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八

關燈
議覆、内閣學士方苞疏稱、谷價低昂。

    早晚無定。

    請嗣後發粜常平倉谷。

    遇價值偶貴。

    令州縣酌定賣價。

    一面開粜。

    一面詳報。

    應如所奏。

    俾窮民均沾實惠。

    又南方地氣卑濕。

    存倉之谷。

    三年不變。

    歲存其半。

    兩年不變。

    粜七存三。

    一年即有黴爛。

    則春粜而秋籴之。

    應令各督撫、詳按該省風土。

    并最卑濕各地方。

    作何存粜之處。

    妥議具題。

    又州縣秋成買補。

    或遇谷價騰貴。

    即将所粜價銀。

    解交府庫。

    俟次年有收、照數買補。

    應如所奏。

    并令于鄰近州縣購買。

    又稱或遇秋粜價賤。

    除折耗及腳價等費外。

    赢餘較多。

    即别貯一倉。

    以備歉歲之用。

    亦應如所請。

    至所稱照赢餘谷數、量加紀錄加級之處。

    恐州縣希圖議叙、有克扣浮收諸弊。

    應無庸議。

    從之。

     ○又議覆、禦史蔣炳奏、州縣徵糧三弊。

    一、田畝科則不同。

    條編之數、各年有異。

    花戶無從查考。

    書吏每暗行飛灑。

    增添毫厘。

    請徵收錢糧。

    每年照部頒定額。

    由布政司核明刊示。

    遍行曉谕。

    使人共知科則銀數。

    應如所請。

    将書吏飛灑之弊、永行禁止。

    一、州縣拆封。

    每借短平名色。

    朱标空袋。

    押令花戶添補。

    胥吏因緣為奸。

    偷出拆過空袋。

    私用朱标。

    向花戶勒索。

    請于拆封時。

    稱兌果有短少。

    即将原銀發出。

    令花戶較準補足。

    查發出原銀。

    必經胥吏之手。

    恐有挪移抵換諸弊。

    應令州縣及監拆人員。

    除毋庸添補者、即将所拆封袋銷毀。

    如有短少應補者、即于袋面注明數目。

    彙立清單。

    将應補花戶姓名示谕。

    令于下卯自行補交。

    一、州縣設立官匠。

    傾銷銀兩。

    凡花戶納銀。

    無官匠名字印記。

    即不準投櫃。

    各匠勒索包完。

    侵漁重利。

    請嗣後花戶納銀。

    不拘何處銀鋪。

    聽便傾銷。

    止令镕化足紋投櫃。

    應如所請。

    将官匠勒索、私用印記之處。

    永行禁止。

    從之。

     ○又議準山東巡撫嶽浚疏報、雍正十一年、鄒平等六十八州縣衛。

    共墾地一千一百五十一頃二十七畝有奇。

    應徵銀兩麥米、照例升科。

    從之。

     ○工部議準、直隸總督李衛<??锍-釒>稱、宣鎮新添官兵。

    應需衙署營房。

    原議存城兵丁。

    建造六木□廪大房。

    其沿邊隘口。

    建造三木□廪小房二間。

    共估需銀三萬七百五十三兩零。

    分别實給折算。

    在司庫地糧銀内撥給。

    從之。

     ○奉恩将軍楊安。

    因病解退。

    以其弟六十八襲職。

     ○戊寅。

    恭上皇太後尊号冊寶。

    上禮服、于太和殿恭閱冊寶。

    畢。

    奉安于彩亭上。

    前行。

    上升輿。

    随後。

    由右翼門、至永康左門。

    上降輿。

    行至慈甯門外。

    東旁立。

    冊寶仍設于正中黃案上。

    皇太後禮服。

    升慈甯宮座。

    儀駕全設。

    中和樂設而不作。

    上詣正中拜位。

    跪。

    左旁大學士捧冊寶。

    依次跪進。

    上受。

    恭獻。

    授右旁大學士跪接。

    置正中黃案上。

    宣讀官捧起、跪宣冊文。

    曰、慈恩垂裕。

    九重隆尊養之儀。

    鴻号揚庥。

    萬國仰崇高之福。

    歡騰宮壸。

    慶溢寰灜。

    欽惟母後皇太後、德協坤元。

    功符地載。

    寬仁逮下。

    溥惠愛之宏慈。

    淑慎持躬。

    着溫恭之令範。

    承皇考而贊襄内治。

    儉勤昭浣濯之風。

    鞠藐躬而備笃母儀。

    言動示詩書之教。

    屬丕圖之肇缵。

    忻福履之方長。

    仰荷恩勤。

    敬稽盛典。

    合四海以緻養。

    期永奉夫崇徽。

    總百祿以承歡。

    冀溥沾夫慶澤。

    肅循經禮。

    虔展悃忱。

    謹告天、地、宗廟、社、稷。

    率諸王、貝勒、文武群臣。

    恭奉冊寶。

    上徽号曰。

    崇慶皇太後。

    伏願純嘏茂膺。

    壽祺多益。

    彤廷寶冊。

    鴻名并高厚以無疆。

    紫極春晖。

    愛日與升恒而俱永。

    臣誠歡誠忭、稽首頓首、謹言。

    上行九拜禮。

    畢。

    複原位立。

    皇太後還宮。

    上出。

    升輿。

    還宮。

     ○上詣皇太後宮問安。

     ○命喀爾喀紮薩克等、詳議定界防守事宜。

    谕總理事務王大臣曰。

    準噶爾雖遣使乞和。

    而防邊之事、自宜豫籌。

    縱彼極其恭順、遵旨定議。

    亦不能保其久而不變。

    朕意彼之乞請。

    誠與不誠。

    俱可勿論。

    惟嚴備邊疆而已。

    其嚴備之道、又當計其久遠而便益者。

    蓋我大兵之興、原為保護喀爾喀。

    而駐劄多年、既占其遊牧之地。

    又用其供運之力。

    在彼誠不免拮據。

    而内紮薩克蒙古之在軍營者、或有一二無知之徒。

    不免以我等為喀爾喀故。

    以緻曆此艱苦為辭。

    殊不知衆紮薩克蒙古等、首先歸順于我太祖太宗之時。

    與滿洲無異。

    奔走效力。

    即如一家。

    喀爾喀等、雖在後歸順。

    蒙我皇祖皇考曆年惠愛。

    視伊等亦同一家。

    初無二緻。

    此次行師。

    非特保護喀爾喀、亦為遍安衆蒙古之計也。

    但為時既久。

    事多未便。

    經我皇考洞鑒。

    念黃教生靈。

    欲息軍旅。

    曾降谕旨。

    朕惟仰體皇考聖心。

    欲悉徹大兵。

    休息衆人。

    現今在喀爾喀戍守之兵、宜如何徹回。

    應否仍留駐若幹。

    駐劄應在何處。

    其喀爾喀之遊牧、如何防護。

    卡倫後殿、如何安設之處。

    着詳悉定議具奏。

    再與準噶爾議定邊界之事。

    已經往召額驸策淩、王丹津多爾濟、俟其到時。

    令與爾等公同酌議。

    此定界之事、乃關系衆喀爾喀之遊牧。

    永遠生計。

    必咨詢部衆、公同商定。

    始可受益。

    而紮薩克甚多。

    不便并令至京。

    着行文喀爾喀衆紮薩克等、将應如何定界。

    及伊等遊牧、或用已力防守。

    或仍須内紮薩克、與滿洲兵保護。

    着各出已見以聞。

    俾知朕之徹兵、并非不念伊等而外視之也。

    特籌其生計有益。

    久遠可行。

    伊等其知朕恩恤之意。

    共計久遠便宜之道。

    定議具奏。

    奏到時、朕詳覽衆議。

    其言是者、朕将斟酌采用。

    即有未協、朕亦容之。

    不加責備也。

     ○又谕、朕前聞淮分司所屬。

    廟灣、新興、臨興、白駒、劉莊、伍祐等六場。

    今歲秋收歉薄。

    恐竈戶煎丁、有貧苦乏食者。

    已曾于高斌奏事摺内、谕令加意赈恤。

    毋令失所。

    今思冬春寒冷之際。

    及明歲青黃不接之時。

    貧竈糊口維艱。

    不得不預為籌畫。

    着該鹽政高斌、會同總督趙宏恩、将乏食竈戶煎丁、遵照民赈之例。

    一體加恩。

    務令均沾實惠。

    不許胥役地棍等、侵蝕中飽。

     ○己卯。

    以尊上崇慶皇太後尊号。

    頒诏天下。

    诏曰、朕惟自古帝王。

    膺圖禦宇。

    溯風化之有基。

    教由慈壸。

    展顯揚之夙志。

    禮重隆稱。

    堯母紀美于陶唐。

    太姒表徽于姬室。

    彜倫钜典。

    熙代鴻規。

    欽惟聖母皇太後。

    德協乾元。

    恩侔坤厚。

    溫恭秉性。

    聿彰藹吉之音。

    儉約持躬。

    并贊肅雝之化。

    奉庭闱而笃孝。

    孚鑒天心。

    居宮掖以宣勤。

    恪襄内治。

    佐我皇考重華之盛烈。

    啟予國家奕葉之休嘉。

    誕育藐躬。

    備勞撫鞠。

    恩施覃厚。

    推仁惠以垂谟。

    牖迪維周。

    本詩書而示訓。

    疇昔感深母教。

    長黾勉于一心。

    今茲仰答慈徽。

    共尊親者萬國。

    矧昇平之永慶。

    喜福祉之懋膺。

    億兆嵩呼。

    近依殿陛。

    梯航雲集。

    遠貢共球。

    用抒臣子之誠。

    敬效尊隆之典。

    禮儀具肅。

    咨考佥同。

    祗告天、地、宗廟、社、稷。

    于雍正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

    率諸王、貝勒、大臣、文武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