰:“計将安出?”公子呂曰:“主公久不入朝,無非為太叔故也。
今聲言如周,大叔必謂國内空虛,興兵争鄭。
臣預先引兵伏于京城近處,乘其出城,入而據之。
主公從廪延一路殺來,腹背受敵,太叔雖有沖天之翼,能飛去乎?”莊公曰:“卿計甚善,慎毋洩之他人。
”公子呂辭出宮門,歎曰:“祭足料事,可謂如神矣。
” 次日早朝,莊公假傳一令,使大夫祭足監國,自己往周朝面君輔政。
姜氏聞知此信,心中大喜曰:“段有福為君矣!”遂寫密信一通,遣心腹送到京城,約太叔五月初旬,興兵襲鄭。
時四月下旬事也。
公子呂預先差人伏于要路,獲住赍書之人,登時殺了,将書密送莊公。
莊公啟緘看畢,重加封固,别遣人假作姜氏所差,送達太叔。
索有回書,以五月初五日為期,要立白旗一面于城樓,便知接應之處。
莊公得書,喜曰:“段之供招在此,姜氏豈能庇護耶!”遂入宮辭别姜氏,隻說往周,卻望廪延一路徐徐而進。
公子呂率車二百乘,于京城鄰近埋伏。
自不必說。
卻說太叔接了母夫人姜氏密信,與其子公孫滑商議,使滑往衛國借兵,許以重賂。
自家盡率京城二鄙之衆,托言奉鄭伯之命,使段監國,祭纛犒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