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秦文公郊天應夢鄭莊公掘地見母
關燈
小
中
大
揚出城。
公子呂預遣兵車十乘,扮作商賈模樣,潛入京城。
隻等太叔兵動,便于城樓放火。
公子呂望見火光,即便殺來。
城中之人,開門納之。
不勞餘力,得了京城。
即時出榜安民,榜中備說莊公孝友,太叔背義忘恩之事。
滿城人都說太叔不是。
再說太叔出兵,不上二日,就聞了京城失事之信。
心下慌忙,星夜回轅。
屯紮城外,打點攻城,隻見手下士卒紛紛耳語。
原來軍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說莊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義。
一人傳十,十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天理難容。
”哄然而散。
太叔點兵,去其大半,知人心已變,急望鄢邑奔走,再欲聚衆。
不道莊公已在鄢。
乃曰:“共吾故封也。
”于是走入共城,閉門自守。
莊公引兵攻之。
那共城區區小邑,怎擋得兩路大軍。
如泰山壓一卵一一般,須臾攻破。
太叔聞莊公将至,歎曰:“姜氏誤我矣!何面目見吾兄乎!”道自刎而亡。
胡曾先生有詩曰: 一寵一弟多才占大封,況兼内應在宮中。
誰知公論難容逆,生在京城死在共。
又有詩說莊公養成段惡,以塞姜氏之口,真千古一奸一雄也。
詩曰: 子弟全憑教育功,養成稔惡陷災兇。
一從京邑分封日,太叔先一操一掌握中。
莊公撫段之一屍一,大哭一場,曰:“癡兒何至如此!”遂簡①其行裝,姜氏所寄之書尚在。
将太叔回書,總作一封,使人馳至鄭國,教祭足呈與姜氏觀看。
即命将姜氏送去颍地安置,遺以誓言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姜氏見了二書,羞慚無措,自家亦無顔與莊公相見,即時離了宮門,出居颍地。
莊公回至國都,目中不見姜氏,不覺良心頓萌,歎曰:“吾不得已而殺弟,何忍又離其母?誠天倫之罪人矣!” 卻說颍谷封人,名曰颍考叔,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
見莊公安置姜氏于颍,謂人曰:“母雖不母,子不可以不子,主公此舉,傷化極矣!”乃覓鸮鳥數頭,假以獻野味為名,來見莊公。
莊公問曰:“此何鳥也?”颍考叔對曰:“此鳥名鸮,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細而暗于大也。
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
”莊公默然。
适宰夫進蒸羊,莊公命割一肩,賜考叔食之。
考叔隻揀好肉,肉紙包裹,藏之袖内。
莊公怪而問之。
考叔對曰:“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貧,每日取野味以悅其口,未嘗享此厚味。
今君賜及小臣,而老母不沾一脔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攜歸,欲作羹以進母耳。
”莊公曰:“卿可謂孝子矣!”言罷,不覺凄然長歎。
考叔問曰:“主公何為而歎?”莊公曰:“你有母奉養,得盡人子之心。
寡人貴為諸侯,反不如你!”考叔佯為不知,又問曰:“姜夫人在堂無恙,何為無母?”莊公将姜氏與太叔共謀襲鄭,及安置颍邑之事,細述一遍:“已設下黃泉之誓,悔之無及!”考叔對曰:“太叔已亡,姜夫人止存主公一子,又不奉養,與鸮鳥何異?倘以黃泉相見為歉,臣有一計,可以解之。
”莊公問:“何計可解?”考叔對曰:“掘地見泉,建一地室,先迎姜夫人在内居住。
告以主公想念之情,料夫人念子,不減主公之念母。
主公在地室中相見,于及泉之誓,未嘗違也。
”莊公大喜,遂命考叔發壯士五百人,于曲洧牛脾山下,掘地深十餘丈,泉水湧一出,因于泉側架木為室。
室成,設下長梯一座,考叔往見武姜,曲道莊公悔恨之意,如今欲迎歸孝養。
武姜且悲且喜。
考叔先奉武姜至牛脾山地室中。
莊公乘輿亦至,從梯而下,拜倒在地,口稱:“寤生不孝,久缺定省,求國母恕罪!”武姜曰:“此乃老身之罪,與汝無與。
”用手扶起,母子抱頭大哭。
遂升梯出一穴一,莊公親扶武姜登辇,自己執辔随侍。
國人見莊公母子同歸,無不以手加額,稱莊公之孝。
此皆考叔調停之力也。
胡曾先生有詩雲: 黃泉誓母絕彜倫,大隧猶疑隔世人。
考叔不行懷肉計,莊公安肯認天親! 莊公感考叔全其母子之一愛一,賜爵大夫,與公孫阏同掌兵權。
不在話下。
再說共叔之子公孫滑,請得衛師,行至半途,聞共叔見殺,遂逃奔衛,訴說伯父殺弟囚母一之事。
衛桓公曰:“鄭伯無道,當為公孫讨之。
”遂興師伐鄭。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羁縻:對邊境少數民族的籠絡、寬容。
①畀:給予。
②禦:駕駛車馬。
③占:預測,實為帶有迷信色彩的占蔔。
①散發被面:将頭發蓋在臉上。
①仍:作因而解,與“乃”同,不作仍舊解。
②蕞爾:小狹。
①乘:一車四馬為一乘。
此為搜集車馬之意。
②假:此處作借講。
假臣偏師,即借我的兵馬。
①簡:有多意,此作檢查講。
公子呂預遣兵車十乘,扮作商賈模樣,潛入京城。
隻等太叔兵動,便于城樓放火。
公子呂望見火光,即便殺來。
城中之人,開門納之。
不勞餘力,得了京城。
即時出榜安民,榜中備說莊公孝友,太叔背義忘恩之事。
滿城人都說太叔不是。
再說太叔出兵,不上二日,就聞了京城失事之信。
心下慌忙,星夜回轅。
屯紮城外,打點攻城,隻見手下士卒紛紛耳語。
原來軍伍中有人接了城中家信,說莊公如此厚德,太叔不仁不義。
一人傳十,十傳百,都道:“我等背正從逆,天理難容。
”哄然而散。
太叔點兵,去其大半,知人心已變,急望鄢邑奔走,再欲聚衆。
不道莊公已在鄢。
乃曰:“共吾故封也。
”于是走入共城,閉門自守。
莊公引兵攻之。
那共城區區小邑,怎擋得兩路大軍。
如泰山壓一卵一一般,須臾攻破。
太叔聞莊公将至,歎曰:“姜氏誤我矣!何面目見吾兄乎!”道自刎而亡。
胡曾先生有詩曰: 一寵一弟多才占大封,況兼内應在宮中。
誰知公論難容逆,生在京城死在共。
又有詩說莊公養成段惡,以塞姜氏之口,真千古一奸一雄也。
詩曰: 子弟全憑教育功,養成稔惡陷災兇。
一從京邑分封日,太叔先一操一掌握中。
莊公撫段之一屍一,大哭一場,曰:“癡兒何至如此!”遂簡①其行裝,姜氏所寄之書尚在。
将太叔回書,總作一封,使人馳至鄭國,教祭足呈與姜氏觀看。
即命将姜氏送去颍地安置,遺以誓言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姜氏見了二書,羞慚無措,自家亦無顔與莊公相見,即時離了宮門,出居颍地。
莊公回至國都,目中不見姜氏,不覺良心頓萌,歎曰:“吾不得已而殺弟,何忍又離其母?誠天倫之罪人矣!” 卻說颍谷封人,名曰颍考叔,為人正直無私,素有孝友之譽。
見莊公安置姜氏于颍,謂人曰:“母雖不母,子不可以不子,主公此舉,傷化極矣!”乃覓鸮鳥數頭,假以獻野味為名,來見莊公。
莊公問曰:“此何鳥也?”颍考叔對曰:“此鳥名鸮,晝不見泰山,夜能察秋毫,明于細而暗于大也。
小時其母哺之,既長,乃啄食其母,此乃不孝之鳥,故捕而食之。
”莊公默然。
适宰夫進蒸羊,莊公命割一肩,賜考叔食之。
考叔隻揀好肉,肉紙包裹,藏之袖内。
莊公怪而問之。
考叔對曰:“小臣家有老母,小臣家貧,每日取野味以悅其口,未嘗享此厚味。
今君賜及小臣,而老母不沾一脔之惠,小臣念及老母,何能下咽?故此攜歸,欲作羹以進母耳。
”莊公曰:“卿可謂孝子矣!”言罷,不覺凄然長歎。
考叔問曰:“主公何為而歎?”莊公曰:“你有母奉養,得盡人子之心。
寡人貴為諸侯,反不如你!”考叔佯為不知,又問曰:“姜夫人在堂無恙,何為無母?”莊公将姜氏與太叔共謀襲鄭,及安置颍邑之事,細述一遍:“已設下黃泉之誓,悔之無及!”考叔對曰:“太叔已亡,姜夫人止存主公一子,又不奉養,與鸮鳥何異?倘以黃泉相見為歉,臣有一計,可以解之。
”莊公問:“何計可解?”考叔對曰:“掘地見泉,建一地室,先迎姜夫人在内居住。
告以主公想念之情,料夫人念子,不減主公之念母。
主公在地室中相見,于及泉之誓,未嘗違也。
”莊公大喜,遂命考叔發壯士五百人,于曲洧牛脾山下,掘地深十餘丈,泉水湧一出,因于泉側架木為室。
室成,設下長梯一座,考叔往見武姜,曲道莊公悔恨之意,如今欲迎歸孝養。
武姜且悲且喜。
考叔先奉武姜至牛脾山地室中。
莊公乘輿亦至,從梯而下,拜倒在地,口稱:“寤生不孝,久缺定省,求國母恕罪!”武姜曰:“此乃老身之罪,與汝無與。
”用手扶起,母子抱頭大哭。
遂升梯出一穴一,莊公親扶武姜登辇,自己執辔随侍。
國人見莊公母子同歸,無不以手加額,稱莊公之孝。
此皆考叔調停之力也。
胡曾先生有詩雲: 黃泉誓母絕彜倫,大隧猶疑隔世人。
考叔不行懷肉計,莊公安肯認天親! 莊公感考叔全其母子之一愛一,賜爵大夫,與公孫阏同掌兵權。
不在話下。
再說共叔之子公孫滑,請得衛師,行至半途,聞共叔見殺,遂逃奔衛,訴說伯父殺弟囚母一之事。
衛桓公曰:“鄭伯無道,當為公孫讨之。
”遂興師伐鄭。
不知勝負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注解: ①羁縻:對邊境少數民族的籠絡、寬容。
①畀:給予。
②禦:駕駛車馬。
③占:預測,實為帶有迷信色彩的占蔔。
①散發被面:将頭發蓋在臉上。
①仍:作因而解,與“乃”同,不作仍舊解。
②蕞爾:小狹。
①乘:一車四馬為一乘。
此為搜集車馬之意。
②假:此處作借講。
假臣偏師,即借我的兵馬。
①簡:有多意,此作檢查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