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關燈
小
中
大
美麗的動作掐死了自己的女兒。
正是憑着這雙秀麗而柔韌的小手,她一步步走向獨掌國家大權的皇位。
武則天在高宗面前的哭訴栩栩如生地浮現在面前,那真是巧奪天工,光彩奪目。
她又随手一翻,讀到武則天如何“宜将剩勇追窮寇”,完全消滅已被自己打敗的競争對手王皇後和蕭淑妃:“冬十月,廢皇後王氏為庶人,立昭儀武氏為皇後。
百官朝後于肅儀門。
故後王氏、淑妃蕭氏,并囚于别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呼之。
王後泣對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得再見日月,幸甚。
‘上曰:”朕即有處置。
’武後聞之,大怒,遣人斷去手足,投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
後數見王、蕭為祟,如死時狀,故多在洛陽,不敢歸長安。
”武則天的殘忍是令人發指的,然而,面對唐高宗這個優柔寡斷的君王,這又是武則天保護自己地位必須采取的措施,正是憑着一步又一步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隐患的果敢步驟,武則天才最終登上了皇權寶座。
她不得不承認自己尚有不及武則天之處,武則天該軟則軟,該媚則媚,該果斷則果斷,該殘忍則殘忍,這是像武則天這樣的女政治家登上曆史舞台所必須的全才。
又随手一翻,就看到武則天如何開始幫助唐高宗處理國家大事了:“上初苦風眩,不能視百司奏事,或使皇後決之。
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
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
”江青眼中漾出朦胧的微笑。
“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這頗讓她聯系到自己。
她也是一個聰明敏銳之人,她也多年來注意涉獵文史,現在處事也大都讓毛澤東稱心。
而“上初苦風眩,不能視百司奏事”,則讓她聯想到毛澤東越來越衰老多病的身體。
毛澤東今年已經81歲了,對于國内外大事常常露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态,自己今年剛剛60歲,這20歲的差異正好是兩代人的差異,她現在正處在有可能接毛澤東班的曆史地位上。
劉少奇曾經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後來倒了。
林彪又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後來又倒了。
立下的接班人都未站住,潛在的接班人卻可能正在逐步形成,她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文化大革命進行到第八個年頭,她覺得自己完全成熟了,她已經不是從在毛澤東面前邀功請賞的角色來看問題了,而是從中國領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
她越來越這樣要求自己,從各個方面學習毛澤東處理黨務、政務、軍務及國務的藝術,她在為“接班”準備全面的基礎和能力。
從政治上領導這個國家的革命,她似乎已經不生疏了,今年以來在全國開展的“批林批孔”運動就是她協助毛澤東發動的。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垮台了,清查林彪反黨集團、批判林彪反革命政變的陰謀活動是比較順理成章的,然而,如何将這一鬥争賦予更廣闊、更深刻的革命意義,則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她的努力。
是她派遣一批人徹底清查林彪的毛家灣住宅,從中找到了林彪與孔孟之道的聯系。
林彪和葉群曾經多次互相書贈同一内容的條幅:“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複禮。
”而孔子則在《論語。
顔淵》中說道:“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将林彪的條幅與孔子的《論語》這一對照,就把林彪和孔孟之道聯系在了一起。
林彪曾經講:“要設國家主席,不設國家主席,國家沒有一個頭,名不正言不順。
”而《論語。
子路》中曾講:“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相互對應。
因為她指派一批人精心清理林彪、葉群的遺物,并和孔孟之道進行對照研究,才有了今天這個轟轟烈烈、席卷全國的“批林批孔”運動。
毛澤東一貫肯定秦始皇、否定孔子,她的這一發現也算是“皆稱旨”了,因此,她在毛澤東的肯定支持下獲得了更大的政治發言權。
毛澤東領導政治運動向來是抓典型,這一重大的指揮藝術她已經完全掌握,文化大革命以來的所有重大戰略部署,都是她配合毛澤東抓住典型做出的。
現在,“批林批孔”運動再一次證明了她的才能。
她将書放在腿上,沉思地凝望着北海湖水。
如果她能夠接班,有三個條件:第一,是政治基礎;第二,是組織基礎;第三,是能力。
關于政治基礎,想來想去,她覺得自己當仁不讓。
林彪垮台了,還有誰能和她競争?在一貫革命的名單裡,隻有她、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和康生,康生年邁多病,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姚文元純粹是個書生,王洪文也頭腦簡單,無孚衆望,張春橋遠沒有她的号召力。
她是毛澤東的妻子,是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毛澤東之後的中國,由她繼承毛澤東的遺志大概是最合理不過的。
粉碎林彪反黨集團之後,
正是憑着這雙秀麗而柔韌的小手,她一步步走向獨掌國家大權的皇位。
武則天在高宗面前的哭訴栩栩如生地浮現在面前,那真是巧奪天工,光彩奪目。
她又随手一翻,讀到武則天如何“宜将剩勇追窮寇”,完全消滅已被自己打敗的競争對手王皇後和蕭淑妃:“冬十月,廢皇後王氏為庶人,立昭儀武氏為皇後。
百官朝後于肅儀門。
故後王氏、淑妃蕭氏,并囚于别院,上嘗念之,間行至其所,呼之。
王後泣對曰:“至尊若念疇昔,使得再見日月,幸甚。
‘上曰:”朕即有處置。
’武後聞之,大怒,遣人斷去手足,投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數日而死,又斬之。
後數見王、蕭為祟,如死時狀,故多在洛陽,不敢歸長安。
”武則天的殘忍是令人發指的,然而,面對唐高宗這個優柔寡斷的君王,這又是武則天保護自己地位必須采取的措施,正是憑着一步又一步不給自己留下任何隐患的果敢步驟,武則天才最終登上了皇權寶座。
她不得不承認自己尚有不及武則天之處,武則天該軟則軟,該媚則媚,該果斷則果斷,該殘忍則殘忍,這是像武則天這樣的女政治家登上曆史舞台所必須的全才。
又随手一翻,就看到武則天如何開始幫助唐高宗處理國家大事了:“上初苦風眩,不能視百司奏事,或使皇後決之。
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
由是始委以政事,權與人主侔矣。
”江青眼中漾出朦胧的微笑。
“後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皆稱旨”,這頗讓她聯系到自己。
她也是一個聰明敏銳之人,她也多年來注意涉獵文史,現在處事也大都讓毛澤東稱心。
而“上初苦風眩,不能視百司奏事”,則讓她聯想到毛澤東越來越衰老多病的身體。
毛澤東今年已經81歲了,對于國内外大事常常露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狀态,自己今年剛剛60歲,這20歲的差異正好是兩代人的差異,她現在正處在有可能接毛澤東班的曆史地位上。
劉少奇曾經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後來倒了。
林彪又作為毛澤東的接班人,後來又倒了。
立下的接班人都未站住,潛在的接班人卻可能正在逐步形成,她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信心。
文化大革命進行到第八個年頭,她覺得自己完全成熟了,她已經不是從在毛澤東面前邀功請賞的角色來看問題了,而是從中國領袖的角度來考慮問題了。
她越來越這樣要求自己,從各個方面學習毛澤東處理黨務、政務、軍務及國務的藝術,她在為“接班”準備全面的基礎和能力。
從政治上領導這個國家的革命,她似乎已經不生疏了,今年以來在全國開展的“批林批孔”運動就是她協助毛澤東發動的。
林彪于1971年9月13日垮台了,清查林彪反黨集團、批判林彪反革命政變的陰謀活動是比較順理成章的,然而,如何将這一鬥争賦予更廣闊、更深刻的革命意義,則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她的努力。
是她派遣一批人徹底清查林彪的毛家灣住宅,從中找到了林彪與孔孟之道的聯系。
林彪和葉群曾經多次互相書贈同一内容的條幅:“悠悠萬事,唯此為大,克己複禮。
”而孔子則在《
顔淵》中說道:“克己複禮為仁。
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
”将林彪的條幅與孔子的《論語》這一對照,就把林彪和孔孟之道聯系在了一起。
林彪曾經講:“要設國家主席,不設國家主席,國家沒有一個頭,名不正言不順。
”而《論語。
子路》中曾講:“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這又是一個不可多得的相互對應。
因為她指派一批人精心清理林彪、葉群的遺物,并和孔孟之道進行對照研究,才有了今天這個轟轟烈烈、席卷全國的“批林批孔”運動。
毛澤東一貫肯定秦始皇、否定孔子,她的這一發現也算是“皆稱旨”了,因此,她在毛澤東的肯定支持下獲得了更大的政治發言權。
毛澤東領導政治運動向來是抓典型,這一重大的指揮藝術她已經完全掌握,文化大革命以來的所有重大戰略部署,都是她配合毛澤東抓住典型做出的。
現在,“批林批孔”運動再一次證明了她的才能。
她将書放在腿上,沉思地凝望着北海湖水。
如果她能夠接班,有三個條件:第一,是政治基礎;第二,是組織基礎;第三,是能力。
關于政治基礎,想來想去,她覺得自己當仁不讓。
林彪垮台了,還有誰能和她競争?在一貫革命的名單裡,隻有她、王洪文、張春橋、姚文元和康生,康生年邁多病,活不了多長時間了,姚文元純粹是個書生,王洪文也頭腦簡單,無孚衆望,張春橋遠沒有她的号召力。
她是毛澤東的妻子,是文化大革命的旗手,毛澤東之後的中國,由她繼承毛澤東的遺志大概是最合理不過的。
粉碎林彪反黨集團之後,